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刘向 781人读过 全本




最新章节:卷三十三·中山

全部章节目录
卷一·东周
卷二·西周
卷三·秦一
卷四·秦二
卷五·秦三
卷六·秦四
卷七·秦五
卷八·齐一
卷九·齐二
卷十·齐三
卷十一·齐四
卷十二·齐五
卷十三·齐六
卷十四·楚一
卷十五·楚二
卷十六·楚三
卷十七·楚四
卷十八·赵一
卷十九·赵二
卷二十·赵三
卷二十一·赵四
卷二十二·魏一
卷二十三·魏二
卷二十四·魏三
卷二十五·魏四
卷二十六·韩一
卷二十七·韩二
卷二十八·韩三
卷二十九·燕一
卷三十·燕二
卷三十一·燕三
卷三十二·宋卫
卷三十三·中山
作品导读

作者简介

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汉朝宗室。著有《别录》、《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五纪论》等书,并且编订了《战国策》、《楚辞》、《孙卿新书》。刘向曾官中垒校尉,故世称刘中垒。明人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有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经学家刘歆为其子。

内容简介

《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 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

《战国策》是彪炳千秋、影响深远的一部谋略宝典、论辩宝典、文学宝典,它记录了波澜壮阔、活跃自由的战国时代的谋臣策士们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谋略权术和词锋潜厉、汪洋瓷肆的雄辩口才,是当时的英雄才俊们制不定期各项事业战略策略、用言辞游说政要辩驳对手的真实记录和生动写照。其中众多的游说辞、论辩辞文采与义理都堪称绝唱、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千百年来,《战国策》被广泛运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公关等领域,极富成效,极享盛誉。《战国策》和《鬼谷子》同是纵横家一派的名著,但《鬼谷子》多是精要的哲学话语和抽象的原则,晦涩艰深,而《战国策》是由鲜明的人物和生动的事件组成的无数案例,是运用、证明和实践《鬼谷子》的一个巨大的口才、谋略案例宝库。

短评

华表,传自唐尧时代。“华表”最初是道路牌,后来有人在上面议论政治得失,渐渐成为制度,称为“诽谤木”,是最早的自由言论工具之一。既然是议论得失,难免人之常情,是议论过失为主。

当时识字率很低,有能力在诽谤木上书写的,只有少数的精英,所以唐尧还有一个“敢谏鼓”,想提建议的可以击鼓,不识字的也可以用,估计也只限于上层人物。

到了周厉王后期(公元前845年左右),住在国都里的人们纷纷议论厉王的过失。召公虎跟厉王说:“百姓受不了君王的命令了!”厉王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命令一个卫国的巫者监视指责自己的人,一旦发现,就要杀掉。之所以是巫者,因为当时巫、史都是国家的文化精英。

国都里再也没有人敢说话,厉王很高兴,跟召公说:“你看!我能止住谤言,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就提出了著名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理论:“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严重。河水堵塞冲破堤坝就会伤人,百姓也像河水一样。治理河水,要疏导使它畅通;治理百姓,要开导他们,让他们把话说出来。”

厉王觉得自己掩耳盗铃很成功,根本听不进去召公的话,结果三年之后,大家一起把厉王流放到彘地去了。

大约五百年后,邹忌的妻、妾、客人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可他自己觉得自己完全比不上,因此睡觉的时候也放不下这件事,辗转反侧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妻子是因为偏爱自己,妾室是因为害怕自己,客人是因为有求于自己,所以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

于是他去求见齐威王,指出威王受到宫妇、左右、大臣和百姓的蒙蔽,齐威王是个聪明人,下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受上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指出我的过失(谤议于市朝),使我听闻的,受下等奖赏。”

过了一年之后,尽然已经达到想找茬都找不到的地步,燕、赵、韩、魏等国纷纷示好。

常常有人把周厉王止谤和齐威王纳谏放在一起比较,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区别。

其一,齐威王的时代,已是七国争雄的战国时代,外部竞争者的存在,使治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名臣良将可以有很大的自由来挑选效忠的君主,没有太多的国家概念,因此相对而言,纳谏和宽容是比较容易的,也因为宽容环境的存在,当时士人肆无忌惮的议论政治,这才出现了中国史上第一次百家争鸣。

反观周厉王的时代,离武王灭商已有二百年,商纣亡国的故事早已没有威慑力。周天子的威信还在,纵观四邻,并没有足够强大的对手。

周厉王不过是止谤,到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就令“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于厉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时候,诽谤就转义为诋毁中伤、诽谤之罪了。

始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将来还有人以唐尧“诽谤”之意引蛇出洞,以他始皇“诽谤”之意一网打尽,极尽汉语之妙用。

所以,在一个竞争的时代,宽容是多少的问题,在一个缺乏竞争的时代,宽容就变成有无的问题。中国第二次百家争鸣出现在民国时期也是同样的道理。

宽容,靠得绝对不是单纯的理念,而更多的依赖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平衡。

第二,齐国历来是富饶之国,工商业发达,相对而言,商人不太关注什么政治倾向、道德主张,讲究实用主义,缺乏原教旨主义,这使得齐国的宽容气氛相对较强。

齐国和鲁国各有一个特色建筑,所谓特色建筑,比如黄金台,一听就知道是燕国的。齐国在临淄创办了稷下学宫,允许自由讲学。鲁国有一个两观,观在宫门两边,积土为台,台上有望楼,可以远眺,故曰观,约等于天安门,一般的诸侯国只有一观,鲁国因为周公旦的缘故,有东西两观,和周天子齐平,后来孔子杀少正卯就是在东观之下。这两个特色建筑代表了两种极端:商人和道德家、思想自由和专制。

位处交通要道的郑国也有一个特色建筑,乡校。乡校,当时乡间的公共建筑,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场所。大概每个诸侯国都有,但只有郑国的出了名。

原因是子产执政郑国时,郑国人喜欢在乡校扎堆,议论执政者的得失成败,这也是诽谤木的意思。

公元542年,郑国大夫然明跟子产说:“把乡校毁掉,如何?”

子产回答说:“为什么要这样?人们早晚干完活聚集在一起,讨论执政的得失。他们喜欢的,我就推行,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他们是我的老师,怎么能毁掉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过依仗权势可以防止怨恨的。毁掉乡校,可以制止言论,然而就像堵塞河道一样危险。大决口一来,伤人必多,我也挽救不了,不如开个小口因势利导,我听见议论也可以当作良药。”

然明自愧不如。孔子听到后评论说:“以这些话来看,人们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子产死后孔子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他是古代传下来有仁爱的人。”

这种宽容的理念,很大程度也是因为郑国地处大国之间,商业发达的缘故。

相关阅读

杀破狼

priest

鹿鼎记

金庸

她那么软

今婳

偏偏宠爱

藤萝为枝

白色橄榄树

玖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