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775人读过 全本




最新章节:尾声 二

全部章节目录
内容简介
作品赏析
译序
第一章 一
第一章 二
第一章 三
第一章 四
第一章 五
第一章 六
第一章 七
第二章 一
第二章 二
第二章 三
第二章 四
第二章 五
第二章 六
第二章 七
第三章 一
第三章 二
第三章 三
第三章 四
第三章 五
第三章 六
第四章 一
第四章 二
第四章 三
第四章 四
第四章 五
第四章 六
第五章 一
第五章 二
第五章 三
第五章 四
第五章 五
第六章 一
第六章 二
第六章 三
第六章 四
第六章 五
第六章 六
第六章 七
第六章 八
尾声 一
尾声 二
作品导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浸透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一部酣畅淋漓地剖析一个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一部举世公认的、震撼灵魂的世界文学名著。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写的是罪与罚。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挺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她的妹妹。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而且,这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人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为那“荒唐的”念头感到厌恶,不相信自己真会去做“那件事情”,直到行凶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犹豫:“不如回去吧?”杀人后,他便陷人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三天三夜,发高烧,做噩梦,动辄歇斯底里大发作;他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多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他痛心地说:“难道我杀死了老太婆吗?我杀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我一下子把自己毁了,永远地毁了!”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终于去自首了。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短评

《罪与罚》是一部经典。啃下它,我像一个强盗吞下定心丸,平静得跟鬼似的。我不再想上网,那里躁气太重;我不再想做出评论,噪音已经够多。我还能明显的察觉到,心中多了一股静谧的力量,它隐隐约约,无法描述,但我相信它就在那儿。但凡我累了,只消往那儿一靠,也就是在脑海中完成“靠近它”的动作,似乎心就不累了。这是一种平静的愉悦感。回头看看其他人,真可怜。你们闹去吧,我还有甜蜜的事情要做。所以最近我喜欢上了植物。很久以前我养了一盆栀子花,至今郁郁葱葱。想想还是植物好,没有观念,没有概念,甚至连声音也都省略了。闷头闷脑生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