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为清要之地,书房翰林,严格荐审,精中选精,优中选优,清代士人以能到南书房任职为荣。清朝皇帝与书房翰林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亦君亦臣,亦师亦友,亦主亦奴,亦恩亦仇。

南书房的翰林,有不同的专业或专长。许多进士一甲,入直南书房。有人寒暑不休,十余年如一日。特别是张英一门父、子、孙三代六人,入直南书房。彭元瑞以文学受知遇,官礼、兵、吏三部尚书、大学士,入直南书房四十年。这都是南书房翰林的佳话。下面介绍南书房几位翰林。

一是书法:康熙帝自幼酷爱书法,临摹唐太宗、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书帖,以赵、董为多。特别受书法家沈荃的指点。

沈荃(1624—1684年),江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顺治朝探花。先在地方做官,书法闻名海内,康熙酷爱其书。以擅长书法,入直南书房,官至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衔。沈荃在南书房,给康熙帝讲解古今各体书法,先做示范,并做指导。御制碑文、屏风、楹联等,多由沈荃书写。他特别敢于指出康熙帝写字的毛病:“公每侍圣祖书,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不但指出毛病,还分析其缘由。他的儿子沈宗敬也在南书房。一日,康熙帝感慨地说:“朕初学书,宗敬父荃指陈得失。至今作字,未尝不思其勤也。”(《清史稿·沈荃传》卷二百六十六)沈荃为人正直,康熙十八年(1679年)大旱,求直言。沈荃说:流放人到乌拉(今吉林市),地极寒冷,人多冻死,今罪不至死者,而流放到此,是更驱赶到死地!康熙帝不接纳。他又说:“此议行,三日不雨者,甘服欺罔罪。”果然,两天后下雨。康熙帝采纳这个谏议。沈荃清廉,死后,家贫,赐银下葬。康熙帝每赐御书,如福寿、嘉祉、松鹤、松寿字,多由南书房翰林代笔。得益于书房翰林的指教和勤学苦练,康熙帝本人也有深厚的书法功底。这幅康熙帝书法“书阁山云起,琴斋涧月留”行书大轴,截取唐诗人崔翘“五言排律”中句:“传家惟力学,报国在持忠。书阁山云起,琴斋涧月留。”这幅字,布局疏朗,纯熟精到,结字圆劲,秀逸流畅。

又如,雍正帝和乾隆帝喜欢张照的书法。张照在直南书房时,尝夕召入,议论古今得失,漏且四下,烛眉长,欲起自剪。雍正帝以失大臣体,止之。乾隆帝最爱张照的书法,集其所书宫廷春联字,为春朝吉语。也有人说,乾隆帝的御书有的就是由张照代笔的。

二是绘画:南书房有画家,也称翰林。举王原祁为例。

王原祁(1642—1715年),江苏太仓人,出身官宦、文学、绘画世家。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其先祖王锡爵为明万历朝大学士、首辅,王世贞为著名文学家。其祖父王时敏“为一代画苑领袖”。明亡清兴,时代变革,王门弃政从画,广收名作,结交名流,四方画家,踵接于门。祖、父、孙、曾孙等四代,都以绘画闻名。王原祁自幼习画,画山水,贴墙壁,祖父王时敏见后说:我什么时候画了这幅画?家人告诉他说:是原祁画的。王时敏说:此子已出我右——他的绘画,超过了我。康熙九年(1670年),王原祁中进士,后入南书房。常召入便殿,从容奏对,或在御前作画,康熙帝凭几观看,不觉移晷。每召诸大臣到内苑赐宴、赏花,原祁都必参与。还命鉴定内府名迹,任《书画谱》总裁、《万寿盛典》总裁等,宠信有加,恩礼特异。(《清史稿·王原祁传》卷五百四)王原祁每作画必用三样东西:

宣德纸,重毫笔,顶烟墨。他说:“三者一不备,不足以发古隽(juàn)浑逸之趣。”有人请他评论康熙《南巡图》主要作者王翚(huī)的画,说:“太熟”;又问著名书画家查士标的画,说:“太生”。王原祁以不生不熟自居。中年之后,供奉内廷,别人求画,多出代笔,而自署名,其真迹不可多得。年终宴会,给门下宾客作画,人各一幅,为他们制裘之需,好事者携金以待。人们评论王原祁及其画:阅尽古人名画,看遍九州山水,神与天地游,意在笔墨外。王原祁是《万寿盛典图》的主要作者。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合称“四王”。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及孙原祁,王鉴与时敏同族,王翚向时敏学画垂二十年。南书房的画家,大学士蒋廷锡及子溥,董邦达及子诰,尚书钱维城,侍郎邹一桂等为尤著。

三是诗臣。清帝的文学侍从很多,以乾隆帝的诗词侍臣钱陈群为例。

钱陈群(1686—1774年),浙江嘉兴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后患反穀疾(可能类似现在说的胃食管反流),连续上疏,乞请解职,获允。他没有南书房之名,而有南书房之实。钱陈群在乡里居住,每年乾隆帝录寄诗百余篇,陈群作诗赓和,亲书册页奏进,行草兼书,屡蒙奖许。陈群赓唱既久,诗作颇似乾隆帝的御制诗。钱陈群还先后三次到京师为太后、皇帝祝寿,四次为乾隆帝南巡迎驾。其中一次到京年已八十,南归时,乾隆帝以诗饯送。皇太后八十寿庆,陈群入京,年八十六,步健神奕。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卒,年八十九。乾隆帝说:“儒臣老辈中能以诗文结恩遇、备商榷者,沈德潜卒后惟陈群。”加太傅,祀贤良祠。钱陈群的诗,纯悫(què)朴厚,如其为人。(《清史稿·钱陈群传》卷三百五)

不凡男人的背后,必有不凡的母亲。钱陈群的母亲,姓陈名书。幼聪慧,性端静,喜诗书,识大体,娴淑善良,胸怀正义。刚嫁到钱家,陈氏从楼上望见侄子殴打佃客,致其口吐鲜血,几乎致死。佃客的乡族气势汹汹前来报复。陈氏派人将受伤佃客抬到屋里,请医生敷药,又给伤者母亲钱米,并呼来侄子,命用杖责打,乡众乃散。她的公公和丈夫钱纶光回到家里,赞她贤能。陈群父亲早故,寡母教子有方,二子为官,都有贤声。陈氏长于诗,又善画,自号南楼老人。她作诗三卷,不让儿子刻印。陈氏“画尤工,山水、人物、花草,皆清迥高秀,力追古作者”。(《清史稿·列女一》卷五百八)陈群向乾隆帝进其母陈氏画册和父亲纶光的题句,还进呈《夜纺授经图》。乾隆帝为其题诗、题词,并以赵孟頫、管道升夫妇相比。

四是科技之臣。南书房有一批通天算、明音律等科技人才,如戴梓。

戴梓(1649—1726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少年聪悟,自制火器,能射击百步以外。康熙初,三藩乱,耿精忠在福建叛应,军犯浙江。康亲王杰书率军南征,戴梓以布衣从军,献连珠火铳法。平定叛乱,立有功劳。师还,康熙帝召见,知戴梓不但能武,而且能文。亲试他作诗,康熙帝看后满意,授翰林院侍讲。一次,康熙帝要选拔算学人才,参试三百余人,亲自策试,取七十二人,戴梓为首。命戴梓入直南书房。这是清朝以技艺入南书房的唯一之人。后改直养心殿。

戴梓所造的连珠铳,形如琵琶,火药铅丸,都贮于铳脊,用机轮开关——其机有二,互相衔接,扳第一机后火药铅丸自落入筒中,扳第二机时以石激火而铳发,可以连发二十八发子弹。这种新发明的机枪,未能通用,器藏于家,到乾隆中期还存在。西洋人贡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以十枪赏赉其使臣。又奉命造子母炮,母送子出坠而碎裂,如西洋炸炮,康熙帝率诸臣亲临阅视,赐名“威远将军”,镌制者职名于炮后。康熙帝在实战中使用,用以破敌,效果很好。(《清史稿·戴梓传》卷五百五)

戴梓通晓天文算法,参与纂修《律吕正义》。但他与耶稣会士南怀仁等学术见解不合,受到妒忌。戴梓是个学者型、发明家型科技专家,不适应官场事务,遭人流言飞语,被夺职,戍关东。后被赦免,留在铁岭,遂隶属旗籍。像这样杰出的科技人才,而不能信用,发挥其所长,实在是可惜!

第一时间更新《大故宫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