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在香港这个仅次于日本的亚洲市场获得成功的同时,她的歌声已经风靡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华人社会。

邓丽君恰逢历史变迁的转折时刻,成就了在台湾的辉煌事业。而在少女时代,她就开始走出台湾,前往香港与东南亚等地发展,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便成为她开创歌唱生涯另一个高峰的开端。

邓丽君第一次走出台湾是在1969年。年仅16岁的邓丽君接受了新加坡总统夫人游莎芙的邀请,前往东南亚地区巡回义演,从而成了纵横驰骋于国际乐坛的风云人物。

1969年,新加坡举办了一场慈善晚会,邀请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当红歌星共襄盛举。12月,邓丽君和女星姚苏蓉、赵晓君以及歌仔戏女星杨丽花,由在“中视”和“中广”制作及节目主持的侯世宏领队,前往新加坡参加群星慈善晚会演出。在妈妈的陪同下,邓丽君经过香港、曼谷、吉隆坡……不停转机,旅行了十几个小时。刚一到达,邓丽君不禁瞪大了眼睛:“这么远的地方都有中国人,真令人吃惊。

”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接触海外的华人世界,却也是她向整个华人音乐圈天后迈进的开始。

12月9日至11日,由新加坡总统夫人主持、丽的呼声电视台主办的晚会在新加坡国家剧场隆重举行。

这场晚会是为新加坡聋人协会、儿童协会、痉挛儿童协会及智钝儿童协会等四个儿童福利机构募捐基金。参加演出的还有来自台湾却正在新加坡演出的陈芬兰和双燕姐妹,香港歌星林美仪,以及新加坡笑星野峰与王沙、歌星颂平、“丽的呼声之星”、“丽的呼声”业余比赛冠军,还有日本女歌星等。邓丽君在晚会上演唱了《晶晶》、《采红菱》、《谢谢总经理》、《珊瑚恋》等歌曲。一连三晚的演出,轰动了整个新加坡,邓丽君也声名大噪。

但这仅仅是开始。随着在香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邓丽君在结束香港的造势活动后,接着便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东南亚巡回表演,由此确立了她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

从1971年2月至1972年8月,邓丽君开始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巡回演出,几乎走遍了整个东南亚。1971年2月,邓丽君东南亚巡演的第一站便是香港。她于24日应香港保良局的邀请参加保良局为筹设保良中学基金而举办的慈善晚会演唱;紧接着是为她在港所拍的歌唱片《歌迷小姐》放映午夜场登台;并参加救济香港水灾难民的慈善义演。到新加坡后,邓丽君首先是为丽风唱片公司灌制唱片;然后就不停地参加筹募孤儿院、残障儿童和其他福利机构基金的义演。

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历风雨,邓丽君对于那些贫困的、弱小的各类弱势群体总是特别关注。虽然盛名在身,但她更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关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从70年代初期开始,她就这样陆续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参加慈善义演活动,并不断地捐助各种福利基金单位。和她的歌声传达出的深情一样,邓丽君整个人都散发着爱的清香,总给人带来缕缕柔情。她那种博爱随着她的行踪洒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这让她更加美丽,让她更加善良,让她成为了人们心目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一颗最耀眼的星星。

在东南亚其他各地,邓丽君除了公开演唱外,就是主动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慈善义演。海外侨胞对她的这种发自内心的义举非常钦佩,每到一地,她总是受到热情地捧场。

邓丽君因此也获得了“义演皇后”的光荣称号,成了名副其实的“慈善义演皇后”。

东南亚是海外华侨最密集、人数也最多的地区,但毕竟不比台湾和香港。东南亚的华人大都集中住在大都市里,而且在东南亚演出的战线也必须拉长,不断从一地赶往另一地。因此邓丽君在东南亚的演出方式就以秀场为主,一处辗转到另一处,一场接一场地在不同的歌厅表演,从而足迹踏遍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曼谷、印尼、越南等。

这次在东南亚造势结束时,邓丽君回程中又在香港停留登台。此行一去就是一年半,是她出道唱歌以来出去时间就久的一次。结果就有各种流言蜚语传播开来,媒体也议论纷纷,邓丽君的家人更是着急得了不得。

1972年底到1973年下半年,邓丽君又离家出去将近一年,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巡回演唱。1972年年底,邓丽君应邀前往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国家剧场举行的为期一周的筹募福利及教育基金慈善晚会的演出,并为丽风唱片公司录制了唱片。邓丽君于元旦期间赶至香港,在香港大舞台歌剧院登台演唱,并与自新加坡同机赴港的杨小萍、李亚萍、陈琼美等人一起于12月在香港工展会场参加风行唱片公司举办的《风行之夜》。这场晚会的歌唱及颁奖节目由邓丽君主持,她那翩翩的台风和清纯亮丽的形象再次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

邓丽君返台随“丽君综合艺术团”环岛演出后,1973年1月底,邓丽君又飞往香港,于农历新年期间在香港、东方等歌剧院以及“汉宫”“珠城”等夜总会轮流跑场演唱。

在香港唱了一段时间,邓丽君又转往新、马,在吉隆坡和新加坡的海皇个人剧院履行演唱合约,只到1973年的下半年才回到台湾。

从1969年到1973年间,几乎是只要在亚洲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足迹。随着邓丽君的足迹所至,她的歌声很快就深入人心。邓丽君也成为风靡东南亚的红歌星。

邓丽君在东南亚唱红的标志是,她受邀于新加坡国家剧院出席“远东十大巨星慈善晚会”,这足以表现出她在亚洲歌坛已占有一席之地。

多年后,当邓丽君猝逝的消息传到东南亚之后,不仅各地华文媒体都以头版头条新闻报道此事,而且在多种族的马来西亚,英语、马来语和印度的淡米尔语新闻,也十分罕见地轮流播报了这则新闻。新、马的电视新闻更是都以邓丽君的《独上西楼》为衬底音乐,温婉的歌声透着淡淡的哀愁。邓丽君的歌声已经不仅是华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渗透进了其他种族的生活里。在谈到邓丽君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菲律宾的华人画家王礼涛说:“对于提高菲律宾华人社会学习华文的热诚,邓丽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林水壕则说:“邓丽君对普及中华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她的《淡淡幽情》专辑收录了本来就可以传唱的唐诗宋词,对一般人背诵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20岁妙龄的邓丽君以香港最受欢迎的国语歌手的姿态赴日发展歌唱事业时,她在香港与东南亚的连串演艺活动才暂告一段落。

自从第一次离开台湾,邓丽君就生活在了一种漂泊状态中,不过,她很快就适应了这种转来转去的生活方式。飞机、汽车载着她漂来荡去,行踪不定,一站又一站地赶着演出,履行一份又一份的合同;舞台和酒店便成了她的家,常常是一个又一个舞台,一家又一家酒店,今天在此处,明天却又到了彼处,而后天已有一个正在等着自己的地方。在忙碌和掌声中邓丽君体会到了人生的精彩,却也发现正在失去一些什么。不过,在年轻的时候,她喜欢这种精彩与挑战并存的生活,虽然疲倦会渐渐侵来。

1975年开始,邓丽君率领“丽风歌剧团”在马来西亚各地巡回演出。这次巡演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以“梁祝”的黄梅调填上新词在《唐伯虎点秋香》歌剧里反串才子唐伯虎,英俊的扮相、调皮的动作,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丽风唱片公司还将现场录音灌制成唱片。邓丽君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仍然居高不下。

1972年,邓丽君从台湾的宇宙唱片公司后,邓丽君曾在台湾海山唱片旗下灌录过几张作品,并由公司股东之一的马来西亚丽风唱片以乐风唱片之名在香港发行。后来海山唱片和丽风唱片因为帐务纠纷,丽风决定与海山划分歌手并结束合作,自行在台湾设立分公司,从这之后邓丽君才成为丽风旗下的一员。丽风唱片公司以马来西亚为根据地,从新加坡、台湾等地购买国语歌曲原版唱片,然后转卖到东南亚各国。该唱片公司充分肯定了邓丽君的无限潜力,付给她签约金20万元。除了录制唱片外,还对她进行各方面的培训。这段时期邓丽君的唱片作品在台湾就先后是由海山与丽风发行,而在香港则一律由乐风发行,这种情况曾导致台湾和香港两地邓丽君专辑的名称与收录曲目有相当程度的出入。

邓丽君在香港乐风唱片公司的二、三年,推出了以《难忘初恋情人》(首张闽南语专辑)为代表的一批个人风格明显的唱片。1972年出版了《风从哪里来/你可知道我爱谁》,除了两首主打歌外,这张碟也收录了邓丽君日后常被人翻唱的《南海姑娘》,1973年发行的《彩云飞》电影原声大碟里有两首不朽的代表作《千言万语》和《我怎能离开你》,1974年为电影《海韵》唱了同名专辑,也发行了《近水楼台》、《海鸥飞处》、《水涟漪》三张电影原声大碟,《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也出版于这个时期。

邓丽君在外一年半后回台,“台视”为庆祝邓丽君的东南亚之行特别为她制作了一个邓丽君专集的大型节目。然后她就唱红了唐宝云主演的电影《风从哪里来》的主题曲。接着又参演了由唐宝云、柯俊雄等大牌明星出演的喜剧片《天下一大笑》,并在片中以北方大鼓腔调唱了一首贯穿全剧的主题曲,但此片卖座平平。不久由邓丽君的父亲出面策划的“丽君综合艺术团”成立。从1973年1月起,邓丽君率领“丽君综合艺术团”进行台湾全岛的巡回公演,节目有歌唱、舞蹈、特技等,结果因为遇到雨季,气候不佳而导致卖座率不尽如人意,而且环岛行程也只走了一半,就提前结束档期回到台北。这次的巡回演出出人意料地不好,成为了邓丽君出道以来所遭到的仅有的一次失败记录,更成为她在回顾生涯时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因此,邓丽君日后在准备各项演出时,一定要进行最严格的要求,不但必须不断彩排直到满意为止,而且必须考虑各种因素、注重实际的调查。这种严格的自我要求,才是邓丽君之所以成为邓丽君的真正原因。

邓丽君在丽风唱片公司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黄连振和姚厚笙。

丽风唱片公司总裁黄连振是邓丽君在东南亚发展时遇到的首位伯乐。黄连振与邓丽君签约后,两人便成了很好的事业伙伴。当时,黄连振在吉隆坡收购了一间“五月花大酒楼”歌厅,在歌厅的开幕周期间,他以七万美金特邀邓丽君前来演唱。据悉,此数字在当时是空前的。邓丽君每晚十时出场,必唱的四首歌是《爱你一万年》、《情人再见》、《几时再回头》和《LoveStory》。这场开幕周的演唱出乎意料地成功,曾轰动一时。因此,在邀请期满后黄连振又特别延长了四天,结果还是非常卖座,并发生与新加坡大歌厅抢人的事情。

多年来,邓丽君和黄连振两人的友谊仍然很深厚。黄连振回忆道:“她总记得丽风的提拔,在香港举行15周年纪念演唱会时,还向观众介绍我。”他还向君迷们透露,他在美国洛杉矶有一层公寓,邓丽君恰好在他的楼上买了一层,但她自己却没有住,而是租了出去。黄连振问她这是为什么。邓丽君笑着说:“如果来洛城,可以借住你的公寓呀!”黄连振总结道:“果真,那阵子到洛城,都寄住在我的公寓,走时还自己动手把屋子打扫干净。”

邓丽君曾因为家境贫寒而放弃学业,但她却没有放弃一个人应有的勤奋和好学。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没有与同龄的同学一起成长,邓丽君的心中满怀遗憾。因此在她人生的各个阶段,她都主动前往学校进修或是努力自学;因此,她深深了解到了人生的路途绝非一帆风顺,有所得必然有所失,但只有坚持奋斗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她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她能够面对陌生环境的折磨与考验,能够经受住各种流言蜚语的打击,更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迎接各种新的挑战。

邓丽君的音乐天赋极佳,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她是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只要有机会,她就不停地练歌、唱歌。邓丽君的老师姚厚笙提起她时说:“当时都是录一张唱片多少钱,以这种方式计价,因此应该是一有机会就去录。她很小时就成为家里的主要支柱。当她知道自己对自己家里很有贡献时,就觉得很高兴,继续唱下去。”在她刚出道前后,她曾经在实况转播现场,一个接着一个地等着录制歌曲;她以平静而执著的心情,一路唱到了成功。正因为她的多产和勤奋,公众送了她一个“歌唱公务员”的雅号。

由于邓丽君从小身体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会调养嗓子,学着尝试各种歌唱技巧。邓丽君的哥哥邓长安表示:“邓丽君9岁的时候就有气喘病,15岁发作过。当时看医生,拿药放在茶壶里煮,邓丽君对着壶口让蒸气蒸,后来妹

妹的气喘就没有再发作。”

姚厚笙,著名的音乐制作人,台湾第一个倡导并且引进西方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和制作体系的人,年代台湾民歌及校园民歌热的催生者。他率先采用海外的制作方法,努力发掘新人,为音乐界打开了一扇创新和改革的大门。他从培养欧阳菲菲起,已经成功地培养了若干名台湾知名歌星。

邓丽君早已是一个红歌星了,单单在宇宙唱片公司时就已经灌录了上百首歌曲。但是,姚厚笙还是从头开始对她进行细致的指导,从发声方法到歌唱时的习惯等方面悉心调教。少女时期的邓丽君为了模仿地方小调的发音方式,极力把尾音往上拉高,形成了“尾音上扬”的唱法。

在刚出道前后,由于邓丽君多唱些节奏轻快的歌曲,所以她那甜甜的歌声总给人一种“可爱的小女孩”的味道,而且语尾总是“嗯、嗯”地上扬,养成了抬高语尾的习惯。这种歌唱方式听起来比较俏皮,但显得有些稚气。姚厚笙就指导她学习慢节奏的唱腔,并告诉她:“你已经不是小女孩了,所以要以更有感情、更像大人的方式来唱。”

邓丽君对歌曲的领悟力非常强,很快就对慢节奏的唱法运用自如了。之后,姚厚笙就让她尝试唱具有叙事风格的歌曲。邓丽君的诠释能力非常惊人,在她明白了一首歌曲的歌词的含意后,她自己就能够以更加丰富的感情把它表达出来。

邓丽君天生一副小嗓门,声音比较柔弱和单薄。这种先天因素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邓丽君的地方小调唱腔在姚厚笙的调教之下,除了偶尔还是会不自觉地出现外,已有很大的改变了,虽然达不到老师所要求的彻底改掉。但是,声音太小的缺点,改善的效果不佳。姚厚笙就试着让邓丽君练习从麦克风中心点唱歌的方式,让她那清澈、晶莹的音色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让那温柔的、呢喃般的声音打开人们的心扉、进入人们的心灵。

在以后漫长的歌唱岁月中,随着经验的积累,邓丽君的这种歌唱方式渐渐变成了她长盛不衰、慢步歌坛的独特唱法。而她在不同阶段,吸收了新的歌唱方式,愈发趋向自然腔调发音的唱法,真正成了带动国语歌坛的新唱腔。

第一时间更新《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邓丽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