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是大河流的发祥地。在所有的季节,不管是仲夏还是仲冬,海水蒸发变成云朵,然后被风带到山峰上空,形成雪落在山顶,然后一层一层累积起来,但是它的岩床却从未暴露过。这种雪融化的速度和更新的速度一样快,所以被叫做永久积雪,它是一个水库,为周围被冻起来的区域供水。永久积雪的最底层会最先融化,形成小河、小溪,慢慢地流淌,为缺水的土地补给适当的水。

如果融化的速度太快,那么本来用于未来几周或是几个月的水就会在几天内用尽。如果融化速度太慢,那么就不是大河流来灌溉土地,而是小溪,这些小溪会在半路被拦截,或者在太阳的照射下干涸。

高山上的雪融化得很慢,太阳对它产生的影响也很小,所以地球内部的热量在这么高的地方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因为这里的雪没办法为附近的大河提供足够的水。而山脚下的雪,由于太阳的照射,融化得很快。那么怎样才能让高山上的积雪更好地为它周围的土地提供更好的水源呢?这时候就需要把高处的雪运送到低一点的地方——适宜的温度会让积雪大量融化;但是运输量一定不能超过最大量。换句话说,如果要把高耸入云的山峰所接收的天空中的水以固体形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就需要特别的工具把积雪慢慢地运送到低一点的地方,让它接受更多的阳光,然后融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因为过早融化而对河谷和平原造成伤害。这种可以造福我们陆地的工具,就是冰山。

就像我们看到的,积雪会从陡峭的斜坡上滑下来,滑入附近的峡谷。因此,在被雪覆盖的斜坡附近的很高的峡谷里面也都是雪,这些雪是多年累积起来的,并且由于雪崩而不断更新。受到各层雪的巨大压力,积雪的最底部逐渐变硬变坚固,最后由于部分融化,部分结冰,就变成了冰,我们称之为冰山。在永久积雪区域的每一个峡谷都有冰山的存在。阿尔卑斯山脉上就有上千座冰山。有些有两三万米长,有些有5000多米长,厚度基本上都有三四十米,有些甚至在200~400米之间。

再也没有比冰山的外貌更多样化的东西了。有时候,它就像表面被冰封的大海,在暴风雨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剧烈翻腾。在另一边,所有的不均匀都会被消除,然后表面就像倾斜的飞机表面布满了不透明的水珠,或者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有些有很大的褶皱,就像雪花石膏、小瀑布,冻结在雪花泡沫的巨浪中,有些又像破了的拱门,有着最纯水晶的结构,有些又像方尖塔、箭头。到处都可以看到冰山的横裂面开了一个很大的口,从那里可以看到它的最底部。在横面墙之间透露出绿色或带点蓝色的光,这些光在深一点的地方就会消失不见。流动的水从这些裂口的底部冒出来,事实上是急流,往冰川底部流。其他的地方是冰洞穴,射在它上面的光都会变得很柔和,使它像绿宝石一样。从这些洞穴流出来的水非常清澈,它们会流入水晶般的水道,然后消失在冰缝里。同时,也会有那种圆圆的贝壳形状的冰川,在透明的冰里有一个大大的盆状窟窿。上百条的小溪流入这样的“盆”里,但是不会填满,因为最后这些水会在冰川深处消失。

在峡谷的最低处,正面朝下的冰川如果被垂直切开,那么它就会突然停住,而它的最底部会有一个洞穴,有时候这个洞穴的高度有30米。急流会从冰洞穴的口流出来,还有它黑色、奶色或绿色的浊流,根据岩石的特性,它在慢慢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冰川就会慢慢磨损。冰川前面的石头混乱地堆在一起。而在这天然的岩墙上方,急流直泻而下,从一块岩石到另一块岩石。

人是可以突破很长的距离,进入到这些冰洞穴里的。适合冬天的海神居住的水晶洞穴里的光是多么奇怪啊!从半透明的穹顶上方散发出蓝色的光,这些光透过冰层后,变得很柔和。在很厚的透明的墙上,可以看到绿宝石颜色和靛蓝色的光。这种光与白天的不一样,它是海底深处的海的颜色——海绿色。如果碰巧太阳光穿过入口进入到其中一个洞穴里,那效果该有多棒啊,光的颜色将多么梦幻啊!扭曲的边缘、冰棱柱、支撑着穹顶的大柱子——这些都会吸收光,并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虹的颜色会从一面墙反射到另一面墙,在冰顶上方的钟乳石会突然亮起来,每一个点都像红宝石那样闪闪发光,每个边缘都会产生色彩缤纷的火焰。所有的冰都像悬挂着的闪光镜,把每个物体变得五彩斑斓。

冒险进入这些冰山底部是很不明智的,特别是在其融化期,就像其他时间一样,鲁莽的探险家可能会被头上掉下来的巨大冰顶压碎。两个去探测罗纳河冰川的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开了枪,试图听到爆炸的回声。但是那一枪足以击垮冰顶,然后那两个鲁莽的年轻人就死了。不过,勇敢的探险家还是无视这些危险,尽可能地进入到冰洞穴里,只为看看里面的景象;他们说他们进入到很里面,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分叉,最里面是很窄的通道,即使是探险家也没办法进去,而且这些通道还被融化的冰雪形成的河流淹没了。

现在,让我们回到冰川的外面。一般来说,它的表面并不是那么光滑,反而很粗糙,呈颗粒状,所以除非斜坡很陡,否则一般是不会掉下去的。通常,它的表面是圆圆的水珠状颗粒层,踩在上面跟踩在沙子上的感觉一样。颗粒状的冰是很早形成的雪,有点像粗盐。它形成的条件是:部分融化的雪又结冰,被水渗透的颗粒雪就变成了颗粒状的冰。最后,峡谷最顶端的冰山就消失在粗雪下。

没有其他地方的冰像河里的冰一样,又均匀、又紧实,而且还连绵不断。不过,它们大部分都是由又松散又小的透明冰片组成,冰片之间的凝聚力非常小,因此一块冰很容易被粉碎成很多很多块。在冰川的下端,这些碎片的大小跟胡桃差不多,而更高一点的地方,碎片的大小就跟豌豆差不多。这种单一的结构很容易解释。如果冰川是由一大片供水系统结冰才突然形成的,它的冰就会是均匀的、透明的;但冰川的形成并不总是这样的。它通常是因为雪崩造成的雪块下落才形成的,下落到峡谷里的雪块慢慢堆积起来就成了冰川。白天的时候,这种雪在被水浇灌的同时,有一部分开始融化;晚上的时候,融化的这部分就会结冰,最后,在融化和结冰的交替后,就变成有气孔的颗粒状的冰。假如把一点雪弄湿,然后让它结冰,它也会形成一小撮冰山。

冰川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在冰川的两边,延伸到最长的距离,四周都是长条的碎片物质,这些物质是由坚硬的岩石、粗沙、细沙以及大量的泥土混合而成的,在打雷或雪崩的时候,这些碎片会从陡峭的斜坡上下来。边缘的长条物体就是冰川侧碛。

冰川给人的印象就是永远不动。这些巨大的冰块,已经存在了很多个世纪,好像都不会移动,永远固定在峡谷里。那一层一层结冰的水好像很坚固,强度可以跟历史悠久的岩石相媲美,而且看起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移得动它们,除非是震动——能够震得动控制它们的山底。

但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假的,冰山确实会移动。它们就是固体形态的河流,跟液体河流一样,它们能够自给自足,会流动,虽然移动的速度非常缓慢。一座冰山每天移动的距离只有几厘米。整座冰山是一起移动的,当然,它需要拖拽个巨大的冰层才可以做到。就像河流冲蚀的河谷是它的河床一样,流水会使河岸的土壤变软,然后把它冲刷掉;冰山会磨损最硬的岩石,把它变成泥。把一点细沙放在一块破布里,然后用来擦石头,如果摩擦的时间够长,石头就会变得很亮。如果是粗沙的话,石头就会被磨出划痕来。同样,冰川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要么会把岩石磨得很光亮,要么就把岩石磨得坑坑洼洼。在这里,冰川就是那块破布,冰川的重量跟一座山一样,而小小的沙就是矿物质碎片,这些碎片磨损冰川的裂痕,最后在底部找到出口。

所有的东西都没办法抵抗这样的摩擦力。山谷底部暴露的岩石被磨出了很长很深的沟,而且方向与冰川移动的方向一致。水道是平行的,在这些更强烈的水平摩擦后,已经形成的沟痕就会磨成碎片,变成粗细不一的沙子,最后,这些谷粒大小的沙子会变成细细的粉末。冰川柔和的摩擦力能够把还很粗糙的地方磨平,把磨损的岩石的表面变得跟大理石一样光滑。同时冰川底下流动的水还会把摩擦所产生的泥带走,因此从最底部的洞穴流出的水总是浑浊的。

河水会带走小石子、沙子和泥,这些东西会在河流的出口沉淀。一条冰河总是运输着它所承载的矿物质,但是那些小石子是山的碎片,这些山的碎片并不会囤积在河床底部。我已经跟你们讲过,冰川的两边都各有一块冰碛石,它是条状的,由矿物质碎片组成,在暴风雨、雷电和雪崩的频繁作用下,从附近的顶峰和斜坡上落下。随着冰山慢慢地向山谷靠近,这些沉积物会跟着它移动,冰川的运载能力很强,甚至是从山边切下来的大块岩石也能移得动。冰川会慢慢地移动到温度比较高的地方,当温度达到冰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时,冰山就会突然变得很陡峭,然后一直融化,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更新。

就是在这里,冰山从霜冻中解脱出来变成液体,形成了急流,然后自由地流入峡谷。冰川两边冰碛石上每一块碎片以及承载着它的冰川,缓慢地向最后的绝壁移动。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没有关系;碎片最终都会抵达目的地。它的支撑物会一点一点地被移开,当支柱慢慢融化时,它就变得逐渐悬空,到最后没有什么可以支撑它,就会掉到碎片群里。就这样,在冰川前面形成了由岩石、石头和其他物质堆起来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作终碛。冰河会把这些由山的碎片构成的终碛堆积起来,作为它的冲积砂床。

刚刚我们讲的是冰川的移动所产生的主要结果,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大块的冰是怎样形成的,还有,是什么力量能够推动这样一座冰山向山谷前进。冰川的移动主要归结于两个机制:一个是冰河床的倾斜,另一个是冰的膨胀力。

几乎所有的冰川都是倾斜的,而且由冰融化形成的水流会在冰块之间的缝隙里流淌,冬天也是如此。显然,由于流水而与地面离开的这部分冰,由于本身重量的关系,冰川被推着沿斜坡前进,接着就会以稳定的速度向低处的河谷移动。

第二个机制就是:由于冰填补空间的能力比水强,当它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大小固定的空间,四面都是冰墙时,它就会对冰墙施加难以抵抗的压力,这个力就叫做膨胀力。再者,我们都知道冰川这种物质并不是绝对紧实、绝对均匀的,上面有很多小孔和未被填满的空间,因为它是由来自四面八方的破裂的雪堆积起来的。白天,当雪的表层融化时,冰川就会吸收这些雪水来填满它的气孔和裂痕。到了晚上,温度降到零下,那么结果很明显。裂缝中的水结冰后,就会把承载着它的冰墙往里推,颗粒状的冰就这样形成了,像楔子的作用原理一样,这些内部推力的总和就是这一大堆物体在膨胀时产生的。因此,支撑着两边冰山的冰床就会发生扭曲、变形,可以说是在尽力挣扎推翻两座冰山对它的作用力。这时候,冰川深处回荡着冰破裂的巨大响声,冻住的河流就沿着破裂的通道顺畅地流入河谷。

不同的冰川每年移动的距离都不一样,移动的速度与峡谷的倾斜度有很大关系。有些地方的冰川,平均移动距离是20米。但是不管移动的速度是多少,等到达温度足以融化它的地方,它就会变成很陡峭的悬崖,形成急流——河流的源头或支流。在那个地方,冰川会一直被太阳的热量破坏,同时新形成的雪会在河谷的顶部堆积,然后开始向下移动,让冰川看起来好像没在动。

值得注意的是,可以让冰川上面的雪彻底融化的地方,离永久积雪的分界线非常远。这条线大约是在海平面上2700米的地方。有些高山冰川必须移到海拔1100米或1000米的地方。在这样的高度,不仅大树、草地可以生长,就连农作物也很容易种植。想象一下这些奇怪的景观:这些冰川从永久积雪的地方移动到有农田有胡桃树的峡谷底下,勇敢地面对太阳的照射。蓝色的冰墙旁边可能会有黄色稻田,牛群在很高的草地里吃草,蜜蜂在黑桤木的花里采蜜;一边是温暖舒适的夏天,而几步之遥的另一边却是寒气逼人的冬天。不,我错了;那就是生命。在太阳的照射下,这些大冰块表面的雪一直在融化,由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底部的雪也在融化,因融化而产生的水在冰块底部形成一股急流,这条急流在不久后就会变成一条河,也许是某条河的支流,流经数百里后,最后灌溉大片的土地。是的,那就是生命,虽然一切看起来好像不是那样的。事实上,冰川是保证整个区域供水的上层水库派来的使者,但是这个供水系统总是受到温度的控制。冰川是上帝赐予的运输水的工具,它的运输速度很慢,冰雪并不会在山顶融化,所以冰川就把它们带到了冰雪可以融化的峡谷里。

第一时间更新《大地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