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做了皇帝的人,历来都会有两个美好而荒唐的愿望,一是自己长生不老,二是可以江山永固。这样的愿望其实也不算太过夸张,平常人得意时不也希望这种得意可以一直维持下去吗?所以,帝王也不过是将常人心态扩大了一些而已。但在他们期望自己所享受的荣耀可以永久之时,很多人往往会陷入旁门,希图通过一些左道来实现这个愿望,譬如仙药之类有害无益的方式,最终只能尽快地结束这场浮华人生。

在赵匡胤开创了大宋,并将其推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之后,也曾经一度在内心升腾起这样的强烈愿望,但他纵观历史,似乎从来都没有一个帝王是可以长生不老的。用理智将这样不切实际的愿望摒除之后,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第二个愿望:江山永固。

眼看大宋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虽然不能胜“贞观”、“开元”,但在经历数十年战火之后可以拥有这样一番景象,赵匡胤的内心还是充满骄傲的。他对赵普说:“历来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可以永远地享受这样的荣华,让这种日子没有尽头,但是却从来不去想别的人是怎么想的。也许心怀这种愿望的人只有他一个人,而周围别的人都期望这种日子早早结束。”

赵普笑着说:“陛下能这么反思,已经胜了前朝所有的帝王。一个人的愿望想要实现很难,但如果是一些人的愿望,甚至是一国人的愿望,那么要实现它就不那么难了。”

赵匡胤说:“照你这么说,就算我希望江山可以永远掌握在赵氏手中,也是不能够的?”

赵普说:“对,如果这只是陛下一个人的愿望,那么也许在您可以掌控的时间中,这个愿望可以实现。而超越了您可以掌控的范围,又怎么保证这个愿望可以实现呢?”

赵匡胤听他这么大胆地回话,也忍不住笑了笑,无可奈何地说:“自从我有了要占据天下的想法开始,你就一直随侍在我左右,这么些年以来,我所有的想法你都是一看就明白。所以你才敢这么对我说话,否则,就算光义也不敢这么说。”

赵普说:“因为我明白陛下所希望听到的是实话,而非阿谀奉承的废话。”

赵匡胤说:“那你就用实话来说,应该怎样让我不能控制的时候,都能江山永继?”

赵普说:“历来开国君主都是贤君,是因为他身负的责任重大,让自己不敢松懈,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万劫不复,因此也就时刻让自己保持警惕。但一个国家建立之后,继任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残酷,也不知道得来天下的艰辛,所以会逐渐懈怠。久而久之,君王对自己的欲望不加约束,国家就会变得混乱,江山只能易主。”

赵匡胤说:“你说得不错,正因为这样,所以天下才会在几个姓氏之间传递而不能安稳。多数葬送国家的帝王似乎都有这样的毛病。”

赵普接着说:“所以,要想让陛下的江山永固,让赵氏王朝可以永远统治天下,势必要让继任者都明白一个道理:天下得来不易,帝王要时刻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言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江山永固的目的。”

赵匡胤说:“继任者没有参与到建立国家的战争,也不知道这其中的风云险恶,他们怎么能够明白这份艰辛呢?更何况君王是天下之主,又有谁会在他们言行失误的时候敢于指出来呢?”

赵普说:“我们现在能够知晓前朝事迹,所通过的正是那些史官的笔,通过他们记录帝王言行和成败,警示后人。继任者要知道前辈的事迹,也只能是通过史料。而史官还身负一个重要的职责,那便是监督。”

赵匡胤问:“让一个史官去监督帝王,岂不是笑话?”

赵普说:“做史官的人,都要求刚正不阿,对于帝王的对错都要做出公正的判断,不能因为他是君主就慑于其权威而不秉公,就算把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屈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史官,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真正对帝王起到监督威慑的作用。因为后人判断一代君主是否贤明,所依据的便是他手中的笔。”

赵匡胤点头说:“欲将赵家江山永远传递下去,看来真的需要找史官来监督皇帝。”

在赵普等人的建议之下,赵匡胤决心重新建立史官监督的体制,让皇帝成为被监督者。他自己本人虽然出身军伍,但也愿意受到约束,正是因为考虑到赵家江山是否能够传递得永久。这一制度虽然前朝早就有了,但纷乱的五代已经将这一传统废弃。若不愿重蹈覆辙,就只能重拾,并加强这一做法,让皇帝不能随心所欲。

在确立史官记录皇帝言行并对其加以约束监督的机制之后,赵匡胤身体力行,力求自己谨言慎行,因言辞不当而记录在案时,也能秉持原则,力求真实。但身为一代君王,他也难免会有放松自己的时候。

有一次,赵匡胤在御花园中与侍从一起拿着弹弓打鸟雀玩儿,一时间玩得兴起。正高兴呢,忽然有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求见,赵匡胤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弹弓,便对侍从说:“要是没什么急事,让他待会儿再来。”

侍从将赵匡胤的话传了出去,不一会儿又跑回来:“李怀忠说有急事要禀报。”

赵匡胤一听,便放下手中的玩具,整理衣冠,急忙出来询问李怀忠有何急事要禀报。李怀忠不慌不忙地从自己的衣袖中取出准备的奏折,将所要禀告的事情一一陈述。赵匡胤听来听去,不过是一些常规的军情汇报而已,看来刚才说有急事禀告是在诓骗自己。他不由得怒火便升腾起来,厉声质问李怀忠:“你刚才说有急事要禀报,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急事吗?”

李怀忠义正词严地说:“我所禀报的都是军国大事,虽然不是十万火急,但陛下要了解军队就必须听我的汇报。”

赵匡胤怒道:“所以你就可以诓骗我吗?”

李怀忠说:“我并没有诓骗,只是将事情做了一个比较而已。我所禀告的事情,总比陛下在花园中弹雀要着急吧?”

这一句反问让赵匡胤顿时羞红了脸,他刚才玩得兴起,却被人忽然打断,本来是以为有要事相商,所以并无怒气;结果一看,都是常规的事务,并无一件急事,已经有些怒意。现在李怀忠居然如此质问,更让他恼羞成怒,于是也不思索,便拿起桌子上用来镇纸的玉石柱斧猛击李怀忠的脸。那柱斧本来只是帝王手中的一件装饰物,但因是玉石造就,非常坚硬。一击之下,居然打得李怀忠满嘴流血,吐了一口出来,有一颗牙掉了。

李怀忠看赵匡胤发怒,打掉了自己的牙,也不说话,默默地将那颗牙装进了袖子里。身边的随从们也都吓得不敢出声。

赵匡胤却冷笑着说:“你把它收起来做什么?难道还想留着以后控告我,作为证据吗?”

李怀忠恭敬地说:“臣并不敢控告陛下,把牙收起来也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随意丢弃。”

赵匡胤说:“你早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不用跑来诓骗我之后才懂。”

李怀忠说:“这个道理我懂了,但我也知道陛下的言行,一定是有史官记录。自然有后人来评说您这样做的对错。”

一句话提醒了赵匡胤,他看看身边的随从,一直随侍左右的史官也在其中。恢复理智之后的赵匡胤想起自己刚才莽撞的言行,显然是那股蛮横劲儿忽然占了上风,让自己做出这种不当的事。如果史官记录在案,后人一定以为太祖是一个出身军阀且目无法度之人。想到这些,他忙拉住李怀忠说:“刚才是我太过激动了,你所说是对的,再小的事儿也大过我弹雀玩耍。”

此一事经过史官的记载,在后代史书中频繁出现,表明宋太祖虽然也有鲁莽的一面,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知错能改的明君,就算是一时意气做了错事,也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认。

赵匡胤之所以这么做,出发点正是希望他打下的江山可以传递下去,希望他的子孙可以时刻谨慎地接过他传来的接力棒,做到梦想中的江山永固。但在他去世不久,他的继任者赵光义便将这一传统做了修正。出于个人目的,赵光义要提高自己在宋王朝的历史地位,不仅编造了不少功勋,更将别人的功劳夺来冠上自己的名字,让史官修改宋史,成了著名的造假者。但历史向来都是公正的,在后代重修的宋史之中,他做的这些手脚都被发现,还给历史以真相。

通过设立史官监督机制可以看出来,赵匡胤是一个理智而清醒的人,虽然怀抱着类似于其他帝王的梦想,但他力图通过实际可行的办法去实现。只是他的后继者没能体会到他的苦心,而白白把江山送给了别人。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