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到达山海关近郊时,李自成率农民军早先一日达到,已经和吴军在一片石血战了一天,一片石紧挨着山海关,但仍属关外。吴三桂在这次战斗中没有把精兵强将用上,而是抽调了五六万“乡勇”的兵力抵挡农民军的进攻。其余兵力仍然驻守在关内重要峡口。李自成过于自负,本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吴三桂打败,占领山海关,却没料到吴军的作战能力很强,一时竟然攻不破。但从战斗形势上来看,吴军显然已经有些不支。一片石失守退兵后,吴三桂为了保存实力,便把军队撤回关内,并派人火速向已经近在关前却无动兵举措的多尔衮乞师求援。

多尔衮在准备入关时,又突生猜疑之心,怕吴三桂联合农民军引诱自己入关,给自己设下一个陷阱。他与众贝勒商议后得出结论,再静观其战,窥探动静。这时天已大亮,李自成正在调动兵马,准备攻城。吴三桂更加焦急,无法再等下去,便率领十多名将官、数百精骑一口气奔入清军营地,面见多尔衮。多尔衮的后顾之忧才彻底打消掉,并且让多尔衮欢喜的是,这次绝对是收降吴三桂的绝好时机。双方见面,开门见山,一拍即合。吴三桂随即剃发称臣,并又向多尔衮细述了当前的紧急局势。

吴三桂说道:“农民军目前还不知道清军的到来,把兵力全都集中在攻打关城的前头了,后部力量极其薄弱。我们可采取攻首尾斩其腰的战术,打他个措手不及。”

多尔衮默认点头,可在心里却又多留了一个心眼,他觉得此战非同小可,成败是一个关键。农民军既然不知我军前来,从这里便可寻出战机,先让吴三桂派兵迎战农民军,在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再率重兵前往,一来可打他个措手不及,二来也算是以逸待劳,减少了自己兵力的损失。“将军对战术上的造诣让本王钦佩不已,由此可见只要我们两军联手,农民军必败无疑。只不过我清军对山海关地势不熟,一旦动起手来势必会吃这方面的亏,我是这样想的……”多尔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将军既然驻守山海关,对山海关地势一定很熟悉,士兵都擅长在自己统辖的区域作战。所以将军务必先率领所部迎击农民军,我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进来,农民军必定会因此而大败!”

吴三桂心里有些不悦,多尔衮的话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其无非还是在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归顺他了。他极力让自己打头阵,无疑是想坐收渔人之利、收拾残局而已。但形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不按照他说的做,结果将会更惨。吴三桂点了点头说道:“亲王分析的句句在理,那就按照您的部署,我先率所部与农民军打头阵。”

此时,李自成没有半点犹豫,他觉得自己这一战肯定是必胜的。吴军的战斗力虽然很强,但是和农民军抗衡简直是以卵击石,不自量力。等杜绝了吴军这样的后患,自己再即位也不迟,那时候自己就不必再为这些战事而费心了。李自成即便是这样想,但他心中还是在无形中起了一丝波澜,昨天和吴军在一片石首战,吴三桂所率领的辽东兵确实是自己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成与败在这时突然变得重要起来,李自成马上把刚才的轻敌之心转化成谨慎应敌的思想。他认为,如果要把吴三桂的兵力彻底打败,自己恐怕要倾巢出兵。

很快,吴三桂率领吴军五万人率先出战,呐喊着飞驰过河,铁骑在先,步兵在后,采取了前冲后杀的战术。李自成指挥大军已在石河西岸红瓦店一带摆开决战的阵势:北自山、南至海,绵亘二三十里,犹如一字长蛇,面向山海关西大门,显出一举夺关的雄壮态势。李自成站在一片高岗上,战局尽收眼底,他心中暗自为吴军感到担心,以两兵的实力来判断,吴军断然没有半点胜算。不知是不是吴三桂昏头了,不倚仗山海关易守难攻的特点守城,却撇开有利于自己的天然工事,率兵打过来了。

李自成看到吴三桂率兵冲杀过来,马上下达了命令,“长蛇”以快速的趋势逶迤过去,准备把吴军围在其中。

刚一交战,忽然起了一阵大风,飞沙走石,腾起的尘土弥漫在空中,咫尺的距离都难以分辨。吴三桂复仇心切,又有清兵作为后援,勇猛倍增,全然失去了先前作战时的慎敌之意。他一边冲杀,一边鼓励全军奋战:“给我杀!‘流寇’虽有阵势,却是不堪一击,杀!”吴军受到鼓舞,士气大增,不顾一切地直冲农民军右翼,挥刀跃马,冲锋陷阵。

农民军也毫不示弱,奋勇进击,前仆后继,对吴军实行三面合围。吴军向左突击,农民军的号旗指向左,迅速进围;吴军向右突击,农民军的旗号则又指向右,再进围。吴军再冲开……如此反复,吴军冲杀数十次,农民军围开又复合,一时间吴军与农民军竟打了个旗鼓相当。只见两军战鼓擂响,战马嘶鸣,人声呐喊,混作一团。更有如雷的炮火声犹如后奏的战乐,箭如雨下,纷纷射入两军阵中,其中一些攻击性强的“飞丸”甚至散射到城内的庙堂附近。

激战已持续到中午,吴军逐渐失去了进攻的势头,眼看已经支持不住了。隐蔽在城内的多尔衮看得十分清楚,他随即召集诸王贝勒及出征的将官,再次动员道:“诸位这次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打败敌军。此时敌军虽然已经占了上风,但是军力已经疲惫,我们可分两路攻其首尾,此战必定大胜!”

说完他开始部署兵力,向海的方向鳞次布列,冲击农民军较为薄弱的阵尾,与吴军两头夹攻。他一下达出战命令,整装待发的清骑兵犹如上弦之箭,从城内飞也似的冲了出去。以正白旗骑兵为先锋,后续铺天盖地,一时间清军犹如万马奔腾,呐喊声不绝,锐不可当。清军铁骑以旺盛的锐气,勇猛冲锋。吴军眼看不支,吴三桂正着急,这时看见清军从农民军尾部冲杀过来,顿时振作起来,战场的局势开始扭转。

李自成眼看自己的部队就要把吴军围剿,这时候突然杀出城的一股兵力,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心里诧异至极。这时有一个僧人前来报告说道:“满洲兵已经参战,队伍庞大,怕是早已谋划好的,大王还是赶快撤兵回城吧。这一仗大王要是再打下去,恐怕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李自成闻言,心中一下子凉了。清军是什么时候入关的,与之相关的细节情报自己都没有掌握,这场仗再打下去自己是必败无疑。眼看着清军杀气腾腾地冲杀过来,自己的部队开始逐渐溃散。

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一直在战场厮杀,身上多处受了箭伤,他也不拔,还在坚持战斗。当沙尘散开,“带发辫”的骑兵突然出现在眼前时,农民军不禁大呼:“满兵来了……”于是溃败。前头的农民军一败,迅速波及了整个农民军队伍。农民军的长阵顿时溃散成数段,失去了原先的围攻之势。士兵们纷纷丢弃弓箭、大刀等武器,朝后猛撤,倒下的士兵被后面的士兵踩死不少,一片混乱。大约一顿饭的工夫,随着沙尘远去,石河战场顷刻间变得空旷。清、吴联军紧跟在逃跑的农民军将士后面继续穷追猛打,一直追击了四十里才收兵回营。有很多农民军被追逼到海边,投海淹死的不知有多少。

李自成率领着残兵损将连夜逃到了永平。

山海关之战最终以清军彻底胜利,李自成彻底失败而告终,对于清朝来说,是以数万人的生命和鲜血为它进入北京而举行的一场悲壮的祭奠礼。清军之所以能够在山海关大获全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吴三桂开关迎降清朝,并以五万辽兵投入,造成对农民军战略上的优势。同时,多尔衮作为清军的统帅,抓住机遇,以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政策指导这场战争,获得成功绝非偶然。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