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游牧民族一旦统一便会向外侵略?

人们有很多解释,从情绪出发的,会说因为其生性好战、野蛮、残忍、喜好掠夺;从经济出发的,说游牧经济落后,抗拒天灾能力低,不得不靠掠夺农业民族来补充自己。

当人类还处于丛林法则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不想着扩张和侵略,因为你不去征服别人,便会被别人所征服。

一个个草原帝国的崛起,更是因为他们实在弱小——人口稀少、生产落后。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便不得不寻求统一,但统一之后,他们又没有足以维持这种统一的经济基础——农业文明需要大规模人力的投入,而游牧经济只要维持几百人的畜牧群体便足以自立。

那么,上百万人的游牧帝国如何维持统一?他们必须有一个不得不团结在一起的理由。

这个理由便是战争,不断地发动战争。匈奴、突厥等等莫不如此,汉匈争霸,唐突竞雄,演出一幕幕历史大剧。蒙古更是在成吉思汗的打造下成为最纯粹的战争群体,只不过,他的运气太好,竟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他长时间拉锯,从而迎来了游牧帝国的黄金时代。

达延汗统一蒙古本部,仍以“大元”为国号。但他已经不再是以大元皇帝后裔的身分来寻求“复辟”,而是如祖先成吉思汗一样,回到了蒙古崛起时的起点。

但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他已经没有了祖先时的运气。他在生前频繁的发动与明朝的战争,所能得到的,也不过是以攻为守,保存国家生存而已。

到博迪汗时期,对明朝的进攻到了“无岁不入寇”的地步,一步步蚕食明朝边境领土,河套地区(黄河“几”字突出部及其周边流域)、丰州川地区(今呼和浩特、包头地区)先后被纳入版图。但这些水草丰美、可耕可牧的宝地最后全都成为了右翼三万户的领地,之后,又全成为俺答汗的领地。

再这样打下去,汗廷不会有任何好处,于是博迪汗多次派遣使者希望互市,但此时在位的嘉靖皇帝一律不予理睬。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游牧国家互市,总是“厚往薄来”,是羁縻之策。中原王朝若是不愿意,原本无可非议。但拒绝要有拒绝的本钱,一方面在纸面上气势凌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加强边关防务,边境中的将领不知道体恤兵丁,士兵们“虽有屯田,而子粒不得入其口;虽有月粮,而升斗不得入其家;上虽有赏赐,而或不得给;虽战有首级,而不得为己功”。随着蒙古骑兵一次次的进攻,明朝边境州府饱受摧残,“肝脑涂于郊原,哭声遍于城市”。

这样一来,明朝边境的兵变和叛乱此起彼伏,1524与1533年,大同发生两次兵变,士兵们大多数投奔了他们本该誓死抵抗的敌人——俺答汗。

几乎控制了明朝北部与蒙古接壤地带的俺答汗收留了这些兵丁,“多与牛羊与帐幕”。他很快发现,这些汉人不但精通军旅之事,还有很多其他技艺,如盖房、制弓、冶铁,给自己的帮助极大。

于是,俺答汗开始了“多诱华人为彼工作”的方针,不但大规模收容“苦于峻削”、“失事避罪”的逃难者,进行的战争多也用于掠夺人口,“岁掠华人以千万计”,“丁壮有艺者亦掠”。

以往汉人的投奔者或俘虏,都是分发到各个贵族属下成为奴隶,只能增加一些劳动力。而俺答汗却改变策略,将他们安置在丰州川一带居住管理。这些人虽然背井离乡,很多是以俘虏的身份来到蒙古地区,但因为蒙古“虽有君臣上下……干戈之暇,任其逐水草畜牧自便”,不至于“里胥执策而侵渔之矣”,所收赋税,都类似“岁种地不过(纳)粟一束,草数束,别无差役”,因此反而安居乐业。原本的草原地带出现了“开良田千顷”、“村连数百”的景象,有了最初的城市雏形——“板升”,成为了俺答汗重要的后勤基地。

可要维持这样的农业地区以及建造真正的城市,进而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使自己成为全蒙古的大汗,就得有稳定的铁器、种子以及其他物资的来源。这些靠战争是无法满足的,俺答汗一边频频骚扰明边,一边向大明王朝挥动橄榄枝,希望结束敌对状态,实行互市。

大明王朝的嘉靖皇帝始终不愿意开启互市,最终引发了1550年的“庚戌之变”——是年6月,俺答汗率军10万从黄榆沟破墙而入,经怀柔(北京怀柔县)、顺义(北京顺义区)抵达通州(北京通州区)。不久,又从通州渡河而西,到达北京安定门北面的教场驻扎,分别掳掠了北京近郊的西山、黄村、沙河、大榆河、小榆河等处,到9月才退回塞外。

这次事变持续了整整3个月,大明畿辅满目疮痍。使得嘉靖皇帝不得不考虑互市,可惜因为双方都缺乏最终的诚意,互市仅坚持了一年便“流产”,重新回到了战争状态。

在战火频仍中,明边的大量白莲教徒进入蒙古地区,其中的丘富、赵全、李自馨、王廷辅、吕西川、张彦文、刘天麟等人不但精通各种技艺,而且会很多巫术,获得了俺答汗的信任,逐渐成为丰州川地区的各个“板升”的领主。

作为汉人,他们没有蒙古人对于自己法统的敬畏,他们所要考虑的仅仅是如何让自己所效力的人获得更高的地位,以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

这些有着反对明朝政治目标的白莲教徒,成为俺答汗的入幕之宾后,带来了一场剧变。

当1560年,俺答汗带着自己的爱妃钟金夫人回到大本营时,看到赵全等人正在丰州川修建一座真正的城市——大板升城,不但有着碉堡、城墙、民居,还有着“八大楼阁”和华丽的宫殿。

面对着迷惑不解的俺答汗,赵全、李自馨、张彦文、刘天麟等跪在了他的面前:“请可汗建号称帝!”

称帝!这是要比成为蒙古大汗还要艰难的路,这不但要面对着仍坚持“大元”为国号的蒙古汗廷以及各万户首脑的反对,也将自己置于与大明皇帝公开分庭抗礼的地步。

我可以同时战胜两个敌人吗?我这么做,会不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放弃吗?但自己几十年来东征西杀,拓地万里,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完成父亲未了的心愿么?

俺答汗不得不谨慎考虑这个请求,他整整考虑了五年。

1565年,已经57岁的俺答汗,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他终于接受了这些幕僚的建议,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为“金”,他是否称帝,已不可考,但在蒙古高原上,除了在辽东的北元汗廷外,又出现了一个金国。一个由俺答汗为最高统治者的国家。

而让人惊奇的是,无论是东北方的北元汗廷还是南方的大明朝廷,都没有对这个新兴政权采取什么激烈动作。

前者是因为没有实力,而后者则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金国建立之后,在赵全“塞燕门,据云中,侵上古,逼居庸”以成“南北之势”的战略下,俺答汗的南侵更为频繁。

战略的实施并不顺利,明朝虽然被动挨打,但要真正占领长城以内土地则还太不现实,而且明军也经常出塞进行“烧草”“捣巢”的骚扰。这样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华夷交困,兵连祸结”三一七。">。

年老的俺答汗逐渐对当初的决定有些后悔了,难道自己可以相信这个金国可汗可以代替从儿时便渴望的蒙古大汗吗?现在,自己与明朝都成了坐在火炉上下棋的棋手,胜负难分,却都快烤焦了,难道自己的余生就这么毫无意义的耗下去么?

第一时间更新《最后的可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