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废相后,取消了中书省,保存了中书舍人的官职,只是个七品官,处理文书而已。也取消了门下省,保存了给事中的官,虽是七品官,但有封驳之权。尚书省不再设令、仆的官,升六司尚书成部级官员,秩二品。为了帮助皇上处理文书,另设内阁大学士。当时设立大学士者有四个殿,为中极、建极、文华及武英四殿。另有两阁,即文渊阁与东阁。

据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中旬,八天之间,给事中张文辅收到给皇上的奏折计有一千一百六十件,共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所以君王如要独裁,一定要龙精虎猛,不然一个月收到的奏折将达到三千件以上,即平均每天要看并处理一百件公文。每件公文有三件事以上要办。这个君王要有铜头铁臂,不然一定吃不消。

所以,明成祖以后,由翰林院的侍讲、侍读、编修、检讨等官员协助皇上阅卷,称为“内阁”。

永乐、洪熙两朝,皇上召内阁密商,但批答仍由皇上亲笔。成祖时有解缙、胡广入文渊阁助皇上阅卷。仁宗以后,有杨溥、杨士奇、杨荣称“三杨”,以东宫师傅旧臣资格兼内阁学士衔,地位较前为隆,其他百僚地位均在内阁学士之下了。

至宣德时,内阁可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封面代皇上御批,谓之“条旨”。

至于皇上写诏诰起草,唐时有中书舍人,后由翰林院的翰林即内阁学士代拟。明代的中书舍人只是七品小官,专职书写而已。明代多数亦由内阁大学士起草。

明代的大臣,如内阁大学士,不易见到皇上。如宪宗成化以后,一直到熹宗天启,前后共一百六十三年,其间只有孝宗弘治在位数年曾经延访过大臣,而世宗、神宗二十余年来并不视朝,大臣也从未见过皇帝。《万历野获编》记述一个笑话道:宪宗患较轻微口吃之病,所以与大臣很少对话。有一天,召内阁学士万眉州安、刘博野吉、刘寿光珝等人见宪宗,当皇上与他们谈到时政时,他们均不能应对,只懂得叩头呼“万岁”而已,因此有“万岁相公”之谑。明代中叶的帝王多数不见群臣,赵翼的书中也有记述。

所以明代中叶,各君王与大学士诸大臣很少相见,相见也不过视朝数刻,君或不识臣,臣或不与君王交一言,君臣之间只是“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总之,明代君王昏惰,明代政情安得不乱也。

由于皇上懒理政事,于是历朝权臣,时有产生,如世宗时,有夏言、严嵩操弄大权。严嵩控政弄权达二十年之久。明代君王有的实行重法,有的则荒怠不理政事,这都足以使权臣弄权。内阁学士之权最大是票拟,但不能直接见君王,中间隔着太监。

第一时间更新《中国通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