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对秦始皇身世的记载很容易使我们想到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秦始皇身世记录的本纪与列传本来基本一致,都记载他是异人的儿子,但是,《史记》的这些记载被部分篡改。后来相关文献认为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的都是依据了被篡改的文字。产生这种怀疑是缘于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即使有粗疏之处,对秦始皇身世这样的重要问题不会如此自相矛盾:在这里说是异人之子,到那里又说是吕不韦的儿子。作为史家的司马迁出现如此浅显的讹误可能性很小。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正好说明《史记》中有关秦始皇身世的记载被做了篡改,篡改得不够严谨全面,所以出现了两说并存的情形。由此,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人有意篡改秦始皇的身世呢?

第一,秦始皇死后,对他的评价既有歌颂,也有谩骂,歌颂有歌颂的理由,谩骂有谩骂的依据。将《史记》中秦始皇身世篡改为吕不韦之子显然不是为了歌颂他,它应当是出自对秦始皇异常厌恶者之手。

第二,既然想对秦始皇的出身进行篡改,既可以把秦始皇说成是吕不韦的儿子,也可以把秦始皇说成是其他人的儿子,而篡改者将其确定为吕不韦之子,他首先要使读者相信,他所篡改的是真实的,并尽力不留篡改的痕迹,至少他是努力这么做的。因为吕不韦是运作异人登上国君宝座的关键人物,与异人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吕不韦与赵姬也的确存在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因此,选择吕不韦作为篡改的内容补充,是最容易让人信服的,篡改目的也最容易达到。

第三,将秦始皇篡改为吕不韦之子,是为了诽谤秦始皇。对秦始皇的种种诽谤,在他还健在时就已经开始了,之所以诽谤秦始皇,缘于秦始皇的各种统一大略与具体的治国措施,这种诽谤与侮辱在《史记》及相关文献中均有不少记录。将秦始皇改为吕氏之子就能侮辱秦始皇吗?能。因为吕不韦是个商人。商人在古代中国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不管他多么有钱。吕不韦弃商从政的行为说明他潜意识中也并不认同商人的地位。在古代中国,商人是被排在各种职业的最后,有些时期甚至明确规定商人穿的两只鞋子不能一样,留的头发两边不能一样,类似“阴阳头”,以此鄙视商人。要说明秦始皇政治的非正统最好从其出身的非正统说起,出身在古代中国是被特别看重的。这种逻辑是:商人在社会上是低等的,是被人瞧不起的,商人之子当然也不是好东西,商人之子当了皇帝,也绝对不会是正统的,所以做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好事。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什么比把秦始皇说成是私生子而且是商人之子更有效的呢?

第四,对秦始皇身世进行篡改的这个不知名者有可能是一个儒者。秦始皇依靠法家的那一套进行统治,坑儒尽管有人怀疑,焚书是确实发生了,而且秦始皇对儒者的态度一向不大客气,这就可能导致某个儒者对司马迁的记载进行篡改。

第五,《史记》中被更改的这段记载与《战国策》中的一段非常相似,篡改者有可能是受此启发。《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记载: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

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又无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于是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园乃与其女弟谋。

园女弟承间说春申君……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范祥雍《战国策笺证·楚策四》)

《史记·春申君列传》也有这段记载。春申君向膝下无子的楚考烈王(前262—前238年)进献了已经怀孕的女人,生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继承了王位。对秦始皇身世进行的描述,与这段文字何其相似。

由上面这几点理由,我们可以推测,《史记》中关于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的记载很可能是后来的一个对秦始皇非常厌恶的儒者进行的有意识的篡改。

先秦历史异说非一。秦始皇生父、赵氏孤儿等故事均载于《史记》,但与真实的历史或许迥然不同。2009年,北京大学获得了一批汉简,其中的《赵正(政)书》中记载,秦始皇临终前,听从李斯等人的建言,明确指定胡亥为继承人。这便又是一案例。

秦始皇的生母赵姬也不是一个可等闲视之的人物,在秦国的历史上,她也留下了昭昭“事迹”,那么,历史上的赵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对秦国统一天下又有何影响?

第一时间更新《千古一帝秦始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