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会议是任何领导都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会议是上下交流的机会,是领导发出信息并接受反馈的机会,是实施管理的主要工具。因此,有效地主持好会议,是领导说话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领导的一项基本功。

明快生动的开场白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能起到先入为主、吸引听众的效果。精彩的开场白往往能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听众,提高整个会议的调子和节拍,增强他们对会议的兴趣。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场白最多不超过一分半钟,拖泥带水的开场白会削弱解决问题的紧迫感,使会议刚开始就面临失败。

开场白既要把开会目的讲明,又要把重点点出,使与会者有思想准备,为领会会议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不能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意不明,言已尽,给人以茫然之感,使与会者不明白会议的议题,失去对会议的兴趣。好的开头可以一下抓住与会者的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吸引人们继续听下去。就像看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开始就兴味盎然,人们自然急于了解下面的情节。

开场白还要尽量避开那种陈旧死板、千篇一律的格式。要根据会议的实际或讲形势,或道特点,或提要求,或讲别处的此时此刻,总之要因境制宜、灵活构思、巧妙设计,让与会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你精心设计的“圈套”。

主持人的任务是把问题清楚全面地向大家摊开。他还需讲清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以促使大家立即行动。

开场白要陈述的内容,包括会议的背景、主题、目的、意义、议程和开法,其语言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调和表情都要与会议气氛协调一致。

一般情况下,好的开场白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点题,提纲挈领,要言简意赅地把会议的内容、主题讲清楚。二是借题发挥,调动全场的情绪,营造适宜会议开展的气氛,使与会者兴奋起来。三是运用富有启示性、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全场迅速进入境界,让与会者集中精力。

会议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会议的顺利进行有赖于良好气氛的营造,精彩的开场白可以使与会者感到要讨论的是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或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样就能刺激与会者的兴奋点和吸引其注意力,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会议导向圆满成功。开场白要陈述的包括会议主题、目的、意义、议程和开法等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绝对不是要囿于程式,不加以变通,而是要根据实际,因境制宜,灵活安排。

领导者要想成功主持会议,除了必须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灵巧的口头表达能力、高超的应变能力外,还必须善于充分利用听众共同置身于其中的环境或议题所涉及的环境。巧借环境术就是巧妙地利用这些环境的办法。

一次,张主任召集全单位人员开会,当时会场比较嘈杂,听众情绪还未安定。张主任这样开头了:“有个笑话说,张飞和关羽参加一次刘备召开的军机会议,当时大家正交头接耳,刘备无法讲话。张飞说:‘哥,看我的。’于是他用在长坂坡喝退曹军的大嗓门吆喝一声。结果大家没有平静下来。关羽说:‘小弟,你那手不行,还是看我的。’于是,他便坐在刘备的位子上,捋须凝目,似有所思。这下子大伙儿觉得奇怪,倒安静下来了。其实,这只是个笑话,刚才大家交头接耳,现在为什么静下来了?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我今天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

生动贴切的故事,立刻引起了听众的注意,会场很快安静下来了。

还有一次,情况正好相反。张主任要讲话了,会场气氛太严肃,跟讲话的内容不协调。为把气氛搞活跃些,张主任又做了这样的开头:“有个善于演讲的人总结了一条经验,要调动会场情绪,只要注意看两个人:一个是看长得最漂亮的,看着这个人,可以使你讲话更有色彩;第二个是要注视会场上最不安定的那个听众,镇住他,使你讲得更有信心。我想学习这个方法,可咱们这儿长得漂亮的、英俊的有100个,可是没有发现不安定的听众,这可叫我难办了……”

张主任巧借环境,用风趣幽默的开场白来缓和、调节气氛。使大家的情绪得到缓解,全场气氛不再紧张。

会议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会议所需的气氛也不同。

征求意见的会议要求各方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需要的是生动、热烈的场面;研究解决问题的会议需要的是严肃、庄严的气氛;欢迎会上语言要热情洋溢;欢送会上,言语中就要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

营造会场气氛,调动人们的情绪,不是靠大喊大叫,粗声厉气。

例如某厂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工序间衔接不畅的问题,拟就个别班组存在的“磨洋工”现象进行批评。领导上来就说“今天把你们找来,就是让你们知道,你们拖了厂里的后腿。你们说该怎么办吧?”

剑拔弩张,“严肃”的会场气氛够浓的吧,可这样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通发作,甭说引起对方共鸣,恐怕求得合作都很难。会场成了战场,这会怎么开?

下面是一篇较为成功的欢迎词的开头,恰与上文中的实例形成对比:

“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九英是牡丹。”古都洛阳迎来了第九届牡丹花会。热情好客的古都人民,诚挚地欢迎外国朋友、港澳台同胞和来自祖国各地的客人光临洛阳!……

主持人的欢迎词真诚感人、恰到好处,令人如沐春风,烘托出喜庆的气氛,又让人感到与当时的场合相吻合而无媚俗之感。

会议节奏的快慢能直接影响会议效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节奏过慢,会延长会议时间,浪费人力物力;节奏过快,有可能造成认识肤浅,对问题议得不深,研究不透,决策草率,达不到会议的目的,严重的会造成重大失误。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注意控制好会议的节奏。启发引导大家,始终遵循会议既定的议题去进行充分讨论,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

这就要求领导必须使与会者充分了解会议目的,一开始就要讲明会议都有哪些议题以及与会者需要承担什么任务,等等。你可以在会前拟定一个会议计划表,对会议议题的难易、议程的前后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要有充分估计。在表述会议目的时,要做到表述清楚,有条有理。把会议的目的、要求、内容等全部告诉与会者,并且要做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中心突出。决不能逻辑混乱,主次不分,使与会者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会议进行中要时刻留心会议的进程,控制好节奏。发现节奏过慢,应采取措施调动与会人员的注意力,主动提问,多加启发引导,必要时也可提醒大家抓紧时间,围绕中心议题,发表不同意见,相同意见从简或不再重复。如果节奏过快,就要提醒大家沉住气,时间充足,认真思考。

会议的时间有其限度。一般会议的时间以2小时为限度,是从考虑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条件而来的。超过2小时以上拖拖拉拉、松松散散的会议,只会增加疲劳而不会产生好的智慧。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满意的结果,作为主持的领导者有责任控制会议的节奏,有张有弛,既使与会者充分交流意见,又要避免发生互相扯皮的现象。

有些发言者话太多。他们喜欢自己说话,似乎要利用每次会议来垄断讨论。对于这种情况,主持人出于对发言者的尊重,一般不应当面直说,而应寻找机会作出巧妙的暗示。如果他发言了,给他适当的时间,然后说,“你提出的几点很好。现在让我们听听其他人的。”以此打断他。如果这一招不灵,就限定时间,比如,每人发言两分钟。若是任由这些口若悬河者不着边际、没完没了的鸿篇大论,结束讨论怕是要“等到花儿也谢了”。

有的人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习惯于与周围的人,窃窃私语,这往往会干扰会议的正常进行。如果交谈达到必须加以制止时,你可以通过直接提问来试着打断交谈者,也可停止发言,等着他们安静下来。如果这也不管用,你可以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有什么要说的,请大声说出来,好让每个人都能从你们的讨论中获益。”

与会者在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时,由于各自的学识、背景、素质、经验与价值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作出的判断、提出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与会者往往会各持己见,据理力争。这是讨论深入的表现。但如果意见已趋向集中,这时主持人就应适时终止争辩。否则,针锋相对的双方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既浪费了时间,又妨碍会议下面议程的进行。在一些情况下,会议或许会成为发泄私人恩怨的最好场合,有人会利用它来给部门、单位的工作制造麻烦。作为领导,很可能会成为恶语中伤的对象,遭到攻击,你可能会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站出来和对方理论,这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会议的主题,不知不觉中正中对方下怀。他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狼狈不堪,在众人心目中留下一个坏印象。作为会议主持者,要保证会议完成既定目的,巧妙的语言技巧,可以使你从不利境地中从容地走出来,避免一场无谓的争吵。

有效地控制会议的进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各项活动尽可能地依照事先预定进程推进,不要轻易加以变更。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主题展开充分讨论,那种天马行空的“座谈”,只会使会议脱离轨道,进程缓慢,作为主持人,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纠正离题的人。你可以说:“这是个颇有意思的意见。这对讨论我们的问题适用吗?”这样可能会使对方觉察到他们离题了,从而回到正轨上来。

领导在主持会议的时候,要想顺利打开局面,打破会场上的沉默,引导会议朝预想的方向发展,这是与领导认识水平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密不可分的。

领导的水平并不仅仅体现在以个人的权威和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人,虽然要有“唯我独尊”的威仪,但在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变。在会议上要善于提问,积极引导,使会场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毫不拘谨的局面,才有可能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领导主持会议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负责搭桥连接、过渡照应、承上启下,把整个会议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持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机敏的反应、良好的口才、高超的组织概括水平、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

当会议出现沉默的时候,领导者首先可以试试激将法:“老黄,您今天一言不发,看来是想‘金杯漱口了’?”旁边可能会有人接口:“老黄向来能说会道,今天怎么会甘拜下风呢?”这样一激,老黄还能不一吐鸿论吗?或者你可采用迂回方式引他开口:“小张,你一直保持沉默,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对方可能会予以反驳,你正好顺水推舟:“那你就是有不同意见了,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吗?”有时也可以就某人的发言因势利导,引导大家顺此深入讨论:“老郑认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严格考勤、考试上,而在于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对此议论一下吧!”对老郑是个鼓励,大家讨论也有了方向,会议就会深入一步。

另外,生动的语言对于活跃会议气氛、打破沉默局面,调动与会者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幽默型的领导主持会议,会议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与会者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在主持会议时,适当插入幽默语言,能增强讲话的生动性、趣味性,使与会人员在紧张的会议中获得放松,促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会议任务。

领导者要先对前面的发言或讲话中最精华的东西给予概括和肯定,画龙点睛,做好铺垫;然后根据后面议题的特点,渲染蓄势,让听众感到贴切自然,顺理成章。当然,由于会议类型不同,连接话语长还是短,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生搬硬套。若需要连接语,既可顺带,也可反推;可以借言,也可直说;可以设疑,也可问答。总之要使其别开生面,恰到好处。

领导要能够洞察现场情势,抓住众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广开言路。你可以身先士卒,带头发言,为他人作好铺垫;也可以语调亲切,言语诙谐,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使那些持漠然态度者也能积极投入;也可以层层设问,启迪思考,借助“头脑风暴”倾听更多意见。会议局面的展开有赖于领导者的引导能力,但在根本上还在于领导者应具备较好的素质。

会议主持者尽管事先对会议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但在会议进行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局面和情况。对这些情况,主持者要沉着冷静,靠自己的应变能力恰当地加以处理。

1.开局冷场

在讨论中遇到无人发言或无任何反应,陷入冷场时,主持人应分清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是与会者无思想准备,一时难以发言。特别是事先没有打招呼,临时召开的会议容易出现冷场,

这时会议主持者可以鼓励大家先谈不成熟意见,在讨论中再补充完善,也可以让大家先做短暂的准备,然后发言;

二是与会者对所讨论的议题不理解、不明白而感到无从开口,会议主持者应详细、明确地交代议题,对与会者进行耐心启发;

三是会议议题直接涉及与会者多数人的利益,因有顾虑而造成的冷场,会议主持者应先启发与其利益关系不太大的,或者是大家公认比较正直、公道的人发言,然后再逐步深入。只要有人开了头,冷场就会变成热烈;

四是会议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一时不易提出明确意见而出现冷场,这时会议主持者可以由浅入深,启发大家开动脑筋,逐步接触问题的实质,也可以选择分析能力强、比较敏锐的同志率先发言,打开突破口再引导大家讨论发言。

2.气氛沉闷

会议中经常会出现沉闷的现象,这很正常。但是作为主持人,如果让会议陷入沉默那就是失败的,不合格的主持人。当一部分人在会议上沉默时,主持者应当思索沉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会议中的沉默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害羞、胆小的沉默。有些人胆小,当他们想在众人面前讲话时,舌头就发紧。不要问一些使人难于回答的直接问题使这种人感到难为情,相反,问一些你认为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例如,有关他们的工作、家庭或他们如何处理某一特殊情况的问题。有机会就表扬他们,拍拍他们的肩膀,帮助他们克服发言时的不安心理。

有的人有较好的意见和看法,但因为某种顾虑而沉默不语。对于这种情况,主持人应想办法打消这些人的顾虑,支持他们发言。有的人怕讲不好,被人讥笑,既想讲又不敢讲,会议主持人要寻找机会鼓励他发言,表示出对他的发言很感兴趣,促使他大胆发言;

(2)清高的沉默。如果是与会人员清高闭守、不肯多言而保持沉默,这一类人往往是阅历较深、比较严谨、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一方面想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又摆出一副清高不凡的架子。对这类人,主持者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尊重,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很重要。

(3)无所谓的沉默。当会议议题与部分人关系不大时,有人会认为议题与己无关,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愿开动脑筋。会议主持者应采取恰当的方法把他们引导到会议议题上来,促使其思考问题;

(4)对立的沉默。这类人要么是对议题有不同意见不想说,要么是对主持人有意见不愿说,就会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主持人应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不计个人恩怨,主动、热情地引导他们发言,以亲切的感情和语气使他们改变态度,并对他们的发言持重视态度,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对不正确的意见也不要介意。

当然,会议中还有一些出自其他原因的沉默现象。如有的人不吭声是表示同意,有的暂时不表态是想听别人意见后再说,有的人不表态是没有新的意见等,这些情况均属正常,不必在意。

3.离题万里

开会时经常出现离题的现象,甚至最出色的主持人也要想尽办法制止。这种现象出现过多的时候,会议就会脱离轨道,进程很慢,作为主持人,你的职责是善于把会议引上正轨。离题时不可强扭,也不能不扭。强扭会挫伤积极性,不扭就可能开成无效会议。你可以采用下面这几种方法:

一是接过讨论的某句话,顺势巧妙自然地引回到正题上来。你可以说:“这是个颇有意思的意见。可这对讨论我们的问题适用吗?”这样可能会使别人察觉到他们离题了,使他们回到讨论的议题上;

二是联系议论的某一层意思,提出新的话题引入到正题中;

三是用一句风趣的话截住议论而引入正题。

对付离题现象的处理绝对不能简单粗暴,而应尽可能采用不影响情绪和气氛的方式,用礼貌的形式提醒发言者。或者,如果可能的话,逐步把较远的讨论与眼前的问题结合起来,可以把大家引回轨道上来。如果还不行,就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已经说过的内容。这就会调整其方向,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议题上来。

4.窃窃私语

当一个人开始与周围的人交谈干扰了会议时,你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不理睬他。总有些人不体谅他人的感受,你不得不容忍他们。

如果交谈达到必须加以制止时,你可以通过直接提问来试着打断交谈者。或者你也可以停止发言,等着他们安静下来。如果这也不管用,你可以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有什么要说的,请大声说出来,好让每个人都能从你们的讨论中获益。”

还有,如果你想制止他们,就请他们总结一下最后几个建议,并估计其可行性。他们在脑子里对这些或许不大清楚,说出来,他们就会注意了。

以上就是领导者在会议上最应遵守的几条准则,这些准则适用于各种会议,也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所以领导者应该用心去记住,但是最为重要的是,领导要明白:开会的目的是什么。

会议既然有开头,也就应该有结尾。在会议即将结束时,主持者要对会议召开的有关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简明扼要、全面客观的总结和归纳。对不能确定的或未解决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有的主持者能把会议的有关情况总结得很精炼、很概括、很有高度,让人一听就明白。而有的则不善于总结,对会议的精华把握不准,要么重复别人的话语,要么不着边际随意发挥,既没有深度,也没有高度。

会议总结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其内容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会议基本情况。这一部分主要是讲会议的进程,与会者的表现。

§§§第二部分,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一部分是会议总结的重点。主要讲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统一了哪些思想,提高了哪些认识,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

§§§第三部分,今后工作意见。

这一部分主要是根据会议总的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实施会议主题的意见。就是对会议的传达学习、贯彻落实提出具体要求,对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会议总结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

1.直叙法

就是简要概括地回顾叙述会议办了哪些事,达到了哪些共识,解决了什么问题,加深与会者的印象。

2.归纳法

就是在简要回顾会议的基础上,对整个会议进行高度归纳、概括。

3.鼓动法

在对会议作全面总结的情况下,用鼓舞人心的话作总结,对大家提出希望和要求,号召大家为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努力工作。

会议的总结是详细还是简要,这要根据会议的要求、会议气氛、与会人员、时间安排等情况而定。可以根据上述介绍的一般结构和方法进行调整、完善,灵活掌握。

总结应力求客观、符合实际。不要言过其实,随意夸大。对会议的总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及时、客观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会议的总结,往往能起到提醒、强化下属意识的积极作用,所以领导者一定要加以重视。

领导在进行任何会议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些情况,主持人一定要沉着冷静,靠自己的应变能力恰当地加以处理。

1.如何应对会议开始的冷场

冷场,是会议活动中一种常见而又使会议主持者颇感难办的问题。冷场的原因很多,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1)与会者无思想准备,一时难以发言。特别是事先没有打招呼,临时召开的会议就很容易出现冷场,这时会议主持者可以鼓励大家先谈不成熟意见,在讨论中再补充完善。也可以让大家先做短暂的准备,然后发言。

(2)与会者对所讨论的议题不理解、不明白而感到无从开口,会议主持者应详细、明确地交代议题,对与会者进行耐心启发。

(3)会议议题直接涉及与会者多数人的利益,因为有太多顾虑而造成的冷场,会议主持者应先启发与其利益关系不太大的,或者是大家公认比较正直、公道的人发言,然后再逐步深入。只要有人开了头,冷场就会变成热烈。

(4)会议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一时不易提出明确意见而出现冷场,这时会议主持者可以由浅入深,启发大家开动脑筋,逐步接触问题的实质,也可以选择分析能力强、比较敏锐的同志率先发言,打开突破口再引导大家讨论发言。

2.巧妙打破部分人的沉默

当一部分人在会议上沉默时,主持者应当思索沉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会议中的沉默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顾虑、害羞的沉默。对此,会议主持人要寻找机会鼓励这些人发言,表示出对他们的发言很感兴趣,促使他们大胆发言。

(2)持少数意见者的沉默。当会上多数人同意某种意见,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持少数意见的人知道自己的意见已经被孤立,也就不讲了。在这种情况下,主持者不应急于表态同意多数人的意见,而应当耐心地、热情地鼓励有异议的人讲出自己的见解,以便比较。

(3)无所谓的沉默。当会议议题与部分人关系不大时,有人会认为议题与己无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不愿开动脑筋。会议主持者应采取恰当的方法把他们引导到会议议题上来,促使其思考问题。

(4)对立的沉默。有的人对会议主持人或会议议题有对立情绪,会出现不予理睬的态度。如果他们的意见确实有必要公开出来,会议主持人应主动、热情地引导他们发言,即便是对立的意见也应给予鼓励支持,对而后引起言词激烈的意见也不要介意。

当然,会议中还有一些出自其他原因的沉默现象。如有的人不吭声可能是表示同意,有的暂时不表态可能是想听别人意见后再说,有的人不表态是没有新的意见等,这些情况均属正常,不必在意。

3.善于控制离题发言

在会议发言中还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这种现象与冷场恰恰相反,可以算是会议“热烈”的过了火。离题时不可强扭,也不能不扭。强扭会挫伤积极性,不扭就可能开成无效的会议。

出现离题发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闲话式的离题。会议讨论中谈论传闻、轶事及与议题无关的闲话,而且喜欢海阔天空、津津有味地谈论,越扯离议题越远。这种现象通常是因为与会者认为议题与自己无关,不感兴趣而出现的;也有的认为议题不好发言,而沉湎于题外的话。这时,主持者应采取措施:一是接过讨论的某句话,顺势巧妙自然地引回到正题上来;二是联系议论的某一层意思,提出新的话题引入到正题中;三是用一句善良的话或风趣的话截住议论而引入正题。

另一种是发挥式的离题。发言者为表示自己的才能,或显示自己的见解,自觉或不自觉地讲与议题无关的内容。对这种离题现象的处理也不能简单粗暴,而应尽可能采用不影响情绪和气氛的方式,用礼貌的形式提醒发言者。

很多领导都认为,会议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主持会议很容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要真正主持好会议,充分调动与会者的积极性,达到预期效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领导是会议的“舵手”,要随时把握、驾驶好会议之舟,启发引导大家,始终遵循会议既定的议题、日程,进行充分地研讨,才能如期达到预想的目的。这就要求领导必须使与会者充分了解议题。开始就要讲明会议共有哪些议题,怎么个开法,有哪些要求,与会者要承担什么任务等诸多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会议的效果。有效地主持好会议,是领导说话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领导的一项基本功。

其中,哪一项应由与会者在会上做出决定;哪一项只需听一听与会者的意见,以便进一步补充;哪一项只是告知性地打打招呼,介绍一下情况,暂不讨论;哪一项与会者必须和上级保持一致,只研究怎么协调行动等等。而要与会者听得明白,那么,主持会议的领导者就必须讲得清楚,把会议的目的、要求、内容诸项一一交代给大家,层次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表达要准确,中心要突出。切不可主次不分,轻重不分,内容庞杂,使听众不知所云,无所遵循。因此,要做好工作会议的主持,领导者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会议要准时开始

这是主持会议人最容易贯彻的一条原则。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又是难于贯彻的一条。人们由于缺乏会议意识,有的是觉得会议不重要,9点通知10点到;有的是为了显示身份,如张天翼创造的著名典

型:华威先生为了与众不同,故意姗姗来迟。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应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使会议有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提高会议效率的第一步。

2.声音洪亮,语调多变

领导者在会议上讲话,要让自己说出的每个字、每句话都传到与会者的耳朵里,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我们说话的声音洪亮,不光是指音量,还包括说话应该有力度,吐字清楚,节奏感强。能在声音中表现出领导的自信以及奋斗的力量。领导讲话如果声音有气无力,语调平铺直叙,就显得缺乏活力。领导者通过语调的变化,能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使与会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一种共鸣,使自己的讲话有较强的感染力、震撼力。庄重、严肃的会议,要求语调平缓、稳重;欢快、轻松的会议,要求语调轻快、随意。

3.务必让每个与会者都发言

务必让每个人都参加讨论,参与决策。如果你知道某个与会者喜欢发表会后议论,设法让他在会上发言,明确表态。这样,会后他再也不能说不同意了。这点要取得其他与会者的配合。这是一种领导艺术,这种领导艺术能节省许多开会时间。

开会时私下交谈只会引起冲突和不和。主持会议者不能允许任何人把会议分裂成一个个小组讨论会。应使所有与会者都能听到每个人的发言。如果窃窃私语者继续存在,可以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他身上,和蔼地请他把所讲的告诉大家。

4.应付分歧意见

对分歧不要视而不见,也不要设法回避。承认分歧,并提请与会者注意。把分歧意见公布于众,供与会者进行明智的选择。可以问争论的双方:“你到底站在哪一方?”然后再问:“你为什么采取那个立场?”最后问:“你建议我们应做些什么?”这样,他们坚持自己观点的强烈度就会减弱。

5.防止“冷场”

一发现要出现“冷场”,立即用评论、提问或解释的方法,鼓励大家继续讨论。要知道与会者发表的意见逐步减少,意味着他们对处理问题的紧迫感和能力也随之下降。

6.经常归纳提醒

开会时往往有这种情况:有时大家意见比较集中,而会议主持人却不能及时总结,提请大家转入另一项议题,出现了冷场,拖延了时间;有的在征求大家意见时,有的人一声不吭,有的人翻来覆去,谈不到点子上,越扯越远;也有时人们争论不休,互不服气。

归纳是向大家报告会议进展情况的一种技巧。主持人也可以把分歧意见进行归纳,以提请与会者注意。否则,不同意见在讨论中会被忽视。如果到会议结束时才冒出来,会使大家感到沮丧。

7.注意掌握说话的分量和分寸

语言的分量是由词义和态度两个主要因素构成的。词义是指语言的本意,态度是指表达时所持的表情和情绪。比如,主持会议的领导,要批评下级人员的工作差错或较大的失误,这里就有个分量问题。如果是个别的、一般性的差错,而批评的分量过重,未免有小题大做之嫌,本人不服气,大家也不满意。如果是较大失误,而批评分量过轻,既达不到教育本人的目的,又给大家一种袒护当事人、文过饰非之感,不能使闻者足戒。这也是“度”的一种要求。

当然,不做具体分析,以理服人,而是无限上纲,乱扯一通,也不会有好效果。因此,根据问题的性质、程度,在讲的时候,就有一个轻重之间怎样才算适宜的分寸问题。

分寸是衡量语言分量的尺度。而要把握好分寸,一是注意词意上的细微差别,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二是注意态度和语调的区别,这种分寸也是会影响到分量的。我们的目的是,既要弄清问题,又要教育同志。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严肃地批评,不一定非要高门大嗓、声色俱厉。语言尖刻,态度粗暴,甚至出口伤人,以挖苦、讽刺、嘲笑人为快事,必定造成对方的反感和抵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团结。

8.会议要适时而止

会议议程一经发出,不要更改,不要超过规定的时间。如果会议程序拖延了,要立即采取行动。明确告诉大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完会。此举最得人心。

一般来说,政策性会议又被称为产生思想观念的会议,是指制定一个组织未来发展的方针、目标的会议。主持这种会议,领导者应注意做到:

1.领导者和与会者要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会议上,一般与会者都是为了组织的前途来出谋划策,因此在地位上没有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与会者是不分级别,一律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开阔思路,制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蓝图。领导者不应限制讨论的问题范围,要鼓励和引导与会者充分地表达他们的想法。

2.在对某个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讨论时,论证范围一定要广,论证一定要充分,虽然这样有可能导致与会者之间产生分歧,但只要会议主持者能善于发现新问题、新观点,并促使与会者公开论战、论证,以充分认清各方的观点,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决定。但是要注意,这种争论是应该建立在不影响与会者之间感情基础上的,所以,领导者还要注意对讨论气氛的把握和控制。

3.会议的形式一定要开放。政策性会议,最主要的是集思广益,因此要鼓励所有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领导者一定不要简单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从而封闭了与会者的思想,而应该尽量让大家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4.应注意促进各方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产生政策的会议,虽然不一定在会议上当场确定,但依然有明确的目标。领导者在会议开始时,应当强调会议要想达到目的要靠与会者的共同力量,让他们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望,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相互争执。

5.会议即将结束时,主持会议的领导者还应系统归纳与会者的意见,强调会议的成功并对大家的努力予以肯定。这样可以增强与会者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一旦以后决定实施这些意见时,会对具体的执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领导要对会议召开的有关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全面、客观的总结,对不能确定的或未解决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对会议总结得如何,是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有的领导能把会议的有关情况总结得很精练、很概括、很有高度,让人一听就明白。而有的则不善于总结,对会议的精华把握不准,要么一再重复别人的话语,要么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既没有深度,也没有高度。会议总结要体现简明扼要、全面准确、重点突出、实事求是的特点。好的总结可以帮助与会者加深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会议的贯彻落实。

1.内容

会议总结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其内容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议基本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是讲会议的进程和与会者的表现。会议进程主要是对会议进行的几个重要环节综述和分析,对每个环节实施情况做出评估;与会者会议期间的表现如何,要列举典型实例进行评述。要对会议进行了多长时间,进行了哪些议程,办了哪些事情,办得怎么样,与会者的参与程度等情况向与会者作出说明。

(2)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一部分是会议总结的重点。主要讲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统一了哪些思想,提高了哪些认识,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要高屋建瓴地概括归纳出几条,让人听了觉得条理清晰,便于记忆。谈收获要紧扣会议主题,突出反映问题,切实符合会议的实际情况。每条收获都应有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要注意引用与会者的发言,特别是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及具体的措施和打算,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觉。

(3)今后工作意见

这一部分主要是根据会议总的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实施会议主题的意见。就是对会议的传达学习、贯彻落实提出具体要求,对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方法

会议总结要得法,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

(1)直叙法

就是简要概括地回顾叙述会议办了哪些事,达成了哪些共识,解决了什么问题,加深与会者的印象。比如,“这次会议我们传达学习了哪些文件,研究讨论了哪些决定,某某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一是……二是……三是……这些意见完全符合我们的实际,对于促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对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我再提几点意见:一……二……三……”

(2)归纳法

就是在简要回顾会议的基础上,对整个会议进行高度归纳、概括。比如,“我们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概括起来有几个特点:一……二……三……我们这次会议形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初步解决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现在,对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家都形成了一致意见,拿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落实”。

(3)鼓动法

对会议不作全面总结的情况下,用鼓舞人心的话作总结,对大家提出希望和要求,号召大家为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努力工作。

对会议的总结是详细还是简要,这要根据会议的要求、会议气氛、与会人员、时间安排等情况而定。可以根据上述介绍的一般结构和方法进行调整、完善,灵活掌握。

列宁十分善于主持会议。1914年他曾提议:(1)报告人的发言时间是10分钟。(2)发言人的时间第一次5分钟,第二次3分钟。(3)发言不得超过两次。(4)表决同意与反对的时间是1分钟。(5)例外情况应根据人民委员会的特别会议决定。

开会时,列宁总是把怀表放在桌子上,以便监督每个发言人的时间,给人以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每当一位代表发言时,他总要叮嘱一句:“简短一点,谈最本质的问题。”当发言者的时间接近规定时间时,他都要敲敲自己的怀表,以示提醒。如果有人认为自己的发言还是“正题”而要继续发言时,列宁总是说:“这不是正题,而是乱题了。”有一次,一位非党军事专家在人民委员会会议上,报告了十几分钟,都没有说到正题上,列宁突然对他说:“明天下午1点,请你到我这里来,我要教会你怎样作报告。”第二天,他按时去了,列宁同他整整谈了一个小时。后来,这位军事干部花了一个晚上修改了自己的报告。

列宁非常尊重人。不管是谁发言,他总是把食指放在耳边,集中精力听每一细节。甚至在对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以后,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他微微眯起一只眼睛,俏皮地看着对方,脸上露出微笑。列宁在一般情况下不打断他人发言,只有在发言人违犯了会议制度时他才打断他人发言。

列宁十分注意文明用语,如常用:“请您说吧。”“那您认为怎么办呢?”“对不起,您发言的时间已经没有了。”等。他总把自己置于和与会者平等的地位上。他鼓励与会者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意见谈出来。当他听到正确的观点时,马上说:“请把您的建议口述一遍。”当他与人发生意见分歧时,总是悉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不压制不同意见,不把个人意见强加于人,而是通过辩论,以理服人。如果会议以多数票通过与列宁意见不同的决议时,他总是五条件地服从。如果事关原则,他也只是按组织程序把自己的意见反映给上一级领导机构。

列宁在1920年4月推动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不准时出席会议的处理办法》,规定人民委员会会议第一次迟到超过10分钟者,予以警告处分并载人会议记录;第二次迟到者作旷工处理,扣发当月工资;第三次迟到者登报批评,连续迟到超过三次者,解除其职务。列宁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从不迟到。他在会上发言,言简意赅,一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结束。如果问题重大、复杂,在一次发言时间内讲不完,他也自觉停止发言,留待下次发言时再谈。

第一时间更新《领导金口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