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人才能成就伟业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政治生涯开始时便追随圣雄甘地,支持甘地所领导的运动。甘地本人对他十分欣赏,寄予厚望。甘地经常和尼赫鲁在各种问题上交换意见,主动提拔他担任领导职务,由于甘地的作用,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地位迅速提高。尼赫鲁虽然九次被捕入狱,但是他从未放弃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更加可贵的是,尼赫鲁并不盲目地追随甘地。他不怕困难,对欧洲进行了考察,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早已超过甘地。他始终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的最前列,提出了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广泛拥护。他所具有的良好品格、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和目光的远大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敬和信赖。

有些政治家对品格不屑一顾,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对道德表示轻视。他说:“美德不是伟人领袖高于其他人的因素。”但是这种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它将权力等同于权术。权术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不够民主和透明的权力机制下,它有可能发挥作用,但是在民主化和透明度很高的机制下它往往会让领导者寸步难行。尼克松最终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正说明了这点。因此只有道德被认可,才能实现有效的领导。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吸引下属。下属往往对领导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领导者的个人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的服从和信赖。因此领导者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虽然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定能做个崇高的人。

●人格魅力远胜于权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做到以德服人,就不能不强调人格的力量。人格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力量,管理者只有依靠其人格所产生的威望(地位和权力难以产生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员工。

中国人重视“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才服人”或“以力服人”,就是要求管理者要用自己的高尚宽厚的人格感化对方,使其心甘情愿地服从自己。这一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管理者的道德感化基础之上的,管理者的道德越高尚,对于被管理者的感应性也就越大。

彼得·德鲁克主张:“品格是发挥领导力的手段。”德行具有精神、意志和感情的一种性质,它们慢慢地灌输品格的力量和人格的稳定。

权力不会自动点燃你的魅力,有权力并不意味着你有某种魅力可以掌握人心。一个员工愿意为他的老板或企业竭尽全力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老板所拥有的个人魅力像磁铁般吸引了他的心,激励他勇往直前。

《道德经》上讲:“君子以厚德载物。”具有优秀品德的老板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这种力量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但只要你一进入其间,即使他不说一句话,你仍然能感觉到那“看得到的内心深处的力量”。

有魅力的老板才有感召力,有感召力的老板往往有魅力。

你可能会听到一个下属说:“你和他在一起待上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力,那是因为他强大的魅力深深吸引我所致。”

曾经在一个报告会上,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在现实世界里,众所皆知的一流领导者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种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处处展现出魅力领袖的风范。他们不但能激发下属们的工作意愿,而且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浑身散发出热情洋溢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拥有一连串骄人的辉煌成就。运用奖赏力与强制力来领导,也许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领导魅力,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我建议你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影响和争取下属的心。假如你们当中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做管理工作,须知权力产生的威信常常会因为职位的变化而改变,而因为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带来的威信、敬重、感召力、凝聚力却不会轻易改变。前者属于职务内权威,具有强制性,他不得不服从;后者属于职务外威信,与组织和职务没有关系,他的服从和认可完全是自发的,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无怨无悔的。前者如同“捆绑夫妻”,面和心不和,口服心不服;后者如同“自由恋爱”,铁了心牵手,上刀山下火海义无反顾,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时候精神感召力的巨大作用远远超越了金钱以及其他利益带给人的激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法则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

人格魅力远胜于权力。老板要想团结、凝聚所有的成员,就要“注重人格的感化力,以德才能服人,而不是借权威管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信任并敬仰他,企业内部也才会出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都有一方魅力的沃土,等待你去开垦。”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领导魅力,以仁德征服人心,以正直换取信任,以诚实赢得尊重,以无私获取追随,是每个管理者提高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的必修课。

正所谓: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

●“以力服人”让人被动服从,“以德服人”让人主动跟随

为什么秦、隋二世而亡?为什么汉唐能有天下数百年?

同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什么元代短命而清朝长寿?

原因是:前者行霸道,后者行王道。霸道得天下,瞬间即失;王道得天下,四海皆服。霸道“以力服人”,是靠管理者凭借手中的权力,让人归服的,而并非心服;王道“以德服人”,是靠管理者的道德榜样,人格魅力,让人归服的,那才是心悦诚服。

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为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汉代名将李广,不但是一位骁勇善战、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而且还是一位体贴士卒、廉洁奉公的将军。他历任七次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每次一得到朝廷的赏赐,立即分赏给其部下,同士卒一起吃喝。他家没有多余的财物,也始终不过问家产的事。他带兵打仗,每次长途跋涉、口干舌燥之时,遇到水源,总是先让士卒喝。如果全部士卒没有饮够,他就决不进水;如果士卒不全部吃饱,他决不进食。再加上他平时对下属和蔼、宽厚、不苛求,所以士卒们都爱戴他,很乐意被他任用。

不少老板在日常管理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信奉“强权即公理”。可是我们看到,在强权的管理下实际上并没有获得管理者所期待的效果,反而使员工的逆反情绪更为强烈,最后导致人心尽失。

管理者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团队道德水平的提高。

海南航空公司的管理模式就是“以德服人”的代表。

“三为一德”是海航对管理干部的独特要求,是海航管理者最基本、最核心的自身修养的主要内涵。

“三为”即为人之君,为人之亲,为人之师。“为人之君”指干部要有君王一样的责任和君子一般的风范;“为人之亲”指要像亲人般地善待下级;“为人之师”指的是干部要别人做到的自己应先做到,还要让别人从你那里学到东西。

中国文化中三大传承的核心就是一个“德”字,海航由“三为”而构成的“德”字有四个内涵:诚、善、勤、俭,即诚心待人、善念处事、勤勉工作、节约福报。四条做到,会在“德”字上有所提高,会带来好的发展前景。

孟子有云:“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把国家管得很好,善于应用法律来治理国家,那么人民将会惧怕我们;如果我们抛开刑法,好好地教化万众,人民将会爱我们。因此,如果通过法律来管理国家,得到的只是财富;但是通过教化来管理人民,得到的将是民心。

在企业管理中,老板只要搞好团队的价值导向和对员工的价值教化,就可以以一驭百,收服人心。

以传统文化精粹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素质修养培训,是海航的企业文化特点。对此,海航董事长陈峰这样说:“目前中国人职业道德方面已是很弱,不如西方成熟,而市场经济是有一定规则的竞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中应该得到弘扬的东西没有确定起来。因此,做企业时仅有西方管理的一套往往力不从心,对付不了传统文化中的劣根,如上班要求打卡,有的人可以打完卡再溜出去,还有现在上市公司里的各种问题。总之,企业管理中还缺乏规范自己的理念。拿什么来规范呢?仅有西方的管理制度是不够的,于是要求大家把人做好,加强对自身如何做一个好人的认识,实际上还是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最基本的东西——做人训练好了,职业道德自然就好了。文化加上制度,就能使制度有效地执行下去。”

海航董事长陈峰的管理方式是:一手橄榄枝,一手尚方剑。以德治企、制度治企两手抓。

陈峰认为,企业管理分三个层次:第一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管思想,把员工的思想凝聚在一起。陈峰把管理制度、人员与企业文化形象地比做窗框、玻璃以及两者结合处的腻子(粘胶),指出三者密不可分,虽独立存在却又相互依存。第二是管理中需要企业文化,需要柔性的东西,如价值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企业氛围。企业的长治久安要靠企业文化。第三是奖励和激励制度,让每个员工都能分享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收益,都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最大的力量。

以德治企是海航的特色。陈峰认为:“中国文化的内涵举一个‘德’字。‘德’是做人应有的规矩,是做人最基本的属性,丢掉了这个根本,人在处理事情、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无论做官、经商,还是做学问,就会出现大麻烦。以‘德’为根本,每个人都会严格要求自己。”

海航的管理,一方面强调“德”;另一方面又以“严”著称。在海航创建之初,两名到美国接受培训的飞行员,因为回国时已是大年二十九,他们就直接回家过春节而没有按规定先回公司报到。陈峰知道后,立即将他们开除。陈峰说:“公司制度建立不起来,会影响一大批人。那时公司还处在艰难中,送他们培训出资10万美元,就这样开除,代价确实不小。但是,只要有损于海航形象的事,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及时纠正。惩罚少数而教育大多数人,这是严厉,也是善良。要让他知道,不能过这个槛,如果过了,要以一生的代价去换。对他严格,是以霹雳之手段行菩萨之心肠,我的出发点是为将来好、为事业好。”

但是,这还不是海航对员工最严厉的惩罚。海航的一架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了事故征候,虽然这样的事情哪个公司都会有,但是,海航做出决定:公司总裁降为副总裁,工资差好几千块;飞行部经理就地免职;飞行员改行当搬运工。

“我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教育,教育本人、教育大家。海航‘以德治企’,是把做人的规则作为第一条防线。我们不是不要制度,而是要以制度为最后一道防线。”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外在暴力手段只能使民众苟免刑罚,而民心无所羞愧。如果奉行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控制,再加上以德义为本质的礼仪型的外在控制,人们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心悦诚服。

●从四个方面培养人格魅力

一个领导者要培养人格魅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培养独特的个性

人往往有一些从众的心理,有时是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领导者处在一个部门或组织的非常独特的位置上,需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作为领导者,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2)自我察觉和自我意识

自我察觉是指某种感觉刚一产生的时候你就察觉到的感觉。与人的眼睛存在盲点一样,人的个性也有盲点。有时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感觉,这时就需要不断地反省。如果领导者连自己都不了解,就谈不上去领导别人了。这种自我察觉是情感智慧的主要部分。只有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人,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3)善于驾驭心情

情绪是人对客观内容反应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要培养自己宽容率直的性格就必须善于驾驭自己的心情。

(4)找出缺点

骄傲使人落后。找出缺点并加以改正可以使领导者更富于人格魅力,也更趋于成熟和完善。这需要领导者不断地自我反

思和与别人比较。

领导者不能躺在光环下生活,他需要实事求是地剖析自己,摒弃不真实的感受。虚幻的感受往往会变成“真实”的感受。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很容易对自己的评价有所偏差。

领导者只有时刻进行自我省察,才可能不断找出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不断加以改正,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

●任何时候都要自尊、自爱

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在《金言》中指出“最要紧的是自尊”。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简单来说,自尊就是自觉地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有两方面的内容,从人与物的关系而言,人是主人,物是从属,从而操纵和支配物,人高贵于物,而不是相反。古语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条中的两条都是讲的金钱财富,也就是物欲对人自尊的考验,人能正确取舍就保持了自尊。这就叫“物物而不物于物”,即做物的主人,不做物的奴隶。从人与人的关系而言,自尊是在人群中的自我承认、自我肯定、自我尊重,它是由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所形成的,并因自尊的行为而得到他人的尊重。人做什么样的事,也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人与物的关系也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建立起来,实际上也贯穿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后一方面的内容更重要。

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所以首先要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前者是内在的自尊心,后者是外在的尊严。自主意识是人依据自我对真理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等进行独立的判断。自主意识要求的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更不能屈从于权威或多数人的意见,违心地放弃自己的主见。在原则性的争论中,那些左右逢源的骑墙派,在社会风云突变中朝三暮四的风派人物,都是失去了最可宝贵的自主意识。当然,自主意识也绝不意味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这恰恰是自主意识差的表现。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自主意识离不开社会空间。实际上,自主意识是对社会,包括自己所从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的自我抉择、自我认定和自我坚持,这些社会和群体意识如党性、民族气节等存在于人的自主意识中,也只有通过人的自主意识才能在现实中得到生动的表现。如果人的自主意识只反映个人的私欲,而不反映社会要求,那么绝谈不到自尊心和人的尊严。

自主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独立人格。人如果丧失自主意识,或者有意地趋炎附势,依附于他人,受他人的摆布,也就失去了独立人格。如妄自菲薄、阿谀谄媚、卑躬屈膝、丧失国格等,这也就没有尊严可谈了。有的领导者在上级和下级面前有两副面孔,召开下属大会时不是面对台下的下属讲话,而是一味侧身面向上级领导讲话。还有的领导者对上级的批评即刻作出快速反应,或虚表同意,或沉痛检讨,显得轻率,这都有失自尊。有自尊的人对上级的批评起码慢半拍表态,经过理智的思考,再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总之,自尊具有社会的标准性,人的行为只有符合社会标准,受到社会的褒奖,才会有自尊。自尊实质上是人以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来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和评价自我的一种表现。

总之,自尊自重是领导者最可宝贵的品质。领导者做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要靠真理的力量陶冶、锻炼,真理的力量则更靠人格的力量去支撑。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也就是领导者在下属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古语曰:“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有威信。”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是领导者以自己自尊的言行,长期塑造和培植起来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由于领导者所处的特殊地位,要损害和破坏其形象、威信,降低人格的力量,只需一个有失检点的行为即足矣,这恰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如果说担任领导职务是一种幸运而不是厄运的话,领导者更要加强修养,谨慎处之。

第一时间更新《用人三十六计大全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