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的诞生对人类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婴儿从呱呱坠地后就从一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是小生命完全陌生的世界。从他开始进入人类生活的世界开始,他原本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具有洞察环境改变的敏锐感觉,并能够顺应自然要求,积极地尽己所能去适应新的生活。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婴儿时期的经历对人生的成长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以及出生后儿童时期的成长经历对其成年后的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点几乎得到教育界专家的一致认可。

到目前为止,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分娩是一位母亲在其生命旅程中最具考验的艰苦经历,她们所承受的痛苦是未做母亲的人所难以想象的,就如同是处在生死抉择的境地。可是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新生儿。其实,新生婴儿在出世的时刻同样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经历。

那么,为什么我们认为新生婴儿在出生时与分娩母亲一样同时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呢?

这是因为,婴儿在母亲的体内已经度过了九个多月的黑暗生活,他在母体的保护和供养中发育着,出生的时刻意味着他将被迫离开已经习惯的母体生活环境,步入完全陌生的世界,即将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并且只能靠自己去维持生命,可是,此时自己的各种器官还处于没有发育完整阶段。

众所周知,新生儿在出生之前,是靠母体的羊水来获得营养的,在温暖安静的环境中,他慢慢地成长。可是,当他出生的那一瞬间,新生儿突然被带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还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但是为了生存,他必须学会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的呼吸方式,适应新的声音等等方面。

从婴儿离开母体的这一刻开始,他们就没有了母体的保护,也没有经历适应新世界的过渡阶段就开始了生死的搏斗。

我们可以认为,新生儿是带着恐惧与陌生感来到人世间的。

依据科学研究证明,胎儿一般在七个月大时就已经有了心理活动,因此,当离开母体的这一刻,婴儿从一个已经习惯的环境进入完全崭新的环境时,便迫不得已为生命进行最艰难的斗争。

尽管婴儿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还无意识,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所经受的痛苦,但是,这并不能阻止这种痛苦在他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中打下牢牢的印记,我们称之为婴儿的“出生恐惧”。婴儿对出生的痛苦有所感觉,所以会通过清脆的哭声来排解这种恐惧。

婴儿早产或者是以不安全的方式出生都有可能导致其遭遇我们所说的“出生创伤”,这种创伤不仅会造成婴儿的哭泣和抗议行为,还会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不正常的生活方式。例如,在婴儿阶段会出现长时间的睡眠或不知缘由的哭闹等行为。这些表现均是源于婴儿对陌生世界的恐惧。比较严重的孩子,还会在成长过程中过分依赖家长,或对新事物的接受有障碍。

我们只要对比一下新生儿出生前后的环境,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小生命将面临何种困难。

即将脱离母体,新生儿身边的早已习惯的羊水不断减少,他娇小的身躯被母体的力量向外推,他不得不焦急地寻找着出去的路,如此脆弱的身体就这样被挤压着来到这个世界上。

那么,我们将如何迎接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呢?

在母亲分娩过程中,因为这是母亲最为艰难的挣扎时刻,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而婴儿只是被医生简单地检查一下是否健康就交给家人,不会去考虑他所经受的与母亲同样的痛苦与挣扎。

一般情况下,人们可能更关注新生婴儿的身体和对他的物质上的照顾。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会给婴儿提供舒适的成长环境,能够为其提供比较奢侈的物质享受,但往往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不会知道对于婴儿来说,让其心理健康要远比奢侈的物质享受重要得多。实际上,对于婴儿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远离嘈杂的环境,而不是具有华丽外表却冷冰冰的物质享受。婴儿的居住环境应该是有着和煦的温暖的阳光照耀,比较舒适的平衡的温度,就和在母体中的环境一样。因为,婴儿在出生前习惯了母体温暖的羊水,自己本身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去适应外界的温度,所以必须依靠我们大人为婴儿营造这样的温暖环境。衣服和被子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但是,当他已经处在温暖的环境中,如果还将婴儿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反而会阻碍他吸收外界的热量。跟动物一样,刚出生的小动物身上仅有一层细细的绒毛,母亲用自己的身体给他取暖。同样,健康的孩子自己具有抵抗外界侵害的能力,我们家长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就已经足够了。

因此,我们只有了解新生婴儿的特点,才能做到科学地细心照顾他们,才能使婴儿们在环境改变的瞬间不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地、踏踏实实地走出生命旅程的第一步。

第一时间更新《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