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年的冬天,西欧各国很可能都松了一口气。因为多年前东欧遭受的劫难让他们闻风丧胆,却又拿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无可奈何地将蒙古人解释为上帝用来惩罚世人和预告末日的工具,并称之为“上帝之鞭”。

当时的教皇倒是想出一个主意。他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充当自己的使节,向蒙古汗廷致以基督教国家的问候,并表示愿意屈尊为他们施洗。可惜事实证明这种努力完全徒劳,教皇的善意被嗤之以鼻。一个名叫拜住的蒙古将领甚至这样对传教士说:什么?要把我们变成像你那样的狗?

欧洲大祸临头,无计可施的基督徒们只能做好以身殉道的思想准备。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做梦也没想到,那不可理喻的“上帝之鞭”竟然落在了穆斯林世界的头上。

首先被消灭的,是伊斯马仪派教长国。

伊斯马仪(Isma''iliyya)原本是伊斯兰教的派别,这个教长国却是让西亚人民吓得发抖的恐怖组织。他们以暗杀活动闻名遐迩,一百六十多年来让十字军恨之入骨,也让穆斯林国家束手无策,却在转眼之间被蒙古人灭了。

几乎所有人都额手称庆。

灭亡伊斯马仪派教长国的当然是旭烈兀的远征军,他们这样做据说有两个原因。首先,有一位伊斯兰法官向蒙古人投诉,声称他的市民被迫从早到晚穿着铠甲,以防被那些恐怖分子刺死。更为严重的是,这个胆大妄为的恐怖组织居然要派出四百名杀手到哈剌和林冒犯大汗的尊严。如此猖狂岂能容忍,旭烈兀西征的首要任务便是灭了这帮家伙。

教长国却有恃无恐。因为他们盘踞在群山之中,用堡垒构成了网状的防御系统,易守难攻,坚如磐石。这才让基督教和伊斯兰世界都一筹莫展,徒唤奈何,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刺客神出鬼没地把教长国认为的敌人送上西天。

可惜这回他们遇到的,却是当时世界上超级规模的战争机器。随军出征的中国工匠将火炮运上了山坡,教长国首领只好出城求降。旭烈兀要求他立即拆毁城堡,这个人却支支吾吾拖延时间。结果是堡垒在蒙古人精准而致命的炮击下被炸得粉碎,幸存者则全部被大汗的将士杀了个精光。

教长国首领魂飞魄散。他恳求允许自己亲自前往哈剌和林向大汗表示效忠,并请求宽恕。旭烈兀满足了他,蒙哥却拒绝接见此人。这就等于是宣判了死刑。于是,在回到伊朗的路上,教长被大汗的护卫军砍成肉酱。他在根据地的二百多个堡垒当然也都被各个击破,永远消失在地平线上。

下一个目标是巴格达。

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的首都。我们在《禅宗兴起》中说过,进入文明时代的阿拉伯人有两个王朝,前面的叫伍麦叶,中国史称白衣大食;后面的叫阿巴斯,称黑衣大食。但无论是哪个王朝,君临天下的人都叫哈里发。哈里发是国家元首也是穆斯林世界的精神领袖,其他伊斯兰国家的世俗君主则叫苏丹,中国史书也翻译为算端。

旭烈兀西征时的哈里发叫穆斯塔辛。这是个懦弱无能又弄不清自己斤两的人,还被手下的大臣蒙蔽。因此当旭烈兀先礼后兵,发出“不要用武力对抗军旗”的警告时,年轻的哈里发竟然以长者的口气反唇相讥。他说:你这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啊,可别小有成就便得意忘形!谁不知道所有信仰安拉者,都是只要一声令下就会来护卫我的臣仆。

如此恐吓当然徒劳,旭烈兀很快就兵临城下,召之即来的臣仆则踪影全无。穆斯塔辛这才发现大事不好。他甚至请出什叶派穆斯林和聂斯托利派基督徒去做说客,希望这些自己过去的敌对者能博得蒙古人的些许好感。可惜这同样无济于事,就连举手投降都于事无补。巴格达城遭到长达十七天的洗劫并被焚毁,穆斯塔辛本人则享受了“不流血”的王公贵族待遇:在饱餐一顿之后装进口袋让马踩死。

延续五百多年的阿巴斯王朝宣告灭亡。

巴格达的毁灭震惊了世界,旭烈兀却丝毫没有停止脚步的意思。在那个时代,保护人类文明对于任何军队恐怕都是外星人的说法,持续不断的征服才是旭烈兀的使命。因此在巴格达沦陷的第二年,他的军队又出发了。

叙利亚面临灭顶之灾。

果然,阿勒颇(Aleppo)在1260年初就被攻陷。这座跟大马士革一样历史悠久的叙利亚北部城市惨遭蹂躏,穆斯林中的男人全部被杀光,妇女和儿童则成群结队地被押往哈剌和林做奴隶。只有守将本人得到赦免,因为蒙古人希望以此表达他们对一位老战士奋斗精神和防卫方式的敬意。

当然,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不过在此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旭烈兀把指挥权交给副帅怯的不花,自己带主力军回到了大本营。因此,拿下大马士革,与埃及人作战,都是怯的不花的事。

怯的不花是乃蛮部人,聂斯托利派基督徒。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信仰并不是问题。至少我们知道,有两位基督教的封建领主被怯的不花狠狠教训了一顿,顺便将十字军的腐朽无能暴露无遗。尽管如此,当伊斯兰的埃及派出秘使,希望与十字军结成联盟对付蒙古人时,后者还是吓了一跳。

显然,埃及恐怕也是事出无奈。

我们知道,这时的埃及正处于马穆鲁克(Mamluk)王朝时期。马穆鲁克是阿拉伯语,意思是奴隶,不过这些奴隶在埃及是禁卫军。结果他们就像东汉和晚唐的宦官那样,有了干预朝政和架空君主的实权。蒙哥即位前一年,禁卫军推翻之前的苏丹,从后台走上前台,这就是马穆鲁克王朝。

马穆鲁克在旭烈兀离开之前,就收到了蒙古人要求投降的最后通牒。这帮奴隶将军的反应跟陈胜吴广一样:如果反正都是死,那就不如为国而战。于是他们将蒙古使者的脑袋钉在开罗的城门上,然后毅然决然向十字军求援。

十字军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这样的并肩作战,但他们表示不会反对马穆鲁克军通过基督教控制区。实际上十字军不但提供了通道,也在埃及人经过时进行了款待。吃饱喝足补充了粮草之后,马穆鲁克人更有信心迎战怯的不花。

1260年9月,怯的不花军和马穆鲁克军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阿因札鲁特(AynJalut)平原相遇。这一次,对方使用了蒙古人的惯用伎俩,蒙古人则落入自己常设的陷阱,被马穆鲁克军诱入包围圈。然而怯的不花实在是太了不起,他冷静地组织了反攻,以至于掌握了主动权的马穆鲁克军反倒显出败象。这时,马穆鲁克的将军忽都思(Qutuz)扔掉头盔大声喊道:真主保佑!为了伊斯兰,我们血战到底!

忽都思的英雄主义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怯的不花却不幸马失前蹄。这两个动作把整个局势都扭转了,蒙古人永无败绩的神话在阿因札鲁特被打破。但在临死前,怯的不花没有忘记告诉马穆鲁克人不要高兴得太早。这位身经百战的蒙古将军高傲地说:我永远忠诚,不像你们谋杀君主。旭烈兀汗得到我的死讯之后,他的愤怒会像大海一样掀起波涛,淹没从阿塞拜疆到埃及开罗的所有土地!

一般地说,怯的不花说得没错,蒙古人的复仇确实非常恐怖。但是这次不同。随着阿因札鲁特之战结束,旭烈兀的西征也宣告终止。他并没有回到蒙古,而是留在这片被他征服的土地,并且建立了又一个汗国——伊利汗国。这倒不是他不想为怯的不花复仇,也不是野心得到了满足,而是因为遥远的东方发生了重大变故,旭烈兀已无暇他顾。

没错,蒙哥汗死了。

第一时间更新《易中天中华史20·铁血蒙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