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曹操在中原开疆拓土的时候,孙权父子也在江东建立了他们的基业。如果我们打开地图,就会发现长江的走向是由西向东,唯有在芜湖和南京这一段向北偏了偏,这一偏就偏出了江东和江西,而江东就是孙氏父子的地盘。

江东集团的创始人是孙坚,奠基者是孙策,使它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则是孙权。

话说孙坚在打刘表时,由于鲁莽遭人暗算,去世时年仅37岁。他的大儿子孙策18岁,二儿子孙权11岁,下面还有两个幼子和一个女儿。

孙坚死后,孙策把老母幼弟托付给朋友,自己带上二弟孙权,径直去找袁术,要求率领父亲的遗兵前去攻打黄祖,为父报仇。袁术原以为孙策不过是个不明世事的青年,没想到他竟然有如此胆识,大为赏识,常对人说,如果我有孙策这样的儿子,即使死了也没什么遗憾啊。

袁术将孙策留在身边,并把孙坚的一些遗兵交给他。凭着这点力量,孙策当然无法为父报仇,更谈不上继承父亲的事业,只好暂时屈居袁术帐下,等待时机。

袁术虽然赏识孙策,但更顾忌孙氏在江东的影响,所以对他一边倚重一边压制,多次对孙策许愿封官,到了事后却不兑现,孙策渐渐有了脱离袁术的打算。

194年,袁术的部下吴景、孙贲在江东一再受挫,孙策向袁术提出去帮助这二位稳住阵脚,袁术答应了孙策的请求。第二年,孙策带着一千多人的队伍,返回江东,沿途还打出了招兵宣传单。

孙策在江东素有“小霸王”的美称,打起仗来“莫敢当其锋”,很有乃父风格,史书上又说孙策“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就是长得帅,喜欢说笑话,为人大度。有本事,外表美,性格好,这样的人在今天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偶像级人物,当年更是“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就是士人也好,老百姓也好,都非常喜欢孙策,愿意为他去死。

这么多人都愿意为孙策去死,招兵工作自然红红火火,队伍还没有走到江东,就增加到四五千人,再加上好友周瑜也带着自己的队伍加入,孙策终于有了自己的力量基础。他一路攻城拔寨,破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江、庐陵等郡,建立了自己的地盘。

196年,袁术公然称帝,孙策断绝了和袁术的关系,这说明孙策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此外,孙策还大气聪明,善于用人。

孙策手下有很多人才,有一些是他父亲留下来的,如程普、黄盖,但他自己也招募了一些,比如周瑜、张昭。

张昭有文采,有才干,写得一手好字,孙策就让他当秘书长,军务政务都交给张昭处理,以至于北方那些文人知道江东有张昭,却不知江东有孙策,给江东写信时总是一再赞誉张昭。

张昭接到信就感觉非常为难,在人手下干事的最怕功高盖主,抢了领导风头。领导因此嫉妒,给双小鞋穿穿,那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不料孙策知道这件事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给张昭讲起了齐桓公的故事,说齐桓公当年就是把所有的军政事务都交给管仲,手下的人只要到齐桓公那里去请示工作,齐桓公就说你去问仲父,于是就有人说齐桓公,这也问仲父,那也问仲父,你这国君当得太容易了吧?齐桓公回答说,这个国君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没有仲父之前我很难,有了仲父我就很容易了,国君的辛苦就在于寻找人才,一旦找到人才,他就安逸了。

讲完这故事,孙策对张昭说:“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齐桓公在仲父的辅助下成就了霸业,我有了张昭难道我就没有功劳名声吗?说完,又是哈哈大笑。

孙策深谙用人之理,知道要想让人才全心全意地辅佐自己,就必须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所以孙策告诉大家,你们在我这里不用害怕风头压过我,你们也压不过我的风头。

孙策既有人主的大气风范,又有英雄的逼人英气,不仅吸引了一批人才为他尽心卖力,还使他与英雄之间惺惺相惜。

太史慈就是其中的一个,太史慈原来在刘繇手下,是自己的对手。一次他们狭路相逢,孙策这边有十三个人,太史慈只有一个人,太史慈问孙策,你敢跟我单挑独斗吗?孙策说行啊。两个人就打起来了,越打越火,近身肉搏,孙策一把把太史慈背上的戟拔下来,太史慈也一把把孙策的头盔拽下来了。两人势均力敌棋逢对手,有了惺惺相惜之心。

后来的一次战斗中,太史慈做了孙策俘虏,孙策听说后亲自赶来为他松绑,然后拉着他的手说,太史兄弟,我们又见面了,如果我做了你的俘虏,结果会怎样呢?太史慈直率地回答,那可不好说了。孙策就笑着说,好了,我们不要打了,我们合作,共图大事。

从此,太史慈就跟着孙策。太史慈名声在外,连曹操都想将他收归帐下,曹操还给太史慈寄了个包裹,里面装了一包中药——当归,什么意思不言而喻。但太史慈始终没有离开孙策,后来孙策死后,又尽心辅佐孙权。

人才决定一切,孙策如此善于聚拢人才,在他的领导下,江东基业发展很快。然而人无完人,孙策虽然是一个优秀的英雄,一个大气的人主,但他也有缺点,那就是爱杀人,好面子。正是这两个缺点,最后葬送了孙策。

孙策是小项羽、小霸王的话是许贡最先说出来的。许贡特意给朝廷上书,先是盛赞了一番孙策,接着话锋一转,说这样的人必须控制,建议朝廷把孙策召到京城里去监控起来,以免他在外面为非作歹。

孙策知道后,就把许贡杀了。许贡死后,他的门客自然要为主人报仇。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颇有政治头脑的孙策打算借机袭击许都,效仿曹操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料还没有来得及行动,一次单骑出行时,孙策为许贡的刺客所伤。

史书记载说,当时并没有伤到孙策的要害,只是把他的脸划破了,大夫过来给孙策贴了块膏药,对他说,只要静养百日,即可痊愈,没有生命危险。然而孙策是个帅哥,像鸟儿爱护羽毛那样爱护自己的形象,大夫走了之后,就拿过镜子来照。这一照,看到脸上黑黢黢的膏药,就大吼一声:“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我的脸都变成这样了,还提什么建功立业啊?这一声大吼,伤口绽开,血流不止,当夜就去世了。这真是宁死也要面子,看来帅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孙策如果按照计划,成功袭击许都的话,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就当是孙策,天下兴许就大不同了。遗憾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孙策去世时比自己的父亲还年轻,年仅26岁。然而,他虽然继承父业不过八年,却一手为江东基业夯实了基础,连陈寿在《三国志》中都评价说: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孙策当得这句评价,因为,他还为江东基业选拔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孙策有三个弟弟,其中老三孙翊“骁悍果烈,有兄策风”,最像孙策。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选择接班人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个像自己的,延续自己的执政风格,所以大家都以为孙策会挑选孙翊为自己的接班人,没想到他挑选了孙权。

孙权和孙策是很不像的,正如办理交接的时候,孙策对孙权所说的:“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率领队伍去打天下,你不如我;团结部下巩固已有成果,我不如你。

伤口爆裂的这天晚上,孙策预感到自己命在旦夕,于是招来张昭等人,对他们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中原正在大乱,而我们这个地方却可稍获安宁,以观天下成败,请诸公好好地辅佐我的弟弟。

这番说辞,事实上定下了江东集团的执政方略,那就是“守”。三国时代,曹操在中原蓬勃发展,孙氏在江东步步为营,那么刘备此刻又在哪里,做什么呢?

孙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领导,他意识到对于江东集团来说,打江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依照当今天下的形势,江东的历史使命应该易攻为守,而守江山则需要弟弟孙权这样不急不躁、老成精明、善于选贤举能的人。以后的事实证明,孙策的决定是正确的。然而孙策显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一味斗勇,不知避祸,导致了英年早逝的悲惨结局。看来一切悲剧都是人的悲剧,人的悲剧又往往是自己的弱点所致。或许正因如此,希腊神庙的柱子上镌刻的那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成为千古至理。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