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赵光义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时,赵匡胤对于大宋未来的思考也显得更加艰难。他不知道自己费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这个王朝能够走多远,会像五代时的那些国主一样,几十年就亡国吗?子孙甚至不能超过三代吗?这样的一番基业又会落在谁的手中?这些问题让他彻夜不能入睡,虽然才五十的年纪,他的头发却快速地开始变白。

对于皇帝的这一变化,众人都看在眼里。被赵光义收买的近侍王继恩将他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及时汇报给了晋王,而一直为自己的儿子德昭担心的宋皇后也看在眼里。她对赵匡胤说:“陛下与其这样折磨自己,倒不如尽快确立太子,这样也可以遏止朝中不断的猜测和暗斗,让大家都得到一时的安宁。”

赵匡胤摇摇头,说:“但是我立谁为太子呢?一直以来,我都将光义视为储君一样地培养着,也是为了太后的遗命,但现在他越来越不能让我放心了。我知道你一直想让我立德昭为太子,可他虽然已经二十六了,对于这些政治斗争却一点经验都没有,将偌大一个位子给了他,他能否坐得安稳?晋王又会不会真心支持他?”

对于这些问题,宋皇后都没有想过,她只是觉得只要自己的儿子做了太子,一切就能平息了。现在赵匡胤提出这样的问题,她也只好叹气。

赵匡胤接着说:“我现在只希望自己可以多活几年,让天下再清明些时日,也许过段日子大家都冷静下来,德昭也可以再成熟一些,晋王也会认清他的地位,到那时再将皇位传承下去,不管是给谁,我都会瞑目了。”

宋皇后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赵匡胤说:“我近日寻访到了一个道士,能预知未来之事,陛下不然问问他?”

人在处于对未来深感迷茫的时候,往往特别愿意相信一些神力,希望可以借助神力来为自己指明一些方向。赵匡胤年少时不知自己应该往哪儿去,就曾经向古寺中的高僧求教。高僧告诉他北方战乱频繁,正是英雄辈出的时候,他应该朝那里去。因此赵匡胤一路向北投奔到郭威的军队中,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现在宋皇后的这个提议正好迎合了赵匡胤此时的迷茫心情,便让她请这位高人进宫。

这次被请来的是一个道士,道号希夷。赵匡胤看他白髯飘飘,一副仙风道骨,便恭敬地问:“现在国事繁杂,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因此我想知道自己还能活多少岁,以便留出时间来将这些愿望逐一实现。”

希夷道长手抚白髯,道:“陛下欲知寿辰,可于十月十九日夜观天象。如果天空晴朗,那陛下就可以延寿十年;如果阴云密布,就应该早做打算了。”

送走了道长,赵匡胤的内心忐忑不安。没过几天就到了十九日,他登上太清阁,想要看看天色如何。

这一天的开封城,显得分外热闹,到处都人声鼎沸。赵匡胤站在太清阁上,听着皇宫外喧嚣的人声,想着这些都是自己所创立的国家的子民,不由得感慨万千。夜色降临,他抬头望天,只见碧空之上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十分皎洁,璀璨的群星将天空点缀得更加深邃。赵匡胤心头暗喜:看来我可以延寿十年,有十年的时间我一定能够击败辽国,收回失地;还可以让大宋的子民们过得更富足,还可以让德昭再多一些历练,将来如果继位一定可以延续我所创建的辉煌……

心潮澎湃的赵匡胤对于未来设立了无数的计划,原本因为内斗而黯然的情绪也逐渐轻松起来,对于大宋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子时一到,忽然从西北方向飘来一片乌云,将天空严严实实地遮住,瞬时狂风大作,卷起地上的落叶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居然落下雪来。

赵匡胤的心情顿时被这狂风吹得冰凉,他看着阴云四垂的天空,暗自问:“难道我大宋的江山果然要破败到风雨飘摇吗?”

赵匡胤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寝宫,他内心充满了挣扎。如果他已经命不能久,最放不下的便是这一番事业由谁来继承。他知道,就算是自己将德昭立为太子,光义也会成为他最大的威胁。如果真是这样,德昭的皇位是否安稳还不一定,也许又是一阵腥风血雨,重蹈前代覆辙,那样的场面是他不敢想象的。光义对于皇位的觊觎,对于花蕊夫人的觊觎,都如同一把刀插在赵匡胤的心头,宋皇后哭诉将来难以自保的话又一次浮上心头。

思前想后,赵匡胤头疼欲裂,他决定将赵光义唤来,与他深谈一次,不管未来的皇帝是谁,他都希望光义可以尽心为国,善待每一个人。以前每次有了烦恼,他都会叫光义陪自己喝酒,这一次就让他再陪自己喝一次,并且要将所有的问题都讲明白,将所有的心结都打开。

赵匡胤命内侍传唤晋王入宫觐见,接到旨意的赵光义非常诧异。自从调戏花蕊夫人一事后,他已经不敢求见,没想到今天这个时候皇帝居然下诏让他入宫。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福是祸,府中的幕僚们也都不能预测这一次入宫是什么意思。

赵光义忐忑地准备出门登上马车进宫,谋臣程德玄忽然追上来,将一壶酒呈给他,说:“晋王此去,福祸未知。这是按您的意思准备的酒,既然陛下是叫您陪他喝酒,不如就带上它吧!”

接过这只酒壶,赵光义自然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他虽然早做了准备,但却没想到要在今天将这酒奉给自己的大哥。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将酒收进马车,便命人驱车入宫。

来到赵匡胤的寝宫,赵光义不安地跪拜。赵匡胤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笑着将他扶起来说:“今天忽然大雪纷至,所以唤你来陪我饮酒赏雪。”

赵光义忙道:“只要陛下有兴致,臣弟愿陪陛下一醉方休。”

赵匡胤一听,似乎很开心,大声说:“好!一醉方休!”说着,让侍奉的内侍、嫔妃都退下:“今晚我要和晋王喝个痛快,你们就不要打扰了。”

兄弟二人很久没有这样同席畅饮了,赵匡胤一边喝,一边说起他们小时候的趣事,就好像他们还只是两个顽童一般。赵光义见皇帝难得心情这么好,也不断为他斟酒。

喝了半晌,赵匡胤说:“你我兄弟一起历经风雨,建立了这样一番功业,也算是对得起祖宗,足以傲视天下了。但是现在我已经老了,却不知道大宋的将来在哪里?”

赵光义说:“陛下年富力强,大宋子民还都在仰仗陛下的福泽呢。”

赵匡胤摇摇头,说:“我不能永远都坐在龙椅上,迟早有一天,天下是要交给别人的。我现在所担忧的,就是这个人是否能按我的意愿让天下人太平,让人人都得安乐。”

这个敏感的问题让赵匡胤如此说出来,赵光义倒有一些不安了。赵匡胤见他不说话,便接着说:“我知道你一直都希望可以继承这个位子,一呼百应,万人之上享受着山呼万岁的荣耀,试问谁不想要呢?所以你才那么忌讳德昭,但是你要记住:不管你们俩谁做了皇帝,都是我赵家的天下,都要以百姓为先,都要为祖宗添光,为天下谋福!”

外面呼呼的北风从窗户缝里吹进来,将大殿上的烛光吹得东摇西晃,映照着空旷的屋顶和粗大的柱子,显出一分诡异来。赵光义眼睛看着地上那些摇晃的影子,耳中听着赵匡胤对自己的嘱咐,心里升出一丝不祥的预感。他觉得赵匡胤似乎是在暗示自己不要再为了皇位而争斗了,应该安心辅佐德昭,不管谁来坐龙椅自己都要感到荣耀,并不能再有任何妄想。

赵匡胤还在说,可是赵光义却已经听不进去了,他说:“我从小便跟着兄长打天下,知道这份基业来之不易,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尽心辅佐,不能让它败亡。”说着,他拿出自己的那壶酒。“这是我府中的私藏,今天带了一些来给陛下品尝。”

赵匡胤听到赵光义那么说,心里一喜,又见他拿出酒来,便说:“满上满上,且让我尝尝。”

赵光义恭敬地将酒斟满,双手奉上。赵匡胤接过酒杯,却见光义的杯中是空的,便问:“你怎么不喝?”赵光义忙连连摆手说:“臣弟酒量不敢和陛下比,已经不胜酒力了。”

赵匡胤又再三劝他,赵光义却坚持不饮,甚至从座位上躲开来。赵匡胤笑着说:“你还是这样,每次让你喝酒都推脱个不停。既然这样,那我就自己喝了。”说着一饮而尽,仔细回味了一番,大叹道:“好酒!好酒!”喝到开心处,已然微醺的赵匡胤拿起手中的玉柱斧,敲着桌面大喊着:“真是好酒!再给我斟上!”

这一夜,在殿外等候召唤的内侍们只听到陛下和晋王在推杯换盏,看到窗纸上两个人影摇摇晃晃,听到陛下赞叹“好酒”以及每当他开心就会出现的用玉柱斧敲打桌面的声音。一直快到凌晨,赵匡胤才醉醺醺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晋王唤内侍进去服侍他睡好,自己便离宫回府了。

鼾声如雷的赵匡胤终于睡倒,内侍们也赶紧抽空想要睡一会儿。刚刚躺下,赵匡胤的鼾声却忽然没有了,内侍以为皇帝醒了,忙进去听唤,却发现一代君王已经晏驾了。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