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刘墉父子,山东诸城人,其村逄戈庄今属高密市,父子为大学士。

刘统勋(1699—1773年),父亲刘棨官四川布政使,是位省部级高官。刘统勋天资聪颖,自幼苦学,中进士后,在南书房、上书房任职,进入皇权核心层。不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他弹劾张廷玉,说:风闻安徽桐城张、姚二姓,占半部缙绅。张氏登仕版者,有十九人,姚氏与张氏世婚,仕宦者十人。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乾隆帝说:朕思张廷玉等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今既有此奏,则其没有声势能箝制诸官。寻命刘统勋将此疏宣示廷臣。(《清史稿·刘统勋传》卷三百二)刘统勋作为左都御史敢于弹劾当朝宰相,乾隆帝敢于将弹章公布,实在是政坛佳话。刘统勋还有私访的故事。

乾隆帝派刘统勋督察河流决口堵塞工程。刘到现场问为什么工程拖期,主事官员说因秸秆供应不上。刘统勋微行私访,见大小载秸秆的车辆,数以百计,排成长龙等待。刘询问哭泣等待的人,回答是主事官员索贿未得,故意拖延不收。刘统勋令将主事官员捆绑起来,数其罪,将斩之。巡抚以下官员请求宽免,于是先杖责,再戴枷示众。结果是,一夜薪刍收完,一月工程告竣。

一日,夜漏尽,上早朝,刘统勋乘舆到东华门外,侍卫与舆夫见乘舆微侧,便掀开帷帘,见他已经断气。乾隆帝闻讯后,派尚书福隆安带药前往,已经晚矣。乾隆帝亲临其丧,见刘统勋极其俭素,为之一恸。回跸到乾清门,流涕对诸臣说:“朕失一股肱!”一会儿又说:“刘统勋乃不愧真宰相。”统勋之子刘墉也官至大学士。

刘墉(1719—1804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自编修,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父亲刘统勋得罪,连带刘墉下狱。这件事的原委是:朝廷在西北用兵,派刘统勋前往负责后勤事务。时清伊犁将军班第兵败而死事,定西将军永常也后退。刘统勋奏请还守哈密。乾隆帝因兵败而生气,斥责刘统勋附和永常,命罢永常官,逮回北京,重加治罪。刘统勋子墉革职,其在京诸子,全下刑部大狱,查抄其家。不久,乾隆帝火气消解,谕:刘统勋管粮饷马驼,军行进止,责在将军。统勋在汉大臣中尚奋往任事,从宽免罪,释其诸子。

刘墉被释放后,任编修。后任江苏学政、太原知府等。刘墉又因在知府任上,对僚属贪污失察,被发往军台效力。一年后释还,命在武英殿修书处做事。后任江苏江宁知府,居官颇有清名。又后直南书房,任左都御史,仍直南书房。刘墉在与尚书和珅同为官时,能把握分寸,不同流合污,后授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署直隶总督,授协办大学士。

嘉庆帝登极后,惩治和珅,刘墉未受牵连。升授体仁阁大学士。嘉庆九年(1804年)卒,年八十五。刘墉工书,“用墨厚重,貌丰骨劲”,有名于时,被誉为清朝四大书法家之一。

第一时间更新《大故宫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