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过这种经验。晚宴或商务会议上,有人介绍新朋友给你。你们照例握一握手,四目交接……接下来,你学富五车的肚子突然间变得空空如也,脑袋的运转也“吱”地一声紧急刹车。你拼命想挤出一丁点有趣的主题,填补这令人尴尬的沉默。可是任你怎么搜索枯肠,仍然徒劳无功,于是新朋友就一溜烟地跑到餐台去了。

我们都希望张口说的第一句话让人觉得妙语如珠,睿智又有内涵。我们也希望听的人会立刻赏识我们的机智。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每个人都很有才华,非常聪明,脑子里满满的绝对不是糨糊。可是,我真的快被逼疯了,因为这些人,每一个都想一开口就证明自己非常有料。

几年前,孟沙组织(Mensaanization)邀请我担任他们年度大会的主题演讲人。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极端聪明的社会精英分子,他们的智商水准是属于全美国最聪明的前2%。我到达大会举行的酒店时,他们的开幕鸡尾酒会正在大厅办得沸沸腾腾。我先到柜台办理住房,然后拖着皮箱,穿过这些兴致高昂的孟沙会员去等电梯。门一开,我站了进去,里面全是参加鸡尾酒会的会员。电梯满载着乘客,准备上升到各个楼层,此时,它却像是打了好几个哈欠一样,迟迟没有动静,过了一会才开始移动。

“嗯,”我对电梯的迟缓说了一句,“这电梯有点虚弱。”话一出口,里面的每个乘客都觉得必须展现他们超过132的智商,纷纷提出有力的解释。有人说“显然电梯的轨道定位偏离了”。另一个又解释,“电梯的断续系统有问题”。突然间,我成了一只困在音响喇叭里的蚱蜢。真想立刻冲出电梯,远离这些知识巨人的轰炸。

后来,我回到房间,独自回想起来,其实他们的回答挺有意思。为什么当时我的反应那么激烈呢?

那是因为那些答案来得太快太多,而我当时已经累瘫了。他们精力充沛,兴致高昂,一开口就说得头头是道,全身疲惫的我负荷不了,听起来无疑是刺耳的噪音。

由此可见,聊天的重点不在于具体事实或措辞,而在于其音乐性,在于它的旋律。聊天的目的是叫人放松,我们嘴里发出的声音必须具有安抚的作用,像猫咪的“喵呜”、孩子的“哼哦”,或诗班的吟唱。所以谈天说地的首要之务,就是配合对方的情绪。

沟通高手与人谈话时,会抓住对象的个性,加以配合,就好像跟着音乐老师的琴声歌唱一样。当时电梯里那些联盟大师,不应该强行入侵我的思绪,他们可以配合我的徐缓节拍说:“对呀,电梯这么慢。”如果在发表其精辟见解之前,先来个缓冲的前奏,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电梯会这么慢?”我一定会真心地回答:“有啊。”这样一来,双方的情绪状态稍稍平息之后,我就能吸收“轨道定位偏离”那一套了。友谊不就这么展开了嘛?

想要成功地打开话匣子,第一步就是配合对方的情绪,至少头一两句要做到这一点。聊天的时候,你要记住,音乐音乐,不是措辞措辞。对方的节奏是快板或慢板?跟着他的节拍。这就是我说的配合对方的情绪。

随着客户的情绪起舞,对业务人员非常重要。几年前,我决定替好友史黛拉办个惊喜派对。这个派对具有三重的庆祝目的。第一是她的生日;第二,她刚订婚;第三,史黛拉刚刚得到她梦寐以求的工作。我们从学生时代就是死党,对于这个超级派对,我当然是全心准备,兴奋得不得了。

我听说镇上有间法国餐厅,里面有个包厢,很适合办派对。有一天下午大约5点钟,我愉快地走进那间餐厅,看到带位的领班有气无力地翻着订位簿。我开始叽里呱啦地说着史黛拉的超级派对,并请他让我看看颇受好评的包厢。听完之后,他脸上完全没有笑容,甚至没有牵动任何一块肌肉,他说:“包厢在后面,想看的话你自己去看。”

拜托!这种冷屁股的态度把我的兴致一扫而空。我根本不想租用他那个烂场地了。我这个客人连场地都还没看,生意就被他丢了。我扬长而去,发誓要找个好地方。这一次,那边的经理必须懂得分享我的喜悦,或者至少“假装”感受到我的喜悦。


张嘴之前,先对谈话对象进行“声音采样”,以便试探他的情绪状态。先在心里分析你取得的声音样本,看看对方究竟是很愉快、很烦闷,还是很暴躁。如果你希望别人听听你的想法,你就必须先配合他们的情绪和语调,可能只要一下子就够了。

第一时间更新《10秒钟让自己不同凡响》最新章节。