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刘皇叔的命真是够苦的,这边还在和诸葛亮商量,怎么才能得到一块可供大展宏图的根据地呢,那边马上就要连遮风蔽雨的屋檐都要没了。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战旗直指荆州,本来预计又有一场血战,没想到轻轻松松就得到了荆州。首先是刘表恰当其时地死了,然后是刘琮在部下的劝说下识时务地投降了。当时听说曹操要打来了,襄阳城里乱成了一锅粥。刘表的小儿子、刚刚接班的刘琮就慌了,问大家怎么办,底下人就异口同声地说,投降啊。傅巽还开导刘琮说,用刘备来抵挡曹操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刘备败了,那么我们还是得投降曹操,一种是刘备赢了,那刘备一定不肯做您的部下。刘琮一听有道理,是赢是输我都没有好果子吃,那还不如提前投降了。

刘琮向曹操投降之后,才想起来知会刘备一下,就派一个叫宋忠的人来给刘备送信。刘备一听,大惊失色,心想这真是给我送终来了。此时曹军在新野,刘备在樊城,曹军一旦围住樊城,刘备只有死路一条。仓促之间,刘备和诸葛亮紧急商议,弃樊城奔江夏,赶紧占领军备粮草充足的江陵城。

刘军的撤退惊动了樊城的官吏、百姓,谁也不信任有屠城历史的曹操,决心跟着刘备走,刘备走到哪儿,大家跟到哪儿。刘备于是让关羽率水军沿汉水先行抵达江陵,自己则率领数千部队,带着老百姓从陆路赶到江陵。

樊城民众几乎倾城出动,十几万人拥挤在通向江陵的道路上。老百姓又没什么行军纪律可言,道路拥塞不堪,人群缓慢蠕动,每天只能行进十几里。

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时,诸葛亮曾经建议刘备,趁荆州军民人心骚动的时候,攻占襄阳,杀死刘琮,这样荆州就唾手可得了。刘备不忍心在刘表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对刘琮下手,更不愿意留下不仁义的名声,没有听从诸葛亮的意见。

不仅如此,在路过襄阳的时候,刘备还停下了逃亡的步伐,要对刘琮刘贤侄再做最后一次思想工作,希望刘贤侄能够迷途知返,浪子回头。但刘琮下定决心一条道走到黑,紧闭城门,不放刘备进城。无奈,刘备只好立马襄阳城下,向刘贤侄殷殷地喊了一番话,这番话没有打动刘琮,却感动了襄阳城内很多官吏百姓,史载:“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刘备的魅力确实太大了,襄阳的官吏百姓也加入了逃亡的队伍,通往江陵的道路更加拥塞,行进的速度越发缓慢。这样走下去,刘备很快就会被曹军俘获,左右都劝他不要管百姓了,骑马先跑到江陵。然而,刘备摇摇头,坚定地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以人为本”这四个字在中国历史上就是这样第一次被提出来的。

人们愿意在危急关头把刘备当做靠山,刘备又怎么忍心丢下这些百姓呢?刘备愿意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诠释一个叫做“仁义”的词,而命运这一回是否会眷顾刘备呢?

此时曹操已经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已经过境,就派勇将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直奔江陵,抓住刘备,抢占江陵。五千虎豹骑真像一群凶猛的虎豹,以一天三百里的速度全速前进,很快在当阳县长坂坡赶上了刘备的队伍。

当时刘备军夹杂在百姓当中,看到曹军赶来,百姓们慌得乱作一团,冲乱了刘备的数千步骑,长坂坡顿时乱作一锅粥,百姓互相践踏,部队散乱无章。不光是刘备傻眼了,连曹军也傻眼了,到底该杀谁啊?

不远处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孤桥,张飞聚拢本部骑兵二十余人,护送刘备过桥到了对岸。刘备惊魂稍定,发现身边只剩下诸葛亮、几个谋士和数十骑亲兵,妻子甘夫人、儿子刘禅和两个女儿都不知去向。再看对岸,尘土漫天,哭声遍野,哪里看得到妻儿的踪影。

这时有人来报告说,刚看到赵云直奔曹军,肯定投降去了,刘备顺手拿起自己的护身手戟投向那人,大喝道:“子龙不弃我走也!”

没错,赵云发现主公的妻儿不在,当即返回寻找。他单枪匹马杀入重围,找到甘夫人、刘禅等人,把他们护送到河对岸。

血战中,刘备的军卒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二十多人,曹军毫无抵挡地迫近桥头。张飞本来一人挺立桥头,牢牢地护住桥,现在一看,形势危急,知道此时若后退一寸,敌人必然会全部拥上来。于是,他像一座雕塑一样,稳稳地站在当阳桥头。

大战中,所有人都东奔西跑,面色惊慌,唯有一人纹丝不动,威武异常,将逐渐逼近的曹军视若无物。曹军大异,夏侯惇、夏侯渊、许褚、曹仁、李典、文聘等万夫莫挡的猛将都不由得在他的威慑之下放缓了脚步。有认识的人悄悄说:此人即那万人敌张飞!

曹军虽然害怕,依然试探着一步一步地前进。张飞依然纹丝不动,只剩十来步时,忽听他一声霹雳,厉声吼道:“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不由一惊,再看张飞瞋目欲裂,长矛凭空扫过,卷起一阵朔风。曹军彻底胆寒,再看张飞背后的树林里尘土飞扬,隐隐似有埋伏。曹军于是个个掉转马头,溜之乎也。

在《三国演义》中,张翼德长坂坡一声吼,吼得桥断掉、水倒流,这是夸张的。张翼德确实吼退了追兵,另外赵子龙确实是救了刘阿斗,但刘备并没有摔孩子。

这一战中,不仅刘备的家眷失散,徐庶的老母也被曹军掳走。于是,徐庶指着自己的胸口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尽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刘备虽然不舍,却能理解孝子徐庶的心情,只好洒泪而别。这一别,果然天涯相隔,再无重聚之日。徐庶自入曹营,就一言不发,不给曹操出任何主意,用他的缄默坚守了对刘备的忠心。倒是曹操待他不薄,先后封他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不过这回在刘备的身上,曹操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没有继续追击刘备,也许他以为刘备已经被彻底打垮,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了。然而命运是一个太有创意的编剧,而刘备是一个遭遇不循常理的演员。当然,此时,不仅曹操不知道这件事,连刘备也全不知晓。

刘备虽然摆脱了曹军的追杀,但他自己也输尽资本,身边连兵带将、连文带武,只剩三四十个人了。此时,刘备也几乎丧失了他一贯不倒翁般的信心,江陵是去不了的了,何止是江陵,天下之大,刘备竟是没有一处容身之地。

先是被曹操从中原赶到南方,现在又从南方被赶出,走投无路的刘备甚至动了投靠苍梧太守吴巨的念头。当时只有中原和南方是群雄角逐的之地,苍梧是现在的广西梧州,当时属于交州,是一块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的边角末地,到了那里就谈不上什么作为了,可见刘备确实走到了穷途末路。

那么,再次跌入人生低谷的刘备,到底还有没有机会上演一次奇迹?

纵观刘备一生作为,说他怎么忠于东汉王朝,倒也不见得。他虽然一杆汉旗打到底,那也不过挂羊头卖狗肉罢了。自始至终,刘备有个信念贯穿始终,那就是:远恶趋善,坚守仁义。即便是那些贬低刘备的史家,也很难寻出刘备欺压良善、作恶多端的明证,最多指责一句“大耳儿”虚伪。然而若将这种虚伪贯穿一生,那也是十分难得。在三国诸雄中,刘备身上发生的奇迹最多,他总能够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柳暗花明,再逢生机,不能不说是连天意都会眷顾仁义的人。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