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三月,连日大雨使得江淮大地河水渐涨,人心惶惶。人们担忧的是自己的生计和性命,这十年来的黄淮流域,不是洪灾就是饥荒,元朝政府管理不力,盗贼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身处这种环境,颍州地区白鹿庄的庄主韩山童看不到未来如何,胸怀大志的他颇为苦闷。韩山童祖籍原是赵州栾城,因祖父是白莲教的传播者,他自小就受到白莲教的影响,骨子里充满了反叛,常常不满现实。长大后,韩山童仍以白莲教为名聚集民众,广收弟子,河南及江淮地区的人们非常崇拜他,信任他。但韩山童并不想一辈子当个小教头,他有着更远大的理想。

韩山童认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做一番事业,他的心一直被一件事搅动着,那就是前几年反了朝廷的方国珍。方国珍在海边称王,浙江行省的官兵都奈何不得他,势力越来越大。韩山童的心,每想到这件事就很激动,那是一种冲动:证明自己,发展自己,展现自己能力的冲动。

这个冲动在韩山童那里渐渐变成行动,他总觉得这种世道为成就一番事业提供了机会。

韩山童深思很久,决定集合信众反抗朝廷。白莲教在这一地区流传甚广,除了韩山童是总头目,还有其他几个负责人,韩山童计划的第一步是先召集各位负责人,征求意见。

这一日,仍是阴雨蒙蒙,颍州地区的白鹿庄山村平常是一派世外桃源的安详,今日却有些异样。两位陌生人披蓑衣,戴斗笠,匆匆行至庄上,直问庄主在何处。守门人正要领来人去见庄主,庄主韩山童径自走过来了。韩山童身高七尺,头戴红布巾,颇有洒落气度。庄主亲自把两位来者迎至后院的白莲堂上。

白莲堂已经有四位客人就座,他们是各地白莲教的负责人: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韩咬儿。韩山童忙向各位介绍说:“各位仁兄,这两位就是颍上县城里的盛文郁兄、王显忠兄,是县里白莲教的头领,自己人。”几人稍稍寒暄,又是一片寂静,寂静中隐藏着些许压抑,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正待爆发。韩山童坐在庄主的位子上,沉着地想着什么,一声不响。其实聚集之前,韩山童已经用密信透露了此次商讨的事情。

沉默中,刚刚到来的盛文郁轻轻咳了一声,环顾四周,最后对韩山童说:“庄主,最近县城闹得沸沸扬扬,说是朝廷要修治黄河。”

在座的各位并不惊讶,只是互相对视了一下,好像已有所闻。

“哦,这事看来是真的了,但不知何时开工?”韩山童一脸沉着。

盛文郁连忙起身答道:“宰相脱脱不顾异议,将于今年四月,在黄淮地区征数十万农民开工修整黄河,发汴梁民夫十五万,泸州戍军二万,大兴工程,预计开河二百八十里,让黄河决堤的地方重回旧道。”

“如今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可说是民不聊生了,哪有心思为朝廷效力修治黄河?我看元朝离灭亡不久了。”说话的人正是刘福通,此人性情豪爽,有智谋,跟随韩山童在民间传教多时,很受众人爱戴。

韩山童略有所思地说道:“如今这世道,看来只有靠自己撑起一片天地了,指望朝廷是没什么可能的。如今朝廷若要征集民众修黄河,只能引起民众的反感怨恨,依我之见,这是聚众反叛朝廷的好时机。”

各位头领此前也都有过慎重考虑,在韩山童的鼓动说服下,纷纷响应,推举韩山童为首领。

得到各位首领的支持,韩山童辗转反侧,一宿无眠。虽然在江淮地区靠着白莲教的名义,他声名远扬,可是想要反叛朝廷绝非易事,而且他心里明白,反叛朝廷是用生命赌未来,一旦失败绝无东山再起的可能,所以这次起事必须小心谨慎,只能成功不可失败。

次日清晨,白鹿庄依然弥漫着淡淡水雾,近溪远山都透着春日的清新。白莲堂上依次坐着昨日那几位首领,显然各位昨夜难眠,略显疲倦的脸上有激动,也有忧虑。他们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反叛朝廷,如何取胜。

韩山童对众人说道:“今日请各位仁兄商讨反叛朝廷一事。恐怕昨日的商讨已经走漏风声,所以就算现在不反叛,如有人通报朝廷,我们也难逃罪责,不如决心做出一番事业。”韩山童还是有些担心各位首领的意志不够坚决。

刘福通道:“反是一定要反,但是不能无故反吧?自古讲究师出有名,要想人心齐,得想个好的口实。”

什么口实呢?堂上一片讨论声。

只见刘福通站起来,朗声道:“宋朝灭亡不过才七十余年,遗民较多,江淮、黄淮地区的汉人多不服蒙元统治,反心一直都有。如若借着亡宋的名义,先攻下附近的州县,同时鼓动修黄河的十几万民夫反叛,应是得人心之举。”

韩山童立即走向刘福通,应声:“好”,对着众人神秘地一笑道:“各位稍等,且看一样宝物。”

堂上众人一时不知韩庄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见韩山童关上房门,谨慎地取出一个陈旧的黄布包。众人依然一脸迷茫,屏着气息,不知韩庄主到底要展示什么宝贝,跟起事有何关系。

“诸位且过来一下。”韩山童边说边小心打开层层叠叠的布包。众人凑过来,片刻之后,才看到是一个小锦盒,韩山童正色道:“各位都是我的好兄弟,我也不必相瞒自己的身世。请看看这个传家宝。”众人互相狐疑地彼此看看,依然不知道韩庄主到底要说明什么。韩山童打开锦盒,轻轻取出盒子里的东西,原来是一块玉印。韩山童说:“各位看看这个玉印,就可以知道我的身世来历。”

众人细细辨认,却难分辨出印文到底是什么。曾做过朝廷小官的杜遵道研究半晌,大惊道:“这……这可是天子之宝啊!”众人再看,将信将疑,都怔住了,齐齐望着韩山童。

韩山童沉沉地说道:“实不相瞒,这是大宋天子宋徽宗的玉玺。说来话长,靖康二年四月,金人虏宋徽宗,皇室潜逃。为避免金人盘查,太上皇将这块玉印,偷偷托付给一个随从,让他在民间的儿子收藏,这个儿子从此改名换姓,叫韩明。这块玉印也代代相传,传到我这里已是第九世了。”

众人面对此番情形顿时失语,不知这玉印是真是假。韩山童正色道:“我祖上还传下另外两件宝物——徽宗的画和内府的玉镇纸。各位请随我前往观看。”几经周折到了一间秘密房间,韩山童这般介绍这两件宝物如何如何,众人由狐疑逐渐变得相信了。

回到堂上,众人犹在不可思议之中,韩山童唤人去喊夫人。

只见韩夫人抱着一个小孩进来。

众人不知这又是为何。韩山童指着孩子诡异地说道:“恐怕你们还不知道他是谁?”

刘福通说:“这不就是令郎吗?”众人皆说:“是啊,是令郎啊?”

韩山童道:“这是我从民间收养的孩子,他可是大宋朝的皇子。我乃宋代宗室。”

这仿佛一出戏剧,众人心中狐疑,却无法发问。

刘福通说道:“原来韩庄主是宋代宗室,有天子玉印,收养皇孙,当恢复宋室才是。如今时机成熟,我等应鼎力相助,恢复大宋伟绩。”众人当下拥立韩山童为主,决意即刻采取行动谋划大业,反元一事算是达成了共识。

刘福通化身为颍州商人,带领几个随从,前往黄河沿岸准备发动民工反抗朝廷。

同时,韩山童在黄河沿岸散布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还让几百个教徒扮成修河的农夫,暗暗在这些河工中宣传这些思想。此时,元朝政府所拨的修河经费被修河官贪污,河工拿不到工钱,连饭都吃不饱,心中都对朝廷充满了怨恨,对这种传言半信半疑,热衷于传播。不久,河南、江淮一带的农民都知道了。

这一日夜晚,黄河岸边劳累饥饿的河工已经沉沉睡去。刘福通令随从悄悄走到正在修治的一个岸口,向河工快要挖到的地方扔进去一个重物。这是韩山童让人秘密凿制的一尊石像,这尊石像脸上只有一只眼。偷放石像的事情,也只有韩山童和刘福通知道,其余首领和随从其实都蒙在鼓中,因为韩山童心里明白,这些人中刘福通最具魄力和胆识,是成大事的人。

隔了几日,修河工在挖土时从深处挖到一尊石像,这尊石像居然同传闻中说的一样,是一只眼的,在场的河工全都惊呆了,面对裹着泥巴的石像不知所措。而挖出石像的消息也在附近的民工中不胫而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过了一会儿,有一个中年男子走过来,绕着石像东看西看,半晌才说:“不知大家听说过最近流传的童谣没有?”人群中挤出一个河工大声嚷嚷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其余的人都讪讪的不敢言语。中年男子道:“正是,看来这是上天的预言,明王即将出世。”说罢即走,留下议论纷纷的人们。这中年男子就是刘福通,他已暗中派人在人群中鼓动反叛。

这边的白鹿庄,韩山童聚集了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祭告天地,宣称自己是宋徽宗第九代传人,要起兵恢复宋王朝,韩山童被推举为明王。众人决定起义,以头裹红巾为标志,四处宣传起义之事。但是白莲教中,也有一些人不信韩山童编造的身世和谣言,泄漏了机密。还未起事,白鹿庄就在一个深夜被县衙官兵团团围住,将韩山童捉了个正着。刘福通从密道带着韩山童的妻子和儿子韩林儿匆忙逃离。

离开白鹿庄,刘福通不得不尽快起义,否则只有被朝廷捉拿追杀。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占领颍州。

刘福通命盛文郁等数千人先后进入颍州城做内应,他自己率领人马在城外攻城,以誓死的勇气和决心,不到半日夺得了颍州城,很快又攻下颍上县。同时,刘福通派人赶往黄河岸边杀了监工,鼓动河工起义,此前河工已经人心不稳,听了这些人的宣传,都有了反叛之意。数日内,河工们纷纷加入刘福通的队伍,头上都裹着红巾,穿着草鞋,手持刀枪棍棒,红巾军很快发展到五六万人。刘福通乘胜出击,夺了朱皋镇,开官府粮仓济民,盛文郁破河南罗山、真阳、确山三城,红巾军的势力和实力大增。

韩山童的起义策划虽然失败了,但是却为刘福通的红巾军打下了基础。而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在元末农民起义中是较早且影响较深广的一脉,此后很多起义军都是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反叛朝廷。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