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惊天动地的枪炮声于11日传到北京,清廷急令陆军部大臣荫昌带兵南下镇压。这个时候,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一处庄园里,一个身矮体健、目光如电的半百老头身披蓑衣、手持鱼竿端坐在秋雨蒙蒙的池塘边,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容。

这个人就是对民国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袁世凯。

1881年,二十二岁的袁世凯科举失利,弃文从武,以其过人的精干走上一条青云之路。1895年,在李鸿章的举荐下,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练兵地点在塘沽至天津间的某地,因那里有一个小火车站,著名的"小站练兵"由此得名。

袁世凯是清末军政界的罕见之才,他对军中大小事务了如指掌,连最基层的军官都可以认全。呕心沥血中,他却经常说:"这毕竟比读书做文章容易得多!"一派大将风度。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成绩可以从一内一外两个大人物的评价中窥见一斑。1896年,督办军务处大臣荣禄到小站检阅了新建陆军后,回京后在给皇上的报告中说:"近年所见各军,尚无出其右者。"1898年,英国海军司令贝思福到小站参观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后,给予极高的评价,对袁世凯也大加称赞。

然而袁世凯的理想可绝不仅仅做个称职的军官,然后搞个统领天下兵马的传统荣耀。清末的乱世中,他的目光看得比一般文武官员长远得多。当然他也不知天下究竟会发生什么,但已经在为未来着手准备。

小站练兵之时,有这样一个程式:教官向士兵大喊问话:"我们吃的是谁的饭?"士兵高声答:"吃的是袁宫保的饭!"教官再喝问:"我们穿的是谁的衣?"再高声答:"穿的是袁宫保的衣!"最后问:"愿意为谁效命?"士兵斩钉截铁齐答:"愿意为袁宫保效命!"

不可小看语言对人的意识的控制和感染作用。古人学习,摇头晃脑天天背四书五经,一点教学方法也不讲,结果儒家经典在人们脑子里扎根却比什么都深,原因就是那么一遍遍地背啊背,书中内容就不知不觉在脑子里越钻越深,自然支配了行动。新军士兵们这么拼命喊来喊去,一天又一天,本来疑问"大清国的军队,咋成了你袁世凯家的"的士兵,也慢慢认同自己就是受了袁某人的恩,该当老袁的家奴了。

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其在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建陆军为基础,着手进行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的建设。至1904年,先后编成三镇。1905年5月,以北洋常备军、京旗常备军和原武卫右军、自强军一部为基础,在京、津、鲁地区建成北洋六镇。

民国建立后控制中国政局十六年的"北洋军阀",发源就在这里。

在袁世凯的苦心经营下,跟那些松垮腐朽的军队不同,北洋军是一支现代精兵;跟那些深受革命思潮影响的军队不同,北洋军没有受到革命党人的渗透,对袁世凯忠心耿耿。

从1902年开始,袁世凯陆续兼任参预政务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等职,号称一身兼任八大臣,势力从军事扩张到政治、经济各方面,远超过了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位在清朝混得最好的汉人官员,成为清廷中最有实力的人物。

那么,这个最有实力的人物怎么在1911年剧变之时跑到了河南乡下钓鱼?

随着袁世凯势力的剧烈膨胀,清廷越来越觉得此人是个隐患,王公贵族一边要利用他的才干,一边又对他要成尾大不掉之势忧心忡忡。在慈禧太后死去之前,袁世凯就是清廷的的暗中提防对象。

而袁世凯绝非思想守旧之人,他其实拥护立宪,在清廷立宪有进展时,就顺势提出宗室贵族不得干预政事,这让王公们怀恨在心;他还提出用太监很不文明,应该裁掉,这一提议让宫内太监炸了窝,一次袁世凯退朝时一百多太监把他围在当中,指责谩骂,咆哮不已,还是庆亲王奕劻向太监们保证不予裁撤,才给他解围。

袁世凯的权势和锐气已让他成为紫禁城公敌,慈禧对他疑忌丛生。1907年,袁世凯被以明升暗降之法调离北洋军,回北京担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试图斩断他在军中人脉。

慈禧死前,定醇亲王载沣之子、三岁的溥仪接掌大清江山,在溥仪成年前由载沣摄政。这个消息更让袁世凯倒抽一口凉气--载沣就是光绪的弟弟,而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十分倚重袁世凯;尽管袁世凯思想上倾向变法,但他考虑到第一强人慈禧是反对变法的,因此盘算之后扎向了慈禧的怀抱;皇帝与太后的较量中,因有了袁世凯对光绪的叛离,变法派顷刻间一败涂地。

而光绪在慈禧死亡前一天暴毙,除了是被慈禧暗害的猜想之外,另一传说就是死于他袁世凯之手!

且不说袁世凯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仅凭现在光绪之弟载沣摄政,成为了事实上的皇帝,他袁世凯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袁世凯试图改善处境,他狠拍载沣一记马屁,以国家需要长君为由,建议载沣自己做皇帝。

载沣不但不听从,还给了他好一顿申斥。

载沣跟他哥哥光绪差不多,性情懦弱,才干有限,但他监国摄政之初,还是真想烧一把火:除掉袁世凯。

这个意图表露之后,清廷一阵角逐,恨袁世凯者(包括载沣自己)巴不得早点动手;但也有亲袁世凯者,比如贪财而让袁世凯用银子喂饱了的庆亲王奕劻,就大讲袁氏之不可杀。而物伤其类的老政治家张之洞,明白地说:"皇上太小,这个时候随便杀大臣会引起什么猜测呢?"

载沣迟迟没有下手,真正原因还是奕劻说的那句--"杀了袁世凯,北洋军造反怎么办?"

袁世凯感到自己的处境凶险无比,虽然他呕心沥血打造的北洋六镇是除了他袁某之外谁也不买帐的,但是在这京城宫里,某一刻载沣一声令下,几个兵跑来抓住他就拿刀把头剁了,他袁世凯又能怎么着?

惶惶不可终日中,清廷对他做出了决定。1909年元月2日,载沣以皇帝名义颁发上谕,声称朝廷本想继续重用袁世凯,可没想到你脚上害病害得走不了路,什么职也胜任不了,因此现在命你袁世凯回老家养脚病去,以表示朝廷对你的体恤。

袁世凯的脚年轻时在朝鲜是负过伤,但平时根本看不出来,只有快步行走时才显得有点不灵活。清廷只是要找个罢免他的借口而已,管它伦不伦,类不类。

命保住了,官全罢了,权倾一时的袁宫保转眼就变成丧家之犬。

袁世凯谢过皇上关心他的脚的隆恩,回他的老家河南项城住了段时间,五个月后,他买下天津盐商何炳莹在河南彰德洹上村的一座大庄园居住。这座庄园面积达二百多亩,但袁世凯一来又把它扩大到四百亩,在里面引水成湖,植木成林,又修亭子又建楼阁楼,搞出什么"八大景"……

他知道清廷对他猜忌之深,要保命,就得让清廷看到你已经被吓倒了,只弄园林不想再问政事了。他给这个后来成为北国名园的庄园取名"养寿园"--现在我也就是在这钓钓鱼安度晚年了。

在这悠闲散漫的"养寿"生活的背后,袁世凯一刻也没有闭上他警犬般的眼睛。虽然他被一脚踢出京城,但他早已羽翼丰满。一帮老部下,随时给他送来最新的内部消息;他的书房里订着各地的报纸,而养寿园内还专设有电报房。天下风云,尽在山水园林间的袁世凯眼底。

第一时间更新《民国多少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