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齐桓公有三个宠臣,分别是开方、易牙、竖貂。开方我们介绍过了,他本来是卫国公子,放弃了继位为君的机会,来侍奉齐桓公,让齐桓公很感动。

易牙则是一个出色的厨师,他烹制出的菜肴,让齐桓公赞不绝口。有一天,齐桓公和易牙聊天的时候,开玩笑说:“寡人吃遍天下美味,就是没吃过人肉。”易牙就记在心里了。

一天,易牙给齐桓公做了一盘蒸肉,齐桓公吃了,觉得味道格外鲜美,就问易牙是什么肉。易牙说,国君您不是说没吃过人肉吗?我就把我三岁的儿子宰了,做了这一盘肉给您吃。

齐桓公大惊失色,本想训斥易牙不讲人道,可是咂了咂嘴里的滋味,就对易牙说,你怎么能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下不为例啊!内心里对易牙却多了一分感动。

感动齐侯的第三人就是竖貂。齐桓公好色,所以后宫人满为患。齐桓公需要有人来给他管理后宫,可是一般的男人他本能地信不过。所以竖貂就自己阉割,成了宦官,帮齐桓公管理后宫。

能做到这么心甘情愿地挥刀自宫,除了竖貂,恐怕也就是东方不败了。

所以齐桓公非常信任竖貂。看来齐桓公对自己的男性魅力也是不够自信。凡是这类男人,内心里无不希望除他之外天底下的男人都是宦官。

开方、易牙、竖貂这三个人,围在齐桓公身边,深得齐桓公的宠信,人称“三贵”。

不过,齐桓公这个人的优点就是公私分明。虽然在私生活方面,齐桓公宠信三贵,放荡不堪,但是他绝对不会让这三个人染指国家大事。在大政方针上,齐桓公真正信任的人还是管仲。

可是管仲是不可能永远跟在齐桓公身边的。管仲从周天子那里回来之后不久,就病倒了。辅佐齐桓公成就一世伟业的春秋第一名臣管仲,最终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齐桓公去看望管仲,看到病榻上的仲父,他心痛不已。他担心管仲的病情,当然也是担心自己的事业。没了管仲,谁还能辅佐他的霸业呢?齐桓公问:“仲父,您走之后,我把国政交给谁呢?”管仲说:“最了解臣子的就是国君了。”那意思就是,你自己挑吧。齐桓公想到自己的老师鲍叔牙,就问道:“我想让鲍叔牙为相,您看可以吗?”

管仲说:“我最了解我这个老朋友了。他这个人正义感极强,疾恶如仇。作为一个人来说,这是很好的品德,却不适合当宰相。宰相要能容忍很多事情才行。”

齐桓公琢磨了一下,自己的老师是有这个特点。可是除了鲍叔牙,还有谁能当宰相呢?齐桓公称霸的功臣,比如宁戚等人,早就不在人世了。想来想去,齐桓公觉得也只有隰朋还是个备选。齐桓公问:“让隰朋主政,您看如何?”管仲叹了口气,说:“隰朋倒是宰相的合适人选,可是我看他的寿命也不长,我死之后,恐怕他也活不了多久。”说到这,齐桓公想起自己最宠信的三贵来了,就问:“您看易牙如何?”管仲说:“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取悦国君,还有比这更狠心的吗?对待自己的至亲骨肉尚且如此,何况别人呢?”齐桓公又问:“那开方呢?”管仲说:“开方放弃了一个大国国君的地位,来侍奉您,这太不符合人情了。我看这个人不值得信任。”齐桓公只好再问:“那竖貂呢?”

管仲说:“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来取得国君的信任,这也是不符合人情的行为,不是正常人能做得出来的,所以也不能信任。”

齐桓公心想,我宠信这三个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以前没听你说过,就问道:“既然仲父知道这三个人如此不堪,为什么您平时也不说呢?”

管仲说:“国君您是胸怀大志、勤于国事的,平时已经很辛苦了,我怎么能阻止您有点业余爱好呢?好在有我在,这三个人干不了什么出格的事。可是我死了,这三个人没了制约,就要兴风作浪了。所以我劝国君,我死之后,您一定要远离这三个小人,否则齐国就要大难临头了。”

齐桓公点头称是,表示一定听从仲父的安排,治理好齐国。就这样,管仲最终也没有安排好自己的后继者,就撒手人寰了。公元前645年,一代贤相归天,预示着齐桓公霸业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齐桓公参考管仲的生前嘱托,要立隰朋为相。可是真如管仲预言的那样,隰朋不久也去世了。于是齐桓公就任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很为难地说:“我早就了解我自己的缺点,我这个人原则性太强,眼睛里看不得恶人,这就不适合当宰相。您要是非要让我为相,那就把易牙、开方、竖貂这三个小人从您身边赶走,永不叙用。”

齐桓公能当这么多年的霸主,毕竟不是糊涂人。他为了自己的事业能够延续,就忍痛割爱,把这三个小人给赶走了。于是鲍叔牙就出任宰相,齐国政治安定,继续维持着霸主地位。

但是,人的喜好是不那么容易克服的。三贵离开了齐桓公,齐桓公无聊的时候,觉得没人比开方更能琢磨有趣的游戏;嘴馋的时候,觉得厨子们的手艺都不如易牙;没有竖貂给他搜罗各地的美女,他对后宫都厌烦了。

就这样,齐桓公玩不好、吃不香、睡不着,熬了几个月之后,终于忍不住,把三贵又都召回来了。三贵回来之后,也知道齐桓公离不开他们,于是就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开始干预朝政,让鲍叔牙无可奈何。不久,鲍叔牙也被气死了。这一下,三贵彻底没了约束。他们就开始到处培植党羽,树立自己的势力。很快,齐桓公已经不能驾驭这三个人了。

三贵素来和齐桓公的长子无亏关系不错,几个人拉帮结派,组成了一个小团体。竖貂、易牙等人经常在齐桓公面前说无亏的好话,齐桓公就答应他们,可以立无亏为国君。

可是齐桓公已经立了公子昭为太子,这让无亏一伙非常嫉恨。他阴谋联络齐桓公的其他几个儿子,准备夺取公子昭的位子。

齐桓公一共有六个儿子,哪个都不是善茬。其实,齐桓公本来可以在自己死前,把身后事安排妥当,比如削弱众公子的党羽,给太子昭寻找合适的内援和外援,等等。但是,年老昏聩的齐桓公,已经被三贵哄得迷迷糊糊,除了把太子昭托付给宋襄公之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公元前644年,流亡列国的晋国公子重耳,来到了齐国。齐桓公素来听说重耳有贤德,所以对重耳礼遇备至。他不仅给重耳20辆马车,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重耳。

之所以要在本章中插进这一段看似无关的内容,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齐桓公,还是重耳本人,都不会想到,这是春秋时期两位雄主之间的唯一一次会面。将来,能够继承齐桓公霸业的,恰恰就是这位日后的晋文公、现在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

关于晋文公,后面会有专题介绍,在此不详述。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眼看着就活不成了。这个时候,平时围绕在齐桓公身边,赶都赶不走的三贵,却再也不屑于伺候齐桓公了。他们正忙着伙同公子无亏,去抢太子昭的位子呢。

齐桓公重病昏迷,易牙和竖貂就调集军队,把齐桓公关在宫中,对外谢绝一切人前来探望。而这两个人则密谋杀掉太子昭,立公子无亏为君。史书记载,易牙和竖貂拥立无亏,开方则和另一个公子潘关系密切。本来是一伙的这三个人,都不能一致,可想而知,齐国得乱成什么样子。几个公子听说国君病了,都纷纷拉起自己的队伍,准备大干一场。他们在外面折腾得天翻地覆,齐桓公这里却孤苦伶仃,没人管没人问。

在这种惨况之下,齐桓公就算不病死,也会饿死。据说在齐桓公病危的时候,还有一个侍女偷偷潜进宫里,看望齐桓公,向齐桓公报告了外面的混乱情况。齐桓公感慨管仲料事如神,羞愧于自己的昏聩,又气又恨,就一命呜呼了。那个侍女也随之自杀,为齐桓公殉葬了。

小说家言,是不是真的,读者自有判断。

太子昭听说国君的寝宫已经被封锁了,知道情况不妙。鉴于齐桓公生前就把他托付给了宋襄公,所以太子昭就跑到宋国政治避难。

太子昭已经逃跑,易牙和竖貂就要立公子无亏为国君。一些耿直的大臣纷纷表示反对。易牙和竖貂就依靠自己手中的军队,杀了几个大夫,这才压住反对意见。

公元前642年12月,公子无亏被立为国君,其他几位公子四散奔逃。尘埃落定之后,齐国人才想起来,齐桓公的尸体还在那挺着呢。

等把寝宫的门打开一看,好家伙,齐桓公的尸体都腐烂了,尸体上生的虫子到处乱爬,臭气扑鼻。据史书记载,齐桓公死于这一年的十月初七,到了十二月十四,才被安葬。尸体在寝宫躺了67天,那个时候又没有冷藏室,不腐烂才怪呢!

可怜一代雄主,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当齐桓公数次风风光光大会诸侯的时候,他肯定想不到,这就是自己最终的归宿。

收了齐桓公的腐尸,无亏正式即位做了国君。可是逃亡在宋国的太子昭,还要依靠宋国的力量打回来呢。齐国的乱子,并没有因无亏登基而结束,却只是刚刚开始罢了。

齐桓公英雄的一生,以悲剧收场,的确令人扼腕叹息。不过,作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人,齐桓公对那个时代的影响,还是极其深远的。

在齐桓公之前,郑庄公也是在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使郑国兴盛了一段时间。但是,郑庄公说到底,也只能被称为小霸,虽然有一定的号召力,可是并没有正式成为诸侯的领袖。

而齐桓公,则向世人诠释了霸主的含义。可以说,齐桓公奠定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基调,即谁能召开诸侯会盟,并在会上取得“主盟(主导会盟,也称执牛耳)”地位,谁就是霸主。从齐桓公之后,无论是宋襄公、晋文公还是楚庄王,实际都是在模仿齐桓公。

春秋晚期的孔夫子老先生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请注意,这是《论语》中的几段话,主要的赞扬对象是管仲,笔者在此引用,只是为了表明后人对齐桓公霸业的态度)可见,孔圣人对齐桓公是很推崇的。孔子的赞扬不无道理。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齐桓公对于中原地区的贡献:在齐桓公称霸的这几十年,周天子的威信得到了提升,周礼传统得到了维护;中原的诸侯国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友爱的局面;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的骚扰和入侵,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住了。总的来说,齐桓公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几十年的稳定。

和后面的几位霸主比起来,齐桓公能得到天下诸侯的拥戴,更多的是靠道义,而不是靠武力。我们很少看到齐桓公恃强凌弱,倒是经常看到他扶危济困,比如解救燕国、邢国和卫国。齐桓公可以说是春秋时期唯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霸主。

所以孔子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以后讲到晋文公的故事时,我们可以看到,晋文公远没有齐桓公那样的心胸和人品。比如说,齐桓公能做到宽宏大量,不计旧仇,而晋文公则睚眦必报。

当然,齐桓公也是一个个性鲜明、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人。他具有人类性格中的很多弱点,比如喜欢玩乐、好大喜功、爱虚荣等。但是他很好地把握住了分寸,所以没有影响到他称霸诸侯的事业。

当然,齐桓公的霸业,最少不了管仲的功劳。齐桓公能给予管仲足够的信任,这在历代君主之中,都是不多见的。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难了。齐桓公和管仲,也堪称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

关于齐桓公,还有很多话题可谈,不过,随着他的死,那个属于他的时代,也就过去了。而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止,显然无法继承霸主的事业了。可是诸侯又需要一个领头人,来带领大家尊奉王室、抵抗蛮夷。谁能担这样的重任呢?

想当齐桓公接班人的很多,其中最热心的,就是被齐桓公托付过儿子的宋襄公了。

齐国内乱,太子昭跑到宋国,这使宋襄公看到了称霸的机会。假如借着平定齐国内乱的机会,召集诸侯,举行会盟,自己不就能尝尝当霸主的滋味了?再说,当年齐桓公不也是这么做的嘛。

随着宋襄公的野心萌动,春秋争霸战争将掀开新的一页。五霸当中的第二人,也是最弱小和最不被人认可的一个,就要粉墨登场了。

第一时间更新《笑看春秋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