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总是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自己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英国儿童健康协会曾在伦敦动物园举办“孩童世界”展览,这一展览为人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此次展览模仿了不同年龄的孩子的体验。当成年人戴上厚厚的眼镜时,他们眼前的模糊世界就仿佛是孩子感受到的世界;当他们戴上手套系鞋带时,体会到的是学步阶段婴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心理专家认为,这个展览重现了人的成长经验,让成年人重新获得了对儿童的全新认识。我认为,作为父母,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种降级的感觉,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孩子。在圣诞节期间的展览会上,成人会为琳琅满目的礼品而高兴,而在孩童的眼里,这是一个杂乱的场面,充满着人的大腿、屁股、鞋子以及其他庞大的物体。所以,成人们可以把自己的心态落到与孩子一样的水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现实世界,这样大人对孩子的很多想法和行为,就很容易理解了。来看一则实例:一家人到户外去活动,弟弟和哥哥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扭打在一起,结果弟弟的鼻子被擦破了一点皮。父母当时既生气又紧张,把哥俩都教训了一顿,并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玩,竟然打架?弟弟非常委屈地说:“我和哥哥本来是好好玩的,我们只是想比比谁的力气大,摔跤玩,不小心就摔倒了。”哥哥说:“是啊,都是那个地不好,那么硬,把弟弟的鼻子都弄破了。”听到这里,父母不禁脸上有些发红,是啊,孩子们并没有因为鼻子的问题而不高兴,他们还沉浸在摔跤的乐趣中,摔跤所带来的乐趣远远大于鼻子被碰破这点儿小事;更何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俗语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们都这样不以为意,当父母的为什么还要训斥他们呢?这时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告诫他们,以后玩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与大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作为成人,不能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审视孩子,滔滔不绝地训斥孩子,而应该蹲下身和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做到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呢?

首先,学会倾听,成为孩子的忠实听众。孩子是一本无字的书,书的每一页,浸透着父母的心血和关爱。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小太阳”,众多行星围着“太阳”转,孩子却不愿当“太阳”,而要做“星星”,因为“太阳”太孤独,“星星”有很多朋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害怕孤独,渴望倾听,渴望父母当他们的“孩子王”,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因此,聪明的父母是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而不是做一个高明的说者。孩子的问题有时候似乎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满脑子都是稀奇古怪的想法,不管孩子的问题在父母看来是多么简单、多么幼稚,父母都应该保持微笑,热情地看着说话的孩子,并常常表现出惊讶的样子,赞叹道:“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哦!”“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你真棒!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可以表示出对孩子的重视,对孩子所说的话有兴趣并感到愉悦。即使父母再忙也不能表现出漫不经心,不能眼睛左顾右盼,手里不时地翻动书报,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早就知道”。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热情地点拨,并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样孩子们便会认为父母“够朋友”“了不起”,自然乐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其次,父母要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要能尊重孩子,向孩子请教,父母还应知道孩子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也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他们开始独立观察、思考问题,也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成人如果一味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思考和行动,那么就会压抑孩子健康的个性和心理发展,不利于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因此,父母应该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遇事多和孩子商量:“这样做行吗?”“你喜欢不喜欢?”“这件事这样处理好不好?”“这样讲你听得懂吗?”这样,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与关心,自觉努力向上,不断达到父母的期望。

最后,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还要对孩子的过错能以一颗平常心去理解和宽容。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应该将心比心,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对孩子宽容。总之,教育好孩子,父母就必须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的评价合情合理,与孩子产生共鸣。如何做到这些呢?前提就是要你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

第一时间更新《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