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 881人读过 全本




最新章节:七、卡列宁的微笑 附录 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全部章节目录
前言
修订版前言
一、轻与重 1
一、轻与重 2
一、轻与重 3
一、轻与重 4
一、轻与重 5
一、轻与重 6
一、轻与重 7
一、轻与重 8
一、轻与重 9
一、轻与重 10
一、轻与重 11
一、轻与重 12
一、轻与重 13
一、轻与重 14
一、轻与重 15
一、轻与重 16
一、轻与重 17
二、灵与肉 1
二、灵与肉 2
二、灵与肉 3
二、灵与肉 4
二、灵与肉 5
二、灵与肉 6
二、灵与肉 7
二、灵与肉 8
二、灵与肉 9
二、灵与肉 10
二、灵与肉 11
二、灵与肉 12
二、灵与肉 13
二、灵与肉 14
二、灵与肉 15
二、灵与肉 16
二、灵与肉 17
二、灵与肉 18
二、灵与肉 19
二、灵与肉 20
二、灵与肉 21
二、灵与肉 22
二、灵与肉 23
二、灵与肉 24
二、灵与肉 25
二、灵与肉 26
二、灵与肉 27
二、灵与肉 29
三、误解的词 1
三、误解的词 2
三、误解的词 4
三、误解的词 6
三、误解的词 8
三、误解的词 9
三、误解的词 10
三、误解的词 11
四、灵与肉 1
四、灵与肉 2
四、灵与肉 3
四、灵与肉 4
四、灵与肉 5
四、灵与肉 6
四、灵与肉 7
四、灵与肉 8
四、灵与肉 9
四、灵与肉 10
四、灵与肉 11
四、灵与肉 12
四、灵与肉 13
四、灵与肉 14
四、灵与肉 15
四、灵与肉 16
四、灵与肉 17
四、灵与肉 18
四、灵与肉 19
四、灵与肉 20
四、灵与肉 21
四、灵与肉 22
四、灵与肉 23
四、灵与肉 24
四、灵与肉 25
四、灵与肉 26
四、灵与肉 27
四、灵与肉 28
四、灵与肉 29
五、轻与重 1
五、轻与重 2
五、轻与重 3
五、轻与重 4
五、轻与重 5
五、轻与重 6
五、轻与重 7
五、轻与重 8
五、轻与重 10
五、轻与重 11
五、轻与重 12
五、轻与重 13
五、轻与重 14
五、轻与重 15
五、轻与重 16
五、轻与重 17
五、轻与重 18
五、轻与重 19
五、轻与重 20
五、轻与重 21
五、轻与重 22
五、轻与重 23
六、伟大的进军 1
六、伟大的进军 2
六、伟大的进军 3
六、伟大的进军 4
六、伟大的进军 5
六、伟大的进军 6
六、伟大的进军 7
六、伟大的进军 8
六、伟大的进军 9
六、伟大的进军 10
六、伟大的进军 11
六、伟大的进军 12
六、伟大的进军 13
六、伟大的进军 14
六、伟大的进军 15
六、伟大的进军 16
六、伟大的进军 17
六、伟大的进军 18
六、伟大的进军 19
六、伟大的进军 20
六、伟大的进军 21
六、伟大的进军 22
六、伟大的进军 23
六、伟大的进军 24
六、伟大的进军 25
六、伟大的进军 26
六、伟大的进军 27
六、伟大的进军 28
七、卡列宁的微笑 1
七、卡列宁的微笑 2
七、卡列宁的微笑 3
七、卡列宁的微笑 4
七、卡列宁的微笑 5
七、卡列宁的微笑 7
七、卡列宁的微笑 附录 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作品导读

内容简介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作者简介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短评

生命之“轻”之所以不能承受,是因为会思考的人自己把事情搞得太复杂。幸福只是人对重复生活的简单追逐,天堂只是人对“不想为人”的设计,宗教只是精神上无家可归的人为灵魂寻找的归宿,思想只是人主动带给自己的枷锁。肉身轻如鸿毛,不堪生命之轻的灵魂们是那么羡慕一条垂死的狗。

相关阅读

他最野了

曲小蛐

白夜追凶

指纹

星辰变

我吃西红柿

阴阳师

梦枕貘

西游记

吴承恩

长安十二时辰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