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剌克汗”博迪在历史上的出场虽然比较孱弱——被长辈篡位,但在复辟成功后,很快便展现出不逊于祖父的强硬。

巴尔斯博罗特病逝后,长子衮必力克承袭“济农”之位,俺答和其他几个兄弟也各有封地。而分封制最大的特色便是,每当出现再分配的时候,总会有摩擦的冲突,右翼三万户有些动荡不安。

消息传到汗廷,科尔沁诺颜摩罗齐进言道:“右翼诸部逐渐坐大,对汗廷没有丝毫好处,不如将之拆散,合并于大汗直属万户中。”对于被夺走汗位余怒未消的博迪汗采纳其言,暗中布置人马,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右翼三万户。

正在博迪汗紧锣密鼓的安排攻打右翼之时,他的母亲安桑太后闻讯,将他召到面前劝道:“你的祖父(达延汗)当年征讨右翼叛乱后,对于蒙古人自相残杀已经深恶痛绝,提出当年40万户蒙古如今只剩6万户,如果再遭残破,即使成为天下共主,又有什么乐趣?你现在要攻打你的兄弟,且不说你三叔的几个儿子都骁勇善战,你未必能够取胜,即使取胜,你祖父打下的基业也会毁坏殆尽,那时候,你有什么面目去见祖先?”

博迪汗听了母亲的劝告,停止了行动。老妇人的一席话免除了蒙古内部一次严重的内讧,也让俺答没有在立足未稳时便遭到打击。随后,博迪汗开始主动加强与右翼众堂弟的联系,免除猜忌,俺答也开始了自己的征战。

作为中兴之后的第二任可汗,博迪汗仍是将明朝和卫拉特作为自己的头号敌人,内部的纷争平息之后,博迪汗开始向明朝用兵。

从1521年开始,博迪汗多次进攻明边,1523年甚至攻打到北京密云附近,虽然未能对明朝造成实际威胁,但也让大明皇帝损兵折将,头疼不已。

而正当博迪汗乐此不疲地骚扰明边时,后院突然起火,由大汗直辖的左翼三万户之一的兀良哈万户,扯旗造反了。

兀良哈万户是达延汗所封六万户中唯一一个没有由其儿子管辖的万户。这大概是为了表彰其在平定右翼叛乱时立下的显赫战功。但兀良哈众首领借此居功自傲,屡屡不服汗廷管束,不断地与其他万户发生摩擦。

1524年,兀良哈万户的诺颜突畦、格儿博罗特起兵攻打喀尔喀万户,汗廷派使者调解也完全不理。这样的行为,已经是公然叛乱。

颇有乃祖之风的博迪汗立即采取行动,亲自率人马前去平定,右翼济农衮必力克以及俺答也率军协助。这一年,俺答年仅16岁。初出茅庐便表现不俗,在巴勒吉地方(今蒙古国肯特省北部巴尔吉河流域)大败兀良哈军,“大有掠获”。

但兀良哈万户人口众多,势力庞大,一次战胜并不能使其伤筋动骨。博迪汗于是在1531年、1533年又连续两次进攻兀良哈,俺答每次都率军参与,功勋赫赫,而且获得了大量属民和财物,自己的实力不断壮大。

1538年,博迪汗几乎调集各万户所有精兵第四次征讨,已经残破不堪的兀良哈再也无法抵挡,突畦、格儿博罗特等诺颜率部投降。

博迪汗这一次终于过了一场拆分重组的瘾,召集所有贵族在汗廷举行庆功宴,等所有人都酒足饭饱后,便下令将与会的兀良哈大小首领全部处死。然后与其他万户的堂兄弟们彻底将兀良哈万户拆分,所有属民化整为零并入其他五万户当中。

除了大汗直属的察哈尔万户之外,在这次大兼并当中最得益的,便是战功最高的衮必力克、俺答和他们的四弟伯斯哈尔,他们分得属民最多,顿时成为了“暴发户”。非但如此,博迪汗还赐予他们汗号,分别为“默尔根汗”、“索多汗”和“昆杜伦汗”。

从此,俺答便成为了俺答·索多汗,通称俺答汗。虽然这只是拱卫蒙古大汗汗廷的小汗,但俺答从此便有了汗号,有了自行其是的充分理由。

博迪汗的这次册封是为了进一步拉拢右翼诸万户,让他们不再觊觎大汗汗位,可惜,他最终还是会后悔不迭。

因为,他给俺答的,不仅仅是一个汗号,而是他夺取蒙古最高统治权的一个阶梯。

第一时间更新《最后的可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