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殿与太和殿、保和殿形制不同,颇具特色——正方,单檐,四角攒()尖,鎏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像亭式建筑,其特点是:

第一,方形圆顶。我们一看中和殿,最直观的印象是:华盖金顶,建筑特殊。就是说中和殿的建筑形式,平面呈正方形,殿顶金色圆形,寓意是“天圆地方”。殿身纵横各3间,共9间,符合西汉戴德编纂成书的《大戴礼记》中“明堂九室”的规制。殿的屋顶,不是重檐,而是单檐,四角攒尖,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故宫大多殿堂,平面呈长方形,如太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养心殿、养性殿等,只有两座殿堂例外——中和殿与交泰殿,这就避免了外朝三座大殿建筑形式的雷同。

第二,四面门窗。中和殿四面出廊,都不砌墙,满设门窗。各门之前,都有石阶,东西陛(台级)各一出(一道),南北陛(台级)各三出(三道),中间为浮雕云龙花纹的御路。殿四面开门,南面满装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总共24扇。殿的正中,安设宝座。

第三,体小精美。中和殿虽体量较小,但小巧精美。据记载:“中和殿连廊共五间,宽六丈五尺七寸,四面俱同,高四丈八尺。”(《清世祖实录》卷二八)殿的内饰,雕刻精美、金砖铺地,富丽堂皇。中和殿的房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中和殿的建筑面积为580平方米,其建筑高度、东西宽度、总的面积,相当于太和殿的近四分之一。

在这里,讲一个中和殿的光学奇异现象。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北京东城灯市口东面有座二郎庙,庙坐东朝西,早上日出的时候,有中和殿宝顶金光射到庙里。有人解释说:这可能是因为二郎庙的地基和坐标与中和殿东西相值,中和殿鎏金宝顶上的火珠,映日反光,回射到庙的屋子里。

为什么中和殿的建筑形式特殊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空间因素。太和殿到保和殿的距离约84米,太和殿北阶到中和殿南阶仅有29.3米,这中间盖一座小巧方形殿宇还略显拥挤,哪里还有地方建一座巨大的中和殿呢!

二是美学因素。建筑美学,讲求变化,高低起伏,大小相间,避免雷同。在两座长方形大殿中间,建一座方形小殿,既不雷同,也不呆板,还能同后三宫的交泰殿相呼应,最适合建成一座符合建筑美学的方形圆顶殿堂。

三是哲理因素。在太和、保和两座大殿之间,建一座方形小殿,不仅使中和殿在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保持和谐与平衡,而且在外朝三殿与内廷三宫之间也保持和谐与平衡,进而体现儒家“中和”的理念。

所以,中和殿建成“方形圆顶”小殿,既具备实际使用的功能,又体现建筑艺术的优美,还展示建筑大师的智慧,更表现儒家中和的理念。

第一时间更新《大故宫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