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宋濂 387人读过 全本




最新章节:纂修元史凡例

全部章节目录
卷一·本纪第一·太祖
卷二·本纪第二·太宗
卷三·本纪第三·宪宗
卷四·本纪第四·世祖一
卷五·本纪第五·世祖二
卷六·本纪第六·世祖三
卷七·本纪第七·世祖四
卷八·本纪第八·世祖五
卷九·本纪第九·世祖六
卷十·本纪第十·世祖七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世祖八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世祖九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世祖十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世祖十一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世祖十二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世祖十三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祖十四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成宗一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成宗二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成宗三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成宗四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武宗一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武宗二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仁宗一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仁宗二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仁宗三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英宗一
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英宗二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泰定帝一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泰定帝二
卷三十一·本纪第三十一·明宗
卷三十二·本纪第三十二·文宗一
卷三十三·本纪第三十三·文宗二
卷三十四·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
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文宗四
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文宗五
卷三十七·本纪第三十七·宁宗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顺帝一
卷三十九·本纪第三十九·顺帝二
卷四十·本纪第四十·顺帝三
卷四十一·本纪第四十一·顺帝四
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顺帝五
卷四十三·本纪第四十三·顺帝六
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顺帝七
卷四十五·本纪第四十五·顺帝八
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顺帝九
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顺帝十
卷四十八·志第一·天文一
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
卷五十·志第三上·五行一
卷五十一·志第三下·五行二
卷五十二·志第四·历一
卷五十三·志第五·历二
卷五十四·志第六·历三
卷五十五·志第七·历四
卷五十六·志第八·历五
卷五十七·志第九·历六
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
卷五十九·志第十一·地理二
卷六十·志第十二·地理三
卷六十一·志第十三·地理四
卷六十二·志第十四·地理五
卷六十三·志第十五·地理六
卷六十四·志第十六·河渠一
卷六十五·志第十七上·河渠二
卷六十六·志第十七下·河渠三
卷六十七·志第十八·礼乐一
卷六十八·志第十九·礼乐二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礼乐三
卷七十·志第二十一·礼乐四
卷七十一·志第二十二·礼乐五
卷七十二·志第二十三·祭祀一
卷七十三·志第二十四·祭祀二
卷七十四·志第二十五·祭祀三
卷七十五·志第二十六·祭祀四
卷七十六·志第二十七·祭祀五
卷七十七·志第二十七下·祭祀六
卷七十八·志第二十八·舆服一
卷七十九·志第二十九·舆服二
卷八十·志第三十·舆服三
卷八十一·志第三十一·选举一
卷八十二·志第三十二·选举二
卷八十三·志第三十三·选举三
卷八十四·志第三十四·选举四
卷八十五·志第三十五·百官一
卷八十六·志第三十六·百官二
卷八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三
卷八十八·志第三十八·百官四
卷八十九·志第三十九·百官五
卷九十·志第四十·百官六
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
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一下·百官八
卷九十三·志第四十二·食货一
卷九十四·志第四十三·食货二
卷九十五·志第四十四·食货三
卷九十六·志第四十五上·食货四
卷九十七·志第四十五下·食货五
卷九十八·志第四十六·兵一
卷九十九·志第四十七·兵二
卷一百·志第四十八·兵三
卷一百一·志第四十九·兵四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刑法一
卷一百三·志第五十一·刑法二
卷一百四·志第五十二·刑法三
卷一百五·志第五十三·刑法四
卷一百六·表第一·后妃表
卷一百七·表第二·宗室世系表
卷一百八·表第三·诸王表
卷一百九·表第四·诸公主表
卷一百十·表第五上·三公表
卷一百十一·表第五下·三公表二
卷一百十二·表第六上·宰相年表
卷一百十三·表第六下·宰相年表二
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一·后妃一
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睿宗
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三·后妃二
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四
卷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五
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六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
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八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九·塔海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六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六
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六
卷一百五十·列传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六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五十六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六十六
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六·儒学一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儒学二
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八·良吏一
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七十九·良吏二
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忠义一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一·忠义二
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二·忠义三
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三·忠义四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四·孝友一
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五·孝友二
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六·隐逸
卷二百·列传第八十七·列女一
卷二百一·列传第八十八·列女二
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释老
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方技等
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一·宦者
卷二百五·列传第九十二·奸臣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三·叛臣
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四·逆臣
卷二百八·列传第九十五·外夷一
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六·外夷二
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九十七·外夷三
纂修元史凡例
作品导读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

内容简介

《元史(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比较简略,也有错误。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这部史书对了解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历史有重要价值。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由参知政事王鹗建议,忽必烈始设翰林国史院,开始纂辑国史。至元年间,又设立蒙古翰林院,专用蒙古文记录史事。这些机构的设立,使元朝除了元顺帝的 “实录”缺失,其他十三帝都有较为完整的“实录”,为撰修《元史》提供了主要史料依据。后来由于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无实录可据,明太祖为了弥补元顺帝一朝历史,派欧阳佑等十二人为采访官,到北平(今北京)、山东等地,搜集史料,以备续编。另外历代的《后妃功臣列传》也是《元史》本纪和列传的重要资料来源。

短评

对元代最早的历史,依然来自金庸老师的那本射雕英雄传。虽然现在已经读烂了,回头看看名字,还是很激动人心。大漠,英雄。即使苏轼这种文人不都每天期待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么。

所以,读到成吉思汗和汪罕因为华筝和汪罕孙子结婚不成而交恶,读到札木合,读到“按答,汉言换物之友”,怎么能不想起穿着犊鼻裤出来给郭靖安答求情的拖雷,怎么能不想起一起看黑白大雕对战的那个公主。不想起那个金刀驸马。

泰定帝继位诏书似乎是二十四史第一篇长篇白话文,看到的时候大为惊诧。烛影摇红,并不是只属于宋代的故事,元代的灭亡,跟统治者更迭的速度也有关系。

忽必烈还接见了宋代亡国之君,给了块地养活小孩老太太,明代才是真正顺帝北逃没有禅让的改朝换代。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不如改成大都之后,再无中国罢~~朱元璋还给顺帝起了个啥侯的封号,真阿Q不解释~

木华黎算是异姓里最大的官了吧,少有的活着就封了“国王”,同时,太祖起兵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一起喝过某河水”,如同唐朝图形凌烟阁。

汝阳王察罕特穆尔是老百姓出身,在元末自己起义兵帮朝廷打仗起家,一辈子好像没怎么进过大都,唉~~~敏敏特穆尔郡主啊~~

驿站里,除了历代皆有的马站,水站,居然辽东还有狗站。元史.兵志四,(驿站)……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辖,总计一百二十处:……狗站一十五处。元设站户三百,狗三千只,后除绝亡倒死外,实在站户二百八十九,狗二百一十八只(在东北设立狗站,根本是用来改善伙食的吧)~~

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元代也有“弓手”,而且出了案子一定时限内抓不到人,是要罚工资的~~

神雕侠侣里说耶律楚材灭金报仇,其实最早是当的金朝的官,耶律晋和耶律齐在史书里都没有提到。

元朝对日本的远征计划由于“神风”而出名,然而贵为历史上最大的王朝之一,大陆政权史有明载的第一次对爪哇的远征提及的却很少,同样不能算是成功,但是部队在爪哇岛上扎扎实实打了几仗,史弼等人虽然最后没有实现确立对这个岛的统治,也算是打败了一方势力,同时抢夺了点珍宝回来。

郭守敬传里附了一篇关于历法的文章,和河渠志里贾鲁治河的碑文一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虽然身为工科盲一点看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那些说中国历史上没有科学体系的人看了这些,应该可以闭嘴了。其实,李约瑟之谜恐怕应该说是中国的科学体系没有占据西方那么主流的位置,而且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吧。

元朝人的寿命有些过于极端,好几个活了100多岁的,又有很多50多岁就去世的。

卢世荣和阿合马被列入奸臣传,多少有点冤枉。恐怕和王莽一样,经济改革失败吃了很大的亏,但是英国的约翰雷照样得享大名,中国对他们和王安石也应该有些更宽容的评价吧。

夷狄列传很有意思,作为一个来自北方大陆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外夷列传却几乎都是东南亚和诸岛国。当然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亚欧大陆上“蓝天所覆盖的地方,都变成了蒙古人的牧场”。几次远征,从日本到交趾到爪哇。蒙古人的扩张精神真的是没有止境~~

另外,金庸说过元史编写质量差,从列传编排上可见一斑,人物年代排列混乱,蒙古人汉人交叉。恐怕是由于几次编写的缘故。同时书里也谈到了国书《脱卜赤颜》,由于汉人不允许接触这书,元史也确实在材料上有很大欠缺。

相关阅读

小清欢

云拿月

阿甘正传

温斯顿·格卢姆

封神演义

许仲琳

边城

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