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竣工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总面积约为564万平方米,是康熙、乾隆二帝苦心经营的皇家离宫别苑,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宫殿园林。

避暑山庄在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选在这里是因为:

一是地理形胜。左接辽沈,右连蒙古,南距京师,北到围场,远近适度,交通便捷;“群山迴合,清流萦绕,形势融结,蔚然深秀”。

二是气候适宜。满洲人进关后,不适应北京盛夏溽暑酷热的气候,要找一个避暑之地,这里水土、风物皆佳,风清气爽,水甘土肥,树草茂密,风景秀丽,适宜帝王养身颐神避喧理政。北国雄奇,江南清幽,南北美景,兼而有之。

三是民族之需。蒙古、维吾尔、藏族王公朝觐,未出痘的王公贵族,在避暑山庄更为合宜。

四是军政形势。康熙初年,北方相继出现察哈尔蒙古布尔尼叛乱和厄鲁特蒙古噶尔丹东犯,东进的沙俄也屡犯边境。为抵御侵略和推行“绥怀蒙古,以构筑塞上藩屏”的政策,急需于塞外接近蒙古的地方,营造一个清帝北巡视察基地,便于皇帝“理政视事”,利于边疆各民族上层人物朝见清帝,实现清帝“察民瘼,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雄图大略。

五是骑射传统。避暑山庄南距京师六百里,北达木兰围场四百里,木兰秋狝,骑射习武,是为佳胜。

六是居民稀少。热河地区,人烟稀少,兴建行宫,省去搬迁,不致扰民。

避暑山庄的胜园美景,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山峦区和平原区。

宫殿区山庄南部,丽正门里,是清帝理政、寝居的宫殿所在。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如澹泊敬诚殿,是清帝在避暑山庄期间亲理朝政、举行庆典、接见朝臣的重要殿堂。殿用楠木构建,俗称“楠木殿”,虽显朴拙,却极昂贵。宫殿区有座四知书屋,乾隆帝依古训“知微、知彰、知柔、知刚”,题写屋名。乾隆帝在这里接见过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章嘉呼图克图、六世班禅和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等重要民族领袖。还有烟波致爽殿,咸丰帝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逃到这里避难,却死在这里。嘉庆帝也死在这里。慈禧、慈安和奕著名的“辛酉政变”,就密谋在烟波致爽殿。殿里悬挂咸丰帝书写的“戒急用忍”匾,本来是康熙帝告诫皇四子胤禛的,却被咸丰帝用来面对英法侵略。

湖泊区山庄东部,湖面洲岛罗列,亭台楼榭,风景秀美。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曾六下江南,将南方名园美景,择其优者,因地制宜,移到山庄。避暑山庄的湖区,就是依杭州苏堤、白堤的样式,将湖泊分割成大小八个湖面,如上湖、下湖、镜湖、银湖、半月湖等,湖面与洲屿之间,堤岸相通,虹桥横卧,湖岸曲折,洲岛错落,曲径通幽,意境如画。营造小景,布置亭台,展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呈现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如烟雨楼仿嘉兴烟雨楼,金山借鉴镇江金山寺,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而建。

平原区在山庄北部,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著名的万树园就在这里。万树园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也是避暑山庄内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这里设大蒙古包,乾隆帝在此接见六世班禅,赐宴、看戏,看马术、相扑等表演。乾隆帝本来打算在这里接见英王特使马戛尔尼,因为纠缠于接见礼仪——马戛尔尼是单腿跪,还是双腿跪,错过了一次清朝对外开放的机会。乾隆帝还在此接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

山峦区山庄西北部,占全园森林面积的五分之四。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群峰环绕,沟壑纵横,清泉涌流,密林幽深,沿着地势,建了多处著名寺庙。

康熙时有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乾隆时又有三十六景,共七十二景。沈瑜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郎世宁等的《万树园观马术图》(又称《万树园赐宴图》),形象生动,历史实录。

避暑山庄既以自然之美与人为之美相融合,又将各地风景名胜融于一园,达到“南秀北雄”的胜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辉煌杰作。1994年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以来,国家投入六亿元人民币,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保护工程全面展开,为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之杰作益增光彩。

第一时间更新《大故宫3》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