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曹丕积极调节了与士族之间的矛盾,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捍卫了士族的利益,曹丕由此获得士族的支持,为称帝奠定了基础。当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定国号大魏。曹丕的政治、军事才华远不能与其父亲曹操相比,如他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他征服了北方鲜卑、高句丽等部落,将魏国的疆域拓宽到蒙古高原。

公元226年6月,曹丕驾崩,享年40岁,他的儿子曹睿继位为帝。曹睿开始表现得很勤勉,指挥曹真、司马懿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几次攻伐。自从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一时没有大规模的北伐行动。曹睿就放松下来,开始大修宫殿,消耗了大量人力,耽误了农业。后来曹睿病危,他将太子曹芳托付于曹爽和司马懿两人,为二人日后相争埋下了祸根。

曹爽外强中干,是个十足的庸才,但他的野心却不小,一心要架空司马懿,独揽朝政。他说服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这是个有名无实的荣誉职位,司马懿就这样按照曹爽的心意被架空了。

面对曹爽逼人的招数,司马懿并没有急于还击,相反,表现得逆来顺受,谨小慎微。这一招果然蒙蔽了曹爽,他自以为得计,于是肆无忌惮,越来越骄横,渐渐失去人心。

这一时期,魏国几次受到吴国的攻击,都被司马懿率领部队给打了回去。立下这些功劳后,不但司马懿的食邑一再增加,他的子弟们也都纷纷受封为侯。纵然如此风光无限,司马懿依然保持了低调的处世风格。

与司马懿的低调相比,曹爽则继续飞扬跋扈。他专擅朝政,广结党羽,甚至随意改动国家法令制度,生活也无比奢侈,吃穿用度比皇帝还要讲究,一时间,人人侧目,认为他有不臣之心。为避曹爽的风头,司马懿主动称病,退休回家,不再参与朝政。

曹爽放心不下,就派即将赴任荆州牧的李胜借辞行之名,去司马懿家中探听虚实。司马懿焉能不知曹爽的雕虫小技,于是将计就计演了一出戏。

他出来见李胜的时候,是被两个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挪出来的。李胜一见,赶忙说明来意,我这次要到本州去担任刺史,今天特地来向您辞行。李胜是荆州人,所以把荆州称为本州。司马懿待他说完,刚要开口却忍不住喘起来,赶紧示意要喝水,婢女就把杯子端过来,他刚喝一口又咳将出来,水洒得满身都是。李胜见状搭讪说,唉,想不到您老病到如此地步。司马懿半天方才安定下来,中气不足地说,唉,人老了不中用了,你要到并州去啊,那个地方离胡人很近,你要多加小心,我病得这么重,看来我们是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小儿师、昭烦劳您照应一下。李胜听他把本州听成并州,连忙纠正说,我是回本州,不是去并州。不纠正还好,一纠正,司马懿表演得更加来劲了,啊?你是刚到并州啊?李胜只好再次重复,司马懿这才好像明白了过来,又说,我真是老糊涂了,你说什么也听不清,现在你回本州做刺史,好好干吧。

李胜告辞司马懿,就回复曹爽,让他放心,司马公如今就像风中残烛,来日无多了。曹爽信以为真,再不防备司马懿。殊不知司马懿早已下定决心,除去曹爽,并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公元249年的春天,皇帝曹芳去城外的高平陵扫墓,曹爽也带着自己的兄弟们随行,趁机踏春。临行时,有手下劝曹爽,不要将所有兄弟都带出城,以免城中有事缺乏照应。曹爽此时势力如日中天,根本想不到有人敢算计自己,自然也听不进这话。

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司马懿当然不会放过,他探听曹芳一行确实已经出城后,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洛阳城的各个城门。司马师也带着自己暗中召集的三千死士,占领了武器仓库和皇宫。然后,司马懿让自己的亲信占领了曹爽和他弟弟曹羲的军营。

整个洛阳城被控制住后,司马懿经郭太后的批准,上表曹芳,一一列举曹爽的罪行,并亲自带兵占据洛水桥头。在经过曹爽家门口时,曹爽家的侍卫弯弓搭箭要射司马懿,却被旁边的人制止了,这支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箭终究没有射出。司马懿顺利占据洛水桥头,彻底封死了曹爽的回洛阳之路。

郊外的曹爽接到司马懿的奏表后,大吃一惊,无论如何也想不通那个半截入土的老人怎么忽然生龙活虎了。惊慌之下,他甚至不敢将奏表呈交给曹芳。

曹爽有一个名叫桓范的谋士当时在城内,桓范假称持有太后诏书,混出城后便直奔曹爽所在地。司马懿派人去追,却没有追上。旁边的太尉蒋济劝他,曹爽向来不相信桓范,这回也不会信他的。司马懿这才稍稍安心,又接二连三派使者去向曹爽传话,说自己只想夺权,并无加害之意,如果他能够放弃兵权回来,仍然不失封侯的爵位。

桓范见到曹爽后,就向他汇报洛阳城中的变故,并力劝曹爽带着小陛下移驾许昌,然后调集全国兵力讨伐司马懿。这确实不失为一个扭转局势的妙计,只看曹爽有没有扭转局势的魄力。

司马懿派来的使者随后赶到,这些人都是曹爽平时的好友。他们说司马懿已经在洛水发誓,不伤害曹爽的性命,劝他不要大动干戈,还是听从司马懿的话,放弃权力,做个富贵田宅翁。

两种意见一时无法决断。曹爽在洛阳城外苦思一夜,天亮的时候,满脸倦怠的他走出营帐,将手中的宝剑无力地丢下,对等候在帐外的众人说:“太傅之意,不过是兵权,我不起兵,回家当个富翁算了。”桓范一听,脸色煞白:“曹子丹(曹真的字)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儿子,老子如今为你连累,也免不了灭族了!”

曹爽于是将司马懿的奏章交给曹芳,并说自己愿意伏法,请求曹芳免去自己的官职,同时又把大将军的印绶交出,命人送给洛阳城中的司马懿。主簿杨综一把拦住说,大将军,您交出印绶,恐怕难逃一死。曹爽摇头说,太傅不会失信于我的。

就这样,一群人意气风发地出来,垂头丧气地回到了洛阳城。司马懿等在城门口,仍按君臣礼仪拜见曹芳,对曹爽则看都不看一眼。

这场兵变之后,首先被逮捕的是桓范。至于曹爽兄弟,司马懿没有违背誓言,让他们保存爵位,闲居在家。但司马懿没有就此收手,他像逮住老鼠的猫一样拿曹爽慢慢消遣。他在曹爽府邸的四角各搭上一座木楼,派了八百个老百姓轮流守在木楼上监督曹爽的动向。曹爽待得无聊了,有时候就拿着弹弓去后花园打鸟。老百姓们紧紧盯着他,高声唱道:“故大将军东南行!”“故大将军西北行!”把往日显赫无比的大将军像个癞皮狗一样地羞辱。

按理曹爽这时候理应自杀,这也是司马懿的本意。但曹爽又犯了一个错误,他认为自己是皇亲贵戚,司马懿身为曹魏的臣子,是不会对自己太过分的,他又一次低估了敌人的狠毒。

此时的司马懿正在一点一点地收拢曹爽脖子上的绞索。他千方百计地罗织曹爽的罪名,不久就有人出来揭露曹爽曾经勾结同党何晏等人密谋造反。曹爽兄弟及其同党一律被处死,他们的家族,包括已经出嫁多年的女子,全部连坐被杀。被杀的人中有许多著名文人,所以世人有“天下名士减半”的叹息。

发生在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不见硝烟的战争,就这样以曹爽的完败告终。

司马懿的兵变看似是一个偶然的成功,其实是经过长期准备的致命一击。他不跟曹爽正面争权,却用率兵出征的方式保持了自己的威望,所以能够在仓促之间,以不多的兵力控制整个京城。此外,他的长期谦恭退让,助长了曹爽的骄傲自大,使其放松戒备,最后不得不俯首就降。

看似纯属偶然的表象,其实是各种必然因素无声无息悄悄铺垫的结果。智者与愚者的区别是:智者引领生活,愚者被生活引领,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智者以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捕捉到表象之下的必然因素,并加以利用引导;愚者只看到表面现象,无知无觉接受生活的引导,甚至沦落到被悲剧事件湮没的境地。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