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向儿童传授知识时比较方便简单,我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教学用具来帮助他们建构与发展心灵。在“儿童之家”,儿童有选择教具的自由,他们可以随便使用教具,对于那些他们没兴趣使用的教具,我就毫不姑息地将它们扔掉,最后剩下来的教具都是能够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兴趣的。

在“儿童之家”,教学用具分为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和数学教具,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用途。

日常生活教具具有锻炼孩子的感官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的作用。对儿童来说,平衡动作对智能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手眼的协调发展能够为孩子日后的写字、画图做好准备,例如,只有手部的肌肉发育得很好,儿童才具有写字的可能。在“儿童之家”,我们每天让孩子使用教具去锻炼手部肌肉,随着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就会很顺利地学会写字了。

另外,儿童人格的形成以及孩子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惯的培养也离不开日常生活教具的使用,这些都是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例如,当教室里只有一套教具,并且被一个小男孩在玩儿时,如果一个小女孩也想玩儿的话,她就只能“等待”。我们可以认为日常生活教育是基础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教具不能发挥作用的话,以后的感官教具和数学教具部分就不会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很难达到最大地开发孩子感官与数学的效果了。

感官教具具有包括视、听、嗅、味、闻、触、压,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在内的巨大范围。用具体实物来展示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使孩子认知的敏锐性得到启发,这就为老师进一步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通过“嗅觉瓶”这个教具来锻炼儿童辨别气味浓淡及感觉各种气味间的差异能力。

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感官教具促进儿童各种感官的发展,促进儿童“自发性”的发展,让儿童能够观察和思考时更加主动;并且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也能够被培养起来,使儿童能够养成从观察到试验的科学习惯。比如,在“儿童之家”,教师使用感官教具来训练儿童观察能力时,必须同时让孩子从教具中辨别相似物体和对比物体,从而促使儿童进行判断,在其心智上产生“推断”,最终形成“决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我们再举圆柱组这个典型的视觉感觉教具来进一步阐释: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这套教具,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能够将圆柱放回到适当的洞里,而在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他们知道都是圆柱体但长短、粗细具有差异性(圆柱的高度不同或直径不同)或者排列的次序存在差异(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这样就会进一步引导孩子运用“了解”和“思考”能力对事物进行判断。因此,感官教具的使用集中重点在儿童的“工作过程”中,而不是注重结果。希望家长和教师能够重视这一点,否则就会弄得“本末倒置”。

最后我们要谈一下数学教具。人类的学习经历着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就只能以具体、简单的实物来对孩子们进行训练,这样孩子们学起来才比较容易些。孩子们在动手练习的过程中,先了解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然后自然就联想到具体物体与抽象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儿童之家”,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明白0、1、2、3、4这五个数字的概念,就在“纺锤棒箱”五个空格的上方分别标0、1、2、3、4;然后在相应的数字下放入同等数量的棒子。这样比较直观的演示使孩子们亲眼看到各个数字间的比较,能够知道1、2、3,……是什么,并能将“数量”(一根棒子)与“数字”(1的字形)结合起来。这种用“数棒”教学使孩子了解数的概念仅是我们数学教具的第一个步骤,接着我们将会循序渐进地帮助儿童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形(符号)之间的关系,最后再进入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的教学中。因此,我们的“儿童之家”囊括了数学上的许多基本概念的数学教具,它们为孩子掌握良好的数学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目前,有些教育者持有这样的观点:在儿童教育中,教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给孩子提供教具并不需要计划,也不要受到任何限制,给他们大量的教具进行练习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是,我们认为为孩子提供过少或过多的教具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教具的过少可能导致儿童学习上的停滞不前,教具过多会让孩子出现犹豫不决、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

教具是我们教师启发孩子时利用的媒介,在设计和使用教具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具的外观要能够对孩子产生吸引;教具一定要对孩子具有教育意义。所以,五颜六色的教具不要使用,我们要使用简单朴实、色调纯净的教具,如此才能够突显教育目标;提供给儿童用的教具就要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因此要考虑到儿童的能力等方面来决定教具的大小、尺寸、重量等;在设计上,每一个单独或联合使用的教具,都要具有各自的步骤和顺序;而且不管在设计上还是使用方法上,都要做到遵循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使孩子们能够了解步骤,培养他们重视秩序的观念,从而间接地培养起孩子的“内在纪律”。

第一时间更新《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