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不适合人类生存,尤其是数万尽失粮秣,仓皇逃命的人。

顺理成章的,林丹汗所剩的部众开始“杀人易食”,凄惨之状,无以复加。一些部众忍受不了这样的苦楚,纷纷东归投奔后金,1633年4月,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投降后金。6月,巴达西寨桑等5个头目,率千余户投降。

图谋恢复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必须解决吃饭问题。自己没有,就只能去抢。

1633年,林丹汗五次攻掠明边,1634年,更是连续在3~5月出兵,闰八月甚至和洪承畴交手。这没有什么政治意图,目的只有一个:粮食。

这时的林丹汗,几乎又回到了刚刚继位时“穷饿之虏”的起点上,人生的循环就是如此残酷。

跌落到命运的谷底,或者彻底沉沦,或者再继续拼搏下去。林丹汗选择了后者,他不甘心就这样宣布自己的失败。

1634年,经过多方联络,统治西藏的藏巴汗、游牧青海的绰克图台吉以及控制康区的白利土司与林丹汗结成了“反黄教联盟”。既然黄教的活佛和僧侣们已经视我为敌人,那就决裂的彻底一些吧。黄教不是庇佑后金吗?那我就反黄教。

联盟成立之后,获得了物资补充的林丹汗,向青海转移,那里,可以建立根据地,东山再起。

命运出现了转机,但这转机却更像是一次无情的嘲弄——1634年夏秋,林丹汗因天花病死于甘肃大草滩。

他只有43岁,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瘟疫,他应该还有很多时间。

他失去了重振旗鼓的可能,但也避免了亲眼看到自己灭亡的可能,如果当他面临崇祯皇帝所面临的最后选择时,他会如何去做?历史没有答案了。

林丹汗的死,使蒙古的抗金阵营失去了最后一面旗帜,林丹汗身边最忠心的部众也开始星散,成群结队的人降于后金,仅是年十一月,便有五千户二万余人。那尊被林丹汗视为护法神像的嘛哈噶喇金佛也被人送到后金,在皇太极看来,它的载归昭示着蒙古国运的终结。

林丹汗的儿子额哲与母亲苏泰带着最后数千部众困守在大漠,父亲、丈夫不在了,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漠北喀尔喀车臣汗遣使额哲,希望他移帐漠北:“我等与尔汗原系同宗,满洲岂尔等之主耶?即宜来归,勿再迟延”。汗廷末路,有人便想做曹操了。留下来必然被后金消灭,而北上就会成为傀儡,额哲母子权衡犹豫,彷徨无计。

而皇太极却不会给他们权衡的时间,1635年2月,后金以多尔衮、岳托、萨哈璘、豪格为统兵元帅,率精骑一万远征林丹汗余部。

4月28日,后金军趁着大雾包围了汗廷,派出苏泰之弟南楚劝降。额哲母子见大势已去,“遂归降后金”。那块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终于落到了皇太极手中。

429年的蒙古帝国,364年的元朝,267年的北元,至此终结。作为亡国之君的林丹汗,也“享受”到了应有的耻辱,自己的八个妻子,全部被皇太极及其兄弟、臣子瓜分。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盛京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

同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

林丹汗败死,“建虏无复西顾忧,而东谋朝鲜矣”。而随着朝鲜王国的归附,在东亚清朝最后的要消灭的对手,就剩下大明王朝了。

第一时间更新《最后的可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