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领导都是一个群体或团队的管理者。这个群体或团队可以是几人或十几人,可以是几十或上百人,也可以是几百或几千人……领导者面对这个群体或团队,要经常发号召、下指示、做总结,为实现领导目标统一思想、理顺情绪、鼓舞士气、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而这一切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自始至终离不开口才。可以说,领导活动的顺逆成败,领导绩效的大小高低,与领导口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个领导者要想树立自己的成功形象,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凡是我所认识的重要领袖人物,几乎全都掌握一种正在失传的艺术,就是特别擅长与人作面对面的交谈。我认为这个共同点也并非偶然。领导即说服。一位领导人如果不能在交谈时吸引人、打动人,那么,他大概也说服不了人,因此也未必能成为领导人……麦克阿瑟的精彩的独白,戴高乐的雄辩的演说,吉田的善于自我嘲讽的幽然,周恩来的闪着诗意的谈吐……听着这样的言谈,人们会不禁对说话的人的智慧产生莫大的敬意,这种印象是成功的领导人建立他的权威和发挥他的说服力的方式之一。”美国人类行为研究者汤姆士也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得到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领导者,众之首也。领导者要实现有效的、成功的领导,必须充分利用好领导环境,导之于言而施之于行,最大限度地引导和调动被领导者朝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而要引导和调动别人,成功沟通和积极鼓动的语言是重要的手段。口才训练大师卡耐基强调: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即其驾驭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

领导者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者、指导者,一切具体工作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主持会议、布置工作、接待来访、社交活动、发表演说等,都离不开口才。而且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这些活动效果的好坏。因此,讲话水平是衡量一位领导者素质和能力,或者说在社会地位和成就上有多大潜力的重要标准,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讲话是反映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讲话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科学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积累、文字写作和表达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集合。领导者讲话水平直接体现领导者的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人格品质魅力。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的领导者,才能在讲话时高屋建瓴,从全局和事物发展的大势上把握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领导者,才能在讲话时思路清晰、有理有据、通俗易懂,才能抓住听众、吸引听众、打动听众、说服听众,调动激情,从而实现讲话的目的。如果讲话费话连篇,形式呆板,语调沉闷,拖泥带水,甚至主观武断,肯定不会给听众留下好的印象,而且势必会严重影响领导者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

讲话是群众了解和评价领导者能力的一把尺子。群众认识领导者,往往是从听领导者讲话开始的;群众了解领导者,更多的是从听领导者的讲话进行的。讲话水平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领导者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体现领导者熟悉情况,作风务实;能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体现领导者具备良好的作风和态度;能够激发和调动群众积极性,体现领导者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这样的领导者才受群众欢迎。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领导者的讲话水平,不仅仅代表领导者个人的形象,也代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团体的形象。

精彩讲话是领导者成就大事、走向辉煌的必备条件。从大的方面上看。领导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领导者的讲话水平,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效果。领导者讲错话,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形象和号召力,而且会影响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危害。可见,领导者把话讲好,不是一般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职位使然和履行职责的需要。从个人方面上看,工作的失误,人事的纷争,人民的矛盾等,究其原因,很多都是由于不当的语言引起误解造成的。领导者工作能否做好,讲话是关键。领导者在工作中能否得到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了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去赢得人心,按组织原则去凝聚人心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话水平,才能做好干部群众的说服和激励工作。领导者能否在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实现理想,成就事业,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讲话技巧的高明或低劣。所以说,精彩讲话是领导者成就大事的关键。

领导影响感召力的实现,基本的反映应是在行为和语言褒扬方面。有功不封升职位,有贡献不奖赏,是历代贤明君王、主帅所不为。为什么?因为他们十分明白:评功封赏,最可以体现领导品性和水平,最可以体现领导者影响感召力的实现程度了。

封建社会从西汉开始。社会上已逐渐形成了无功而受禄的等级传统,尤其是那些贵族子弟。

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曾经建立了宗室名册。兄弟、子侄以及再传、三传的子孙,连孩童以上受封为王的多达几十个人。对于这种做法的弊病,李渊的儿子秦王李世民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唐朝贞观元年,国家初步安定下来了,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对开国、建国有功之臣进行评功封赏。

李世民认为,中书令房玄龄、工部尚书杜如晦、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三人功劳最大,并列为第一等功臣,加封房玄龄为梁国公,杜如晦为蔡国公,长孙无忌为齐国公,每人食邑1300户。

对于李世民的封赏,他的叔父李神通十分不服气。李神通问唐太宗:“高祖起义的旗帜刚举,我就率兵首先响应。而现在你却把房玄龄这样的舞文弄墨的人列为第一等功臣,我是不服气的。”李世民回答说:“国家的大事,只在于赏赐和惩罚;赏赐和功劳大小应当相符合。这样做,没有功劳的人就会自己退回去。惩罚与罪恶应当相符合。这样做,干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因此,赏和罚是不能轻易施行的。房玄龄等人帮助我运筹帷幄,立有用计谋安定国家的大功,所以他们才会功居第一。对于叔父您,我不能因为我们之间的家族私情就随便和那些功勋卓著的大臣们一样地封赏。”

由于唐太宗对自己的叔父(而且是跟随李渊起兵最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开国元勋)都不偏袒,其他的功臣也就不因为邀功请赏而争论、而不满了。

不仅如此,唐太宗针对其父李渊所册封的几十个李姓王造成的弊端,严肃地对众大臣说:“从西汉以来,都是只封兄弟和儿子为王,其他疏远的亲属,不是有特别大的功劳,都不能受封。如果把所有的亲属都封为王,多给他们食邑人数,那就是在用加重百姓的困苦,来养活自己的亲属。”于是,太宗下令,凡是皇族中没有任何功劳,并且过去已被封为郡王的,全部取消郡王爵号,降为县公。

封建专制等级壁垒森严,人人都以属于“望族”(有身份、有地位、有名望之先祖的家族)而豪纵,都以能攀龙附凤为能横。因此,封建君王稍微做到有点“公平”的样子,就有影响感召力。如果做列在奖罚面前“一碗水端平”,尤为难能可贵,其影响感召力是巨大的。可以想像,如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明主,能把异姓文人放到第一功臣的地位,能大胆削减无功郡王俸禄,他对臣下、对天下百姓的感召力,当是何等巨大!

美国内战期间,总统林肯就通过演讲、著述和会谈向人们宣扬了他对美国未来的信念,他向人们标明了一个美国历史从没达到过的高度。当时的美国急需有人提出这个国家的前途如何,以及为联邦进行内战提出合理的理由。正是林肯完成了这一重任。不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利用一切机会重申,向人们强调和提醒国家的立国之本。他的信念非常简单,那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尊重,和对正直、价值和崇高理想的追求。他的演讲体现出极大的影响感召能力,使得他的信念得到了人民的认同,这把他同普通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861年7月4日在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林肯再次传达了他自己已深信不疑的坚定信念:“我们不仅要给人民以自由,更要给世界以希望。我们坚信每个人最终会被从枷锁中解放出来,每个人都会获得平等的机会。”林肯心目中的这种信念就来自美国《独立宣言》:

这是一场人民的斗争。对联邦来说就是维护我们的国家制度。这种制度是为了每个人的解放从每个人的肩膀上去掉虚伪的枷锁。为每个人扫清追求理想的道路。给每一个人以一个公平的开始,和人生奋斗中公平的机会。

林肯为了让广大民众了解并接受“美国该往何处去”的目标,他不断地走出白宫,接近民众。他注意使每一句话都能让人们听到。在那个收音机、电视机等大众媒体都不存在的年代里,林肯正是靠自己体察下情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864年,即总统选举年,林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前线,慰问疲惫的将士,并鼓舞他们,告诉他们他没有忘记他们,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号召他们不要忘记自己在为什么重要的东西而战斗。他对第166俄亥俄军团作了如下的演讲:

不仅仅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未来,让我们子孙的子孙能够仍然拥有这个自由伟大的国家,这个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国家。我请求你们记住这一点,不是为我,而是为你们自己记住它。我只是偶然暂时居住在白宫这个大房子里。我深信你们的孩子也会来到这里,就像我从一个穷人家里来到这里。为了在这个自由的国家里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己的勤劳、奋斗和智慧赢得一个公平、公开的机会;为了有平等的权利实现自己合理的人生追求。为了这些我们应该战斗,这个国家值得我们去战斗。

在执政的4年里,林肯始终都在宣扬自己的信念。他要传达的信息简单明确,那就是,强调平等和自由(包括解放奴隶),“所有人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解除“人生的枷锁”。这些都是人生而具有的权利,应该得到永远的维护。

这些来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鼓舞人心的语言深深影响和感召了人民,尤其是那些在内战中来自穷人的步兵战士。他们尊敬他,信任他,不管他走到哪里,他们都为他欢呼。联邦士兵与林肯总统有着深厚的感情联系,这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如此。这种深厚的联系开始于1861年初,那时林肯从白宫这座“象牙塔”里走了出来,亲自前往慰问即将开赴前线的士兵。

美国北方联邦军队获得了最重要的战役——葛底斯堡大捷之后,林肯总统为阵亡将士们建立了葛底斯堡国家公墓。在公墓落成典礼上,林肯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从他这次演讲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所有的想法和目标都是他多年来对这个国家所抱持的坚定信念。

在听了当日主要致辞人爱德华·艾沃雷特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之后,林肯只用两分钟就再次提醒了人们内战到底意味什么,美国本身意味什么:

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座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她以自由为立国之本,并致力于这样的奋斗目标,即人人生来都具有平等的权利。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内战,这场战争能够考验我们的国家,或任何一个具有同样的立国之本的同样奋斗目标的国家,是否能够持久存在。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的战场上相聚在一起。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将这战场上的一块土地作为最后的安息之地献给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我们这样做是完全恰当的,也是完全应该的。

然而在更广的意义上说,我们没有能力来奉献这块土地,我们没有能力来使这块土地更加神圣。在这里战斗过的、仍然健在或已经牺牲的勇士们,已经使这块土地变得如此神圣,我们微不足道的能力不足以增加或减少它的圣洁了。世人也许不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话,却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勇士们在这里取得的崇高业绩。更重要的是,我们仍然活着的人应该献身于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曾高尚地推进、却终于未竟的工作。我们应该献身于他们留给我们的伟大任务。这些值得尊敬的先烈们为了自己的事业竭尽忠诚,鞠躬尽瘁,我们应当继承他们的遗忘,为我们的事业奉献出更多的士志。在此我们下定决心,要努力使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决心使我们的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在自由中获得新生。

民有、民治

、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林肯让美国人民知道了美国该往何处去,给人民指明了奋斗方向,并且不断地宣传、重复提及这一目标。它影响感召着每一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中去。林肯清楚地重申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他激起了人们的巨大力量,并使它得以释放。林肯明白,人们的意识一旦复活,将会进发出巨大的力量和智慧,这对领导者实现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震天下者必震之于声”,对于领导来说,就是向群众表达意图,传达政策,与群众进行思想上的交流。领导说话水平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引起共鸣,使群众听懂政策、听进道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领导,经常抛头露面,经常成为各种场合和各种活动的焦点和中心,人们也希望能经常听听领导的意图和声音,看看领导的水平和表现。讲话艺术欠佳,执言水平不高,领导干部就会在群众面前丢面子、掉链子、跑调子。如果是一般人,一两句话说漏了嘴,说跑了题,可能无关紧要,但领导干部就不同了,轻者群众认为没水平,重者会失责失职失身份,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犯错误。所以,领导的说话能力对于推动工作,展示个人魅力,顺利完成各项任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离开了领导讲话,领导活动就无法实现。同样,不善于说话,说话水平不高的领导也是不可能实现其有效领导的。

早在古代,那些杰出人物就依靠智慧和口才合作联横,曾给我们莫大的启示;现代社会中大人物们靠说话功夫纵横天下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公元前14世纪,商朝明君盘庚用生动质朴、雄辩有力的语言,说服了难离故土的民众,实现了迁都的主张;周恩来、陈毅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生活中善于辞令,口才横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国际金融家萨克斯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尽快研制生产原子弹,从而为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商务谈判时中肯有力的言辞会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取得共识,以利于达成协议;慷慨陈词,促成外引内联,就会振兴一方经济。所有这些,都说明通过充分发挥口语表达技巧的口才艺术,能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进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是摆在每个领导者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非凡的时代需要非凡的领导者,非凡的领导者又离不开非凡的口才。缜密的思维与卓越的口才,是每一位立志求进的领导者成功人生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一个领导的说话能力,常常被当作考察领导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能言善辩、口才卓越的领导越来越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优势。他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因口才智慧的有效发挥,而充分施展着自己的才干,并给自己的事业注入最大限度的成功因素。

而大文豪蒙田也说过:“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才能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因此,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口才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并提出“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的新理念。

领导者正如战场上的将军,是激励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组织,一项事业,都离不开领导的统帅。在现代社会里,领导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与人用语言交流,领导讲话是领导者行使主管领导职能及相应的政务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不仅与领导者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和领导地位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作为一名领导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讲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效和领导者的威信。

不管是哪一个行业或哪一个层级的领导,要想把人带领好、把事情处理好、把物管理好,就必须导之于言而施之于行。可以说,领导者立权立威的过程就是立言立行的过程。

领导要想说服下属,以语言打动下属的心,正真做到“导人心者必导之于言”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以下几点。

(1)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领导的思想道德、个人品质方面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领导者培养自己的性格和品行就是自我修养。孔子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第一要素。

作为一名领导,好口才是以一个人的个性和品德修养为依托的。这就是说领导者的个性修养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一个有口才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修养呢?

概括地说,一个有修养的领导,不仅要具备科学的思想,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品格。领导的个性品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情绪和行事风格。

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向谋士邓禹询问如何统一天下时,道:“天下如此的辽阔,如今我才平定了一些小邦小郡,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够统一天下呀?”

邓禹回答说:“的确,现在天下群雄皆起,战乱不息,前景确实难以预测。但是不论到什么时候有一点是不会变的:百姓都盼望着明君的出现。自古以来,国家的兴亡都取决于帝王德义的厚薄,并不是在于土地面积的大小。只要您别灰心丧气,全心全意积王者之德,扬仁义之威,最终天下一定会归于统一的。”

刘秀听了邓禹的这番话,心情舒畅了许多,重新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战场上,刘秀对那些愿意归降的士兵,非但不加以惩罚,反而维持他们的原职让他们参加刘军,继续作战;对于归降的将领们还一一封侯,并且颁布命令告知天下:“投降军队一律不予整编,维持原有编制,各降军将领官复原位,仍带领原部下参战。”刘秀这样优待降军,令每个投降的人都不敢相信,心中不免充满疑惑及不安,生怕刘秀什么时候会改变主意。刘秀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经常一个人骑马到各处营地巡视,特别是降军的营地。投降过来的将士们见刘秀如此诚恳,自然产生了景仰之心,都誓为刘秀拼尽全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秀听取了邓禹的建议,能对降军推心置腹,诚恳相待,确实是一种贤德大义的做法。降军看到刘秀是一位度量宽宏的王者。为报答刘秀的知遇之恩,他们都尽心尽力辅佐刘秀。降军追随刘秀南征北战,赴汤蹈火,为最终平定天下混乱,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个团结的集体不但要靠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每一个成员的行为规范,更要靠融洽、和睦的环境来激发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首先从领导者开始,只有以德服人才能以情感人,若虚情假意,让团队中充满了虚伪与欺骗,到最后只能是分崩离析。

(2)正人必先正己

领导者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起到表率和模范的作用,谦虚礼貌地对待自己的下属,不要以下命令的方式去管理。“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要求下属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领导语言和道德品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为一个人的语言会表现出他的想法和性格,当然也可以表现出他的道德水平。领导的道德水平一旦通过语言表现出来,那么对下属和整个集体的影响是相当大的。领导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下属对你更加信服,使整个团队更加团结。相反,低劣的道德水平会让下属对你心灰意冷,同时会助长团队中的不良作风蔓延,并最终导致团队人心涣散,直至走向灭亡。

领导者要时刻谨记“在人之上要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己为人”这句话,诚恳待人,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使得下属信服,获得下属的支持和爱戴。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够使下属发自内心地拥护你,而不是表面上的恭维奉承。

(3)说话目标清晰明朗

领导的语言要表达出一个清晰的目标。即使有时候需要你的表达方式要含蓄隐讳,但一定要给下属一个清楚的目标。领导讲话不能含糊不清,指令不明,这样会令下属难以判断,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

(4)语言的表述要考虑到下属的具体情况

领导讲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下属的性格特点、自身素质、心理和士气等细节问题,这样,才能使下属对你的话心服口服。但在突出“领导霸气”的同时,也要表现出你对下属的关怀,并尽量使两者融会贯通。这也是领导者以语言驾驭全局的根本所在。

总之,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能很好地以语言驾驭局势和下属,就要把话说到点子上,把话说到下属的心坎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时刻牢记冷静地分析局势,认清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并且,在和下属沟通时要时刻从下属的角度出发审视一下自己的话语。用话语将自己的想法明明白白地阐述出来,使下属变成自己忠实的拥护者,这样就会很好地控制住全局。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钟,纳粹德国以162个师、300万兵力、3400辆坦克、7000多门大炮和数千架飞机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进攻:南路进攻乌克兰;中路进攻莫斯科;北路进攻列宁格勒。当时,正在离伦敦不远的契克斯度周末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听到消息后,下令英国广播公司当晚9时广播他的演说。这就是丘吉尔发表的英国援助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著名的“战时演说”。丘吉尔指出:

“今晚,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发表演说,因为我们已经到了战争的关键时刻。”

“今天凌晨4时,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

“我看见俄国数以万计的村庄正在耕种土地,正在艰难地获取生活资料,那儿依然有着人类的基本乐趣,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我看见全副戎装,佩剑、马刀和鞋钉叮当作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十多个国家的、奸诈无比的特工高手。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戾的德国士兵,像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我看见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在天空中盘旋,它们依然因英国人的多次粳挞而心有余悸,却在为找到一个自以为唾手可得的猎物而得意忘形。在这番嚣张气焰的背后,在这场突然袭击的背后,我看到那一小撮策划、组织并向人类发动这场恐怖战争的恶棍。”

“为此,我们只有一个目柝,一个唯一的、不可变更的目标。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不能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我们决不同希特勒或他的党羽进行谈判。我们将在陆地同他作战;我们将在海洋同他作战;我们将在天空同他作战,直至邀天之助,在地球上肃清他的阴影,并把地球上的人民从他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

“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将呼吁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采取同样的方针,并且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推行到底。”

“希特勒侵略俄国仅仅是蓄谋侵略不列颠诸岛的前奏。”

毫无疑问,“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英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吧!”

丘吉尔这篇篇幅不长,却慷慨激昂的“战时演说”,把英国推上了“联苏抗德”的战车,粉碎了纳粹头目们联英反苏的阴谋。

1941年7月12日,英苏两国政府签订对德战争采取共同行动的协定,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参与的反法西斯同盟奠定了基础。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局势和二战中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改变了二战的整个进程,也改变了英国的命运。著名的英国工党评论家迈克尔·富特断言:“1941年6月22日以前,英国的胜利是梦想,而在这一天之后,英国的胜利已在预计之中。”丘吉尔的这篇“战时演说”也成为他一生“光辉时期的杰作之一”。

第一时间更新《领导金口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