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 故人戏

墨宝非宝 447人读过 全本




最新章节:尾声

全部章节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前朝一场梦(1)
第二章 前朝一场梦(2)
第三章 今朝酒半樽(1)
第四章 今朝酒半樽(2)
第五章 今朝酒半樽(3)
第六章 沉酣戏中人(1)
第七章 沉酣戏中人(2)
第八章 沉酣戏中人(3)
第九章 沉酣戏中人(4)
第十章 明月共潮生(1)
第十一章 明月共潮生(2)
第十二章 明月共潮生(3)
第十三章 明月共潮生(4)
第十四章 明月共潮生(5)
第十五章 深藏相思意(1)
第十六章 不露相思意(2)
第十七章 不露相思意(3)
第十八章 不露相思意(4)
第十九章 此去几时还(1)
第二十章 此去几时还(2)
第二十一章 来时莫徘徊(1)
第二十二章 来时莫徘徊(2)
第二十三章 来时莫徘徊(3)
第二十四章 来时莫徘徊(4)
第二十五章 奈何燕归来(1)
第二十六章 奈何燕归来(2)
第二十七章 奈何燕归来(3)
第二十八章 奈何燕归来(4)
第二十九章 傅家三公子(1)
第三十章 傅家三公子(2)
第三十一章 傅家三公子(3)
第三十二章 傅家三公子(4)
第三十三章 逝水东流去(1)
第三十四章 逝水东流去(2)
第三十五章 今岁故人来(1)
第三十六章 今岁故人来(2)
第三十七章 今岁故人来(3)
第三十八章 今岁故人来(4)
第三十九章 今岁故人来(5)
第四十章 相思未相负(1)
第四十一章 相思未相负(2)
第四十二章 相思未相负(3)
第四十三章 相思未相负(4)
第四十四章 相思未相负(5)
第四十五章 龙游浅水滩(1)
第四十六章 龙游浅水滩(2)
第四十七章 南国雁还巢(1)
第四十八章 南国雁还巢(2)
第四十九章 南国雁还巢(3)
第五十章 浮生四重恩(1)
第五十一章 浮生四重恩(2)
第五十二章 浮生四重恩(3)
第五十三章 浮生四重恩(4)
第五十四章 浮生四重恩(5)
第五十五章 浮生四重恩(6)
番外 满江红
第五十六章 勿忘三途苦(1)
第五十七章 勿忘三途苦(2)
第五十八章 勿忘三途苦(3)
第五十九章 勿忘三途苦(4)
第六十章 勿忘三途苦(5)
第六十一章 浩浩旧山河(1)
第六十二章 浩浩旧山河(2)
第六十三章 浩浩旧山河(3)
第六十四章 浩浩旧山河(4)
第六十五章 浩浩旧山河(5)
第六十六章 浩浩旧山河(6)
第六十七章 青山依旧在(1)
第六十八章 青山依旧在(2)
第六十九章 青山依旧在(3)
尾声
作品导读

内容简介

经年一曲故人戏,你我皆是戏中人。

初遇的傅三爷,是为捧人包下半个场子,喜欢翘着个二郎腿,偏过头去和身边人低语的公子哥。在那灯影里的侧脸,透着一种消沉的风流。

后来她才看清楚,在那半明半昧的光影里,他坐的是,白骨成堆,守的是,浩浩山河。

作者简介

墨宝非宝

生于北京,长居沪上。喜静厌动,喜睡厌醒,有些小懒。

喜欢读书,为了战胜自己不断起伏的情绪,尤其喜欢佛经。

只执着自己喜欢的事,学任何有趣的事,让自己可以和自己玩;只写自己感兴趣的故事,顺便悄悄在故事里,埋下一些普世价值观:爱国一点儿,正面一点儿,让读到的人可以觉得生活中“幸”永远大于“不幸”。

已出版作品:《一生一世》《蜜汁炖鱿鱼》《一生一世美人骨》《一厘米的阳光》等。

小说短评

《十二年故人戏》这本书以之为背景,以傅侗文和沈奚的感情变化为主线,以各个志士深切努力为暗线,叙述了1907——1919这十二年风云。

书的开始就在四九城年深日久的傅宅,那是个灯影摇曳仿似前尘旧梦的地方,这里有权力,有欲望,但是沈奚初来乍到,只是忐忑不安等待命运的到来。她在最下层的烟馆待了七年,谁会想到这个瘦弱的女孩曾经是广州沈家小姐呢?不管别人记不记得,她始终记得自己是沈家人,所以她在烟馆一眼认出那个烟鬼是昔日父亲的学生也是害死全家的告密者,冥冥中仿佛上天都在帮她,他死于大烟。而后有人追责,傅侗文出面救下她,这就是她和傅侗文的正式见面。傅三爷在傅家低谷时救出命犯,沈奚不明白,为什么?而作为旁观者,读者很清楚这其中缘由,这些事细究起来满是心酸痛苦。傅侗文曾有一位忘年交,两人虽政见不合,但交情深厚。这位忘年交就是广东沈家沈英。他祖上跟随林则徐奔走禁烟,至他这一代,深感清廷腐朽,失望辞官经商,但他真的就此不闻政事了吗?并不是,他是革命派,坚信要推翻清廷才能换取国家强盛,可能那个时代的人都有壮烈的心也甘愿做殉道者,所以他自己向查革命党的官员举报自己,甚至不惜搭上全家革命子弟的生命,只为换三百七十七个革命党人生机。他向傅侗文求助,希望他送走这些人,他安排的很妥当,以沈家功劳不至于到最恶地步,可他没有料到人心险恶,傅父傅大爷两人为了沈家流油的财富,使沈家上下三百七十一人满门被灭。傅侗文无能为力,只能希望救出一人不使沈家绝后,他阴差阳错救出沈家小女儿沈宛央。她辗转上京,为掩人耳目,只能藏身烟馆,过最下等的生活,她给自己改名沈奚,奚,女奴也。如果不是七年后那桩命案,他们本不会相识,傅侗文会把她当作妹妹给她平凡幸福的一生,沈奚也不会在乎四九城的傅三爷是谁。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感慨命运的安排。

沈奚被傅侗文送到美国念书,他承诺给她的“我能保她一世”,在她下船的那刻成真——清帝退位,她不再是逃犯,只是一个普通人。若从此她安心读书留在国外过安稳日子,不算过分。可她骨子里流的还是沈家的血,她争分夺秒努力学习,放弃感兴趣的心脏外科,选修骨科,她想的是博采西学强我中华,想的是学更成熟的骨科更有利祖国,所以三年后她选择跟随傅侗文回国。而这也就是两人情感的开始。此前沈奚在国外与他分隔,只能靠寥寥几封书信隐晦寄托思念,她那三年的感情破土发芽隐成大树,此刻能与他相伴是幸事,她是个赤诚的女子,为了心上人什么不违反原则的事都愿做。而傅侗文呢?他是什么样的人?刻意做出来的风流浪子纨绔商人模样,实则最是热血怀有壮志。他年少时和四弟“王孙走马长楸陌,贪迷恋、少年游”,青年出国亲眼见证中国的落后被歧视被打击,回国后被亲父兄限制权力也想尽各种方法掩人耳目为新势力出力——这样的一个人,其实对志同道合的人更有好感。所以他敬宛央报国之志,又逐渐见证她的坚韧温情小女儿可爱,怎能不动心?其后一切不过顺理成章,他说出“以后跟着三哥好不好”这句话时,就已经困住了两人的一生情感。

可沈家灭门始终是傅侗文心中难解的心结,虽是父兄责任,可他终究也是傅家人,国仇家恨,谁不比谁轻。所以回国后他被父兄困在院子里等同废人时就已隐隐生出放弃念头,可那个傻姑娘,痴痴等待,等到他病重消息,孤身北上拿出浑身解数求傅父让她见傅侗文,所幸,她成功了。冬日厢房里两相望,竟像是隔着万水千山般沉重,却又庆幸。此时的傅三没有能力能与父兄抗衡,自身尚且难保,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加之沈家事压着心,他在最后选择隐瞒真相顺着宛央思路骗她,让她离开,他在雪地里燃三百响爆竹,是贺岁,是送别,更是不舍,但无可奈何,他不能拿沈家仅存血脉开玩笑。这之后,天南地北,又是两年。

这两年里,国家几经大变,很多都是新貌,傅侗文从当初的爱人离开弟妹失踪磨难病重无权的傅三公子变成了如今掌控傅家手握商脉的大亨;宛央也成了上海有名的外科医生。再相见,是欲言还休、情涌心头。我始终心动于傅侗文的那句“国遇大乱识忠臣,人逢低谷见真情。沈小姐于我,就是那真情”。沈宛央于他,不止于爱情,他无法割舍她。站在央央的角度呢?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是无时无刻不在扰她心弦的人。他们有能力能保护对方,沈家旧事也在傅母的哀求中被说出,我始终感动的是,央央纵然难忘沈家,可她不会轻易迁怒无辜的傅侗文,她一直都怀有医者的善悯,爱天下,也爱人。这样的一对情人,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性格相吸,他们在一起,且相伴到终老,是必然。

爱情兜兜转转得到圆满,这些人的志向呢?

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各派人士使尽浑身解数想要救这个衰颓的国家,他们身处时代洪流,被裹挟向前,望不到前路,他们不知来路如何,但总坚信自己的行动总能挽救一些。“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还记得初看这句话时的震撼,身在现代的我,其实很难想象,会有人甘愿赌上性命只为那不知前路如何的救国举措。就像沈英、沈二哥、傅侗汌,他们都是理想的殉道者。他们不是不怕死,只是这个国家总要热血浇醒,愈到危难时刻愈需志士顽强意志。他们或许夭折在半路,但总有人替他们把路走下去,这是一个民族的力量。

这本书格外吸引我的还有众多出彩的配角。大多都是寥寥几笔刻画,可读者却能窥见他们一生的轨迹。像沈二哥,他无限宠小妹妹,所以在最后把生路留给了她,这个平日傲气的少爷在这是只是笨拙的摸遍全身想给小妹妹留个物件做念想,找不到他又去搓妹妹的手想让她不那么冷,毕竟妹妹要去的可是北京啊。沈英当初算的是所有沈家革命子弟逃不了,可他也不确定沈二是不是,只有央央知道,他有一把刀,刀上刻着共和雕着花,“是刀的主人心中还有温柔意,只是一腔温柔都给了民族”。又比如傅侗汌,年少最爱和三哥意气风发,学医誓救国戒断人们吸大烟,可就是这样的少年郎,被亲人抓去献媚强行令吸烟,这是摧残身子,更是毁了心。在最后的冬夜里,他定下决心,放任自己吸烟,听三哥唱《满江红》,心里想的是什么?是耻辱未雪,民恨未灭,山河未复,壮志未酬,但拿起枪对准自己的那刻,纵多不甘也只得化作一句“待从头”。还有诸多配角,陆总长、谭庆项、万安……他们都如此鲜明存在着。

我之前一直不懂为什么是叫《十二年,故人戏》。直到最后看到傅侗文在巴黎和会失利后在陆总长家里敬的三杯酒才恍然大悟,这十二年不仅是傅侗文沈宛央的故事长度,更是百年抗争史的缩影十二年,杨毓麟、沈家男儿、四爷、留学生、周巡礼、陆总长、谭庆项…还有傅侗文。这些都是为立中华强中华而终身奔走的人,满身苦痛压抑在黑夜里踽踽前行,有何惧?他们只怕不能“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但所幸,微弱溪流终汇成滔滔江水,一泻汪洋。

我还记得初看楔子时的惊艳,红花灯笼一圈一圈荡起来,一下把我拉进了那段浓墨重彩的时光。还记得是怎样随着每次更新而心潮跌宕,我把这些情绪写进了情书日记里。还记得最后看着耄耋之年的三哥用三十二字回望一生,心里的不舍和怅惘。

近代近百年的屈辱摊开在书页,每每盈泪,故人戏后又是更深感触,我从前不知道怎么形容,直到看了作者的后记,“我早就把这个故事当成了真的”,这不是一个虚构故事,这是那十二年甚至往前往后无限艰难时光里无数壮烈志士的群相。他们真实存在过,或许走投无路以身祭国,或许绝不放弃一直坚持,或许浸淫商海提供保障,或许血肉铸城保卫山河……他们都曾那样鲜明努力存活,以蚍蜉撼树之毅力坚定保护国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后世没有姓名难寻踪迹,但他们值得这一敬。敬故人。

——“敬所有志士,那些为强我中华,收复国土而努力……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故人们。”

相关阅读

白夜行

东野圭吾

欢喜债

笑佳人

步步惊心

桐华

琅琊榜

海宴

某某

木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