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刘义庆 338人读过 全本




最新章节:下卷第二十三 仇隙第三十六

全部章节目录
上卷第一 德行第一
上卷第二 言语第二
上卷第三 政事第三
上卷第四 文学第四
中卷第一 方正第五
中卷第二 雅量第六
中卷第三 识鉴第七
中卷第四 赏誉第八
中卷第五 品藻第九
中卷第六 规箴第十
中卷第七 捷悟第十一
中卷第八 夙慧第十二
中卷第九 豪爽第十三
下卷第一 容止第十四
下卷第二 自新第十五
下卷第三 企羡第十六
下卷第四 伤逝第十七
下卷第五 栖逸第十八
下卷第六 贤媛第十九
下卷第七 术解第二十
下卷第八 巧艺第二十一
下卷第九 崇礼第二十二
下卷第十 任诞第二十三
下卷第十一 简傲第二十四
下卷第十二 排调第二十五
下卷第十三 轻诋第二十六
下卷第十四 假谲第二十七
下卷第十五 黜免第二十八
下卷第十六 俭啬第二十九
下卷第十七 汰侈第三十
下卷第十八 忿狷第三十一
下卷第十九 谗险第三十二
下卷第二十 尤悔第三十三
下卷第二十一 纰漏第三十四
下卷第二十二 惑溺第三十五
下卷第二十三 仇隙第三十六
作品导读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所载人物和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要读通读懂《世说新语》,则必须首先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切忌以现代人的观念和常识,对魏晋时期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品评,否则在理解上就难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本书节选了《世说新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主,以原书顺序编排篇目,并进行简单的注释和评析,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短评

《世说新语》是我最近在读的笔记小说,看的时候都不是会心一笑,而是哈哈大笑。看过之后,回味起来,齿颊留香。

聊聊数语就将魏晋风流勾勒得活色生香。说嵇康“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说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既品评出人物外在的潇洒,也赞誉了内在的品行。

没有唐传奇的绮靡,没有宋话本的市井直白,没有明清小说的忠孝节义、神志鬼怪。这本出自六朝的小说,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新中有着无尽的风雅。它并不盲目崇拜风流名士,不因某人有名便一味鼓吹他的文治武功。调侃之中,补充了史书上对人物的单一刻画,那些已经尘封古书之中的人们因为众多逸闻趣事而栩栩如生:

曹操也自卑!有一天曹操要接见外宾,突然“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就让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节,自己“捉刀立床头”。然后又不甘心,派间谍追上外宾问“魏王如何?”匈奴使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曹操这个冤啊,白让崔琰出了回风头。一气之下,追上匈奴使节,把他杀了。

再看看那个令洛阳纸贵的左思是个啥货色。话说潘岳长得美,年少时拿着弹弓在洛阳街上走,好多女子追着他,把他围起来。这个左太冲呢,“绝丑”!哇,不是一般的丑哦。他也学人家潘岳在街上闲逛。结果,被一群老太太围着啐他,自讨无趣。

而卫玠呢,长得好,又有才情,温文尔雅。可是身体不好。一路从豫章走到建邺,活活被围观的人给看死了。

刘义庆即使对谢安也不手软。谢安曾经有隐居山林之志。后来不甘寂寞到桓温手下就职。有人送给桓温的中药里有“远志”。桓温就问了,这个怎么又叫“小草”。郝隆当时在座,老实不客气地回答:“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安颇有愧色。

最搞笑的是大将军王敦。堂堂大将军啊,在公主家露怯。王敦娶了舞阳公主,在公主家上厕所。看见漆箱里放着干枣。本来是用来塞鼻子的,王敦以为公主讲究,厕所也摆着果食,就吃了个精光。回来看见婢女在往金盆里倒洗澡水,旁边的琉璃盘里放着洗澡用的澡豆。王敦又不知了,把澡豆泡在水里又给吃了,还管这个叫“干饭”。婢女们没有不笑话他的。

最喜欢顾恺之的画,虽然《洛神赋图》已经失传,但是从《女史箴图》中飘逸的线条来看,可以想象得出洛水神娉婷出尘、踏水而来的美。就是这个画痴、情痴的顾恺之,正经八百的职业是武将,虎头将军是也。但又不是一介武夫,他曾谈及画法:“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画一个人的形态容易,画出神韵难。“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嵇康的诗。由此可见顾恺之的修养之高。

郑玄家里奴婢都要读书。有一天一个丫头不中用,郑玄要打她,丫头急着辩解,郑玄怒了,让人把她拖到泥水里。又一个丫鬟出来,看见了,问那个婢女:“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婢女答:“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诗经·邶风·柏舟)

一个个雅谑有趣的故事,三言两语交代完毕。这本身就是魏晋风度的产物。

六朝的上层社会讲究德行、讲究文学、讲究品藻、讲究雅量、讲究排调、讲究容止……讲求之物如此之多,只是为了在乱世中找一种存在感。面对现实的纷繁芜杂,人就容易陷入虚无。五胡十六国,将汉族主流文化的士大夫们赶到了江南。王导也好,谢安也罢,既然无力饮马黄河边,那就在秦淮河里流连一番吧。可是这种得过且过并不能根治士大夫们心病。他们转向辞赋、书法、绘画、音律,人生观上从经学转向玄学、佛学,他们尽其所能寻找解脱苦闷的良药,不经意间却铸就了乱世中的一段风流。

与盛唐的海纳百川不同,魏晋是中国本土文化自我蜕变的时期。郑玄注经,何晏王弼注老庄,名士们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抽象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曲高者,和者也寡。所以魏晋名士们就那样不被人理解地高高在上着,脱离了荒凉人世,于清风明月间沉吟。他们是那么卓尔不群,那么超然自得,那么无为却又无不为……

我常说,中国本土文化不必然等同于陈旧、僵化、落后。给它一个适时的端由,它自会演绎出风情万种。就像清新而瑰丽的魏晋风度。

品魏晋文章,也似“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人念念不忘风雅二字。欲结尾,还要借彼时陆机《文赋》中的一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相关阅读

镇魂

priest

杀破狼

priest

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她那么软

今婳

天官赐福

墨香铜臭

AWM绝地求生

漫漫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