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太后即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13岁侍雍亲王胤禛藩邸,号格格,是乾隆帝的生母。雍正即位,封为熹妃,后晋熹贵妃。雍正帝逝世,乾隆帝继位,尊为皇太后,经常住在寿康宫,并活动在慈宁宫和寿安宫等处。

乾隆帝事太后至孝至敬。乾隆帝每出巡幸,常奉太后以行,包括:“南巡者三,东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狝木兰,岁必至焉。”(《清史稿·后妃传》卷二百十四)皇太后每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诞辰,特别是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大寿,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

乾隆六年(174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太后五十大寿。先期,进寿礼九九。乾隆帝亲制诗文、书画,还有如意、佛像、金玉、犀象、玛瑙、水晶、玻璃、珐琅、书画、绮绣、币帛、花果和诸外国珍品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之日,奖励瞻仰跪接者,规定赏银:官员男妇六十以上者各赏银五两,七十以上者六两,八十以上者七两,九十以上者十两;兵丁、闲散人等男妇六十以上者各赏银二两,七十以上者三两,八十以上者四两,内有百岁老妇二名各赏银十五两等。共赏银十万八千七百五十两。还规定跪接礼仪:自西安门起,到西苑紫光阁门外,男左女右,分列道旁,跪着迎接。(《清高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四)凡在寿康宫前行礼的一品二品满汉文武大臣,也在西安门外跪接。乾隆帝出西华门,迎皇太后安,在西苑丰泽园进膳。然后,皇太后回寿康宫。

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六十大寿。皇帝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侍皇太后于寿安宫,看戏,寿宴,连着庆祝九天。(《国朝宫史》卷七)乾隆帝献给皇太后生日特礼:一件是清漪园(今颐和园),另一件是寿安宫暨大戏楼。外省老民老妇,冒着严寒,千里迢迢,来京祝釐。在京官员,设立经坛,诵经祝寿。乾隆帝奉皇太后到万寿寺瞻礼,祈愿万寿无疆。(《清高宗实录》卷四百三)万寿寺得到妥善保护,现在是北京艺术博物馆。还颁谕二十条:如在京满汉文武大小官员,都各加一级;在京八旗兵丁、太监等,都赏给一月钱粮;八十以上者给绢一疋、棉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加倍,百岁者给银建牌坊。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太后七十大寿。乾隆帝行九拜大礼,歌颂老母:“爱日高悬,煦阳和于四海;慈云普覆,覃膏泽于万方。”乾隆帝大宴寿安宫,躬舞太后寿筵前,率皇孙、皇曾孙联舞,敬酒。也有倒霉者:典礼时由礼部尚书伍龄安读表文,因“舛错甚多,复不相连属,革职”。(《清高宗实录》卷六百四十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太后八十大寿,庆典在畅春园举行。陈设彩亭,御仗前导,导迎乐作,群臣山呼。乾隆帝御礼服,到畅春园,问皇太后安,恭进奏书。奏书称:恭逢八旬万寿,喜惬五代一堂。又说:“布达喇山庄肇建,联情用辑诸藩;卫拉特沙塞偕徕,陪宴兼收全部。”(《清高宗实录》卷八百九十七)

皇太后八旬大寿庆典在寿安宫举行。乾隆帝到寿安宫,跪问起居,随进茶侍早膳(饭面二品,汤一品,高头五品,膳菜十二品,糗饵四品)。承应宴戏,演九九大庆。巳刻(9—11时)进小膳(饽饽五品,果实十品)。未正(14时)进晚饭(饭面二品,汤一品,高头五品,膳菜十二品,糗饵四品)。继进酒膳(酒二品,膳菜七品,果实八品,垂手果碟四品)。皇后率皇贵妃以下暨皇子、皇孙等奉侍,钦派王公、满汉大臣、侍卫、外藩、回部于东配殿,王妃、公主、命妇于西配殿,各以次列坐看戏,恩赐酒肴果实。申刻(15—17时)结束,皇太后还宫。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日,崇庆皇太后病逝于圆明园长春仙馆,年八十六,后葬于清西陵泰陵东北的泰东陵。乾隆帝为表示对已故母亲的孝敬,下诏制作金发塔一座。清乾隆金发塔,高147厘米,底座70厘米×70厘米。塔由下盘、塔斗、塔肚、塔颈、塔伞等部分组成,用黄金三千多两,镶嵌珠宝、绿松石、珊瑚等。塔肚内置一盛发金匣,珍存太后的头发。塔下承以紫檀木莲花瓣须弥座。金发塔纹样优美,造型稳重,制作精细,工艺高超,由清宫造办处承做,制成后安放在寿康宫东佛堂内。这座金发塔,原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今移在景阳宫金银器馆展示。

一个女人,子不在多,崇庆太后只生一个儿子,就是乾隆皇帝,便享尽人间荣华富贵:“诞膺天下之至养,而安享尊荣之多福。”

清慈宁、寿康、寿安三宫,就文化来说,突显一个“孝”字。《说文繋传》诠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老省亦声。”古人重视孝,《汉书·艺文志》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孝的内涵,具体说来,就是“六孝”:孝敬、孝顺、孝养、孝心、孝言、孝行。

第一时间更新《大故宫3》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