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以来,北方契丹便一直都是中原统治者心头之患。长期以来,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扩张需要,使契丹和汉民族之间矛盾冲突不断。以游牧为生活方式的契丹羡慕中原物产丰富,不断起兵掠夺,而其族人勇悍,中原各国一直都甚为忌惮。直至后晋皇帝石敬瑭割地求援,契丹对于中原的侵吞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幽云十六州的割让既使领土受损,更让契丹得到了一个入侵中原的跳板。数十年来,有志之士均期望可以夺回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周世宗柴荣在他继位之初,便立下了宏图誓愿,希望可以将契丹赶回北方。

在经历了与南方政权之间的数次战斗之后,柴荣已经夺得了大片领土。相对于北方五代的更替,南方处于相对稳定却又薄弱的境地,因此宰相范质等人都建议他以“先南后北”的方针作为统一次序。但是国力的增强让柴荣开始不安于此,他对诸将说:“南方诸国虽然比较容易平定,但毕竟非我所愿,这些地方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将他们收服。一直以来缠绕在我心头的却是契丹,先帝就一直希望将他们赶回漠北,夺回失地。我大周的实力现在与日俱增,我相信现在应该是和契丹决战的时候了。”

众臣对于周世宗战略方针的忽然改变有些诧异,纷纷力劝柴荣:“南方地产富庶,尽快收复可以提高我们的财力,而且等到部队扩大一些,再北伐去攻打契丹,这样也更有信心战胜。”

但柴荣还是一再坚持自己的想法:“将士们冲杀疆场,岂有畏难之选?如果只是因为契丹太过强大而只能躲避,那么就算我平定唐、蜀、汉,也不会保证天下能够一统。既然契丹是迟早都要去征伐的,那么就乘现在兵强马壮,难道不是最好的时机吗?”他问座下大将赵匡胤、韩通等人:“我命你等现在就挥兵向北,讨伐契丹,难道你们都不敢吗?”

赵匡胤、韩通等忙跪倒说:“只要陛下所指,末将甘愿誓死而战!”

对照文官们的保守和谨慎,柴荣对于武将们的慷慨激昂更加欣赏,他得意地朝范质等人看了看,便对赵匡胤说:“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发兵向北,誓将契丹赶回漠北!”

柴荣任命赵匡胤和韩通分别统领水陆两军向幽州进发。赵匡胤进谏说:“幽州向来都是契丹重守的地方,他们大量的军力都驻扎在这里。如果首先以幽州为目的,可能会在一开始便引发大规模的战斗。而现在军中将士对于讨伐契丹,信心并不是十分充足,因此不是明智之选。”

柴荣说:“契丹就算是一块铁板,也必然有它的缝隙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缝隙,然后将它击溃。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赵匡胤摊开地图,指着沧州的位置对柴荣说:“沧州是我们离契丹边境最近的地方了,但是因为它土地荒芜贫瘠,因此一向不被重视,守备不多,而且契丹也似乎对这块土地不垂涎。因此反而让它得到了暂时的安稳,如果能够以这里作为缺口,就可以直击契丹了。”

亲军都虞侯韩通是一员久经沙场的骁将,他对赵匡胤的提议表示反对:“沧州虽然地处险要,但契丹军队向来都以骑兵为主,每一次战斗只要他们撤退,我们就会束手无策。说实在的,就是我们的行军不如契丹迅速,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算到了沧州也无济于事。”

柴荣点点头,说:“韩将军所言极是,契丹骑兵是他们的王牌,如果找不到克制骑兵的办法,这一仗打起来,我们的优势有限。”

赵匡胤说:“对此,我早有准备了。经过了和南方唐、蜀等国的战争,我发现水路行军,速度也非常快。契丹向来善于骑马而不善水性,如果我们能大力组建水军,一定可以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柴荣、韩通大喜道:“北方地区的水军确实少见,以水军克骑兵,这个办法确实是条妙计。但是,沧州又没有河流,如何来组建水军呢?”

赵匡胤说:“所以这场战斗的重头戏便在于水军的组建过程,我请求驻扎在沧州,开挖河道。以沧州为基点,向契丹境内宁州方向延伸,只要水路畅通,就可以迅速攻入,到时候攻其不备,一定可以一举将其击破。”

周世宗柴荣对于契丹志在必得,而赵匡胤所提出的水路进军的建议也甚得其心,因此立即调遣了数十万军队,潜进了沧州,通过集中挖掘,建设了数条水道直通契丹境内。而契丹因沧州地处偏僻,平日并不以为意,对其观测及监督都非常松懈,以致没有察觉到周军已经调遣到此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河道疏通完成之后,赵匡胤带领着石守信、王审琦、韩崇斌等人操练水军,一边将自己的准备工作都汇报给了周世宗柴荣。柴荣看他已经万事俱备,不由得喜上眉梢,对赵匡胤说:“北方汉族多年来的愿望就在这一刻了,只要我们长驱直入,一定可以将契丹赶走。”

河成之日,在赵匡胤、韩通的配合之下,柴荣亲自率领着骑兵、水军出发。周军迅速到达离沧州最近的宁州,而宁州刺史王洪还在睡梦之中,眼看犹如神兵天降一般的周军,惊骇之下只能献城投降。旗开得胜让柴荣分外高兴,更证明了赵匡胤建设水军的正确。

柴荣大喜过望,下诏任命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坐着龙舟沿河北进,一路直奔契丹而来。经过赵匡胤长期的筹备,后周水军一个个训练有素,数十万水军队伍绵延在河道之上,舳舻相接,气势磅礴。队伍开进到契丹重镇益津关,毫无防备的守将也只能献城纳降。赵匡胤主动请命说:“离益津关最近的瓦桥关等地,虽然水路不通,但是相信契丹一定还没有准备好迎击。就请陛下给我三万兵力,我一定可以将其拿下,献给陛下!”

柴荣说:“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是一员悍将,你有把握能将他拿下吗?”

赵匡胤说:“现在我大周军队长驱直入,又有陛下御驾亲征,已经连夺数城,可谓士气如虹。只要乘势而为,一定可以将姚内斌捉拿。”

柴荣见他坚持,便以三万兵力相佐,赵匡胤带领石守信直奔瓦桥关,与姚内斌数次交战后,果然拿下了瓦桥关,又迫降了莫州刺史刘楚信。等他回到周营,柴荣策马相迎,大赞神勇。

从周世宗领兵进宁州开始,截至此时不过区区四十二天的时间,势如破竹,连克宁州、瀛洲、莫州三州十七县,从契丹手中夺回的领土是五代以来前所未有的。众臣纷纷道贺,连当初不赞成北伐的宰相范质也说:“以陛下的神勇,不管是想征伐什么地方,必然是马到功成!”

柴荣对于行军速度如此迅速也非常满意,便大宴群臣,论功行赏。诸将皆推举赵匡胤功劳最大,可谓众望所归。赵匡胤经此一战不仅提高了自己本身的威望,而且更加获得柴荣的宠信。柴荣对他说:“现在我们行军顺利,应该再振兵威,乘胜直击幽州!”

赵匡胤还来不及回答,陆军都部署韩通便说:“幽州是契丹重兵把守的地方,他们的主力部队都集结在那里。这段时间我们连夺数州,相信他们已经提高了警惕。所以,末将觉得应该先暂时休整一下,等待更好的时机再向幽州发兵。”

柴荣对此甚为不悦,他希望可以尽快将契丹所掠夺去的土地全数收回,而不是一再地等待时机,便对韩通说:“所谓更好的战机,都是要依靠自己去发掘。如果只是一味等待,又何来战机?当初从沧州发兵之时,很多人都不支持。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连下数城,就说明了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正确。”

赵匡胤说:“夺取幽州对于大周将士来说,是毕生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可以尽快将幽州收归版图,不过韩将军所说也非常有道理,连日行军已经让将士疲惫不堪,虽然节节获胜。但强弩之末势不可穿鲁缟,希望陛下给部队一个休息的时间。等大家休整好,一定会长驱幽州,击溃契丹。”

柴荣深知军心士气对于战争的重要性,而此时赵匡胤也最为其所宠信。现在看他这么建议,便点头答应。依照周军气势,如果此时强攻幽州,与契丹之间的决战胜负难测。但因柴荣操劳过甚,在休整期间居然病倒了,最后只能无奈地回到大梁行宫中休养身体。

这一次北伐契丹是柴荣的一个大胆决定,也是他气魄的集中体现。而将这一决议变成现实的,首推赵匡胤。经过这次战斗,赵匡胤已经成为北周军权在握的首席战将,与宰相范质并列,成为柴荣最得力的助手之一。雄才伟略的周世宗柴荣对契丹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是数十年来中原政权的最大胜利,但他未能完成志愿,令人为其扼腕。而这场战争重创契丹,为后来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北方边境的安定奠定了基础。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