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襄公拿着房产证当然想把房子收回来,可是一直到最后战死,他都没有能够把西戎之地夺回来。秦襄公死后,秦国经历了七代国君,近一百七十年都没有什么作为,也没有从周平王的封赏中得到实惠,但是,到了秦穆公时期,周平王的恩赐终于使秦国获得了极大的回报。

这叫做:襄公有其名,穆公得其实。

秦襄公战死疆场都没有得到的东西,秦穆公凭什么得到了呢?

这主要得力于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能够让秦穆公得到这么大的回报呢?

这个人叫由余。

由余的祖上是晋国人,后来逃到了戎地。戎王听说秦穆公非常贤明,为了了解秦穆公,于是派由余来秦国做实地调研。

听说戎王的使者由余来了,秦穆公特意安排由余参观巍巍壮观的秦宫和宫中大量价值连城的财宝。秦穆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能有一个答案:炫富。

但是,由余看完之后却淡淡地飘过来四句话:这些东西如果让鬼神造出来,也能把鬼神累死。你让人民造出来,那真是苦了天下的民众啊(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民为之,亦苦民矣。《史记·秦本纪》)!

由余并没有羡慕富丽堂皇的秦宫和各种稀世珍宝,反而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批评。由余为什么要批评秦穆公呢?因为由余既看透了秦穆公的用心,又感到秦穆公的炫富非常可笑。

由余的回答让穆公大为惊诧,于是问:中原各国用“德”(诗书礼乐)和“法”来治理国家,还不时出现战乱;戎人没有诗书礼乐与法律,他们靠什么来治理国家?

由余笑答:这就是中原各国出现战乱的原因啊!自从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低水平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仗着法律的威严监督民众,民众不堪忍受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礼乐法度引发的。戎人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仁德来对待臣民,臣民怀着忠信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轻松自如,根本不需要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圣人治国(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史记·秦本纪》)。

穆公听了由余的这番高论,既震惊又赞赏。会见一结束,他便立即召见一位大臣,说:邻国有了圣人,就是我国的灾难。现在这个由余太有才了,必然是我们将来的麻烦。我们怎么办呢(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史记·秦本纪》)?

这位大臣回答穆公说:我告诉你三个字——一送,二扣,三怠。一送,戎王地处偏僻,没有听过中原各国的音乐,送给他漂亮的歌女舞伎,让他整天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丧失斗志。二扣,扣着由余,延误他回国的日期,并且积极主动向戎王给由余请功,这样,戎王一定会产生怀疑。一旦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我们就可以设法得到由余了。三怠,戎王一旦喜欢上歌舞声色,一定也没心思处理国事了(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史记·秦本纪》)。

秦穆公一听,大喜,说:好,就这么办。于是,秦穆公一方面盛情款待由余,另一方面送给戎王十六名漂亮的歌女。戎王非常高兴,整日沉迷在歌舞声色之中。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戎王看不足。

过了很长时间,秦国才让由余回国。由余看见戎王整天泡在声色犬马里,便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一概听不进,由余因此非常郁闷。

秦穆公放由余回戎地之后,一直密切关注着由余的动向。当他得知由余郁闷之后,屡次派人秘密到戎地,盛情邀请由余到秦国就业。看着戎王日日无所作为,无可奈何的由余只好痛下决心,离开戎王,投奔秦国。

秦穆公得知由余到来,用最隆重的宾客之礼接待他,并非常尊敬地向他咨询,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怎么进攻戎族(由余遂去,降秦。穆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史记·秦本纪》)。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国用由余的计谋攻打戎王,一下子吞并了十二个西戎之国,开辟了千里疆土,终于在西戎之地称霸(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

周天子听到这个消息,亲自派召公带着金鼓前来祝贺。

周天子派人祝贺有两个原因:一是报仇,秦穆公替周天子报了当年戎王杀死幽王之仇;二是拉拢,通过嘉奖秦穆公拉拢秦国。因为,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更加衰弱,笼络有实力的诸侯已经成为其生存的一项重要法则。

秦襄公当年得到的封赏,终于在秦穆公手里变成了现实。秦国因此有了幅员广阔的根据地。两年后(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当秦穆公仙逝之时,他留下了一个疆土更为广阔的秦国。

秦穆公继承秦襄公的遗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奠定了秦国的基业。但是,西戎之地毕竟偏远,秦国要想成为大国,必须向东发展。而且,秦穆公对西戎用兵,是在其晚年,他在位三十九年,称霸西戎在第三十七年,那么,前三十多年秦穆公在干什么?他对进军中原有没有什么作为呢?

第一时间更新《千古一帝秦始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