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分裂最主要的原因,是晋国公族(国君的宗族)的势力在晋献公时大大削弱了。为什么晋献公时晋国公族势力会急剧衰减呢?这是因为晋献公大规模地屠杀了晋国公族。晋献公为什么要大规模地屠杀晋国的公族呢?

原来,晋献公的曾祖父曲沃桓叔是晋穆侯的幼子,晋穆侯的长子是法定的晋国国君继承人。按照周代宗法制的规定,太子是国君的嫡长子一支,称为大宗,国君的其他儿子称为小宗。大宗是家族的当家人。

晋穆侯死后,太子继位,史称晋文侯。晋穆侯的小儿子被封到曲沃(今山西曲沃),称为曲沃桓叔。曲沃土地肥沃,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曲沃桓叔又特别注意收买民心(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史记·晋世家》),因此其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当时就有人说:“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整体实力的迅速提升让曲沃桓叔开始窥伺晋国国君的位置。经过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祖孙三代的夺权,曲沃武公最终杀死了大宗的晋侯缗,夺得了晋国国君的位置。

曲沃桓叔这支小宗的夺权之路并不顺利,前后经历了三代近七十年的努力才得以成功。此间,周天子两次插手,派兵干预,不许曲沃桓叔一支篡权。晋国国内的宗法势力也不允许曲沃桓叔一支进入都城。但是,曲沃桓叔这一支终因实力强大而夺权成功。

经历过多次失败之后,曲沃武公汲取了周天子两次出兵干预的教训,一方面杀死晋侯缗,一方面派人送给周釐(xǐ,喜)王大量的“宝器”,公开对天子行贿。这一招还真灵,有钱能使鬼推磨。周釐王这次一反常态,不但不派兵征讨曲沃武公,反而封武公为晋国国君,使小宗的曲沃武公代替了大宗的晋侯缗成为得到中央政府认可的晋国国君。

其实,周天子承认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亦是无奈之举,并不仅仅是行贿的结果。因为此时的周天子早就失去了号令天下的能力,不管他承认不承认,曲沃武公都已凭借实力掌控了晋国,而他的承认只能表明东周的宗法制社会正处于走向全面崩溃的窘境。

但是,周天子的这种做法等于把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秩序规则整个给废掉了。如果上帝死了,任何作为都可以被允许。如果维持秩序的权威失灵了,整个天下就会陷入一场大乱。周天子承认曲沃武公可以继承晋国君位,就突破了整个天下政治伦理秩序的底线。今后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了,只要有实力。规则是人定的,实力才是硬道理。

曲沃武公死后,他的儿子晋献公继位。

晋献公的曾祖父曲沃桓叔是晋文侯的弟弟,这一支属于晋国公族的小宗,本没有资格继承国君宝座,而现在这支小宗夺得了整个晋国。晋文侯的嫡系子孙有一大批人,他们都是公子,在宗室和大臣中势力很大,所以晋献公非常害怕晋文侯后世诸公子反夺权。晋献公八年(前669),他的大臣就劝他诛杀群公子以保住君位(士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史记·晋世家》)。

晋献公为了保住自己的君位,大开杀戒,晋国的公族遭到了一场毁灭性的大屠杀,从此,晋无公族。晋无公族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对异姓贵族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公族是最显赫的贵族,他们总是霸占着最有权势跟油水最丰厚的官职,他们的存在对异姓贵族的升迁跟势力壮大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晋无公族,这些异姓贵族便有了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第一时间更新《千古一帝秦始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