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出事后,家人并没有将消息告诉卞德仁夫妻,怕他们上了八十的年纪,受不了。但奶奶侯翠翠和孙女卞银薿是连心的。南洋出了事后,侯翠翠整天心事重重,突然有一天,她从卫生间出来,精神恍惚,不注意就跌了一跤,发生了脑溢血。送进医院,命是保住了,却落了个下身瘫痪。家人也没有将奶奶瘫痪的消息立即告诉卞银薿,想她正沉浸在南洋去世的痛苦中,不能再给她增加伤痛了。清醒后的侯翠翠,预感似的第一句话就是问道,孙女卞银薿在北京一切可好?卞金锁夫妻忍着心痛,勉强带出笑容,说:好着呢。侯翠翠就平静了。

出了院,侯翠翠就只能整天地躺在家中的床上了。早几年,儿子们觉得父母岁数大了,给他们的家中请了专职保姆,保姆就住在家里,卞德仁夫妻随用随叫了。那时,他们夫妻觉得他们的身子骨没什么病的,他们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干了,比如洗个碗,擦个桌子的,做饭时,还经常闲不住,跟着保姆一起干,给保姆打个下手什么的;他们也没什么特殊需要保姆伺候的,保姆伺候他们,其实是轻省的。现在,侯翠翠躺在了床上,保姆是比以前要使用得频繁多了,忙碌多了,她除了要做日常的家务外,还要伺候侯翠翠,为她按摩、翻身,喂她吃喝,给她端屎端尿。卞德仁没有精力、兴致再去做任何活儿了,他把精力、劲头都用在了陪伴侯翠翠的身上,陪她说话,陪她看电视,给她抓痒痒,给她安抚,寸步都不想离开的;只陪着她,就是十分地付出精力了。儿孙们,是有空就来看看侯翠翠,偶尔替换一下卞德仁。他们待的时间怎么也少,大部分的时间,屋里只有卞德仁、侯翠翠和保姆。保姆是个局外人,只是机械、本职地做着她分内的事,有些缺少感情色彩的。而卞德仁和侯翠翠是一体的,谁也不能离开谁;卞德仁陪着侯翠翠,是分出去了他的生命的。

卞德仁和侯翠翠的家已经不是过去的平房了,十年前,平房要拆迁,单位给卞德仁分了一套五十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楼房,他们就从住了三十五年的平房中搬出。搬出时,他们是舍不得的,住在平房,他们感到平和、惬意、开阔、自由,而楼房是狭隘封闭的,叫他们总有几分压抑。压抑之外是失落,搬出平房是意味着他们前大半生的一段历史结束了,结束了一段,另一段的结束就不远了;他们有准备,却又不想准备的。现在,侯翠翠倒在了床上,他们要结束的预感是越来越强烈了。

侯翠翠躺在床上,生活就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每个星期天,都会有哪个儿子辈或孙子辈的一家人来卞德仁的家里看望卞德仁老夫妻,他们的儿子多,孙儿多,不是这个要来,就是那个会来,每个星期天都不会空下,总会有人来。他们是平民的家族,没有繁文缛节、条条框框的规矩,有的是随意自然,对儿孙们,他们从来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儿孙们,谁想来,就来,谁不来,他们也不在意。有人来了,他们就高高兴兴地招待,不摆长辈的架势。来看他们是儿孙们自觉养成的规律。形成了规律,他们也就按规律办事。一到星期六,他们老两口,就像过节一样地兴高采烈,拿上布兜子,散步似的来到菜市场,买些好菜好肉好鱼好鸡的,为的是迎接儿孙们的到来;儿孙们,他们是当客人一样招待的。到了第二天,他们购买的菜肉就派上了用场,他们或者是儿孙们掌勺,饭桌上就摆满了菜肴,然后,他们坐了一桌,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有时,还会是几家的人碰到了一块。住平房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够坐十几个人的大桌子,赶在夏天,只要不是刮风下雨,就在院子中间摆开了,大太阳也不怕,桌子的顶上,有葡萄架子遮蔽,阳光挤出缝隙,点点滴滴地撒在桌子上的,像是一种装饰了。坐在这样自如悠然的环境中聚餐,每个人的情绪都是爽意的。搬到了楼房后,原来的那张大桌子没有地方摆了,来的人多的话,他们就出去吃了。出去吃,账是由儿孙们集资结算的,他们要出,孩子们自然不肯,说什么也要拦了回去。除了星期天,到了大的节日,春节、国庆、元旦、五一的,那么他们全家族的四世同堂就要到齐了聚一次,他们叫“大聚会”。住平房的时候,大聚会的地点,是在长辈卞德仁的家中,就在院子里或者分两间屋子地摆两桌,上下近三十口人在一起吃饭,像一个小规模的宴席了,都是一个家族的人,互相自然、熟悉、亲切、自如,想怎么说怎么闹,不忌讳的,热闹非常。搬到了楼房后,卞德仁的家里是没有地方摆出两大桌子了,大聚会就改在了餐馆,费用是儿子们集资掏,谁有钱谁就多掏点;后来,卞金荣开了合众餐馆,聚会就固定到了“合众”。不管在哪儿聚,不管是大聚还是小聚,那种时候,侯翠翠总是闲不下来专心吃自己的,她会时不时地站起来给这个夹一块肉,给那个添一块鱼的,生怕孩子们吃不好;或者,看到谁碗里的饭少了,就要去给他再添些,呈现的永远的是长辈的姿态,母性的关怀。

现在,侯翠翠躺在了床上,那样聚餐的景象是不可能再有了。少了她坐在中间,大家到了一起,不自觉地就不坐到一起要吃饭了。长辈侯翠翠躺在床上,他们是不忍心坐在一边吃他们的,叫她看着。到了家中,都不坐在一起吃饭了,去外面的大聚会恐怕就要取消了。这样一种景象的消失,对于卞德仁夫妻来说,就是他们的时代要结束了。那聚会,其实是围绕着他们的,他们是一棵大树,孩子们是树上分出的枝杈,他们还能围倚在这棵大树上,是这棵树还在挺立着;大树倒下了,那些枝杈就会从大树上分离开去,各个安生起来,各个地成为了大树。看似他们独立出去了,其实有一条血脉牵着他们的,他们之间永远是亲人。

一想起这样的结果不远了,他们不免就要谈到“后事”。“后事”不是针对他们中哪一个的,是他们两个算在一起的。虽然,他们去离,一定是有个先后,但是,他们总是把他们看成一体的,从他们在一起的那一天就是这样看了。在他们看来,他们中的一个去了,另一个也就等于去了,活着,也是活着一个躯壳了。就是一直以来的这种合二为一的信念,才叫他们步步紧跟,谁也没有拉开谁的步伐,意外地过早撒手离开谁。他们的感应互相拥有,互相流动,一个人的,就是另一个人的;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身上的能量就会薄弱、枯竭。因此,他们商定,谁先去了的日子,他们就把后事全部交代清楚。

其实他们对“后事”是早有准备的,从前几年就开始准备了。那时,侯翠翠七十五岁,卞德仁八十岁。他们首先准备的是他们的寿衣,他们是自己悄悄准备的,没有叫儿孙们知道。因为,要是儿孙们知道了,是不会叫他们“过早”准备的。之前有一次在大聚会中,他们提了提,儿孙们都是一片反对,说那样不吉利,没有的就要变成有的了,大家因他们的联想,都有些伤感,一时气氛有些低沉。过后他们不再在儿孙面前提及此事,是不想影响他们心情的。但他们心里清楚,准备是太该当的了。比起很多上了岁数的人,他们的准备都是算晚了的。只有他们这样上了岁数的人知道,到了这样的点,纵然表面上身体没有任何疾病,也是不能确保什么的,他们体内的个个“部件”,老成了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它工作不动,说停就停了,不会留有预期的。他们提前准备了,省得到了跟前,叫儿孙们为他们手忙脚乱的。

寿衣准备了,其他的后事,是可以慢条斯理地进行了。那些后事不是像寿衣那样,实打实地要先得做成样子。那些后事,是靠他们的一句话,一个决定,说什么样,做什么决定,到时就能出来的。离去是有个过程的,到时宣布到时就能来得及。那些后事,数来数去,就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们对后辈们的叮嘱,就是遗言;然后是他们的遗产分配。这两个方面,其实是他们更早就有所准备了,没事的时候,说起他们的岁月,自然地就说到了没有他们的将来。他们将来不在了,他们对后辈们还是惦念的。他们是独头,没有受过多少言传身教的指领,他们只是凭着他们走过来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悟醒;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平民,没有多少文化,也就没有高深的理论去讲;他们是平民的家族,也就没有期望后辈们个个能够繁花似锦,只希望他们个个能够过好日子。他们希望后辈们个个安分守己,生活得顺心如意,平平安安,个个家庭美满幸福;后辈们之间,能够团结互助。他们的愿望是朴素简单的,这其实也是他们一直以来所信奉的“好好活着”的标准,他们年复一年的生活中不知是说过了多少遍,后辈们听了还是当作了耳旁风,他们是鞭长莫及的,儿子们早就长大起来,早就各有不同、各有定性的,现在,儿子们都是“老人”了,他们听他们的,可能都是像听小孩的话了,不以为然的。他们积累生活经验的年月与现在的年月有多大的不同?在现在的年月,他们的道理或许已经成了个古董,放在那里,可看不可用了。但是他们要尽长辈的义务,只能是叮咛到死了。说起这些,卞德仁就会想起当年鳏夫说的“活法万样,一辈子都活不过来”的话,他想他和侯翠翠一辈子遵循着他们的理解活着,是始终如一的活法了;别说是一辈子,就是几辈子,一个人也不会有万样活法的。琢磨了下去,恍然明白,鳏夫说的活法万样,其实是后代们的不同活法了,代代相传,代代不同,就有了形形色色的活法。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对他们自己的愿望,就是等到他们都离去了之后,希望儿子们给他们买一块墓地,把他们的骨灰合葬到一起。他们要相爱永世,相依永世。

他们的遗产,说起来微不足道,只是他们的住房和手里有的一点积蓄。这些没有什么难以处理的。他们早就商定,等到了宣布的跟前,谁需要就给谁,他们不搞平均主义。宣布的时间,就是原来商定好的,谁先离去的日子。

之外,还有一个要遗留的,不算遗产却比遗产还要重要的,那就是卞德仁当年买侯翠翠时的那块刻了等号的银元。这块银元被他们视为“传家宝”,将来交给谁,他们一直是犹豫未决。说起银元,每次侯翠翠都是有点犯难地问一遍卞德仁,银元留给谁?而卞德仁也是没有主意,说,这个往后再好好琢磨。这个琢磨,是到现在也没有琢磨出来的。按理,传家宝是该留给长子的,但是,他们觉得,他们的银元是代表了他们相爱相依的历史,是他们相爱的见证,相爱的信物。既然跟“相爱”紧密相连,它就该留给有好“相爱”的人,这点上,只要是够“标准”的,他们就打破传统,不按长次,五个儿子给谁都行。但是,他们数了数,算了算,是至今还没有意识到有谁有过像他们一样“相爱”程度的。大儿子卞金锁,虽然和媳妇王香萍是一直好好生活的,但他们到一起不是他们自己“相爱”走到一起的,是父母的撮合和王香萍无奈结合的,他们知道,那种男女刻骨铭心的相爱,大儿子是没有感受过的,银元给他,他也是难以体味清楚的;二儿子卞金利和三儿子卞金武都是草率结合,更是挨不上边了;四儿子卞金国是用了劲才找上裘丽的,若不是裘丽当时处境不好,结局也难说,他们也就算不上是“相爱”的结果;五儿子卞金荣从谈对象起,样子上就是淡漠的,他和全婵一定也没什么“相爱”的心。他们衡量再三,给谁都违背了他们冀望的初衷,他们想,如果到时还不能决定,就交代儿子们,把银元跟着他们一起埋在他们的坟墓里。

另外,在后事之外,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牵挂,就是牵挂远在北京的孙女卞银薿,他们对卞银薿生来的偏心,至今没有改变过的。尤其卞银薿一年年地没有结婚,使他们牵挂得更厉害了。他们想象不出来身为名演员的卞银薿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但在他们看来,只要到了岁数没有结婚,个人再风光,日子也是黯然的;即使卞银薿有南洋,只要不结婚,他们就觉得她是孤独的。他们对卞银薿的希望是唯一的,就是希望她和南洋早些结婚吧。这个愿望,早就表达过了,卞银薿已经放在心中了,他们也算能平静的,这,他们就只等着看到结局了。

身后事了了,卞德仁和侯翠翠感到一身轻松,每天就剩下了打发时间。他们的话是越来越少了,觉得说多了话会耗去他们剩下不多的精气似的;他们喜欢静静地感受时间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同时,也是在用心感受着、珍惜着对方彼此存在的日子。他们的心里已经进入了他们在世的倒计时,心慌也平静,心慌的是舍不得,平静的是离去是人生必然的。

侯翠翠原来以为自己是熬不过年的,没想到,过着过着就不知不觉快要到春节了。到了春节,他们最为牵挂的孙女卞银薿就回来了。卞银薿对奶奶的感情也是深厚的,见奶奶瘫痪了,握着奶奶的手,伤心得眼泪就连串地掉了下来。奶奶样子上尽量做出开朗,安慰孙女说,人老了自然的,没什么。卞银薿就小孩子的腔调,说:不,不,奶奶不该这样的。

卞银薿回来前,卞金锁夫妻就对父母说,就向卞银薿说母亲是刚刚瘫痪的,因为他们怕影响卞银薿工作,一开始就对她撒了谎的。侯翠翠卞德仁就说知道了,还说儿子儿媳想得对,安排得周到,他们也不想叫卞银薿挂念奶奶而影响工作的。南洋的事瞒了爷爷奶奶,卞银薿是早就知道的,所以见了爷爷奶奶,当然当作南洋还在的。奶奶就问,为什么南洋没有跟着一起来?卞银薿做了心理准备,就说南洋去美国工作了。奶奶叹口气说:过年,还要工作啊!卞银薿的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奶奶心疼地说:你是想他了?卞银薿点头说是。奶奶又叹口气,说:我也想他呢!卞银薿更是抑制不住,扑进奶奶的怀里,就恸哭了起来。奶奶爱怜地伸出颤抖、褶皱的双手,微弱无力地安抚着孙女,轻轻念叨说:你是太喜欢他了,奶奶也是很喜欢他呢,他从美国回来,奶奶就叫他快些娶了你吧。说着,侯翠翠垂老松懈的双眼皮眯缝到了一起,一滴泪水从眼角处流了下来。

奶奶是真喜欢南洋的,卞银薿和南洋谈了朋友后,经历了三个春节,一个春节,是卞银薿跟着南洋回山东过的,另外两个春节都是南洋跟着卞银薿来兰州过的。奶奶见南洋,是一见就喜欢得很,长得好是一方面,南洋举止、谈吐、做派,奶奶都是十分看得上眼,不仅是奶奶,还有爷爷、父母及家族的所有人,见过南洋,都说他是出色的,卞银薿与他是天造的一对。

卞银薿回来后,晚上的时间,爷爷就把位置让给了卞银薿,卞银薿是要在兰州有限的日子多跟着奶奶在一起的。入夜,卞银薿躺在身边,奶奶禁不住总要说起南洋,说起南洋在兰州时的点点滴滴,都是好,令她想念的。说起来,奶奶用提醒的口气,说:银薿啊,南洋难得哪,你可不要轻易地和他分了。奶奶这样提醒,总是想起了当年卞银薿提出的和白亚明分手的事。卞银薿就心痛地说:怎么会呢,我一辈子都爱不够他啊。只要说到南洋,卞银薿总是控制不住心伤,眼泪就跟着流了出来。那种时候,她能背着奶奶,就背着了,背不住,奶奶安慰的话永远就是“你是想他了”!卞银薿也就只说“是”。

有一天夜里,卞银薿做梦梦见了南洋,就在梦中连连呼唤南洋的名字,奶奶惊醒,没有叫醒她,一瞬间感到了孙女和南洋是相爱深刻的。之后,她突然就想,银元象征的意义是多么符合孙女和南洋啊,留给孙女是再合适不过了。第二天,侯翠翠就把想法说给了卞德仁,问这样做是否妥当?卞德仁连连同意,说既然他们原来就想打破传统,不讲长次的,再进一步打破,跨代留传也没有什么不妥;只要是“卞”姓的人,男女都是一样的。这样,他们就决定了,将来,银元留给孙女卞银薿了。

春节过罢,卞银薿起程回北京了。临走前,奶奶一再交代,说南洋从美国一回来,他们就结婚吧,要不然,她恐怕就等不到了。卞银薿强装笑颜,安慰奶奶说,南洋就要回来了,奶奶一定能等到。奶奶听了,张开嘴笑了,露出了残缺不全的牙齿,像刚刚长牙的孩子似的。卞银薿看着,心酸得要命。心中呐喊:我拿什么献给奶奶啊!卞银薿想,奶奶至少还能再过一个春节的。

但是,过了半年,侯翠翠就因为心力衰竭而去世了。当时,卞银薿正在参加一部电视剧的拍摄,父母怕影响了她拍摄,就暂时瞒着她了。

侯翠翠去世的那天,是在正午。之前,她呼吸微弱,昏迷不醒,儿孙们围了上来后,卞德仁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侯翠翠眼皮微微地波动了几下,旋即睁了开来,竟然是明亮的,这是回光返照的一刻。她似乎看到的是,卞银薿和南洋站在了她的面前,她不禁笑了,又露出了残缺不全的牙齿,酒窝贴着骨头地印了出来。然后,她收住了笑,眉头微微地皱了一下,她怎么没有看到丈夫卞德仁呢?她突然想起来了,她的德仁哥此时正在赶往来接她走的路上,哦,她得赶紧回到鳏夫的窝棚中,等着德仁哥。她的眼睛缓缓地合上了。她的身体轻飘飘的,被风缓缓地托起,随风而去。她感到身体越来越轻,沿着倒转的时空,她一点点地在向过去嬗变。她是孩子们的曾祖母;她是孩子们的奶奶;她是孩子们的妈妈;她是没有坐轿子就睡到了德仁哥身边的媳妇;她是整天叫卞德仁为哥的妹妹。最后,她回到了鳏夫漆黑的窝棚中,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那个用一块银元买了她,她刚刚叫哥的卞德仁来接她走,去寻他们的生路。四周一片漆黑与宁静,她想:哥没来,那就先安安静静睡着吧。她踏实地睡去了,沉入漆黑与宁静之中;沉沉的,像月亮一样,安详、平静。

侯翠翠走了后,卞德仁每天都是精神恍惚的,做什么都是木讷讷的。他想吃东西,看到冰箱里有什么,像个小孩似的拿出来就要吃;他要做什么,也不叫保姆,径自就弄了起来,接水会流出一地,拿碗拿筷,手不灵,摔了碗,掉了筷子的,总是弄得一团糟。他还经常记忆错乱,会在保姆炒好的菜里再倒酱油和撒盐;在开水壶里,接上凉水就要往暖水瓶里灌;他会每天给阳台上的各盆花草浇上好几遍的水,叫好好的花草,一盆盆地沤死。他不这么弄,他就是无所适从的,坐着,站着,眼睛不知看什么,双手不知怎么放。他的身体有一半跟了侯翠翠去,剩下的一半充当整个身子的作用,自然就不顶用了。

没过两个月,卞德仁就躺下了。躺了几天,就心力衰竭了。在他合上眼的那一刻,他是感到他在用尽力量地在黑夜中奔跑,跑向鳏夫的窝棚,去找正等着他的翠翠了。他想,翠翠一定是等急了。

他领着翠翠,跳出了一个大幕,走向了他们两个人的世界。他们走了,身后的大幕就合了起来。大幕再打开,在台上的人都是后辈们了。生活是一幕一幕地接着开始了,主角是一辈又一辈地轮换着登场了。

第一时间更新《你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