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总是尊重、冷静、耐心等候,如果孩子在活动和自由体验中没有那么多约束,那么就很容易保持孩子的求知热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老师的密切参与和最终取得的成果关系紧密。老师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同时又不能给孩子一种老师出现过于频繁的感觉。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需要做到时刻准备着为孩子提供所需的帮助,同时又要避免成为帮助孩子和孩子自由体验之间的绊脚石。

单词课程如果呆板乏味就会让孩子的求知欲冷却下来,毕竟这种方法同样也会冷却成年人的热情。如果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总是尊重、冷静、耐心等候,如果孩子在活动和自由体验中没有那么多约束,那么就很容易保持孩子的求知热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孩子进行引导。事实证明,这不是难事。

接下来我们会留意到孩子拥有了积极进取、主动开拓这样的个性特征。他具有了主动性,能选择自己要做的事,并持之以恒,根据自己内在需要而改变所做的事。这样的孩子不会因逃避而拒绝付出努力,相反,他会对事物进行深入挖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乐观积极地克服困难。他会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乐意与周围人分享自己的成功、自己的发现以及成就。因此,教育他们的人无须对其进行不必要的干涉。“静观其变”是教育者的至理名言。

让我们耐心等待,保持时刻准备的状态,时刻准备接受孩子们向我们分享他们所体验到的欣喜和困难。孩子期待唤起我们感情上的支持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做出回应。孩子们进步缓慢的时候,让我们保持耐心,不断等候吧!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好,让我们与他们一同欢乐,一同表现出热忱吧!如果我们可以说“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态度庄重,彬彬有礼,对待他们的方式就好像自己期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那样”,那么这时候我们已经可以确信,自己已经掌握了一条伟大的教育原则,并且,毋庸置疑,自己正在树立良好教育的榜样。

我们都不希望在工作的时候被人打扰,不希望自己付出努力工作时遇到妨碍,期待有朋友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愿意看到朋友与我们同欢乐,想让朋友与我们平等相待,希望可以向朋友倾心吐意,并信任他们——这一切都是愉快友伴关系所必需的。我们自己所期望的这一切,孩子们也需要。孩子们也是人,也需要获得尊重,同时因为他们的纯真无邪,也因为他们未来具有更大潜力,所以他们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我们成人优越。我们所渴求的,他们也同样渴求。

普遍而言,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尊重自己的孩子。我们试图强迫他们服从我们的要求,却从不考虑他们特定的需求。我们对待孩子时,表现得高傲自大,甚至是粗鲁无礼,然后期望孩子学会顺从,举止庄重有礼,我们永远记得的是孩子的模仿本能十分强烈,孩子们对我们充满信心、钦佩我们,这件事是多么感人。无论怎样,孩子们都会模仿我们。因此,在对待孩子时,我们要尽可能表现出仁慈体贴,这将有助于塑造孩子的性格。仁慈体贴不单单指爱抚。第一次见面就拥抱我们的人,我们会认为他们粗鲁不堪、粗俗无礼或者缺乏教养吗?仁慈体贴包括了解别人的愿望和想法,满足对方的愿望,表现得通情达理,如果需要,甚至牺牲自己的愿望。这就是孩子们所需的仁慈体贴。

想要了解孩子的愿望,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了解他们,因为他们的愿望或需要往往是无意识的。孩子的意愿来自于生命中内在的强烈需求,只有根据某些特定的神秘法则才能对其进行解读。对于这些特定的神秘法则我们知之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从一无所有到一个孩子的出现,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都受到同一种法则或动力的推动。

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这一奇妙过程中所起的干涉作用是间接的。孩子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我们的存在只是给孩子提供便利的条件,让其正常成长而已,做完这一切之后,就应静观其变,谦恭地等待他们成长。

在友善的氛围内,我们应该让孩童这样的生命自由自在地成长进步,让我们在一旁仔细观察他们内在为人的成长过程吧。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许当我们观察时,会想起良善的导师耶稣基督的言辞:“由着他们吧,让孩子到我这里来。”也就是说:“不要让孩子对我们避而不见,既然孩子处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他们会到我们近前来的。”

第一时间更新《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