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0年,俺答汗的金国已经建立五年,大明王朝的第十二任皇帝穆宗朱载垕也已在位四年。

这一年,对双方来说,原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从年初开始,两军在大同、宣府一带继续着毫无意义的战争,双方各有死伤,明军损失大一些,大同副总兵钱栋阵亡。

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叛逃事件,这一年将是无聊和平淡的。

9月初,俺答汗率军前往青海,与其说是攻打那些不愿服从的“番人”,还不如说是为了躲清静。

可他刚走到半路,便被一个晴天霹雳击中,不得不返回——他最疼爱的孙子大成台吉带着妻子和十几个部下,叛逃明朝。

大成台吉是俺答汗第三子铁背台吉之子,3岁时,父亲突然去世,死因不明。俺答汗认为是他众多妻子对他施行了“媚蛊”,一怒之下将铁背台吉所有的妻子处死,而小孙子则由自己和正室夫人一克哈屯抚养。

这一年,大成台吉18岁,从小聪明俊键的他,深得俺答汗夫妇的宠爱。但因为宠爱,便受不得半点委屈,因为爷爷将自己准备迎娶的第三个妻子转配鄂尔多斯部,便弃部逃亡,到明朝山西行都司平虏卫败胡堡,叩边乞降。

等到俺答汗赶回丰州川,迎接他的是夫人一克哈屯的责骂哭啼,想到爱孙去了明朝,即使不死于非命也是终生难以想见,已经62岁的俺答汗也追悔莫及,老泪纵横。

为了要回孙子,俺答汗召集诸子和贵族商讨对策。赵全献计道:“现在大成台吉在人家手中,若是低声下气去求,便是示弱。现在只能以强硬态度,将军队分为三股,轮番前去进攻。日子一长,明朝方面人马困疲,粮草耗竭,自然会送回大成台吉。”

其他贵族原本就对俺答汗信任赵全不满,再加上这些新兴的“板升”领主占有了大量汉人移民,与他们有极大的利益冲突,纷纷表示反对:“这样的话,如果明朝方面将大成台吉杀害怎么办?明朝对赵全等汉人恨之入骨,不如用他们去交换台吉。”

俺答汗多年以来一向赵全的言听计从,凭借经验又觉得明朝从来吃硬不吃软,于是采纳赵全建议,命长子辛爱黄台吉率军两万进攻弘赐堡,永邵布部一万人进攻威远,自己则率主力进逼平虏卫。

一场大规模的“孙子战争”,一触即发。

如果这时仍是刚愎自用的嘉靖皇帝在位,后果很可能是双方的大决战。可此时,明朝的皇帝是贞静仁义、“垂拱而治”的穆宗;内阁大学士是名臣高拱、张居正;边关大吏是练达边备、长于应变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山西巡抚方逢时。

嘉靖朝的错误,他们已经不会再犯。

当大成台吉进入明边后,王崇古和方逢时便看出这是一个极好的弥平边患的机会。他们知道,俺答汗起初只是要求贡市遭拒才屡屡寇边,赵全等人拥他为帝后,战争的性质已经大为变化。只有利用大成台吉除掉赵全等人,让俺答汗回到互市的条件上,然后进行答允,便可确保边境平安。

他们将自己的打算奏报朝廷,高拱、张居正均表示赞同。虽然很多朝臣反对,但穆宗皇帝站在了内阁一边,圣旨一锤定音——准奏。

有了中央的支持,王崇古、方逢时屡屡派使者与俺答汗接洽,正在盛怒之下的俺答汗将前两个使者斩杀,不予回应。王、方二人不以为意,继续派出第三批使者,旗牌官鲍崇德。

因为鲍崇德曾经见过俺答汗,算是熟人,俺答汗没有立即将他杀掉,但对谈判的事情仍然不想回应,威胁道:“自从我动兵以来,明朝边将大多死在我手,你们没有谈判的本钱,速将我孙子送回来!”鲍崇德反问道:“镇将的性命难道比可汗的孙子还宝贵?现在朝廷对大成台吉甚厚,可汗动兵,这是要催朝廷杀掉大成台吉啊。”

俺答汗一时语塞,气氛缓和下来,鲍崇德趁机提出来意:朝廷要赵全等汉人首领来交换大成台吉。

用得力臣子的性命来换取爱孙,俺答汗颇为犹豫,但毕竟舐犊情深,派人和鲍崇德一起回明朝,看看孙子是否平安。

在俺答汗接见鲍崇德时,赵全、李自馨等人也在考虑自己的结局。在蒙古,除了俺答汗,几乎人人都希望他们去死,而明朝也对他们必欲除之而后快。现在内外的敌人都在用大成台吉做文章,要自己的命。

左右权衡,他们终究觉得俺答汗不会为了自己不要孙子,与其如此,不如在俺答汗拿定主意之前与明朝取得联系,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当俺答汗的使者和鲍崇德一起在王崇古的府邸看到活生生的大成台吉时,赵全等人的书信也送到了王崇古手中,信中满是投效乞生之言,甚至愿意将俺答汗骗入塞中,让明军一举歼灭。

王崇古笑了,赵全等人以为这封信可以成为免罪券,却是他们的催命符。当俺答汗使者和鲍崇德准备返回时,王崇古将这封信交给了鲍崇德。

再次见到俺答汗时,鲍崇德完全掌握了主动:“可汗还不答应条件,我们便会杀掉大成台吉,然后派大军剿灭你。难道你还相信赵全那些奸人吗?他们知道自己罪大,想骗你入关,用你作为赎罪的交换。”说着,将那封信呈上。

任何人都会在这时候有“自己被人卖了还在为人数钱”的恼恨,俺答汗原本的犹豫顿时烟消云散,立即答应执叛和谈。

当日,俺答汗本部和永邵布部人马便拔营北返,但辛爱黄台吉没有收到父亲命令,已经逼近大同。王崇古派人拿着俺答汗的令箭到阵前说明俺答汗已经答应议和,如果不信,可以与使者一起到俺答汗处询问。辛爱黄台吉见到令箭且喜且泣,也率军出塞而去。

赵全等人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被王崇古当成了谈判的砝码,听闻俺答汗没有要回孙子便回军,只以为是要从长计议,没有料到大祸临头。

11月19日,俺答汗回到丰州川,人未离鞍便立即派官员将赵全、李自馨、王廷辅、吕西川、马西川、张彦文、刘天麟、吕小老、周元等板升头目抓获,全部引渡明朝。除了周元闻讯后服毒自杀外,其余头目都被执送北京,处以磔刑。

赵全等人虽然有自己的野心,但对俺答汗也算尽心辅佐,只可惜,明王朝不是弱宋,俺答汗也不是成吉思汗,机关算尽,也不过落得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结局。

接收人犯的次日,王崇古便设宴为大成台吉饯行,并赠送彩币四表里和一百匹布,并派亲军送其一行出关。俺答汗和一克哈屯早已迎候在黄河岸边,祖孙见面,免不了抱头痛哭。

数百年来,蒙汉之间除了战争、杀戮、欺诈之外,从没有过其他内容。这一次双方都诚信守约,为战云密布已久的天空抹上了难得的亮色。

即使是英雄人物,如果进入老境而在家庭事务上遭受剧变,便会意气消沉。

爱孙虽然回到了身边,但自己差一点永远失去他。一生征战无数所获得的土地财富,对俺答汗来说,一下子都不那么重要了。他现在需要的是家人的康泰,需要的是平静和安宁,哪怕只是暂时的。

接回孙子后,他立即遣使明朝,提出请“授予王封”,开放互市的要求。

王崇古再一次成为一大历史事件的主导者,上书力陈封贡的必要。指出即使俺答汗背盟,各边也会有数年的和平,“以畜养数年之财力从事战守”,难道不比年年交战,自救不暇要好得多吗?

穆宗皇帝仍然“垂拱而治”,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全盘赞同王崇古的主张,诸大臣廷议许久,终于决定“请如崇古议”。

1571年3月,明朝穆宗皇帝下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分两批封俺答之弟老把都,之子辛爱黄台吉,以及土默特、鄂尔多斯、永邵布各万户大小首领共112人军职。5月,在大同得胜堡外举行册封仪式。

俺答汗建立的“金国”成为了明朝的屏藩,从此冠以“大明”,称为“大明金国”,每年冬至都接受明使前来颁布“大统历”以表示“奉正朔”。

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明朝北部再也没有与蒙古的大规模的战争。送还大成台吉时的那一抹亮色,终于换来了朗朗晴空。

俺答汗成为大明王朝的“顺义王”,但他还是北元汗廷册封的“土谢图汗”。为了不至于和汗廷刀兵相见,他在奉明朝为正朔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北元屏藩的职责。

1576年,北元“札萨克图汗”图门召开“忽里台大会”,对汗廷制度进行改革,将重要职务委任于其他各万户实权人物,辅佐大汗处理重大政务,以巩固汗权。察哈尔万户的阿穆岱、喀尔喀万户的卫征苏巴海、鄂尔多斯万户的库图克台、永邵布万户的诺木达喇古拉齐等大首领先后到任,俺答汗也派自己的长孙扯力克前去任职。

这五大臣辅政的格局,使得图门汗的谕旨可以在任何万户发生效力,其中也包括俺答汗的“大明金国”。

曾经不但希望成为蒙古大汗,甚至有过与明朝二帝并尊雄心的俺答汗,在自己的暮年,却陷在这样一仆二主的尴尬境况中。不得不让人感叹,一个人,哪怕是能力很强的人,想要成功,都必须有时运。

可俺答汗还不相信自己真会永远不受眷顾,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向命运作了最后一次挑战,希望能圆自己的梦。

这次挑战,使蒙古人发生了巨大改变,一个至今为人争论,褒贬不一的改变。

第一时间更新《最后的可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