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在外朝三大殿中,是唯一的既是殿,又曾是宫的宫殿。保和殿作为“殿”,发挥政治和行政功能,作为“宫”,具有皇帝居住和生活的功能。

向来帝王寝居,居宫而不居殿。但清顺治帝从盛京(沈阳)进入北京后,故明宫殿或被焚,或破旧,皇帝居住的乾清宫也不例外。于是,孝庄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决定先修保和殿,充当幼年顺治帝的临时住所,改名为位育宫。

说是临时,从顺治三年(1646年)到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在这里住了整整十年。为什么住这么久呢?清初天下未定,征战不已,生灵涂炭,财政拮据。说好听点,顺治帝“思物力之艰难,罔敢过用;轸民生之疾苦,不忍重劳”(《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暂停大兴土木;说实际点,朝廷上下,忙于征战,财政困难,无力修缮。

顺治帝在位育宫(保和殿)居住十年,从9岁成长到18岁。其间赶上大婚。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十三日,14岁(虚岁)的顺治皇帝,册立孝庄皇太后的侄女、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大婚典礼是什么样的呢?《清世祖实录》留下了详细的记载:

第一,册立。就是册立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帝穿朝服,御太和殿。大臣们奉上册立皇后的册文和皇后的玉玺,经顺治帝看过,授予册封使臣,置于两彩亭,送往皇后家。那边,卓礼克图亲王的府邸早已安放好了皇后仪仗,亲王本人穿朝服恭候使臣。使臣一到,亲王出邸迎接;皇后和母亲姐妹等也穿朝服,在院内按顺序站好。使臣读完册文,将册宝授予两名女官,再由女官献给皇后;皇后跪下接受,然后交给侍立女官放在院中黄案上。皇后起身,转向宫阙的方向,行六肃三跪三叩头礼,就可以上轿(升辇)了。

第二,进宫。皇后乘辇在仪仗簇拥下,经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入太和门庭院,再由太和门入太和殿前广场。到了太和殿阶下,皇后下轿,穿过太和殿、中和殿到位育宫。顺治皇帝在位育宫前接皇后,再步行到太和门迎接孝庄皇太后,然后进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到位育宫。这时,固伦公主、和硕福晋以下,一品命妇以上也齐集在位育宫内。固伦公主:皇后所生之女。“固伦”满语意为尊贵、高雅;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格格”主要指满洲王公贵胄之女。和硕福晋:亲王的正妻。亲王是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十二级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外藩中只有蒙古“汗”一级的首领才可以获得此爵位。“一品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命妇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员的母、妻而言,俗称为“诰命夫人”。清制,凡命妇封号一品二品称夫人。

第三,行礼。就是向孝庄皇太后行礼。首先是太后的男性家属,由皇帝率领行礼。顺治帝御中和殿,率领诸王一起入位育宫,向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礼。礼毕,顺治帝回到中和殿,诸王则回到太和殿外站立。然后是太后的女性家属,由皇后带领,向皇太后行六肃三跪三叩头礼。行完礼,留下来侍候太后。

第四,喜宴。顺治皇帝在太和殿,赐诸王、额驸、亲家,以及贝勒和文武群臣喜宴。宴毕,顺治帝回到位育宫,送皇太后回宫。与来时一样,皇太后坐轿,皇帝步行送到太和门。新婚典礼结束。新婚皇帝和皇后的洞房就在位育宫,也就是保和殿。在北京故宫近六百年历史中,明清24位皇帝在保和殿举行大婚典礼并作为洞房的,仅此孤例。

顺便交代一下,清朝顺治皇帝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这场盛大婚礼,对于清朝具有重大意义。顺治皇帝大婚,标志他已成年,能亲理朝政。

保和殿,不仅少年天子顺治帝住过,而且少年天子康熙帝也住过。康熙帝八岁继位以后,先住在乾清宫。因为乾清宫漏雨,便遵照孝庄太皇太后的懿旨,暂时搬到保和殿居住。这次给保和殿改个什么名字好呢?位育宫之名已被顺治帝用过了,不便再用。还是太皇太后下旨,改名为清宁宫。清宁宫曾是当年皇太极在沈阳皇宫的住处,这也勾起太皇太后当年在永福宫做庄妃的记忆。世事真是多磨。这时,又在修太和殿,声音嘈杂,非常闹心。康熙帝怎么办呢?他奶奶太皇太后又想出主意,让他暂搬到武英殿居住。太和殿完工后,他从武英殿搬回清宁宫。康熙八年(1669年),乾清宫竣工,康熙帝才从清宁宫搬回乾清宫。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帝亲政后,立下决心,要解决三大问题,即三藩、河务、漕运,曾经把这三大问题“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不少学者认为,这座宫,就是清宁宫(保和殿)。

保和殿的平台,演绎出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主要是在“平台召对”时发生的。

第一时间更新《大故宫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