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诧很快转变成了愤怒,这是汉本位思想延续二千多年之后的自然心灵思考方式。我最大、独大,只要敢跟我争位置的,不仅要死,而且要背着最恶毒的骂名去死!

宋朝以国都开封为中心,愤怒向四面八方波及,再汇成洪流怒潮,卷回开封。讨伐李元昊,剿灭党项人,万众一心。但要全民注意,绝对不要说出“大夏”两字。这是李元昊给自己定的国号,党项人从这时起才被称为“夏”人,直到后来彼此认同,宋朝也给他们加了个前赘——西。

我乃中华之上国,尔等只配忍在西边小地,去做“西夏”人。

在一片的声讨怒骂声中,也有人保持了理智。文官集团里有人发现个细节,即李元昊虽然大逆不道,妄称皇帝,但在国书之中还保持着臣的自称,是相当地有礼貌地。那么我们中华上国、礼仪之邦难道会直接大打出手吗?

不,夷狄蛮人是需要教育的,要给他们机会。于是一方面商议对李元昊的惩罚力度,一方面照前例,给西夏送国书来的使者送去了各种赏赐礼物。但万没料到,该使者极其嚣张,此人关上房门,把宋朝官方,代表着皇帝送来的赏赐都晾在了门外。

我根本就不稀罕你们的东西!

气晕了,宋朝的大臣们怒不可遏,当场就要拆毁驿官的屋墙,把这个该杀的使者压死在里边。军方的最高机构枢密院方面却非常干脆,枢密使王德用、陈执中瞪了这群大臣一眼,干嘛要拆自家院墙?拉出去,直接砍了这杂种!

王德用瞬间恢复到42年前征战党项,把李元昊的爷爷赶出青白池老巢时的状态。陛下,老臣请战,愿自将中军,杀入大漠,剿灭李元昊这个丑类叛贼!

仁宗陛下却在犹豫……老大人壮志可嘉,但,再议。

再议,就陷进了泥淖里。这时宋朝距离上一次国与国规模的大战,如澶渊之役时,已经过去了34年,一代新人早己长成,当年的印记都快被磨光了。

更重要的是,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只要稍微远离战争和灭亡,哪怕就算正忍饥挨饿地过着穷日子,中国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自豪起来。我们就是最优秀的,我们吃的土豆都比外国人的牛肉香!

这时的宋朝,就完全无视李元昊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他们自己又臃肿肥胖到了哪步田地,只要被冒犯了,就要第一时间地还击。还击的办法很快出炉:

第一,削夺李元昊在宋朝的一切官职,但姓还给他保留着。宋史中一直称他为“赵元昊”,牢牢地把他钉在了家臣的身份上;

第二,立即关闭陕西、河东方面与西夏的榷场贸易,再不和他们做买卖;

下令搜捕李元昊派来进入宋朝境内的探子,并且出到了抓到一人,赏钱十万贯的赏格;

加强边境上的军事力量,派夏竦知永兴军(今西安)、范雍知延州(今延安),各兼任本部都部署,随时进入战争状态;

派人追上返程的西夏使者,把李元昊带来的礼物同样退还……

与此同时,国内关于西夏问题的大讨论继续进行,集合宋朝三五十年里科考产生的无数天才,务必要讨论出最恰当、最完美的对敌方案。

综上所述,举措是不少了,力度也不小了,但稍微分析,就会发现完全不靠谱,基本上都是一厢情愿。先说第三条,那是亡羊补牢的悲哀版,即圈里只有一只羊,丢了之后你再补有什么用?那只羊就是宋朝国内的兵力布置以及山川河流的具体走向。

李元昊在这一年的五月间,提前半年提出申请。我亲爱的陛下,我最近吃斋了,想拜佛,听说您国内五台山是相当的灵异,我派个代表过去,替我拜一下,可以吗?

如此虔诚,怎能不许?于是国门大开,西夏人带着纸笔图本,一路观光写生,旁边还有宋朝的陪同官员作导游讲解,其间还不时地骄傲一把,请看这里,我们的国土是这样的雄奇伟岸、那里,又有些什么值得关注的特别点……间谍做到了这个份儿上,李元昊根本没必要给他发工资,完全是公款旅游!

第四点,无论是夏竦,还是范雍,都是东京城里的富贵京官。把这二位派到了国境线上,试问加强的是军事力量,还是所谓的政治力量?对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能起到什么作用?至于身兼本部都部署,那更是笑话。

宋朝真的发达了,文官们有皇帝撑腰,真的在无所不为。文官做到了军区总司令的职务,这在太宗朝、真宗朝根本无法想象,那以前都是潘美、傅潜、康保裔、王超等职业军人的专利,什么时候轮到唧唧歪歪的文人去滥竽充数?!

至于第五点,更加是小孩子在赌气。李元昊的使者拒绝礼物,那么你也同样回敬,大宋皇帝和西夏使者同等规格?这时天朝上国的风度修养哪里去了?面子和风度并不都是等同物!

有用的只有第二点,断绝贸易,才是对西夏真正的打击。

宋朝比周边所有国家都强的,就在于它的国力。战争打的是军人,更打的是物资,宋朝有钱,有粮,还有各种各样游牧民族流口水,却不出产的奢侈品,只要打下去,对方注定崩溃。

尤其是西夏这种只有军队,经济却跟不上发展形势的初级雏形帝国。

但问题是见效太慢,战争要一天天地打,物资要一点点地消耗,战场上的胜负荣辱却瞬间见分晓,谁死的人多谁心疼,试问得有怎样坚强的心灵,才能把千万条人命视为物资的一部分,说抛出去就抛出去,毫不在乎?

这些都是问题,宋朝在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到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年底,近14个月的超级大讨论中,却都没有分析到。他们有99.9%的人在叫喊着杀了李元昊,屠灭党项全族,只有一两个零星的声音在反对,不仅没起到作用,还被官方认定是脑子进水,疯了。

这两个人是夏竦和吴育。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生于公元985年,现年54岁。父亲名叫夏承皓,乃是一位与契丹人夜战殉国的烈士,但夏竦的真实身世谁也不知道,因为他本是个弃婴,是夏承皓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上班的路上拾到的。

简短地说,他以诗文起家,再以父亲殉国的功劳得宠,一步步升迁,在仁宗朝做到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这样的顶级高官,这时被派往边疆,可以说是“大材小用”了。他本人也很不高兴,他是不愿意与异族的蛮人打交道的,连受命出使契丹都要痛哭一场。

哭得非常慷慨激昂。“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我恨夷狄蛮人,那是世仇敌国,对他们国君下拜,跟他们臣子说话,我受不了!于是说什么都不去。

比较的无耻,但比起将来他的卑鄙,这就不算什么了。小人往往有才,此人眼光准,看得远,在官场上升官有术,到了战场上也格外的清醒,他没用多久就分析出了敌我双方在眼下的实力对比,一旦开战,宋朝必将大败。

理由如下。

把李继迁和宋太宗对比、李德明与宋真宗对比、李元昊和宋仁宗对比,一切就都清楚明白了。党项人在逐节升高,宋朝却在步步衰弱。

以开国之初时百战百胜的部队,都不能剿灭土匪性质的李继迁,以能和辽国人打成平手,签下澶渊之盟时的宋真宗部队,也没法去对李德明下手。现在凭什么有自信一定能击溃李元昊,并杀光党项全族?

凭着那群百万多人的太平老爷兵?道理多么浅显,上报到朝廷,只换来了中书省、枢密院的一片嘲笑——夏竦是个胆小鬼。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宋史中强调他很聪明,但根据表现可以肯定,此人不是聪明所能局限的,他是明智,大局观非常强。

此人坐在东京城内,只是一介文官,却对千里以外的战争走势判断得分毫不差。他也提出了个问题——请问李元昊既然称帝,会自动削号废除吗?不能吧?如果不能,战争在所难免。那样就无所谓惩罚,相反不如对他加恩,就像当年对南唐李煜时一样,把战争的爆发时间尽量拖后,以便争取时间,积极备战。但这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最好的办法是“以外臣之礼,羁縻勿绝。”他来攻打,我们就防守,他要逃了,我们也不追,到最后终究还是要臣服于我们。

请记住上面的话,当4年过去之后,党项人的野心和宋朝人的愤怒都对耗殆尽之时,他的话每一个字都会应验。但在这时,举国思战,他的话简直是火上浇油!对方来打,我们守,对方逃了,我们再守,我们是什么?新任宰相张士逊冷笑了一声。

“人言吴育心疯,果然。”他真的是个神经病。从此之后,无论吴育再说什么,政事堂一律压下,不再上报。他们所看中的,是军方一位主战派人士的热血沸腾的宣言。

步军副都指挥使、鄜延环庆副都部署,西北方面军的副总司令刘平上奏——“元昊不过鼠窜为穷寇尔,何所为哉!”以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四路兵马共20万人,分两路进击,三倍元昊之众,转粮200里,不出一个月,必将大胜!

壮哉斯言,举国振奋。全宋朝的人都相信刘平刘太尉的话,因为他实在杰出。刘平,出身军人世家,却是正牌的进士出身,堪称文武双全。

早年做官,走的是纯正的文官路线,被寇准赏识,推荐为泸州刺史。泸州,是四川东南部川、渝、黔、滇的结合部,种族繁杂,叛乱不断,刘平到任之后很快显出了军事天赋,当地的夷人暴乱了几次,都被他轻松剿平。

有功回京,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这个官职、他的个性,还有当时朝中的第一权贵是谁,决定了他后半生的命运——他弹劾了丁谓。结果被排挤出京城,从大西南调到大西北去当兵,从此被固定在军界,再也没进过京城。

总体来说,他在宋朝人的心目中,是个有文有武,刚直不阿的硬汉子,军功卓著,每一步的提升都让人心服口服,鉴于宋朝边疆的一把手是文臣,他身为副都布署,已经是军方的第一代表。现在他说话了,应该是千真万确,不容反驳的真理。

可事实上,他在说梦话。常年驻守边疆,居然对李元昊的兵力判断都不准确,从这时起就已经可以预料战争的胜负结果。

20万人马就想是全西夏军队的三倍,那么李元昊的底牌就只有6万多人?真遗憾,这个数字如果用来衡量后期接近灭亡时的李继迁,倒是有点靠谱。至于现在的李元昊,他有……50万人!

从吐蕃人内乱开始,李元昊得以平静地整顿军队,不断地吞并回鹘人,不断地抢劫吐蕃战马,再加上汉人智囊团的指导,到这时公元1039年为止,他的军队不只是扩大,军种都开始分类,再也不能用原始的草原骑兵掠夺式、偷袭式的战斗力来局限了。

军种分为铁鹞子、擒生军、卫戎军、泼喜军、撞令郎等5种。

铁鹞子,又称为“铁林”,是西夏骑兵中最精锐的部队,配备最精良的战马、最精选的盔甲和最优秀的战士,只有3000人,还分成了10队,每300人是一个战斗团体,在纷乱纠缠的战局中用他们决战决胜;

擒生军,是西夏人的独创,专门用来在战争中掠夺敌方的百姓,有些像是契丹人打草谷。只是西夏人更穷,对钱、物的渴望让他们出手更狠。这支部队居然达到了10万人;

卫戎军,是西夏京城的禁卫军,共5000人,都是西夏的贵族子弟但任。战斗力怎样不好估算,李元昊用他们来守大门,还是当人质,要胁贵族们就范也不得而知;

泼喜军,这是炮兵,炮弹就是石头,大小不一,大的用来攻城,小的,迎面而来的敌人要小心,拳头大小的石头一筐筐地砸过来,出什么事都很正常;

至于撞令郎,这是李元昊的标签,充分地证明了他是个怎样卑鄙无耻的东西。

撞令郎,是他从汉人中特意挑选出来的精壮男子,没什么武器给他们,每当打仗时就驱赶他们冲在最前面。会发生什么,足以想象了吧?如果想要把刀砍在党项人的身上,就得先把这些本族的兄弟杀光!每当此时,不禁要问,战争中难道就没有英雄和气节这种东西存在吗?

这时的党项人,后来的金国人、蒙古人、日本人,都这样做过,据说他们都是以军功自豪,以英勇为荣的民族,试问这样获得的胜利,除了在金钱、牲畜、抢来的女人中间得到快乐,怎样使无畏的心灵感到荣耀?!

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谁都知道人性中掺杂着兽性,可李元昊这个人,是兽性中稍微带了一点点的人性。这就是他的本质。

谈到这一点,就要重申一下宋朝这时的态度。备战而不开战,他们还存在着一点幻想,希望用取消榷场、掳夺官职、驱赶使者、边境增兵这一系列行动让李元昊紧张害怕,重新变成姓赵的乖儿子。这个梦做得有多荒唐,用李元昊登基称帝的过程来反衬就再适当不过了

那半点都不像赵匡胤。像赵宋王朝建立时的万众拥戴,黄袍加身,简直是强暴着皇帝登基的一幕永远别想跟他贴边,他是强暴着党项全族来拥戴他,只要有人反对,一律砍头,无论是谁。

先跳出来的是他的叔叔嵬名山遇,该叔叔智勇兼备,忠心耿耿,一直是他的左右手。但帮着他打仗,和帮着他建国是两码事,嵬名山遇严重地心里没底,于是忠心发作,不断劝戒,您千万别造反。李元昊没翻脸,而是对另一位叔叔嵬名惟序说了几句话,要他诬告山遇要造反,好有个正规点的理由砍人。

嵬名山遇抢先得到了消息,带着全家外加大批的珍宝,还有更重要的李元昊造反的消息投奔了宋朝。按说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人保住,立即送往京城吧,这起码是一件活地图,西夏军队所有的资料都在他脑子里装着,无价之宝!

但宋朝的延州知州郭劝根本不稀罕,居然把嵬名山遇遣返回国,送还李元昊。结果山遇全家被射杀在宋、夏边境,让党项人看清了叛徒的下场,更看清了宋朝的昏庸懦弱。

接下来和李元昊作对的是党项人中的名门望族——卫慕氏。这一族世代显赫,仅比李氏家族的拓拔氏稍差,并且要强调一点,李元昊的身上就有一半卫慕氏的血缘,他的妈妈就是卫慕族的女孩儿。但是反对称帝的结果,是卫慕族首领卫慕山喜全族被扔进黄河淹死,他的妈妈被毒酒毒死,他想了想,自己的妃子中还有一位表姐,好,一起处死,接着又想起来表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好吧,这个儿子也一起杀死!

如此这般,斩草除根,对自己的血亲都这样残忍,难道还能幻想他自己认错,重新俯首称臣?可宋朝就是要幻想,直到李元昊亲自给他们写信。

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闰十二月,李元昊派贺九言到宋朝边境送来了一封信和一只锦匣。那只锦匣被称为神明匣,里边装的是历年以来宋朝赏赐给李元昊的敕告、敕榜、旌节,即他作为宋朝官员的信物。

用意非常明显,你不让我当你们宋朝的官了,我直接把你给的印信退回。

那封信更著名,在宋、夏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即真正激怒宋仁宗,挑起宋、夏战争的“谩书”。一封来自西夏的侮辱性的信。

信里写道——南朝皇帝陛下,我派到您那儿的使者还没回来,您的兵将就杀进了我的国内,规模很大,在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四路地界,共分9路入侵。但很可惜,都被我打败了,您的旗鼓、符印、枪刀、矛戟我抢了不少,您的士兵也被我杀了不少。我感觉蛮荣耀。

我相信这都不是您本人的意思,都是您的公卿大臣们私下里的决定,他们妄图挑起争端,好从中渔利,真的很丢脸。希望您认清一个事实,我是番,您是汉,国土所在都不一样,何来君臣之说?您为什么要这样嫉妒我?我李元昊是被部众推举,追随我的祖先拓拔思恭的脚步,去做正当皇帝的,有什么不可以?而且我再重申一下,我已经展开了正常的邦交,您的平等友邦辽国都是我的亲戚,我们处得很好,展望未来,我们一样也会这样的。

最后非常有礼貌地强调,希望陛下能仔细看一下我这些说得很不到位的话,能从中感觉到我深深的诚意,能回复我以和平友好的礼仪,感觉到您折节下交的恩赐。

多么谦虚平和,宋朝上下看得差点吐血。如果上一次是国书照会的话,这一次就是彻头彻尾的调戏。李元昊根本就没把宋仁宗这个天朝上国的皇帝放在眼里,就是要玩笑你一下,逗着玩,不可以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都不惜捏造事实,什么9路大军杀进西夏,前有宋太宗,后有宋神宗,哪位陛下也没有那么大的手笔!

回望历史,李元昊这次真的触摸到了宋朝、乃至历代汉人皇帝尊严的底线。中原的皇帝,你可以去抢他的子民,带走他的银子,甚至让他割地求和,但就是一点,你不能让他没面子!别说是李元昊这个从没在历史长河里做过大的党项族的小崽子,就算是以前的草原巨无霸匈奴族的单于,把刘邦打倒,写信邀请吕太后到毡帐里共进晚餐,都被汉史记录在案,几十年后被汉武帝刘彻清算。

谁说汉帝不勇武,只缘未到伤心处……

这是对宋朝,回到西夏国内,李元昊又换上了另一张脸。他诚慌诚恐仰望着上苍,天上的上帝啊,您真的显灵了,感谢您给了我这样明确、必胜的信号!

党项人再次荣幸,这次不是睡到半夜挨陨石砸了,而是青天白日的看到了神迹。只见天上的太阳慢慢地在西边缺了一角,停顿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慢慢地恢复了原样。这在今天毫不出奇,不过就是日偏食嘛。

但是李元昊仰天高呼——“日西先有一珥。”我国在西,此乃我军之胜象!

这时宋朝也已经被谩书所激怒,禁军开始向边境移动,大战马上开始。

综上种种,从表面上看,李元昊一直牢牢地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敌我双方的情绪、行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但深入思考一下,他送谩书、退印信,再在国内当了一回神汉,这样折腾都为了什么?

干嘛不痛痛快快地举刀砍过来?至少他的爷爷李继迁当初和宋朝人掐架,从来都没有正面打过招呼。

一言以蔽之,李元昊心虚,他的国内并不是铁板一块,党项人并不想跟着他打仗。站在党项人的立场上,为什么要和宋朝开战?如果说是从宋太宗乘人之危不仗义,现在要报复,那就比较恶搞。

草原民族,每天都在争抢中过日子,如果这样记仇,而且敢于复仇,恐怕早就拼光了。那么抛开感情谈利益,是为了宋朝的子女玉帛吗?但如果不用打仗就能每年无偿享用到宋朝的礼物,再打仗你想干什么?让礼物加大,还是占领宋朝全境,彻底都抢过来?

宋朝不是吐蕃,连吐蕃都拿不下来,凭什么就敢说对宋朝必胜?而且眼前就有了报应,宋朝的礼物都没了。哪儿多哪儿少,一目了然。而且千万别说什么同仇敌忾,当年李继迁造反时,宋朝只是贴出个告示,说再次收购青盐了,一大片的党项人就拔刀砍向了小千千……见利忘义得非常彻底。

凡此种种,挑逗外敌欺骗同胞,让宋朝的刀子先砍过来,再加上黑了一半的太阳,逼着党项人不得不跟着他上战场。李元昊用尽手段,让全族人当他的同伙,实现他个人的梦想。但同时利弊参半。

打仗是个艺术,他利用了宋朝的压力,就失去了战争的突然性。等到他想动手,宋朝边境上最薄弱的那个地点,已经和几个月前大不一样。

开战之初,宋、夏双方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延州一带。这里要反驳一下传统史书中的一些观点,某些专家们一直鄙视宋朝,说他们昏庸到可笑的程度,不仅不敢打仗,更不具备战略眼光。

错。宋朝人非常清楚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证据就是青涧城。

青涧城,在延州东北200里处,是个极佳的战略要冲。从宏观上讲,向右可以巩固延州的防御,向左可以联通河东诸州的粮道,北方最为关键,它临近西夏的银、夏两州,可以近距离攻击!它是这样的重要,稍微翻一下史书就可以得到证据,前朝在这里修建过城池,名叫宽州。但年深日久,早己荒废。

延州一带的军事形势,也像这种废城一样,荒废得太久了。说宋朝,它没有办法像秦始皇那样修一条整体贯通的长城来防备敌虏,但汉人的作战方式又需要有一个个可以依托的据点。这样,就出现了寨、堡。这是一个个或独立或联体,依山傍水,互为犄角的战斗单位,散布在主要州郡之间,拱卫着宋朝的边疆领土。

历史证明,这比长城更有效,因为长城是不动的,纯防御的,而寨和堡可以随时向前修建,每前进一步,就得到了一步的领土,就向敌人的心脏腹地压近了一步。看似缓慢费力,但一劳永逸。

可问题是,在宋、夏战争的初期,这些都刚刚开始。延州一带“地阔砦疏”,防备不严,“士兵寡弱”,“又无宿将”,而且延州的知州范雍是位老夫子,他敢于反对当年的刘太后重修玉清昭应宫,应该说有点胆量,可领兵打仗是另一回事。针对于这一点,宋朝有位绝世名将站了出来,他是开创了北宋史上第一个军事世家的人物。

种世衡。

种世衡,字仲平,北宋无耻大隐士种放的侄子。叔侄之间,截然不同。他起步是文官,非常有魄力,一下子把太后和宰相都得罪了,被刘娥和吕蒙正(奇怪,吕蒙正早死了,可宋史里就是这么写的)联手赶出朝廷,到西北鄜州去当判官。看着很委曲,但人间的事就是这么奇妙,他个人的早期不幸,造就了大宋西军的一个传奇,而且传奇在延续,到他的次子、孙子时,种氏将门在北宋的作用无与伦比。

这一切,都从青涧城开始。

种世衡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战略要冲,还有延州一带防御松散的现状,他上书朝廷,要建这个城,但难度太大了,不是单纯的施工问题,而是要一边施工一边打仗的问题。西夏人也早就盯着这里呢。于是谁提出来谁去做,种世衡被派往宽州废城,负责把这个超级军寨建立起来。

种世衡一边修一边打仗,城墙终于都砌出来了,营房也都盖好,可问题却由两个变成了三个。请问——这地方如此重要,为什么现在荒废了呢?

缺水,在城里找遍了水源都没有,城外边虽然就有延水河,但那是死地。枯城无水,城外有河,一旦敌人截断水源,满城人不战自乱。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井,但是一直往下挖,直到150尺之后……挖到了岩石。这下子整个营地集体绝望,这活儿没法再干了。可种世衡开始翻腰包,这不是民房建筑,这是军事行动,无论如何必须挖出水来。

每砸出一畚箕的碎石,我赏一百钱。重赏之下,一担担的碎石被提出深坑,泉水终于涌了出来。“青涧城”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用来纪念这可贵的水源。

超级军寨终于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建了起来,它的意义深远,不只在战斗本身,或者战略威慑,稍微把眼光向四周看一下,别太远,只在近处就会了解它独一无二的奇妙性。它的左下方是金明寨,那是整个延州区域汉人兵力最强的据点,只要产生呼应,就会形成一道防守链条;

左上方是一连串的羌族部落,那是汉人对付西夏人的最有力的武器,以夷制夷,百试百灵,这时离得近些,才能更深层次地搞好关系,种世衡早就把他们列入了自己嫡系的名单。历史也证明,他真的成功了。可这些都是细节,把目光再放高放远,就会发现一个让世代中国人都无奈的事实。

国土实在是太大了,边境线实在是太长了,只要敌人想入侵,那么千万里之间可以任意挑选。金明寨、青涧城等等等等,都只是威慑,在防守任务上,注意是彻底地防守,只有封锁了整个疆土的长城可以做到这一点,可那在宋朝是个近于妄想的美梦!

第一时间更新《如果这是宋史(叁)·仁宗盛世卷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