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的叛乱平息,齐桓公没有帮上什么忙,功劳最大的是郑国。郑厉公干完了这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之后,还没来得及重现自己老爹的文治武功,就撒手人寰了。

周惠王不干了,虽然回国复位了,而且还杀了叛乱分子,可是心中那口恶气还是咽不下去,他还想借助郑厉公收拾收拾那个帮助作乱的卫国呢。郑厉公死了,谁来收拾卫国?

继承郑厉公的郑文公,琢磨了一下自己的实力,还是决定不充大,老老实实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周天子想教训卫国,对不起,您找霸主帮忙吧,我们郑国国小力弱,这事我们管不了。

周惠王也想去找齐桓公帮忙,可是齐桓公忙啊,中原的诸侯谁家出了乱子都要霸主来管。公元前672年,陈国的国君杀了自己的太子,这种事在春秋时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国君另有新欢之后,看着元配夫人生的儿子不顺眼,当然是一杀了事。树倒猢狲散,太子的兄弟公子完害怕祸及自身,就收拾行囊,跑到齐国避难。

齐桓公是虚怀若谷,诚心招揽天下人才的。虽说陈国国君要立谁为太子这属于陈国的内政,齐桓公不好插手,不过照顾一下流亡的公子还是没什么关系的。所以,对陈国的公子完也是盛情款待。

公子完,字敬仲,这个人有德行,也很谦虚。齐桓公要封他做上卿,他没有接受,齐桓公就改封他做了大夫。这个陈完从自己国家逃难过来,大概也觉得自己原来的国号有点不吉利,就把自己由陈氏改为了田氏。有人说这是因为“陈”和“田”这两个字的古音相近,也有人说是因为公子完被分封到了田地,至于哪个说法对,那就是一个历史悬案了。在这里我们还不能说陈完改了自己的姓,只能说改了氏。姓、氏之间的差别,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总之,从此之后,陈完就成了田完,并在齐国扎下根来。这个事件看似只是齐桓公霸业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却给齐桓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齐桓公肯定不会想到,这个田完的子孙后代,把他的子孙后代欺负得要多惨有多惨。田完的后代最终把齐国的政权抢到了自己手里,把姜姓的齐国变成了田氏的齐国。

当然,在齐桓公鼎盛时期,田完是寄人篱下,也不敢有什么举动。田氏最终取代姜姓,还要再过200多年呢。我们记住这件事情就可以了,同时要注意,所谓的“田氏代齐”事件,也是春秋战国分界的标志性事件。这都是后话了。

除了管管诸侯家的闲事,齐桓公还要忙着收拾一些蛮夷小部落。我们前面说过,当时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中原的侵扰已经相当严重了,今年戎人来打鲁国,明年狄人来犯郑国,总之诸侯们是难得安宁。诸侯被欺负了,当然要找霸主来帮忙出气,所以齐桓公就时常东奔西跑,帮着诸侯们收拾这些蛮夷小部落。

直到公元前667年,周惠王的使者才得空和齐桓公见了面,先是说了一大堆好话,给齐桓公加官晋爵,然后就诉说了来意,让齐桓公帮天子教训卫国。

齐桓公满口答应,这正好是自己为王室效力,同时也是提升自己影响力的好机会。

第二年春天,齐桓公就率领大军讨伐卫国。当年出兵帮助王子颓的卫惠公,已经死了三年了,现在的卫国,已是卫懿公当政了。卫懿公刚当国君没几年,头脑比较简单,也不问问人家霸主为什么来打你,就不知深浅地发兵抵御。

卫国早已经不是什么一等强国了,偏偏齐桓公又正处于事业上升时期,齐国士兵勇猛善战,一顿猛打,卫国军队屁滚尿流地逃回了国都。

齐国大军兵临城下,齐桓公对着城楼上的卫懿公高声宣读天子的讨罪诏书。

卫懿公这才明白,是自己老爹当年得罪了天子,现在霸主给天子报仇来了。

卫懿公赶紧谢罪:“那都是先君不明事理,干下的祸事。寡人即位时日尚短,哪里做过什么对天子不敬的事啊?还请霸主网开一面,暂且退兵。卫国以后一定老老实实听您的话,尊王攘夷,不敢怠慢。”

齐桓公一听,想让我退兵啊,哪有那么便宜,你要是不放点血出来,别说周天子那里不答应,我这你也说不过去啊。就对卫懿公说:“君侯既然已经知错,就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嘛。天子现在对你们卫国恨之入骨,你要是不表示表示,寡人就这么回去了,天子那里也不答应啊。要不这样,您跟我去洛邑,向天子请罪如何?”

卫懿公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去洛邑,那不是送死吗?当年自己的老爹卫惠公差点把周惠王弄死,周惠王复位之后,一提起这事来就恨得牙根直痒。这个时候要是去洛邑,落到天子手里,能有好果子吃吗?齐桓公话里话外的,卫懿公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于是派自己的太子开方,带着金帛美玉美女什么的,去向齐桓公赔罪。

开方到了齐桓公的军营,把礼物呈上,表达了卫侯向天子谢罪的意思。齐桓公对开方也以礼相待,要他回去告诉卫侯,以后一定要尊奉王室,按时朝贡,不可怠慢,否则霸主不会放过你的。开方当然是一口应允。

开方办完事以后,打发自己的随从回国,向国君禀明情况,他自己则留在了齐桓公的军营里面。隔天来,齐桓公一看,哎,怎么开方你还在军营里乱晃悠?我又不留你当人质,你快回去吧。

开方说,我不想回去了,就想跟着霸主您混了。

齐桓公纳闷了,问他:“你是卫国太子,将来是要继位当国君的。你当了国君,和我就是平起平坐了,这多好。你干吗非要跟着我东奔西跑呢?”

开方恭恭敬敬地说:“卫国是个小国,在那当国君实在没什么意思。我来到您的军营以后就被您的气度给折服了,中原的霸主果然气宇不凡。我想,跟着霸主您去见证一番大事业,这才是我一生的追求啊。”

开方这话说得有情有理,还着实地拍了齐桓公的马屁,齐桓公听着那叫一个舒服。他笑着说:“好啊,小伙子有志气,那你就跟着我吧。你父亲卫侯也会理解你的。”

就这样,开方就跟在齐桓公身边,把太子的工作给辞了,炒了自己老爹的鱿鱼。由于开方能够放弃当国君的机会,而甘愿跟着齐桓公,所以齐桓公本能地对开方就多了一分信任。再加上开方这个人很会动脑筋,总是琢磨一些好玩的东西,教给齐桓公,这就使他很快就成为齐桓公身边的宠臣。

开方和齐桓公的另外两个宠臣易牙、竖貂混在了一起,结成了“铁三角”。三个人争先恐后地陪着齐桓公不务正业。今天告诉桓公,哪个地方风景好可以出巡啦;明天告诉桓公,在哪又看见漂亮姑娘啦,等等,把齐桓公哄得五迷三道的。

鲍叔牙是疾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的,他挺看不上这三个幸进小人。管仲也讨厌他们,但是管仲明白自己身为一国之相,要有容人之量。齐桓公虽贵为国君,可他毕竟也是个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喜好。齐桓公就是喜欢和这三个小人一块玩,你硬要拧着他,让他不痛快,万一心理变态了做出什么混账事,岂不更糟?所以说宰相肚里要能撑船,就是这个道理。

鲍叔牙也知道自己原则性太强的特点,并不完全是好事。他自己也说,管仲能当宰相,他自己当不了。但是鲍叔牙还是免不了为国君,同时也是为国家担心。管仲就劝他,反正有咱们两个在,这三个小人也反不到天上去。国君毕竟还是一个明白人,知道孰轻孰重,你就让他有点自己的爱好吧。坏习惯得慢慢纠正,不能一蹴而就。

管仲的分析不错,这三个小人确实还不能给齐桓公如日中天的霸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但是在齐桓公霸主光环背后,已经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以开方为代表的“三贵”势力,以及外来公子田完,正在利用齐桓公霸业不断成长的有利时机,积蓄着自己的力量。假以时日,他们将在齐国掀起滔天巨浪。

第一时间更新《笑看春秋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