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

姚思廉 603人读过 全本




最新章节:附录·梁书序

全部章节目录
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
卷二·本纪第二·武帝中
卷三·本纪第三·武帝下
卷四·本纪第四·简文帝
卷五·本纪第五·元帝
卷六·本纪第六·敬帝
卷七·列传第一·太祖张皇后等
卷八·列传第二·昭明太子等
卷九·列传第三·王茂等
卷十·列传第四·萧颖达等
卷十一·列传第五·张弘策等
卷十二·列传第六·柳惔弟忱等
卷十三·列传第七·范云等
卷十四·列传第八·江淹等
卷十五·列传第九·谢朏等
卷十六·列传第十·王亮等
卷十七·列传第十一·王珍国等
卷十八·列传第十二·张惠绍等
卷十九·列传第十三·宗刔 刘坦等
卷二十·列传第十四·刘季连等
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王瞻等
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太祖五王
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长沙嗣王业子孝俨等
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八·萧景弟昌等
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九·周舍等
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范岫等
卷二十七·列传第二十一·陆倕等
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裴邃等
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三·高祖三王
卷三十·列传第二十四·裴子野等
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五·袁等
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陈庆之等
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王僧孺等
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张缅等
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九·萧子恪等
卷三十六·列传第三十·孔休源等
卷三十七·列传第三十一·谢举等
卷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二·朱异等
卷三十九·列传第三十三·元法僧等
卷四十·列传第三十四·司马褧等
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五·王规等
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六·臧盾〔弟厥〕等
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七·韦粲等
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八·太宗十一王等
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九·王僧辩
卷四十六·列传第四十·胡僧祐等
卷四十七·列传第四十一·孝行
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二·儒林
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三·文学上
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文学下
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处士
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六·止足等
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七·良吏等
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诸夷等
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九·豫章王综等
卷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侯景
附录·梁书序
作品导读

作者简介

姚察(533—606),字伯审, 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 南朝历 史学家,先后在梁、陈、隋三朝做官,参与修史工作。他在陈朝时,开始撰梁、陈二史,未成。隋文帝 开皇九年(589年),他又奉诏继续撰梁、陈二史。据说,姚察“博极坟素,尤善人物,至于姓氏所起,枝叶所分,官职姻聚,兴衰高下,举而论之,无所遗失。”在 门阀风气很盛的南北朝时期,史学家的这种学识和修养无疑是很重要的。然而,姚察终于未能完成梁、陈二史,就在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去世了。临终之前,他告诫儿子思廉一定要“续成其志”。

姚思廉(557~637年),字简之,本名简, 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 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称。陈时任吏部尚书,领大著作。陈灭后入隋,任 秘书丞, 隋文帝杨坚命他继续修撰早已着手的梁、陈两代历史。史称其“学兼 儒史,见重于三代”。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遗嘱思廉继续完成这两部史书。 贞观初, 姚思廉任 著作郎、 弘文馆学士。后官至 散骑常侍。 姚思廉继承了父亲遗志,为父亲守丧期满,即上表陈述父亲遗愿,请求继续修撰 二史。隋炀帝下诏准许后,他一直在为此努力工作。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又受诏同 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在父亲遗稿的基础上,他进一步采择谢昊、 顾野王诸家旧作,经编纂校注,于贞观九年(635年)修成《梁书》《 陈书》。这两部史书的总论为监修魏征所作,其余部分都是姚氏父子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书中有二十六卷梁朝前期人物列传的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云云,可以推想,这些部分是 姚察的原稿。姚思廉受唐太宗诏撰《梁书》时,已年过七旬。太宗命 秘书监 魏徵主持梁、陈、齐、周、隋五史的修撰,并参预撰写论赞,所以卷六敬帝纪后总论梁朝一代兴亡的论赞署名“史臣 郑国公魏征”。

内容简介

《梁书(套装共3册)(繁体竖排版)》由姚思廉主编,其内容:皇后、太祖张皇后、父穆之、高祖郗皇后、太宗王皇后、父骞、高祖丁贵嫔、高祖阮修容、世祖徐妃、秦弟藻、永阳嗣王伯游、衡阳嗣王元简、桂阳嗣王象等。

短评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会对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智退司马懿这一章节印象深刻。不过,大多数史论都认为《三国演义》里的这一描述属于杜撰,是为了给诸葛亮抹金,以便塑造一个神仙般的人物。出现这种定论的很大原因是,陈寿所撰的《三国志》里没有描写这一情节,而裴松之所注解的其他各家史料里同样没有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描述。

然而,三国以降几百年后的南朝梁国,却有一名叫冯道根的武将实实在在的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南北朝梁国天监二年,魏国遣将攻打梁国阜陵,当时的阜陵守将冯道根正在修建城墙防御工事,不仅城基未牢,而且城内兵乏。面对气势汹汹的魏军,阜陵守军大惊失色。这时,冯道根显示出了武将必须具备的沉着冷静。他下令广开城门,并换上轻便的服装登上城楼。然后再派遣城内仅有的两百精锐士兵出城迎战,将魏军的先头部队打败。魏军看到冯道根气定神闲的端坐在城门大开的城楼上,并且首战失利,竟就此退走。

这出完美的空城计不仅仅保住了梁国的阜陵城,挽救了冯道根自己的性命,也展示了冷兵器战争时代领导者心理状态的重大作用。这也是我所了解的史书中最早对“空城计”的记载,沉着而睿智的冯道根或许不会想到,他的这一计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之一。

或许,在千年以后的明朝,罗贯中也正是在阅读过冯道根的事迹后灵感突发,将这一历史事迹与民间的传说融合成小说的人物描述,创造出了妇孺皆知的、有别于历史事实的小说人物“诸葛亮”和他的“空城计”。

相关阅读

白色橄榄树

玖月曦

长安十二时辰

马伯庸

红楼梦

曹雪芹

变形记

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