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被指示或命令,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抗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应用,也是一种好的激将法。对于有些人,在某些事情上,你禁止他做,他便会禁不住想去做,尤其是倔强的人更会如此。反之,你放手不管,说“你尽管做吧”,对方反而不愿服从,或者起了怀疑,结果就不去干了。懂得这个道理,便会在很多场合操纵人心,易如反掌。

如果说到让孩子“用功读书”,他便会不想念书;一被提示“未成年者不可以抽烟”,他便会想偷偷抽抽看。这种情况,不妨利用他的逆反心理对其实行激将法。

有一位天才教育家,最擅长对付不喜欢练琴的孩子。在教孩子们练小提琴时,最容易碰到的难题就是孩子们不用功,这位教育家有一剂特效药,仅仅是一句话:“我想这件事你必定做不好,因为你的技能比人家差,所以你才不想练习。”奇怪的是,听了这句话,大多数孩子都会自发地行动起来。

你不是说我不如人嘛,我偏要做出我不比人家差的事情来给你看看。这位教育家就是利用孩子们的逆反心理激励了这些孩子好好练习的决心。

此类激将法从本质上说就是说反话,可从目的上说,与一般的说反话又有区别:一般的反话是为了表达否定的态度,让对方的行动与自己否定的态度一致。而逆反激将则是表面上说反话,其实是想让对方的行动与自己反对的态度不一致,而是按着与其相反的方向去做事。举例来说,说反话时,“你不能做”就是“不能做”;而逆反激将说对方“不能做”,其实是非常想让对方“一定做”。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逆激将时,要做得不露声色,才会生效,一定不要让对方明白你的真实意图。如果对方明白你在激将他,你还有什么戏可唱?!所以,一定要不露声色地去“激”。

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失败后,俄、英、普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军,开始****。拿破仑虽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但总的趋势每况愈下。法国的盟国奥地利一面积极备战,一面以停止结盟相威胁,提出了种种条件,拿破仑断然拒绝。

1813年7月,拿破仑在德累斯顿的马尔哥和宫会见奥地利使者梅特涅。他想借此机会威胁梅特涅,并且探听他最近和沙皇会谈的结果。

拿破仑腰悬宝剑,腋下挟着帽子,威仪十足地接见梅特涅。说了几句客套话,问候了弗兰西斯皇帝后,他面孔一沉就单刀直入:“原来你们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们打的。我已经在包岑打败了俄国,现在你们希望轮到自己了。你们愿意这样就这样吧,在维也纳相见。本性难移,经验教训对你们毫无作用。我已经三次让弗兰西斯皇帝重新登上皇位。我答应永远和他和平相处。我娶了他的女儿。当时我对自己说:‘你干的是蠢事。’但到底还是干了,现在我后悔了。”

梅特涅看到对手火了,忘掉了自己的尊严。于是他愈发冷静,故意刺激拿破仑这头好斗的“野牛”。他提醒拿破仑说:“和平取决于你,你的势力必须缩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就要在今后的斗争中垮台。”拿破仑被激怒了,声言任何同盟都吓不倒他,不管你的兵力多么强大,他都能制胜。接着,他说他对奥地利的军队有准确的了解,每天都收到这方面的详细情报,等等。

梅特涅打断他的话,提醒拿破仑,如今他的士兵不是大人,都是小孩。拿破仑激动地回答:“你不懂得一个军人是怎么想的。像我这样的人,不大在乎100万人的生命。”说完,他把帽子扔到一边。梅特涅并没有替他拣起来。

拿破仑注意到这无言的蔑视,只得继续说道:“我和一位公主结婚,是想把新的和旧的、中世纪的偏见和我这个世纪的制度融为一体。那是自己骗自己,现在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许我的宝座会因此而倒塌,不过,我要使这个世界埋在一片废墟之中。”梅特涅无动于衷。

拿破仑威吓不成,就改用甜言蜜语,哄骗笼络。他在把梅特涅打发走的时候,拍一拍这位奥地利大臣的肩膀,语言平和地说:“好啦,你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你不会对我开战吧!”

梅特涅马上答道:“陛下,你完了。来时我已有此预感,去时就肯定无疑了。”后来他又对人说:“他什么都给我讲清楚了。这个人一切都完了。”不久,奥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很显然,在这次较量中,胜利者是海特涅。

一贯以权谋多变著称的统帅拿破仑不能控制住自己愤怒的情绪,连连失态,说些大话、气话,想借此胁迫梅特涅。相反,梅特涅却能冷静处事,不辱使命,不失时机地以言辞激怒拿破仑,使其暴露内心世界。

梅特涅的话语不多,但他一则表达了对欧洲和平的看法,即取决于拿破仑;二则也得出结论,拿破仑固执己见,不思变通,在欧洲联合进攻下,其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后来的结果真的被梅特涅言中了。

拿破仑可能也有用激将法的策略,结果自己却先怒了起来,着了梅特涅的道。

用逆反心理激将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对于别人高深莫测的只言片语,你要佯装不屑一顾,暗中揣度对方的心理,并不露声色地将秘密引到他们的舌端,对方一旦头脑发热,便会不顾一切地吐而后快,最后落入你精心巧设之网。

第一时间更新《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