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我的妻子娜丁娜

我人生的伴侣,亲爱的朋友

“瞧一瞧内心的小鹿吧,就在临睡之前,看一看从日出到日落,有没有什么给它带来丝毫危险。”那个穿着粉色蓬蓬裙的苗条女孩站在灯光绚烂的舞台上朗诵这首诗,一边念还一边娇羞地扭着腰。她把那些词——对她而言也许仅仅是些发音——熟练地背了下来,根本没去在意诗的内容。黑暗中,我四排的邻座小声对他妻子说:“又是些无聊的、老掉牙的玩意儿。”那位妻子接过话茬儿:“什么呀,哪里老掉牙了,别乱说话。”虽然我没做声(大厅里要保持安静),但觉得她说得没错。比利时安特卫普女诗人爱丽丝·娜含一百年前写的诗,你可以去争论诗的质量,不过其中包含的可远不止“无聊”。

我想对邻座说,我们应该时不时回头看看自己做过些什么,可又不想打断那个蓬蓬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一切都安好吗?有没有给小鹿“带来丝毫危险”?只有保持一定距离,我们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位先生,您说不是吗?这样我们就能找到错误的根源,从而避免将来再次发生。我想劝那位先生好好花时间来思考,其中的关键是:保持一定的距离看事物。

没错,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你总是闷头做事,就无法分析出犯错的原因,更别提理解它们了。有时候我们得先睡上一晚,而这一晚可不是白睡的,先生,您说呢?

我在心里对他说,谁有勇气像分析别人的错误那样客观地分析自己走错的路,就能避免错误再次出现,而且还会感到很惬意。认识自己的错误不仅不会造成什么伤害,而且还很有好处。我在黑暗中看了看邻座,他也飞快地瞄了我一眼,那双眼睛好像在说:“牧师先生,您还是管好自己分内的事吧。”我不好意思地把目光转向舞台,女孩还在朗诵:“我有没有让一只眼睛哭泣,让石板迷离;有没有对无爱的人,说上一两句爱的箴言……”嗯,看来邻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爱丽丝·娜含的那些词句倒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开头,让我继续说下去。

我要说的不仅仅是犯下的错误和走错的路,我们还应该时常近距离地观察观察自己的其他行为,这也很有好处,可以对自己了解得更透彻;不去管事情大小,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去做或者偏偏不做某些事情,生活就会变得更有趣。人类是一个有趣的物种,值得好好观察。倘若一个外星人看关于地球人行为的纪录片,一定会看上瘾的。人类就是这么有意思,只是我们自己还不知道,因为我们是当局者,总在戏中,所以才看不到。一个演员在表演时,是欣赏不了那美丽的场景的。就像舞台上那个苗条的女孩也看不到自己的害羞是多么可爱,在她眼前的,只有一个漆黑的大厅。再强调一次,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关键。这种距离指的不是睡上一晚,而是一种眼镜。我们要戴上它,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就好像夜视镜,或者我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个可以透视别人衣服的玩意儿。

我说的眼镜并不是科幻产物,它真的存在,而且还是查尔斯·达尔文的功劳。这位先生的作品和观点也因此有了价值,在生物学界内外随处可见。他教会我们有生命的事物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又是如何一代接着一代改变的。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由此产生了进化。达尔文看到的世界跟所有人看到的一样,只是他有一副眼镜,能看到并理解的东西比常人更多。他把这副眼镜当作礼物送给了我们,今天我们自己也能学会观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们看着这个富有生命力的世界,就像在看一部有趣的3D电影。如果你看看演员表,那就更有趣了——我们自己也在其中!难道戏到收场时我们已经不属于这个真实的世界了吗?还是先放下这个场景,找张躺椅坐下,去看看我们自己的行为吧,“就在临睡之前”。

我向您保证,这不是一部沉重的学术作品。临睡前谁都不喜欢看沉重的电影。所以我把这本书定位为轻松、好读、容易消化的读物,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故事讲出来。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对科学施加暴力,从而背弃学术作品,而是想把故事分篇讲出来,以便读者阅读。我们将和达尔文一起,徜徉于人类行为的风景中,时而在这儿摘一朵小花,时而在那儿掰一根树枝。故事有大有小。有时候很小,比如人说话时为什么要把胳膊交叉在胸前;有时候很大,是一些泛泛的问题,比如,跟生下来的时候相比,你还是同一个人吗?人为什么会死?我把所有故事都有意识地丢到一起,从一朵小花跳到一根树枝,最后再跳回去。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想法先是无序地出现在我们脑袋里,接着思考便开始了。这本书也一样。我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这本达尔文主义文集来理解思考的方法。

书中有些故事不成系统序列,读者们可以交叉阅读。有些先前提及的话题在后文会重复出现,所以,把每篇故事单独读懂还是很有必要的。

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不同地点或不同环境中。当想法在我脑袋里出现时,就会像个弹簧一样催促我写下来。这篇序言是我在法国南部的沙滩上用苹果手机打出来的,兴许您还能嗅到沙子的味道。有时候我坐在火车里,双手在召唤下提起笔,有时候在露天咖啡馆或宾馆里,不过大多还是在开会的时候。

地点和环境的多样化其实很容易解释:作为一个行为生物学家,不论我走到哪儿,都会对人类及其行为产生兴趣。大街上,公车里,还有超市里,我都睁大双眼,寻找素材。素材倒是很多,这不是什么问题。其中的关键是我要控制住自己,不能每次都受其诱导,去“解剖”人们的行为。我必须时不时让自己也让您安静一下,用不着立马“开膛破肚”。

这本书里的故事之前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在科学月刊《黎明女神》(Eos)旗下的网站上。很感谢罗夫·斯赫尔斯和雷诺特·冯贝克两位先生提出把博客文章集结成册的建议。能够为一本推崇通俗科学的杂志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倍感荣幸。科学前进的速度连光速都嫉妒,也正因此,大众才越来越不了解科学,这很可惜。虽然科学故事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它们真的非常有趣。《黎明女神》杂志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品味科学故事的机会。

创世以来,人类的行为总是现身纸上,却很少被研究。宗教、政治、哲学……纸上总写着什么事该做,什么事又不该做。“行为”并没有被视为某个物种特有的、具有生物功能的系统,而是由人类创造并规定出来的。人类具备理性,高于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随着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人类的行为是独立存在的,是可以而且应该被拿来研究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本身。行为成了人类的一部分,可是人类的精神却被当作指引,因为人是理性的,优于其他生物,其精神远高于地球万物。幸好,如今我们有了行为生物学,它的研究角度更为广泛、现实,提出了“世间万物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样的问题。达尔文给了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工具。我将试图就此展开叙述,希望您把每个故事作为一天的结束,就在临睡前读一读。一个接一个,一晚接一晚,就能把自己的本质看得更清楚,从而了解真正的自我。我祝愿您的这次人类行为风景之旅旅途愉快。

我把这本书的题目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塞给了邻座。他问:“也是爱丽丝·娜含的?”我说:“不是的,是……嗨,算了。”只见他面无表情地盯着那张皱巴巴的纸。这时,粉色蓬蓬裙姑娘深深鞠上一躬,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她的要求——看一看自己内心的小鹿已经完成,而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马克·内利森

第一时间更新《达尔文告诉你,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