●所有障碍都能克服

对领导者来说,自信心肯定是最重要的必备素质。如果一个总裁对于走哪条道路拿不定主意,这会对公司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产生影响。

世界第三大家电公司——飞利浦公司的总裁在对股东们谈到公司正在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畅销产品时,他以坚定的语气说:“还有不少障碍。但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它们。”

在人际沟通中,自信是一个领导人保持威信的首要条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地方,同什么人打交道,如果自己没有信心的话,你同这些人的沟通肯定是失败的。因为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任何人都无法相信你。

在领导工作的日常事务中,自信心仍是摆在第一位的心理因素。一个高效率的经理没有自信心,那是不可能的。经理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像一个代表团。所谓领导,当然要能够鼓舞和激励人们取得出色的成绩,这就需要自信。如果你自己都没有信心,就难以使别人有信心。当领导者面对下属时,自信心是领导权威的保障;当面对困境时,一个组织领导者的自信心则是整个组织的自信心。充满自信的总裁知道,缺乏自信的人会比无知、懒惰或傲慢的人给自己和公司造成更多的问题。

如果可以进行准确的衡量的话,总裁的自信心一定要比大多数其他工作人员要大。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始终保持自信。事实上,自信心可能来自他们的成功,而这种成功的取得则是由于他们克服了犹豫不定的心态。害怕失败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总裁们对明天和下一周的事情往往考虑得很多,想得非常具体。他们既要考虑可能取得的成就,也要考虑如何避免失败。因此自信心来源于对自己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和控制。

当你跟股东和客户谈话时,当你和银行主管沟通时,你对你的谈话效果常常会感到一定程度的担心。你要学会控制这种情绪,不要外露。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要达到的目标上,而不要放在你犹豫不决的事情上。你首先要使别人放心,而不是使你自己放心。

领导人必须拿定主意、充满信心,才能阔步向前,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事情。

●迷人的人格魅力

领导者常常是一个组织的核心,这是领导工作的基本特点。但是,领导者怎样才能真正以人格魅力起到核心的作用,这就需要领导者有较高的人生境界。

对于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来讲,气质和性格是其重要部分。气质和性格是构成领导者个性心理特征的两个重要因素,它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精神面貌。领导者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特征会给他的工作打上个性痕迹,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注意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素质修养。

气质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和秉性,主要是先天性的,但又具有可变性,是客观的自然条件、社会变化条件和自己主观努力的结果。

性格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人的全部言谈举止之中,决定活动的方式。人的性格虽然和气质有一定的联系,但它并不是先天性的,后天的生活环境,如社会制度、学校、家庭、工作集体等,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人在接受外界影响的时候并不是被动的,他们有意识、有思想,可以通过对外界的影响进行判断、筛选,弱化或强化某种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此,人的主观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也就是说,人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性格的塑造会比气质的塑造更容易。

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性格上的特点:

(1)要有宽广的胸怀

宽容首先表现为对人的个性的接纳,允许别人有与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需求,要有一种宽容的心胸,有能欣赏别人特点的能力。

在一个集体里,有个人的个性是不一样的。在性格上,可能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在气质上、能力上,也各有各的特长和不足。这样,有人做事可能果敢、利索,办事效率高,但无韧性;有人做事可能周到细致,性格柔韧,但办事效率不高。作为领导者,如果能看到员工各自的特点,使其在工作中互相配合好,就能弥补各自缺陷,既把事情做好,又能搞好相互间的关系,使集体显得充满活力,性格错落有致,能力互补,让人对集体有一种配合默契的感觉。因为良好的配合弱化了每个人的缺点,突出了个体的优点,集体的合力也便随之大大增强。因此,领导者有宽容和兼容的精神,就会使所属群体中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挥而又不影响集体。然而,如果领导者不理解他人的个性,不能容纳他人的特点和要求,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融洽,甚至组织出现裂痕,带来严重的后果。

(2)要有坚强的意志

意志,就是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和惰性,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素质。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预想的目的,根据自己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能动地克服困难,去变革客观实在的活动叫做意志活动。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个人形成的意志特点,就是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如果领导者的意志不坚强,意志薄弱,没有主见,就会造成事业的失败,带来人心的涣散。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导者的意志便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为领导者的意志影响着目标的确定、计划的制订、领导方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贯彻、执行目标、计划、决策的坚定性,对选择领导方式方法的果断性上。但需要明确的是,坚定的意志绝不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固执,而是基于对客观现实的正确认识、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不明白这一点将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失败。

(3)要有率直的心胸

有率直的心胸,就能坦荡无私地接受一切,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有率直心胸的人没有私心,因而能遵循真理和正义,避免不必要的对立和纠纷,保持心平气和。同时,有率直的心胸的人还能明辨是非,维持有序的工作环境。只要能够随时随地保持率直的心胸,不但会有宽容的气度,也能用公正、客观的态度辨别是非,并以负责的精神工作。

●保持对领先的不断追求

培根也曾讲过:“知识就是力量。”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导,尤其是较大部门、企业的经营领导,已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经营者不掌握变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领导知识,事事都用所谓的经验领导,企业将会岌岌可危。

处于今天高度信息化的竞争社会,要想有一番事业,绝非侥幸可得;而好不容易历尽艰辛,坐上领导者的位置的人,也不能因自己目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停步不前。因为世界在快速变化,学校里所上的课程,永远赶不上企业环境变化的速度,一切都在不断从零开始,经营者只有时刻充电,活学活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关系、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和各种领导手段、日新月异的领导理念,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付一次又一次时代大潮的冲击。

学习能力的提高直接受一个领导者对学习重要性认识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的态度。

(1)对现有知识的态度

也就是所谓的“归零学习”。新世纪的企业经营者每天都应心态归零,即永远从零开始,对周边环境的变化要有足够的敏感度,然后铆足劲,见缝插针地学习,为迎接明天的挑战多做准备,切不可迷恋于眼前的成功。

(2)对“外行”知识的态度

一个人知识越多,其聪明、智慧、才干就越有增长。培根曾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浪漫,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门门精通”往往是“门门不通”,尤其是作为领导者,要学会选择,在某些领域要学会做“外行”。

“外行”是说经营者对于具体部门的业务和技术等不需要过多掌握,因为经营者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而任何一门知识,尤其是有关技术知识,要想做到融会贯通,要求付出辛勤的汗水,这样,经营者成为全才的机会成本就会变得很大。但为了有利于跟下级的交流和对其进行指导,领导者还要懂一些具体业务的“皮毛”,做一个“外行人眼里的内行,内行人眼里的外行”。

(3)追根究底的态度

领导者在日常充电的过程,除了要有平和的心态外,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现代企业领导者每天必须不断检视和自省,除了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浮躁、自满情绪和心态外,还应仔细研究问题,深入思考,这样才有利于思维的创新,从而做到对新知识、新理念的深入把握和灵活运用。

(4)走出去的态度

学习能力的表现之一便是善于发现学习的对象,能从不同地方找到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扬长补短。因而仅仅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视野得不到开阔,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井底之蛙”,从而“夜郎自大”,最终丧失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能力。只有走出去,不断面对新的事物和不同的观念看法,才能找到差距,产生学习的要求,发现学习的目标。

走出去,可以起到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的作用,让领导者见所不能见、闻所未曾闻。

(5)对整个组织学习的态度

未来对学习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对领导者个人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组织成员学习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领导者不仅要关注个人学习的情况,更要关心整个企业的学习情况,改变组织结构,使之扁平化、开放化,创造学习的氛围,这一切都是一个有学习能力的领导者应该做和必须做的。只有整个组织观念的更新、方法的进步,才能使领导者有一个施展新知识、新能力和新观念的平台。

●竞争是件好事情

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都充满了竞争,因而作为领导者应当有这样一种意识:要在不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既需要雄厚的实力,更需要一定的智谋和战术。

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在这个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速度发展的时代,昨日的畅销产品,今天就可能成为淘汰品;早上还流行的音乐,晚上就有可能已成为明日黄花。所以,这个时代呼唤竞争的意识,对于领导者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领导者应当努力去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勇敢地直面竞争。

但竞争并不仅仅意味着困难和艰辛,它更是机遇和动力的源泉,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壮大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首先,在现代社会中,不竞争就会僵化,不进则退,机遇的丧失往往是成功机会的丧失。

有成功人士在总结自己的亲身体验时说过:“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紧张、激烈的状态,就不利于激励精神、提高技能和效率”,同样“生产缺少竞争,产品质量就会无法保证;人才缺乏竞争,人才质量就势必降低”。所以,竞争对领导者而言是一件好事,作为领导者不但要欢迎竞争,而且要敢于竞争,做竞争市场上的佼佼者。因为竞争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同对手的殊死搏斗有助于加强斗志、提高水平。竞争当然会带来压力,其实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要求具有百折不挠的竞争精神,正视困难,正视竞争,不畏惧,不逃避。总之,不要想在竞争中轻易获胜,轻而易举的胜利不会使你学到很多东西。当你回顾以往时,最回味无穷的往往是斗争中学到的东西,毕竟胜利是短暂的,而从中获得强大的竞争能力可以带来持久的喜悦和更多的胜利。领导者要敢于竞争,当然敢于竞争并不意味着盲目竞争、随意竞争和自不量力的竞争。真正的竞争是一种明智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竞争,竞争一定要讲策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其次,竞争对人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竞争产生压力,压力又变为动力,在动力的推动下,竞争双方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领导者要善于在企业内部开展健康有益、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竞争。对于比自己才能高、领导成绩突出的领导者,要向他们学习,并要敢于超越他们;对于和自己在一个起跑线上、能力相当的领导者,要比谁的能力提高得快、领导成绩更突出。这样有一个目标、有一种压力,才能够激励自己迅速地提高领导才能。

认识到竞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就能在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要在竞争中不败,还要逐渐培养自己的竞争心态。

(1)要勇于挑起竞争,激起人们超越他人的欲望

美国西雅图第一银行曾经遇到了许多麻烦,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困难是整个银行上上下下士气极为低落。新任银行董事

长迪克·库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把银行职员分成了几个小组,并在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记分标准只有一个:为银行争取到存款额。这些小组成员来自银行各部门:接待部门、领导信息部门、日常事务部门以及信贷部门等。结果,效果十分显著。90天内便吸收了5亿美元的存款,使人惊讶的是,竞赛中的优胜者不是出自人们预料中的部门即信贷部门,而是来自领导信息部门的小组。

由此例可以看出,竞争在挖掘职工潜能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2)要把竞争意识扎根于心灵深处

竞争意识是市场意识和人类发展的一种必然衍生物,要走向市场,要生存,要发展进步就必然有竞争。作为事业带头人的领导者,如果在心理上缺乏竞争的准备,对竞争的重要性和残酷性认识不足,就难以在突如其来和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只有心中铭记竞争,明白竞争的意义,领悟竞争的激烈性,并随时准备竞争,去寻找竞争,领导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必须愿意冒险,在心理上不惧冒险

风险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机制,风险意识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意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面临着盈利、亏损、破产的可能,要取得利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风险正是以利益和财产增加的诱惑力与破产的压力作用于企业,从而督促企业领导者,鞭策他们改善经营管理、更新技术、正确决策。只有不惧怕竞争、敢于冒风险的领导者,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获得生机,赢得生机。

(4)机遇意识要时刻驻足心底

竞争往往是对机遇的竞争,竞争的激烈往往意味着机遇的增多。在时空上抓住先机,是领先对手获得市场、获得竞争取胜的砝码。机遇的竞争最需要的就是时刻在心底确立机遇意识,即使在事业兴旺时,领导者也不能丝毫放松对机遇意识的培养,否则就会使单位或组织在市场竞争中落伍,企业在竞争中失败。

●在不断反省中找到进步的支点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有人躲避,有人忌讳,有人强辩,有人认真反省。从面对错误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人素养。

领导也会在决策以及与下属关系的处理上犯点错误,错了不怕,关键在于要承认自己有错误。要做到勇于承认错误,避免夜郎自大、目中无人,就必须学会善于自省。知人难,知己更难。人的眼睛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见近处的睫毛。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因为自己看自己,难免带有主观的成分、感情的色彩。

领导者不但要尽可能了解他人,更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要做到具有自知之明和善于自处,就必须乐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省”是察看、检查的意思。自省即是自身的反省,这既是自身修养完善的手段,也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习惯美德。要养成善于自省、勤于自察的习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言行表现等进行反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对错得失,明确努力的方向。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有这样一些习惯,即每天下班后、就寝前“过过电影”,坚持写日记、周记等。

第二,与别人相比较,对照检查自己。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只有把自己与其他的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以及长处和短处,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成为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之蛙”。

第三,从自己的工作对象即周围人和事的反应中来反思自己。心理学家柯里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参照物,每个人都有在对方眼里的形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等都是自我认识的参照点,有心人在群众中随时会捕捉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警醒。

往往有些领导对自己犯的错误视而不见,甚至推卸责任或坚决否认,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目中无人的毛病在作怪。作为组织的领导者,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它,就需要在日常的处事中谦虚待人。夜郎自大、目中无人是一种极坏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人就会显得十分浮躁不安,不能定下心来做实际工作。而且,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目标落空对其无疑是致命打击,很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所以说,最傲的人往往是最脆弱的人。

目中无人的危害不仅仅影响对个人能力的定位,还严重影响对上下级关系的处理。

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每一名组织成员都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骄自大的领导者最容易忽略的正是这一点。有些领导者习惯小瞧那些在最底层工作的成员,而实际上组织所有操作性的事务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他们拥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中层干部甚至高层领导者所无法比拟的。领导者的自傲态度往往会赶走这些人中较为能干的,从而使整个团队人心涣散,人才质量下降,最终只剩下善于拍马屁的无用之人。

如果说这种态度发生在与下级的关系上,并且危害到整个企业的话,那么,如果领导者在处理与上级关系时也用这种姿态的话,受害的只能是自己。上级一旦发现你对他的忽视,做法就和普通的组织成员不一样了,因为他掌握着对你的控制权。他会对你十分反感,而且会在决策与支配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因而不利于你的发展和能力的发挥。

●让心胸更加开阔

不能容人,对犯过错误的人抱有成见,那就用不好人。由于领导者的成见,也就不可能给这样的下属委以重任,长久地弃而不用是常见的事,即便人家有才有能。退一万步说,就是领导者要用这人,也会老是给他挑毛病。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工作好也是极难的,而恰恰这时就是领导需要下属干事的时刻。

不能容人也就难以留住人才。一般人工作追求的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如果领导不能容人之过,对人存在偏见,必然会造成上下级合作的不愉快。而且由于领导者的原因,自己迟迟得不到任用,这样发展下去前途渺茫,下属就会顿起离开之念头。在国外,利伯容忍了欧文斯成为企业传诵的佳话。

爱德华·利伯是一家玻璃制造商,一次厂里的工人在欧文斯等人的鼓动下发动了一次罢工。这次罢工使利伯损失惨重,被迫做出迁厂的决定。迁厂时,利伯带走了大批工人,其中就包括欧文斯。利伯发现欧文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抛弃前嫌,重用欧文斯,3个月后他的改革建议也被采纳。1898年,利伯让他试验一种生产玻璃的机器,欧文斯经过努力于1903年获得成功,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随后,利伯还大胆地拨出400万美元作为欧文斯20年的研究之用。在欧文斯的努力下,公司又改进了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利伯的成功在于能够不计前嫌,重用有才之人。面对利伯一步一步的重用,使欧文斯为自己曾经对利伯造成的伤害感到内疚,为报知遇之恩,就更加努力地工作。

之所以有容乃大,是因为容人之过太难,在以后的接触中不抱偏见更难。但领导者若是过好了这一关,离成功就不远了。利伯因为容欧文斯之过而成功,可见能容人是多么重要。

领导者对某个下属有了“合不来”、“格格不入”的感觉时,对方一定对领导者也有类似的感觉,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就领导者的立场而言,一般说来,由于年龄都比下属大,应该主动与这种下属接近。这种努力,应该有意识地去做才对。

这方面的要领,必须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改变你的观念

世上绝不可能人人都与你“投缘”,你也必须与不投缘、合不来的人共事、打交道。

因此,对此类下属,你必须有下面的观念:“好像与他合不来,但是,就为了这个缘故,我才有了与这种人打交道的修炼机会,用为人处世的经验来说,这不是极珍贵的机会吗?”如此把观念做一百八十度的扭转,你对这个下属就不再有任何“偏见”,也等于冲破了你自己的“壳”,向另一种可能性挑战。其意义之大,非同寻常。

(2)剖析对方

通常,与我们合不来的人,他的短处映在我们眼中会显得特别醒目。这是人性的弱点,除非你有克制的能力,否则谁也免不了。

你对合不来的下属,要养成“多看他的长处”的习惯,坦率地承认他的长处,致力于客观对待他的短处。

最重要的是从他身上找出与你共同的地方,如此一来,你对他就更有一份“亲切感”,对拉近双方的距离有极大的好处。

(3)积极地接近

以双方共通的部分为“接触点”,拿它作为共同的话题,与他交谈。例如:“听说,你很喜欢莫扎特的作品,真巧,我也是莫扎特迷呢。最近,市面上出现一套莫扎特作品集,你知道这个消息吗?……”

(4)活用他的长处

任何人若被置于可以发挥自己长处的状况下,都会情不自禁地奋发努力。在“如鱼得水”的情况下,他的整个人都会变得开朗,能力也得以大展,人际关系也会变好。

另外,他会对领导者有如此“识人之明”怀抱“感激之心”,因而会更加努力,以工作成绩回报。这对他个人和部门都好,这是好现象。

(5)想通彼此的关系

人与人的交往,可以深到肝胆相照,也可以浅到“只认识而不打招呼”,其间的状态真是不一而足。

与你合不来的下属,你能努力接近到什么程度,难免有个“最后的界限”。只要你确实尽了心力,纵然效果有限,也不必懊恼。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领导者能容人之过才能用好人、留住人;而下属由于领导者不计前嫌,自然不会生活在被责备的压力之中。

第一时间更新《用人三十六计大全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