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不同场合要求采取与之相应的交际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因此,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应当说话看场合,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说话看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自己人场合和外人场合。我国的文化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怎么都无所谓。而对外人,则要有所保留,“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成了一条不成文的界限。违反这一界限,便被认为是“乱放炮”,说话不得体了。

二是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比较严肃,所以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不讲逻辑、不看场合要求和主旨,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下,则随便得多,像聊家常一样,从东扯到西,从南扯到北,谈个不亦乐乎。虽然好像没有重心,但在谈话中,双方加强了感情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有些人在会上发言时不分彼此、信口开河,有些人在聊家常时则像讲报告,中规中矩的,就是没有把握好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三是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一般来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

四是适宜多说的场合与适宜少说的场合。对方很忙、时间很紧,你跟他说事情就得简明扼要。如果跟他谈笑风生,海阔天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是不会好的。说不定因此耽误了对方的正事,造成对方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的意图,请对方作出判断和决定。若对方一时不好谈出结论,你可以礼貌地告诉对方不要着急,可以抽空帮你想着这事。或者,你与对方约好下次详谈的时间,找机会再“多多益善”地说。

总之,多说就要多花费时间,而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有时候多花费时间甚至意味着对对方生命的不尊重。

因此,在说话时,一定要把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对方,为对方多着想。你为对方着想时,也等于为自己着想。因为你在对方面前树立了一个尊重对方、惜(对方的)时如金的高素质形象。

第一时间更新《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