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显庆五年

1、春季,正月,唐王朝(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西方远征军苏定方在洛阳宫(河南省洛阳市)乾阳殿向唐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三十三岁)呈献俘虏,司法单位请求诛杀都曼,苏定方请求说:“我曾经承诺让他不死,所以他才出城投降,愿饶他一命。”李治说:“我就不按法律行事,而成全你的承诺。”遂赦免都曼。

2、正月二十三日,李治从东都(洛阳)出发。

二月十日,李治抵达并州(山西省太原市)。

三月五日,皇后武曌在政府办公大厅设宴招待她的亲戚故旧和乡里邻居,女宾的宴席设在内殿,依照次序等级,分别赏赐(武曌是并州文水〔山西省文水县〕人,此次衣锦还乡)。李治下诏,说:“并州妇女年在八十岁以上的都封‘郡君’(妇女爵位)。”

3、百济王国(首都泗沘〔韩国扶馀市〕)仗恃高句丽王国(首都平壤〔朝鲜平壤市〕)的支持,不断侵略新罗王国(首都金城〔韩国庆州市〕)。新罗国王(二十九任武烈王)金春秋上疏唐帝国求救。

三月十日,李治命左武卫(卫军第三军)大将军苏定方当神丘兵团总司令官(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卫军第五军)将军刘伯英等十万人,水陆并进,攻击百济王国。另任命新罗国王金春秋当嵎夷兵团总司令(嵎夷道行军总管),会同新罗军队,向百济夹攻。

4、夏季,四月八日,李治从并州出发。四月二十三日,李治抵达东都。

五月,重新装修合璧宫(改八关宫称合璧宫,在洛阳境)。

五月二十二日,李治前往合璧宫。

5、五月二十八日,命定襄军区(总部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总司令(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卫军第十一军)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军区(总部设内蒙古哲里木盟北部)总司令李合珠,同时担任冷岍(音qiān〔千〕)兵团总司令(冷岍道行军总管),各率自己的部队,攻击奚部落(滦河上游)叛军;另命国务院右秘书长(尚书右丞)崔馀庆担任总指挥官,统御三路大军;奚部落叛军不久就派使节投降。

另命阿史德枢宾等当沙砖兵团总司令(沙砖道行军总管),讨伐契丹部落(辽河上游)叛军,生擒酋长、松漠军区(总部设内蒙古巴林右旗)总司令耶律阿卜固,押送东都。

6、六月一日,日食。

7、六月二十五日,李治回洛阳宫(自合璧宫返)。

8、房州(湖北省房县)州长、梁王李忠(前太子),年纪渐大(本年十八岁),内心忧惧不安,有时秘密穿上妇女衣服,希望逃避刺客;又不断占卜算卦,向神灵询问吉凶。有人向中央检举。

秋季,七月六日,李治下诏免除李忠官爵,贬作平民,押往黔州(重庆市彭水县),囚禁李承乾被囚禁的家宅(李承乾事,参考六四三年九月)。

9、七月二十八日,国务院财政部长(度支尚书)、一级实质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卢承庆被控失职,免官。

10、八月,吐蕃王国(首都逻些城〔西藏拉萨市〕)宰相禄东赞(曾出使唐帝国,参考六四〇年闰十月),派他的儿子起政率军攻击吐谷浑汗国(青海省)——因吐谷浑始终归附唐帝国之故。

11、东方远征军苏定方率海军舰队自成山(山东省荣成市东北成山角)出港,横渡黄海,直航朝鲜半岛。百济王国大军固守熊津江(锦江)江口抗拒。远征军强行登陆,百济军数千人阵亡,残余军队全都溃散逃走。苏定方水陆两路同时并进,直扑首都泗沘城,距城还不足三十里,百济全国动员出战,苏定方攻击,大破百济军,杀一万余人,追击前进,进入外郭。

百济国王(三十一任)扶馀义慈(扶馀,复姓)及太子扶馀隆,逃到北方边城,苏定方进军包围,扶馀义慈的次子扶馀泰宣布继承王位,率领军民固守。扶馀隆的儿子扶馀文思警告老爹说:“大王(祖父扶馀义慈)和太子(老爹扶馀隆)都还健在,叔父(扶馀泰)手握重兵,已自称国王,即令把唐朝军队击退,我们父子也不能保命。”遂率左右官员跳出城墙,向唐朝军队投降,人民也都纷纷追随,扶馀泰不能阻止。苏定方派士卒登上城墙,竖起旗帜,扶馀泰窘困急迫,只好打开城门请求投降。扶馀义慈、扶馀隆以及其他各城防司令(城主)全都投降(百济王国于前一八年建国,历三十一任国王,至本年亡国,立国六百七十八年)。百济王国原本分为五道(部),共有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约三百八十万人)。

李治下诏将百济国土并入唐帝国版图,设熊津军区(总部设熊津城〔韩国公州市〕)等五个军区(熊津军区、马韩军区、东明军区、金连军区、巍安军区),分别命原来的酋长当军区总司令、州长(熊津是百济王国故都,参考四八八年十二月)。

12、八月十四日,北方远征军、左武卫(卫军第三军)大将军郑仁泰,率军讨伐思结部落(蒙古国巴彦洪戈尔市)、拔也固部落(即拔野古部落·内蒙古呼伦湖西)、仆骨部落(即仆固部落·蒙古国东部)、同罗部落(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北),三次会战,三次大胜,追击一百余里,诛杀他们的酋长,班师。

13、冬季,十月,李治最初患有一种昏眩头痛症,深感痛苦,后来视力衰退,眼睛也看不见,文武百官及政府各单位奏报政事,李治就命皇后武曌裁决。武曌天性聪明敏捷,而又研读过文学及史书,对政事的处理,李治都十分满意,因此遂开始把政事交付给她,武曌的权力遂跟皇帝相等。

14、十一月一日,李治登洛阳宫则天楼(南城三门,中门名应天门,武曌称则天皇帝后,才改称则天门),接受呈献的百济战俘,自百济国王扶馀义慈以下,全都释放。苏定方前后征服三国,都生擒他们元首(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六五七年十二月〕、思结部落司令官都曼〔去年十一月〕,百济国王扶馀义慈)。唐政府赦免天下。

15、十一月十七日,李治前往许州(河南省许昌市)。

十二月五日,李治在长社(许州州政府所在县)打猎。

十二月十三日,李治回东都。

16、十二月十六日,任命左骁卫(卫军第五军)大将军契苾何力当浿江兵团总司令官(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卫军第三军)大将军苏定方当辽东兵团总司令官(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当平壤兵团总司令官(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山西省永济县)州长程名振当镂方兵团总司令官(镂方道行军总管),分道攻击高句丽王国(首都平壤)。

青州(山东省青州市)州长刘仁轨,因负责海上运输,船舰大批倾覆,剥夺所有官职,以平民身份在军中供职效力。

唐·显庆六年  龙朔元年

1、春季,正月十九日,唐政府(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在黄河南北以及淮河以南六十七州招募新兵,集结四万四千余人,分别前往平壤兵团(刘伯英军)及镂方兵团(程名振军)报到。

正月二十二日,任命藩属事务部长(鸿胪卿)萧嗣业当扶馀兵团总司令(扶馀道行军总管),率回纥部落等军,前往平壤兵团(刘伯英军)报到。

2、二月三十日,改年号(之前是显庆六年,之后是龙朔元年)。

3、三月一日,唐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三十四岁)在洛阳门设宴招待文武百官以及外国贵宾,参观城门防卫大营(屯营)排练出来的最新舞步,称《一戎大定乐》(意思是一件军服就平定天下。舞者一百四十人,身穿五彩铠甲,手拿长矛。舞时战鼓雷鸣,声振一百里,气势雄壮,使人热血沸腾)。当时李治打算亲自出征高句丽王国(首都平壤〔朝鲜平壤市〕),用以展示声威。

4、最初,苏定方征服百济王国(首都泗沘〔韩国扶馀市〕),留贵族征兵府副司令(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首都泗沘城,又命左卫军(卫军第一军)贵族征兵府司令(中郎将)王文度当熊津军区(总部设韩国公州市)总司令,安抚亡国后的百济人民。王文度渡海接任后,即行逝世。百济王国佛教僧侣道琛、故大将扶馀福信聚众起兵,据守周留城(朝鲜半岛韩山城),派人到倭国(日本)迎接充当人质的王子扶馀丰回国继任国王(三十二任),把刘仁愿包围在故京泗沘城中。

李治下诏征召平民身份的刘仁轨摄理带方州(朝鲜沙里院城)州长,统御王文度的部队,并顺便征调新罗王国军(首都金城〔韩国庆州市〕),增援泗沘。刘仁轨大喜过望,跳起来喊叫说:“上天把荣华富贵赐给我这个老汉!”就由州政府向中央请求颁发《唐王朝皇历》及唐王朝历代皇帝及祖先名字,随身携带出发,说:“我打算扫平东方蛮夷,颁发皇历,使大海之外都用大唐年号。”刘仁轨治军严肃整齐,辗转作战,所向无敌。百济反抗军在熊津江口(锦江口)建立两道栅栏,刘仁轨军及新罗军前后夹攻,大破百济反抗军,杀死及淹死一万余人。道琛接到消息,立刻解除泗沘包围,退守任存城(朝鲜半岛大兴城)。新罗军粮食吃完,班师回国。道琛自称领军将军,扶馀福信自称霜岑将军,集结反抗异国统治的仁人志士,势力迅速膨胀。刘仁轨军人数太少,进入泗沘跟刘仁愿会师后,按兵不动,休养士卒。

李治下诏命新罗王国增援泗沘,新罗王(二十九任武烈王)金春秋奉诏派大将金钦率军向泗沘进发,援救刘仁轨等;抵达古泗(朝鲜半岛古埠县),受到扶馀福信阻击,大败,遂自葛岭道逃回本国,不敢再出。

扶馀福信不久诛杀道琛,统一军权。

5、夏季,四月三日,李治前往合璧宫。

6、四月十六日,任命任雅相当浿江兵团总司令(浿江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当辽东兵团总司令(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当平壤兵团总司令(平壤道行军总管),会同扶馀兵团总司令(扶馀道行军总管)萧嗣业及各外籍兵团,共三十五军,海陆两道,同时向朝鲜半岛进发。

李治打算亲自率大军继进。

四月二十九日,皇后武曌上疏劝阻御驾亲征,李治下诏接受。

7、六月十九日,唐政府在吐火罗王国(阿富汗北部汗阿巴德)、嚈哒王国(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里夫城)、罽宾王国(阿富汗喀布尔市。罽,音jì〔计〕)、波斯王国(伊朗高原)等十六国设置八个军区总部(都督府),及七十六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指挥所(军府),全部隶属安西都护府(设新疆库车县。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此十六国,除以上四国外,还有诃达罗支国〔阿富汗加兹尼城〕、解苏国〔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市〕、骨咄国〔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市南库尔干秋别城〕、帆延国〔阿富汗中部巴米安城〕、石汗那国〔阿富汗东北部斯科萨城〕、护时犍国〔阿富汗西北部萨尔普勒城〕、怛没国〔中亚铁尔梅兹市〕、乌拉喝国〔乌那曷国·阿富汗西北部安德胡伊城〕、多勒建国〔阿富汗西北部迈马纳城〕、俱密国〔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市东北纳瓦巴德城〕、护密国〔塔吉克斯坦喷赤河北岸伊什卡希姆城〕、久越得犍国〔塔吉克斯坦沙尔图兹〕。唐政府此次所设州县的范围,覆盖今中亚塔吉克及阿富汗全境,以及伊朗东部)。

8、秋季,八月十一日(原文误置于七月,据《新唐书》改),东征军苏定方在浿江击破高句丽军,连战连捷,遂包围首都平壤(朝鲜平壤市。苏定方应率海军横渡渤海海峡进击)。

9、九月一日,特进(文散官二级·正二品)、新罗国王(二十九任武烈王)金春秋逝世。唐政府封他的儿子金法敏当乐浪郡王、新罗国王(三十任文武王)。

10、九月二十日,改封潞王李贤(李治第六子)当沛王。李贤听说王勃擅长撰写文章,聘请他当王府编撰官(修撰)。王勃,是王通的孙儿(王通,参考六〇三年九月)。当时,各亲王流行斗鸡,王勃用游戏态度,作了一篇《讨伐周王鸡》文告(周王李显〔李哲〕,是李治第七子)。李治看到,勃然大怒,说:“这是挑拨他们互斗的开端。”把王勃逐出沛王府。

11、高句丽王国(首都平壤〔朝鲜平壤市〕)中央执政官(莫离支)渊盖苏文(渊盖,复姓)派他的儿子渊盖男生率精锐部队数万人,固守鸭绿江,唐远征军各军无法强渡。辽东兵团总司令(辽东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抵达时,恰巧天气突然寒冷,河水结成坚冰,契苾何力率军踏冰渡河,擂动战鼓,大声嘶喊,登岸攻击,高句丽江防部队崩溃,远征军追击数十里,杀三万人,残余的高句丽江防部队全都投降,渊盖男生仅逃出一命。正巧李治下令回军,遂班师(此时苏定方正包围平壤,渡鸭绿江各军竟不前进会师,反而

撤退,则踏冰渡江,岂不多此一举,此次战役,似有可疑)。

12、冬季,十月五日,李治前往陆浑(河南省嵩县)狩猎。

十月六日(原文“戊申”,据《新唐书》改),前往非山(河南省伊川县西)狩猎。

十月十一日,返洛阳宫。

13、回纥部落(蒙古国北部)酋长乐罗葛婆闰(乐罗葛,三字姓)逝世,侄儿乐罗葛比粟毒接管他的部众,与同罗部落(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北)、仆固部落(蒙古国东部)联合,侵略唐帝国北方边境。

李治下令反击,任命左武卫(卫军第三军)大将军郑仁泰当铁勒兵团总司令官(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都护府设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刘审理、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当副总司令,藩属事务部长(鸿胪卿)萧嗣业当仙萼兵团总司令(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卫军第十军)将军孙仁师当副总司令,率军讨伐。刘审理,是刘德威的儿子(刘德威事,参考六三七年正月)。

唐·龙朔二年

1、春季,正月二十一日,唐政府(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封波斯军区(总部设伊朗东部扎博勒城)总司令(都督)卑路斯当波斯王。

2、二月四日,重新订定文武百官及各机关名称:“门下省”改称“东台”(监督院),“中书省”改称“西台”(立法院),“尚书省”改称“中台”(国务院);“侍中”改称“左相”(最高监督长),“中书令”改称“右相”(最高立法长),“仆射”改称“匡政”(国务院最高执行长),“左右丞”改称“左右肃机”(秘书长),“尚书”改称“太常伯”(部长),“侍郎”改称“少常伯”(副部长)。其余二十四司(国务院所属)、御史台(总监察署)、九寺(直属部)、七监、十六卫(十六卫军),都依照他们的工作职掌性质,改用新的官称,但工作及职掌不改(这是一个类似王莽时代那种大的官名改革,无论当时人或现代读者,都会陷于五里云雾之中,所幸我们的译名不变)。

3、二月十四日,东方远征军浿江兵团总司令官(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在军中逝世。

任雅相当大将,从来不奏请任用亲戚故交,官员出缺,一定用公文请求主管单位选派,任雅相对人说:“官不论大小,都是国家的职位,怎么可以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因此军中赏罚公平,人们敬佩任雅相的大公无私精神。

4、二月十八日,东方远征军、左骁卫(卫军第五军)将军、白州(广西博白县)州长、沃沮兵团总司令(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跟高句丽军在蛇水(朝鲜合井江)会战,大败,庞孝泰跟他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战死。苏定方包围平壤(高句丽首都·朝鲜平壤市),很久不能攻陷(去年〔六六一年〕七月围平壤),现在又遇上漫天大雪,遂解除包围,班师。

5、三月,北方远征军、左武卫(卫军第三军)大将军郑仁泰等,在天山(郁督军山·蒙古国杭爱山)击败铁勒部落群。

铁勒九姓部落联军听到唐帝国远征军即将抵达消息,集结十余万人抗拒,先选骁勇、健壮战士数十人,出阵挑战,左武卫(卫军第三军)将军薛仁贵连射三箭,击毙三人,其他人震恐,下马投降,薛仁贵把他们全部坑杀,渡过沙漠地带,攻击残余部众,生擒亲王兄弟三人,班师。军中为此高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思结部落(蒙古国巴彦洪戈尔市)、多滥葛部落(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等,早先就进入天山据守,听到郑仁泰等将要到达,全出来迎降;郑仁泰等却挥军攻击,掠夺他们的家财,作为犒赏,各部落相继逃走;将军杨志追赶,被逃走的部落联军击败。斥候骑兵报告郑仁泰说:“蛮虏的辎重就在附近,再往前走,就可掳获!”郑仁泰率轻装备骑兵一万四千人,急行兼程赶路,渡过庞大的碎石沙漠地带,抵达仙萼河(蒙古国色愣格河),竟看不见敌人踪影,而粮食已经吃完,只好撤退。偏逢天降大雪,士卒饥寒交迫,抛弃盔甲武器,杀马果腹,等到战马杀光,就互相格杀,吃对方的尸体;等到进入边塞,只剩下八百人(一万三千二百人饿死、冻死、或被自己战友呑食,只为了将领贪图财物,人间惨事)。

班师之后,副总监察官(司宪大夫)杨德裔上疏弹劾说:“郑仁泰等屠杀已经投降的人,致使蛮虏四散逃走;不爱惜士卒,没有充分准备粮草,即行出击,致使忠勇将士,变成骸骨,漫山遍野,抛弃盔甲武器,全部送给盗寇。自从圣明王朝(唐王朝)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今天这样的惨败。薛仁贵所到之处,贪污奸淫,纵情任性,虽然立有战功,但抵不上带给国家的损失,请一并交付司法单位调查审判定罪。”唐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三十五岁)下诏,命他们用所立的功劳赎罪,不再追究。

任命右骁卫(卫军第六军)大将军契苾何力当铁勒地区(蒙古国)安抚特使,左卫(卫军第一军)将军姜恪当副安抚特使,对残余的反抗部落作出最后的处置;契苾何力遴选精锐精兵五百人,突然出现在九姓部落群的营帐,九姓部落群大吃一惊,契苾何力说:“大唐政府知道你们都出于被迫,所以一律赦免,犯罪的只是酋长,只要捉住酋长,就拨马而回。”部众大喜过望,同心合力制伏他们的亲王(叶护)、将军(设)、公爵(特勒)等二百余人,交给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宣布他们的罪状,全部斩首,九姓部落群遂告平定。

6、三月五日,李治从东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出发。

三月二十二日,抵达蒲州(山西省永济县)。

夏季,四月一日,抵达京师(首都长安)。

7、四月二十二日,整修蓬莱宫(大明宫)。

8、五月八日,任命许圉师当最高监督长(左相)。

9、六月七日,唐政府第一次下令:和尚、尼姑、道士、道姑,都要敬拜父母(之前,只下诏和尚不能接受父母叩拜,参考六五七年十二月)。

10、秋季,七月一日,赦免天下。

11、七月三十日,熊津军区(总部设韩国公州市)总司令(都督)刘仁愿、摄理带方州(朝鲜沙里院城)州长刘仁轨,在熊津东方,大破百济王国(临时首都周留城〔朝鲜半岛韩山城〕)反抗军,攻陷真岘城(今地不详)。

最初,刘仁愿、刘仁轨等固守熊津城,李治诏令他们说:“攻击平壤的大军已经撤回,熊津一座孤城,不可能单独防守,最好全军前往新罗(首都金城〔韩国庆州市〕)。新罗国王(三十任文武王)金法敏如果要求你们留下来协防,你们就留下来;如果不需要你们协防,就航海回国。”远征军将士都愿回国。刘仁轨说:“人臣为了帝国利益而牺牲自己,除了死之外,没有第二种选择,怎么可以先怀私心!领袖打算消灭高句丽(首都平壤),所以先铲除百济,留兵防守,控制它的心脏。残余的盗匪(指反抗军)看起来虽然到处都是,而且守备森严,但我们只要磨利兵器,喂饱战马,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没有攻打不下的道理。等到传出捷报之后,军心安定,然后派军据守险要,扩张军事形势,急行奏报皇上,要求增援。政府知道我们有成功的把握,定会派军,这种声势一旦连接,凶恶的丑类(百济反抗军)自会歼灭,不但不会抛弃前功,而且还能永远保持海外安定。而今,攻击包围平壤的军队既已班师,如果再放弃熊津,则故百济的残余部众,不久就会复兴!高句丽逃犯,什么时候才可以消灭?而且,今天以一个城池,楔入敌人心脏地带,只要动一动脚,立即就会被生擒活捉;即令可以进入新罗,也不过在异国当一个有家难归的游客,万一事情发生意外,后悔也不能挽回。何况,扶馀福信凶残暴虐,君臣之间,已有猜忌,势将互相火拼。我们应该坚守城池,等待变化,抓住机会反攻,不可以随便移动。”大家接受。

当时,百济国王(三十二任)扶馀丰及大将扶馀福信等,认为刘仁愿等苦守一座孤城,没有外援,派使节问刘仁愿说:“你什么时候动身西返,我们会隆重送别。”刘仁愿、刘仁轨知道反抗军没有戒备,于是发动突袭,一连攻陷支罗城、尹城、大山、沙井(地望当都在朝鲜半岛西南部)等反抗军大营,杀戮及俘虏很多,全都派军驻守。扶馀福信等因真岘城(不知何时又落入反抗军之手)险要,特别派军增援,加强防守。刘仁轨趁守军懈怠,率领新罗军于夜晚抵达城下,攀着满墙杂草登城,等天亮时,已完全控制城垣,遂打通从新罗运送粮食的交通要道。刘仁愿于是奏报中央,要求增兵。李治下诏征调淄州(山东省淄博市)、青州(山东省青州市)、莱州(山东省莱州市)、海州(江苏省连云港市)民兵七千人,前往熊津。

扶馀福信独断专权,跟国王(三十二任)扶馀丰之间渐生猜忌。扶馀福信声称有病,睡在一个地窖里,打算趁扶馀丰前来探病时,把他诛杀。扶馀丰得到密报,亲率亲信勇士,发动袭击,斩扶馀福信;派使节分往高句丽王国及倭国(日本),请求出兵共同抵抗唐远征军。

12、八月十六日,任命最高立法长(右相)许敬宗当太子少师(太子三少之一)、一级实质宰相(同东西台三品),仍主持立法院(西台)事务。

13、九月二十二日,唐政府第一次规定:八品及九品官员,穿浅绿色官服。

14、冬季,十月十一日,李治前往骊山温泉(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命太子李弘监督国政。

十月二十一日,李治回宫。

15、十月二十四日,任命副立法长(西台侍郎)陕州(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上官仪当一级实质宰相(同东西台三品)。

16、十月二十七日,李治下诏宣布:后年(六六四年)正月,将到泰山举行大祭(封禅);并将于明年(六六三年)二月,前往东都(洛阳)。

17、最高监督长(左相)许圉师的儿子、皇宫总管府副车轿管理官(奉辇直长·正七品下)许自然,出去游荡打猎时,践踏破坏农田庄稼,地主愤怒阻止,许自然用响箭向地主射击。许圉师仅只打他儿子一百棍,却没有奏报皇帝,地主前往总监察署(司宪)控告,副总监察官(司宪大夫)杨德裔搁置不理。立法官(西台舍人)袁公瑜命人捏造一个假名,呈递“亲启密奏”检举,李治说:“许圉师身为宰相,侵犯人民生命财产,竟隐藏不报,岂不是作威作福!”许圉师抗辩说:“我身居中枢,用正直公平的态度侍奉陛下,不可能使人家全都满意,所以受到攻讦。至于作威作福,只有手握强兵,或身据军事重镇的人才有资格!我一个文官,侍候皇上,只知道闭门自修,怎么敢作威作福!”李治大怒说:“你恨你没有兵权是不是?”最高立法长(右相)许敬宗说:“人臣竟然有这种态度,诛杀他也不足以抵罪!”李治命人把许圉师赶出,下诏免职。

18、十一月十八日(原文误置于十月,据两《唐书》改),封皇子李旭轮(后改名李轮、李旦)当殷王。

19、十二月二十三日,李治认为帝国正在跟高句丽王国及百济王国作战,河北(黄河以北)人民苦于差役供应,到泰山大祭(封禅)以及前往东都之事,一律停止。

20、西方远征军䫻海兵团总司令(䫻海道行军总管)苏海政(䫻,音yù〔玉〕),奉命讨伐龟兹王国(新疆库车县)。唐帝李治命西突厥汗国(新疆东北部及中亚东部)兴昔亡可汗(十二任大可汗)阿史那弥射、继往绝可汗(十三任大可汗)阿史那步真出军支援。苏海政进入阿史那弥射国境,阿史那步真跟阿史那弥射一直互相仇恨(参考六五七年十二月),于是向苏海政告密说:“阿史那弥射谋反,请快诛杀。”当时苏海政直辖部队只有数千人,紧急召开军事会议,讨论说:“阿史那弥射如果叛变,我们一个活口都剩不下、不如先行下手。”乃宣称接到皇帝诏书,命总司令官(大总管)携带绸缎数万段(四匹为一段),赏赐可汗及所有酋长。阿史那弥射率领他的部属前来领取赏赐,苏海政把他们一网打尽,全部诛杀,只有鼠尼施部落(新疆新源县境)、拔塞幹部落(今地不详)逃走,苏海政与阿史那步真联军追击,扫平。

苏海政班师,走到疏勒王国(新疆喀什市),南弓月部落(今地不详)再引导吐蕃王国(首都逻些城〔西藏拉萨市〕)军队北上,打算攻击唐远征军,苏海政因士卒长期在外作战,疲倦憔悴,不敢接触,遂把军用物资送给吐蕃军作为贿赂,签订和解协定,然后撤退。

各部落都认为阿史那弥射含冤而死,遂对唐帝国生出叛离之心。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不久逝世,十姓部落群没有领袖,有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等,收拾残破局面,集结余众,归降吐蕃(西藏)。

21、本年,西突厥部落进攻庭州(新疆吉木萨尔县),州长来济率军迎战,对他的部属说:“我早就应该一死(指冒犯皇后武曌,参考六五五年六月),幸

而活到现在,今天当牺牲生命,报效国家。”遂不穿铠甲,杀向敌营,阵亡(享年五十三岁)。

唐·龙朔三年

1、春季,正月,唐王朝(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左武卫(卫军第三军)大将军郑仁泰扫荡铁勒部落群(蒙古国),全部平定。

2、正月十一日(原文“乙酉”,据两《唐书》改),擢升国务院文官部长(司列太常伯)李义府当最高立法长(右相),仍主持遴选官员工作。

3、二月,唐政府将燕然都护府(设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迁到回纥部落(蒙古国西南部)王庭所在(蒙古国哈尔和林市),改名瀚海都护府;而把原来的瀚海都护府(设蒙古国哈尔和林市)迁到云中古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改名云中都护府(燕然都护府设于六四七年四月;瀚海都护府设于六五〇年九月);以瀚海沙漠群作为分界,沙漠以北州府(军区司令部)属新设的瀚海都护府,沙漠以南州府(军区司令部)属新设的云中都护府(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沙漠以南”或“沙漠以北”,不知是否包括沙漠?如果包括,辖区重叠;如果不包括,沙漠成为无人地带;如是中分,并没有言明。传统史书总是说不清楚,使人迷惘)。

4、三月,许圉师(参考去年〔六六二年〕十月)再被贬出当虔州(江西省赣州市)州长。杨德裔被指控包庇罪犯,结交党羽,流放庭州。许圉师的儿子许文思、许自然,一并撤职。

5、最高立法长(右相)河间郡公李义府,主持官员任免升降工作,仗恃皇后武曌的权势,专门出卖官爵,对官员的资历随意排列,以至大街小巷充满怨恨之声。唐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三十六岁)不断听到报告,有一次心平气和地提醒李义府说:“你的儿子和女婿很不谨慎,做了很多犯法的事,还得我出面替你掩饰,你要小心。”李义府脸色骤变,脖子面颊上的青筋都暴出来,质问说:“谁告诉陛下的?”李治说:“只要我说得对,为什么要我交出检举的人?”李义府一点也不在乎,也不自责道歉,竟迈开脚步,缓缓走出去。李治因此大不高兴。

柏杨曰:

孔丘说:“只有卑鄙的小人和女人最难相处,亲近他,他会轻视你,疏远他,他会怨恨你。”对于女人,并不准确;但对于卑鄙的小人,却是洞察入微,你最好不要有这种朋友。李义府就是一个活榜样,连皇帝老爷都承担不住认识他的后果。

星象学家(望气者)杜元纪警告李义府说,他的住宅有监狱气息,只有积存二十万串钱,才可以镇压得住,李义府十分相信,贪污聚敛,越发凌厉不择手段。李义府亲娘去世,政府特别准他初一、十五日守丧哭泣。可是李义府却换上平民衣服,跟杜元纪到长安城东,攀登古墓,等候观察天边呈现的气色。于是有人检举李义府秘密研究灾祸怪异,暗中准备政变。李义府又派他的儿子、太子宫事务管理署事务官(右司议郎)李津,找到长孙无忌的孙儿长孙延,勒索七百串钱,命长孙延当水利部长(司津监),被右金吾军(卫军第十二军)出纳官(仓曹参军)杨行颖告发。

夏季,四月乙丑日(四月甲申朔,没有乙丑),李治下令逮捕李义府囚禁,指定国务院司法部长(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会同监察官(御史)、最高法院院长(详刑),联合调查审判;命司空(三公之三)李世勣(徐世勣)当最高审判长;查出每种罪行都有证据。

四月五日,李治下诏开除李义府官籍,流放巂州(四川省西昌市),也开除李津官籍,流放振州(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李义府的儿子及女婿,一律开除官籍,流放庭州;消息传出,无论官民,都欢呼庆祝。

一位失去姓名的作家,用幽默的文笔撰写一篇《河间兵团元帅(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剿灭铜山巨匪李义府公开告捷奏章》(李义府是河间人,铜山指铜钱堆积起来的山,唐王朝时,铜已是铸钱的主要材料),张贴大街闹市。李义府一向用强迫手段夺取别人的奴仆婢女,权势瓦解后,家人崩散,这些奴仆婢女各回各家,所以《告捷奏章》中强调说:“奴仆婢女混杂一起,趁乱逃出,各人辨认故主,争先恐后,奔回家门。”

6、四月十二日,在新罗王国(首都金城〔韩国庆州市〕)设鸡林军区总司令部(大都督府),命新罗国王(三十任文武王)金法敏当总司令官(大都督)。

7、四月二十三日,首都长安蓬莱宫含元殿落成,李治开始移居此宫,而将原住宫城称为“西内”。

四月二十五日,李治登紫宸殿主持朝会。

8、五月三十日,柳州(广西柳州市)蛮夷部落酋长吴君解聚众起兵。中央政府派冀州(河北省大名县)政务秘书长(长史)刘伯英、右武卫(卫军第四军)将军冯士翙动员岭南(南岭以南)民兵讨伐。

9、吐蕃王国(首都逻些城〔西藏拉萨市〕)和吐谷浑汗国(青海省)互相攻击,各派使节上疏唐政府,申诉理由,指责对方,并要求援助,李治都不允许。

吐谷浑汗国官员素和贵犯罪,逃奔吐蕃王国,把吐谷浑内部军事政治情形彻底泄露。吐蕃遂出军进攻吐谷浑,大破吐谷浑军;吐谷浑趉胡吕乌甘豆可汗(十九任)慕容诺曷钵,跟皇后弘化公主,率数千帐部众,放弃国土,投奔唐凉州(甘肃省武威市),请求把他的部众迁居唐内地(吐谷浑汗国自二八五年建立,历十九任可汗,于本年灭亡,立国约三百七十八年,是“五胡乱华”慕容部落中立国最久的一支)。

李治命凉州军区(总部设甘肃省武威市)总司令(都督)郑仁泰当青海兵团总司令官(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右武卫(卫军第四军)将军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别进驻凉州、鄯州(青海省乐都县),防备吐蕃进攻。

六月二十六日,又命左武卫(卫军第三军)大将军苏定方当西方远征军总指挥官(安集大使),统御各军,作吐谷浑汗国残部的后援。

吐蕃王国宰相禄东赞驻军青海(青海湖),派使节论仲琮前来唐帝国朝见(论,最初是官称,后来成为姓氏),控诉吐谷浑汗国罪行,并且请求再娶公主。李治不同意,派左卫军(卫军第一军)贵族征兵府副司令(郎将)刘文祥前往吐蕃,携带诏书,严厉责备。

10、秋季,八月二十七日,李治因东方海上连年征战,人民不断缴纳赋税,不断被征调服役,生活困苦,士卒大量战死淹死,于是下诏停止三十六州制造船舰,派国务院财政部长(司元太常伯)窦德玄等分别前往十道(此时全国仍分十道),问候人民痛苦,罢黜贪官污吏。窦德玄,是窦毅的曾孙(窦毅,一任帝李渊的岳父,参考五八一年二月)。

11、九月八日,熊津兵团总司令(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卫军第十军)将军孙仁师等,在白江(锦江)击破百济王国反抗军及倭国(日本)援军,攻陷周留城(百济临时首都·朝鲜半岛韩山城。这次应是历史上中国与日本第一次战争)。

最初,熊津军区总司令刘仁愿、摄理带方州(朝鲜沙里院城)州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参考去年〔六六二年〕七月),李治命孙仁师率军横渡黄海增援。百济国王扶馀丰邀请倭国出军协助,共同抗拒唐帝国远征大军。孙仁师跟刘仁愿、刘仁轨会师后,声势大振。各将领因加林城(朝鲜半岛林川城)位于水陆要道,打算先对它攻击,刘仁轨说:“加林城地势险要,城防坚固,猛烈攻击则士卒定有很多伤亡,不猛烈攻击则拖延时间太久。周留城是匪徒(指百济反抗军)的巢穴(百济临时首都),所以叛徒都集中那里。铲除凶恶,先要铲除它的根本,应该先行攻击周留城,如果能够攻克,其他各城自然瓦解。”于是孙仁师、刘仁愿与新罗国王金法敏,率陆军前进;刘仁轨跟别动部队将领杜爽、百济故太子扶馀隆(参考六六〇年八月),率海军舰队及运粮船舰,自熊津(韩国公州市)进入白江跟陆军会师后,直向周留。就在白江口,跟倭国援军发生遭遇战,唐军海陆联合,发动攻击,四次会战,传出四次捷报,焚毁倭国船舰四百艘,浓烟烈火,直冲霄汉,仿佛要把天都烤焦,海水被鲜血染成一片赤红。百济国王(三十二任)扶馀丰逃出一命,投奔高句丽王国,王子扶馀忠胜、扶馀忠志等率残余部众投降,百济最后反抗失败,只有别动部队将领迟受信据守任存城(朝鲜半岛大兴城),拒不投降。

最初,百济王国西部人黑齿常之(黑齿,复姓),身高七尺余,勇敢而有谋略,担任王国的“达率”(二品)兼郡政府民兵司令(郡将),“达率”即中国的州长。当苏定方攻陷百济王国首都泗沘(扶馀市)时(参考六六〇年八月),黑齿常之率部众追随大家一起投降。后来,苏定方囚禁百济国王及太子,放纵士卒奸淫烧杀,四处抢掠,百济青年很多丧生。黑齿常之畏惧,跟左右十余人逃回故里,集结残兵败将,据守任存山,构筑阵地,设立栅栏,十天半月之间,前往投奔的百济人有三万余。苏定方派军攻击,黑齿常之抗拒,唐帝国远征军不利;黑齿常之趁势反攻,夺回二百余城,苏定方不能取胜,班师。黑齿常之跟别动部队将领沙吒相如(沙吃,复姓)分别据守险要,响应扶馀福信。本年,百济反抗军失败,二人都率军归降。刘仁轨派二人率各人自己部队,攻击任存城,只负责供应他们粮草。孙仁师说:“他们都是人面兽心(此种毒话,历史上处处出现,对外国人尤其如此,充分暴露自己愚劣无知),怎么可以相信?”刘仁轨说:“我观察二人的性格,忠勇智谋,敬重信义,只因从前投降时,没有遇对人(指苏定方逼反),现今正是他们戴罪立功,感激图报之时,不用怀疑。”遂发给二人粮秣武器,并派出军队跟随他们之后,遂攻克任存城,守将迟受信抛弃妻子儿女,逃奔高句丽王国。

李治下诏,命刘仁轨留下镇守百济王国故地(朝鲜半岛西南部),征召孙仁师、刘仁愿班师。百济战败国亡之余,家家户户,凋零残破,死人无数,尸骨遍野。刘仁轨命军民合作,掩埋尸骸,调查户口,整理村落,派遣政府首长,修桥补路,加强堤防水坝,恢复鱼池,督促农民种桑耕田,赈济穷人,抚养孤儿老人,建立唐王朝皇家祭祀神坛(社稷),颁发唐朝使用的年号(正朔)及历代皇帝名字(准备避讳之用);百济人民大为喜悦,境内各行业都恢复正常。然后刘仁轨又举办军事屯田,储备粮食,训练士卒准备北上攻击高句丽王国。

刘仁愿返抵京师(首都长安),李治问他说:“你在东方海上呈报不少奏章,分析事理,深刻明晰,文笔十分流畅。你本是一员武将,怎么写得这么好?”刘仁愿说:“这都出自刘仁轨手笔,我没有这个能力。”李治十分高兴,连升刘仁轨官品六阶,实授带方州州长,在首都长安给他兴建家宅,对他妻子儿女的赏赐至为优厚,派使节携带诏书前往熊津慰劳勉励。副立法长(西台侍郎)上官仪说:“刘仁轨虽然受到免职的处罚,而能尽忠报国,刘仁愿手握统帅大权而能推荐贤才,都可以说是正人君子。”

12、冬季,十月一日,李治下诏命太子李弘每隔五天到光顺门(大明宫紫宸殿的右侧门)主持朝会,听取政府各单位简报,较小的事情,都由李弘裁决(本年,李弘十三岁)。

13、十二月二十一日,李治下诏宣布第二年(六六四年)改变年号(麟德)。

14、十二月二十三日,任命安西都护(都护府设新疆库车县)高贤当兵团总司令(行军总管),攻击弓月部落(新疆霍城县),援救于阗王国(新疆和田市)。

15、本年,大食帝国(阿拉伯帝国)攻击波斯王国(伊朗高原)及拂菻帝国(东罗马帝国),分别把他们击败;又向南攻击婆罗门王国(在印度半岛),消灭很多邦国,拥有武装士兵四十余万。

唐·麟德元年

1、春季,正月十六日,唐政府(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改云中都护府(设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单于大都护府,命殷王李旭轮(后改名李旦)当单于大都护(唐王朝惯例,由皇子当都护时,加“大”字,表示不同凡品)。

2、最初,李靖击破东突厥汗国(参考六三〇年正月、二月),把三百帐部众迁到云中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由阿史德(三字姓)家族首领当他们的酋长。直到今天,人口逐渐增加,阿史德酋长到京师(首都长安)请求依照惯例,选立一个唐朝亲王当可汗,统御他们。唐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三十七岁)召见他,对他说:“现代的可汗,就是古代的单于。”(可汗,音kèhán〔客寒〕;单于,音yú〔蝉余〕)所以改称单于大都护府,命殷王李旭轮遥兼大都护。

3、二月十日,李治前往万年宫(九成宫·陕西省麟游县境)。

4、夏季,四月五日(原文“壬子”,据《新唐书》改),卫州(河南省卫辉市)州长、道王(孝王)李元庆逝世(李元庆是一任帝李渊的儿子)。

5、四月二十九日,魏州(河北省冀县)州长、郇公李孝协贪赃枉法,李治命他自尽。皇族事务部长(司宗卿)陇西王李博乂求情说:念及李孝协的老爹李叔良在对突厥战争中,中流箭阵亡,李孝协是独生子,没有兄弟,恐怕后嗣断绝(李博乂是一任帝李渊的侄儿,参考六一八年六月七日)。李治说:“国家颁布的法律,不能因为亲疏关系不同,随便变更。只要伤害到人民,即令是皇太子也不可以赦免。李孝协已有一个儿子,还担心什么后嗣断绝!”李孝协终于在自己家宅自尽。

6、五月一日,遂州(四川省遂宁市)州长、许王(悼王)李孝(李治的儿子)逝世。

7、五月八日,在昆明(云南省昆明市)以东的弄栋川(云南省姚安县盆地),设姚州军区总司令部(六二一年,因此地住民多姓姚,遂改称姚州)。

8、秋季,七月一日,李治下诏预定后年(六六六年)正月,到泰山添土祭祀天神,社首山辟场祭祀地神(封禅)。

9、八月一日,李治返京师(自万年宫〔九成宫〕返首都长安),到他当晋王时的旧宅,留宿七天。

八月七日,回蓬莱宫。

10、八月十二日,擢升国务院文官部长(司列太常伯)刘祥道兼任最高立法长(兼右相);总监察官(大司宪)窦德玄当国务院财政部长(司元太常伯)、摄理最高监督长(检校左相)。

11、冬季,十月六日,摄理熊津军区总司令(都督)刘仁轨上疏说:

“我观察现在远征军驻防部队,疲惫衰老的多,勇敢健壮的少,衣服破烂,不能遮蔽身体,一心一意,只想渡海西归,毫无效命立功的意愿。我问他们:‘从前在大陆,亲眼看见人民响应政府号召,踊跃从军,有的甚至自带军装粮食,称为义师(参考六四五年三月),为什么今天会堕落成这个样子?’他们异口同声说:‘现在的政府跟从前的政府不同,现在的人心跟从前的人心也不同。从前,东征西讨,只要是为国牺牲,皇上都指派使节,前来哀悼致祭,或追赠官位,或追赐封爵,或把死者的官爵转授给儿子兄弟,凡是渡海东征的,勋位都擢升一级。可是,六六〇年以后,士卒屡次渡海作战,政府连一纸记录都没有,一旦死亡,无人过问。州县政府每次征召人民入伍当兵,年轻力壮家境富裕的,用钱财贿赂,都能逃避,而老弱穷苦之人,征召命令下达后,却马上编入队伍,立即开拔。

“‘最近,百济、平壤(高句丽)两次苦战(参考六六〇年八月,及六六二年二月),当时指挥作战的将领,发布赏格,真是用尽心机,无所不有。可是,等到凯旋西归,大军一旦登岸,事情突变,听到的竟是一片捉拿之声,劳苦功高的民族英雄,身带锁枷,被拷打审问,强行没收他们得到的赏赐,删除他们建立功劳的记录,不堪迫害的人纷纷逃走,地方政府传唤追捕,如同天罗地网,世界虽大,没有他们立足之地,公私交困,一言难尽。因此,最近从大陆开拔时,就有人逃亡,甚至断臂砍脚,使自己残废,并不是到了海外之后才士气颓败(自残以逃兵役,在隋王朝末年普遍,但在唐二任帝李世民时已经绝迹,参考六四二年七月。如今又恢复以前情景)。本来,战场上为国立功,升级受赏,应是一种荣耀。可是连年以来,即令已有官爵的退伍军人,一旦遇到征调,拉车挑担,劳累辛苦,跟一个平民没有分别,人们不愿当兵,大概都由这些原因。’

“我又问他们:‘从前,士卒驻防五年,都能够支持,现在才出征一年,怎么就如此穷苦?’(唐王朝承袭西魏帝国“府兵”之制,士卒衣服武器粮食,都要自备。)大家一致回答说:‘当初我们出发时,政府只教我们携带一年的装备,而今已经二年,还没有回期。’我检查士卒储存的衣服,今年冬天,勉强可以支持,明年(六六五年)秋天以后,便完全没有什么可穿。陛下把他们留在海外,打算扫荡高句丽及百济残余反抗势力,高句丽一向跟百济联盟结党,互相援助,倭国(日本)距离虽然遥远,但仍两地呼应,我们如果不留军队镇守,百济很快就会复国。现在,既已决定驻防,并且更武装开荒屯田,依靠的是全军士卒,同心合力;而士卒的心声,却是如此,怎么可能成功。除非是彻底改革,优厚的加以慰劳,该赏的一定要赏,应罚的一定要罚,用以提高士气;如果仍维持今天以前的做法,恐怕体力疲惫,士气瓦解,没有办法为国效力。听起来刺耳的话,恐怕还没有人向陛下报告。我把肝胆呈献在陛下之前,冒着被诛杀的危险,向陛下说明。”

李治完全同意,派右威卫(卫军第十军)将军刘仁愿率军横渡黄海,接替百济地区驻屯军的防务,下令刘仁轨跟他的部队一同返国。刘仁轨告诉刘仁愿说:“帝国派出部队,跨海东征,打算消灭高句丽王国,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今,秋季庄稼还没有收割完毕,官兵却全部撤走,将领也跟着回去,蛮夷刚被征服,人心不安,必定发生变化。不如仍留下原来的驻屯军,慢慢的教他们收割,一面准备资金粮秣,分成若干梯次撤退,军官及将领更要留下来镇抚军心,不可以回去。”刘仁愿说:“我上次返国,诬告陷害的谗言,像倾盆大雨一样,主要的是攻击我留下太多部队,阴谋盘踞海东(朝鲜半岛),几乎难逃大祸。今天我只知道执行命令,怎么敢自作主张!”刘仁轨说:“当一个重要干部,只要对国有利,既然知道正确方向,就应全力以赴,怎么能有私心!”上疏陈述利害,自己请求留下驻屯海东,李治批准。

于是任命扶馀隆当熊津军区民兵司令(都尉),命他集结百济残存的部众。

12、最初,皇后武曌初进宫时,处处采取低姿态,自己尽量卑屈,忍受各种羞耻侮辱,竭力博取李治欢心(这一段话道出武曌辛酸历程!她对谁卑屈?又忍受谁给她的羞耻侮辱?又是什么样的羞耻侮辱?恐怕确实难堪,但武曌都一一忍受,只是为了更大的企图),所以李治排除大家的反对,封她当皇后。可是,武曌达到目的之后,露出本性,专权横行,作威作福,李治打算有所动作,武曌立刻干预,李治禁不住一肚子气愤。道士郭行真出入禁宫,曾经替武曌施行祈福避祸的法术,宦官王伏胜向李治告发。李治大怒,秘密召见副立法长(西台侍郎)、一级实质宰相(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讨论如何反应,上官仪建议说:“皇后纵情任性,全国人民都不能心服,请求罢黜。”李治也认为应该如此,遂命上官仪撰写诏书。

左右侍从中武曌埋伏的密探飞奔向武曌报告,武曌反应迅速,立刻出现在李治面前,倾诉自己的委屈。诏书草稿这时仍在李治手边,李治像一个人赃俱获的负心汉一样,羞愧畏缩,不忍心继续坚持,就跟武曌和好如初,而且仍怕武曌怨恨不解,推卸责任说:“我本来没有这种想法,都是上官仪给我出的主意。”上官仪从前曾当过陈王李忠(前太子)的首席参谋官(咨议),李忠后来当太子时,跟王伏胜同时当过太子的属官。于是,武曌命太子少师(太子三少之一)许敬宗诬告上官仪、王伏胜,跟李忠阴谋杀害君王。

十二月十三日,逮捕上官仪囚入监狱,和他的儿子上官庭芝以及王伏胜,一起斩首,家产没收。

十二月十五日,李治下诏命李忠在贬所(黔州·重庆市彭水县)自杀(李忠由房州〔湖北省房县〕再贬事,参考六六〇年七月)。最高立法长(右相)刘祥道因跟上官仪有深厚交谊,被剥夺宰相权力(最高立法长〔右相〕为当然宰相),降为国务院教育部长(司礼太常伯)。国务院左秘书长(左肃机)郑钦泰等官员都因与上官仪有交往的缘故,很多被贬降流放。

从此之后,李治每次主持朝会,武曌就坐在珠帘的后面,政事无论大小都向她禀告。中央政府大权遂完全滑入武曌之手,官员的免职、降级、处死、赦免都由她一言决定,李治袖手坐在一旁而已,中外称他们为“两位圣人”。

13、太子宫事务署长、摄理副立法长(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副立法长(西台侍郎)孙处约,同时被加授一级实质宰相(同东西台三品)。

第一时间更新《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6·贞观之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